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名师解析政治思修、法基热点难点问题(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7 02:3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还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吗?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的联系不断增强,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跨国组织很多,许多原来被视作为国家界限的东西也被打破了。于是有些学生认为,在今天还要大讲爱国主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不是与时代不大合拍?一个国家的人也可以到另一个国家去工作和寻求发展,这是很正当的,我们很多同学也在考托福,准备出国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是应该做一个爱国者,还是做一个"世界公民"?
  历史表明,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包括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深刻矛盾。如何使这两者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张力,始终是各民族和国家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仍然要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必须把它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去思考。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弘扬内在统一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说,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现代化都离不开本土资源和内在动力,那么就可以说,爱国主义是各个民族或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本土资源和最核心的内在动力,它是实现现代性和传统、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辩证统一的思想基础。之所以这样讲,是由爱国主义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爱国主义在实质上表现为个人与国家或民族间的一种价值关系,表现为一定民族在对待个人利益同国家或民族整体利益之间关系上所持有的根本观念和态度。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它才获得了全新的性质,成为一种新型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作为处理个人同国家或民族利益关系的价值准则所提出的价值导向是确定的,这就是把国家或民族利益摆在首要地位,并认定个人的价值只能在为国家或民族利益而奋斗奉献的过程之中实现,只有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才能获得关于个人素质、个人能力、个人品格、个人发展完善标准等诸多涉及人的内在需求问题的合理解答和实现途径,而这一个过程也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优良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得以形成和涵育护持的历史过程。
  民族精神,一般地说,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优良传统所蕴涵的、通过其民族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而显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或精神状态。具体而言,通常指的是一个民族群体在其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而又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具有维护民族群体生存与和睦团结、推动民族群体奋进作用的价值系统。民族精神反映了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其基本核心则是对待民族或国家利益的态度,所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之间本质上是相互感通的。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中央宣传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第124页,北京,学习出版社1998年版。正是爱国主义使得维护国家的利益更容易获得人们自觉的认同,在民族或国家同个人之间更容易形成较为亲和的关系。民族或国家利益的这种价值定位对于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的定向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以国家或民族整体利益为基础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持久的文化价值选择与整合机制。民族精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才能够获得定型,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通过整合不同气质的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从历史上看,儒、墨、道、法、释等都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儒家所提倡的人际贵和精神、家族凝聚精神、公忠体国的政治伦理、由己及人的宽容襟怀;道家所强调的豁达大度的人格风范、怡情养性的生活准则、先予后取的处世态度;法家所主张的厉行法治以烛私矫奸、显现纲纪以俯查国情的治国理念;墨家的以笃行实干为生活态度、以利他均平为理想追求;以及中国佛教的佛性自有、明心见性、祛烦归静、息意去欲的思想特质等等,都共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性因子。而这些具有不同风格和特色的文化分支之所以能够聚合为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正是文化价值系统自觉选择的结果。这种价值选择不是将相互矛盾的文化元素硬性地捏合在一起,而是在一定的利益基础上深层挖掘各种文化现象背后的基本精神。历史表明,在中国文化融合定型的过程中,往往正是在关于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利益的价值认识上,各种文化分支表现出了共同的视野和价值评价标准,并且人们也只有在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基础上才能够切实地理解它们构成弥合互补的态势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其次,对国家或民族利益的维护构成了中华民族发育、生长、壮大的动力机制。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屡遭磨难的民族,可谓天灾频仍、人祸不断。但是中华民族却在艰难困苦中表现出了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气质,每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总是能够空前地团结在一起,同仇敌忾,共度难关,化险为夷,走向新的发展。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历史斗争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获得了不断超越和提升的巨大内在动力,以至于总是习惯以欧洲中心主义的立场来品评事物的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也不能不对此惊叹不已!
  再次,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正确把握和理解又使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备了独特的自我审视的参照系统,即能够冲破狭隘的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藩篱,表现出天下一家、协和万邦、与人为善的人文情怀。被称为20世纪的"世纪智者"的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谈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独特性时,曾经这样说过:"到现在为止,我只找到一个答案。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耐心的民族,他用几个世纪的时间来思考别的国家花几十年思考的问题。它在本质上是不可摧毁的,而且能等得起。……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将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转引自《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第448~456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20世纪初日本学者渡边秀方也指出,世界诸民族中大概再没有中国人那样渴望和平的了,他们几千年的历史,毕竟是渴望和平的历史。他们很少对别的民族从事侵略的战争,他们的战争往往是出于对自己文明的维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4 02:53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