|
写在前面 序言
第一部分 形式与政策复习导读
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第三部分 形式与政策预测习题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链接
2006.11.12修订说明:笔记中观点有疑问请参考教材或以中央文件为准
本笔记主要资料来源于网络以及各辅导班授课教师的录音以及其它同学的笔记等资料,恕不一一注明,谨在此一并致谢,编辑修订时加入了不少自己学习上的体会的东西,希望这个充满期待的学习笔记可以给你的学习带去些快捷与便利,也不失我的初衷。有什么建议和要求,你可以在帖子后面附言或者直接给我邮件:thundercai@163.com
第一部分 形式与政策复习导读
根据2007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历年考题特点,大家要高度重视从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到六中全会(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期间党中央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学习。这是能否取得复习好效果、考试好成绩的重要环节。
一、“形势与政策”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
(一)教学要求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在1998年、2004年的有关文件精神,“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和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信心与决心。
根据这一要求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今年编写了上半年、下半年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上半年国内专题9个,国际专题4个;下半年国内专题6个,国际专题5个。
(二)考试要求
1. 党和政府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2. 年度年(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3. 上述1、2点与马克思主意理论相关知识点适当结合。
(三)试题特点
1. 实际功能 (1)理论课内容;
(2)同理论观点结合;
(3)独立时事。
2. 考察分值 (1)时事:7~10分;
(2)直接与间接分:20~30分。
3. 政治为主
(四)复习重点:(共四部分)
1.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
2.四大数据
3.国家最高领导参加重大会议
4.重大国际事件
(五)涉及课程:世经、哲学、邓三,不涉及毛概
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专题一 十六届六中全会★★★★★
背 景:
每年党代会的内容都是政治考试的最热门候选,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在刚结束的中国***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和谐社会”被作为中国未来20年内的建设目标而被重点讨论,因而和谐社会应该是2006年也应该是2007年考研最热的一个内容,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相生相伴的,是不断凸显的各种不和谐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影响人民共享发展利益,阻碍社会继续进步。提出“和谐社会”的目的,就是要把目前相对不和谐的社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努力,变成为较为和谐和相对稳定、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社会形态。如果不出意外,“和谐社会”理论将在2007年的十七大或者2012年的十八大上,正式写入党章,成为与马列主义、毛**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并列的**指导思想
教材链接
①.《哲学》。
第3章: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第5章: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6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③.相关文件:《**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注 意:
具体考察中,和谐社会可能与很多问题相联系讨论,如调整分配收入差距、加大教育医疗投入、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等等。另外,“和谐社会”理论在国际问题上外化为“建设和谐世界”理论,可与世经、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相联系。
知识记忆
◆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京举行。
◆审议通过《**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审议通过《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京召开。
◆全面阐述和谐社会性质、属性、条件、问题以及目标、任务
要点归纳
六中全会的主 题:“构建和谐社会”
胡Jintao的理论体系:分为国际(2个),国内(6个),总共8大观点。
国际:(1)和平法占,(2)和谐社会,
国内:(3)以人为本,
(4)科学发展,
(5)和谐社会的建设(政治纲领)
(6)构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8)加强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巩固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六大。
重点解析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二○ 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重要知识点,熟练掌握)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以下一~十均源自陈先魁2006.10. 27讲座录音笔记 ★表示重要程度)
(一)和谐社会的性质(选择题)★★★
社会和谐(和谐社会是一个意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胡Jintao说:“本质属性这个观念为整个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注 意:和谐设会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二)科学地位★★★
构建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领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的和谐社会、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道路,领导核心,实践主体,根本目的。
(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四)和谐社会建设的6大目标和任务★
(五)和谐社会建设的五大工作(措施)★★
(1)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 完善公平、正义的体制和机制;
(3)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4) 增强全社会的团结和活力;
(5) 是和谐社会成为参与建设的和谐社会。
(六)和谐社会建设的6大原则★★★
(1)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 坚持科学发展
(3) 坚持改革开放
(4) 坚持民主法制
(5)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 坚持在党的领到下全体人民共同建设
(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就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如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以人为本必须做到(1)发展为了人民;(2)发展依靠人民;(3)发展成果与全体人民共享;(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八)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选择题)★★★
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 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社会主义荣辱观
(九)公平和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完善公平和正义制度建设包括:
(1) 民主权利的保障制度
(2) 法律制度
(3) 和法体制和机制
(4) 公共财政治度
(5) 收入分配制度
(6) 社会保障制度
(十)构建和谐社会五大关系★
(1) 政党关系
(2) 民族关系
(3) 社会各阶层关系
(4) 海内外同胞关系
(5) 宗教关系
(十一源自任汝芬老师2006.11的讲座录音笔记,应注意对比记忆)
(十一)《决定》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1. 拓宽了党的战略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涵着“四个必然要求”。
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 和谐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5. “五个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睦,巩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6.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7. 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识。
8.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专题二:四大数据 (源自陈先魁2006.10. 27讲座录音笔记)
(一) 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经济增长指标7.5%
(二) 200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4.4%,但是,原油消耗量占世界的7.3%,原煤消耗量占世界的31%,钢材消耗量占世界的27%,水泥消耗量占世界的40%。(记住两个表明)
——表明我国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单位资源产值的消耗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明我们的经济增长付出了过高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
(三)1980年到2000年,我国经济总量翻了两番,资源能源消耗量只翻了一番,而且从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的自给率始终在90%以上。(记住三个表明)
——表明我国既是世界性能源资源消耗大国也是世界性能源资源生产大国。
——表明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质量,节约资源能源初见成效。
——表明我国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所谓的中国资源危机论是没有根据的。
(四)2006年8月我国政府公布了04年的绿色指标考核报告
——表明环境损失占经济总量的3.05%(要记住这个数)。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劳动的有效性,更加注重人在经济发展中创造新价值的作用,更加注重科技劳动,更加注重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把经济增长直接转移到科教兴国,人才兴国上来,彻底改变追求投资、出口、数量增长的粗放型市场模式。
(考试特别注意用劳动价值论分析资源能源问题)
专题三:国家最高领导参加重大会议
(源自陈先魁2006.10. 27讲座录音笔记)
1、胡Jintao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建议:★★
(1) 坚持92共识
(2) 坚持为两岸同胞谋福利
(3) 坚持互利双赢的交流和合作
(4) 坚持开展平等协商
2、2006.4,胡Jintao访美国,胡Jintao提出发展中美关系的6点主张:★★★
(1) 加强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2) 扩大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
(3) 在三个联合公报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4) 加强中美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
(5) 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6) 相互尊重正确对待和处理两国之间的分歧和差异
★★★胡Jintao就中美关系的正式定为:一方面是利益相关者,另一方面是建设性合作关系
3、2006年10月8号——9号,日本新首相安培晋三访问中国,胡Jintao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几点意见:★★★
(1) 加强政治互信
就是要在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情。这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前提,是中国政府关于中日历史问题的基本主张。
(2) 加强互利合作
(3) 加强两国人民交往
(4) 加强中日两国在重大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
湖金涛提出中日发展的16字方针:“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4、2006年7月,胡Jintao到俄罗斯参加八国集团的对话,提出了关于能源问题的三大主张,提出了“新能源安全观——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提出了中国能源战略的观点:“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构建稳定经济消耗的能源供应体系。提出了维护世界能源三大建议:(1)加强法占能源互利合作,多元发展(2)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研发的推广体系(3)维护先进能源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
专题四:重大国际事件 (源自陈先魁2006.10. 27讲座录音笔记)
1、朝鲜核危机★★★
(1) 联合国安理会第1718号制裁决议的主要内容
(2) 朝鲜的核政治(分析题)朝鲜声称最终要放弃发展核武器,同意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但是现在要发展核武器对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敌对政策,打破美日的威胁和制裁,捍卫朝鲜的国家主权和政治稳定。
(3) 只要美国对朝鲜做出安全承诺和进行必要的经济援助,朝鲜可以停止发展核武器。
所以解决朝鲜核危机的关键是美对朝提供安全承诺。
2、2006年9月,日首相小泉告别外交,发表了“新世纪美日共同宣言” ★
3、2005年12月,马兰西亚吉隆坡,召开东亚十国会议,增加了三个国家——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
4、2006年,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石油管道正式开通。
——表明中国首次以管道方式进口石油★
5、2006年3月,美国总统小布什访问印度,签署美国和印度民用核技术合作协议★
——标志着美正式承认了印度核大国地位,印度成为世界核俱乐部的成员。是美国在核扩散问题上的上的双重标准,是美国拉拢、联合印度抑制中国的重大战略行动。
6、2006年7月,俄罗斯第一次成功举办了八国集团分会。
-----标志俄罗斯恢复世界大国地位取得重大进展,得到了美国欧洲的承认★
7、以色列和黎巴嫩★
(1)“夏雨”行动,这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冲突以来第一次没有取得完全胜利的一次。
(2)它削弱了以色列在中东强国的地位,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阿拉伯反以反美信心,扩大了真主党的影响。
重点题目总结:(源自陈先魁2006.10. 27讲座录音笔记)
第一类问题:8大热点——和谐社会
题目一:坚持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解决贫富差距过分扩大问题,建设和谐社会。联系课程:邓三,政经
题目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社会,六中全会6条)联系课程:邓三。
题目三:与和谐社会有关的哲学题,(1)树立正确的矛盾观,积极主动地认识矛盾,解决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2)强调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类问题:科学发展观
题目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发展观,联系课程:邓三
题目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
题目三: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资源能源环境问题,从邓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题目四:科学发展观与哲学联系(1)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唯物论,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以人为本。(2)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是辩证法?(3)胡Jintao提出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