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大考博英语汉译英复习指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1 08:5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大考博英语汉译英复习指南

    一、考核要求
    该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将原文思想传送到译文中的能力,着重测试整体性、逻辑性、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汉译英部分为一大题,为10分。
    汉译英要求考生将长度为150词左右的一篇中文用英文进行翻译。其涉及的翻译材料内容和英译汉部分选自不同的领域,但知识含量限制在考生所能驾驭的范围。

    二、试题特点
    1.题量
    题量不大。根据人大考博英语新大纲,英译汉要求考生将长度为150词左右的一篇英文用中文进行翻译,时间为20分钟。
    2.体裁和题材
    文章体裁以议论、记叙文为主。选材以人民大学设立的主要学科领域为依据,包括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科技等方面。见下表:

考试年份 考试内容 选材
1999年 城市发展规划 经济
2000年 全国性的科学信息网络 科技
2001年 极光 人文社会科学(文学)
2002年 考试 教育
2003年 学问与趣味 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2004年 中国入世后的经济展望 经济
2004年(样题) 学问的趣味 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2006年(样题) 联合国的进展 管理(组织机构)
3.难易程度
汉译英翻译难度和英译汉水平差不多,都不算难。文章内容都为考生较熟悉的内容,文章篇幅较短,逻辑关系也不复杂。
    结合人大考博英语历年真题,翻译的难点在于一些术语的翻译,虽然专业性不是很强,但翻译到位也需要平时扎实地积累,临场发挥很难翻译准确,如2000年人大考博英语中的“国家教育部”,虽然不难,但如果平时没有留心积累,你很可能把“部”翻译为department或section,正确翻译应为ministry;除了一些术语,一些成语的翻译也比较多,如“有目共睹”、“死记硬背”、“皓首穷经”等等。

    三、复习建议
    1.翻译标准和翻译过程
    这两部分内容已在第四章英译汉部分阐述过,在此不再累述。
    2.翻译技巧
    (1)直译、意译
    在汉译英和英译汉过程中都会遇到是选择直译还是意译的问题,当直译不好表达或对原文意思表达不清时就需要灵活处理,对其进行意译。如2002年人大考博英语汉译英短文中“考试是考不出名堂来的”,如果直译,很难找到英语中与“名堂”对应的词,再比如2003年人大考博英语的“粗涉藩篱”,不能直译为touch the hedge slightly,这里用的是比喻义,意为“初步阶段(get only the first taste of…)”。
    (2)词义的表达
    词义的表达也就是选词,这在汉译英中经常会碰到。因为汉语中的词利用率高,概括性大,这点与英语有很大不同。如在汉语中,无论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周围环境等都可以用环境,但在英语中根据不同的上下文会选用不同的词,如environment,circumstances,surroundings等。再比如人大2003年汉译英提到的“修习…知识”,不是learn/study knowledge,而应当是acquire knowledge。
    (3)主语的选择
    汉语和英语在主语的选择上也存在较大差别。汉语对主语要求比较松,不大强调主谓结构,有些看似主语,实际上是评述的话题,而且汉语没有主语的连贯性,相邻的三个句子可以有三个不同的主语,而英语则不可以。所以,在主语的选择上,考生应予以重视。
    (4)断句、并句
    汉语的句式结构如一节一节的竹竿,没有明确的主句、从句之分,中间用逗号或句号隔开,而英语总有一个主句作为主干,其他信息用从句、短语形式作为支干。这时在汉译英时,对于一逗到底的长句需要弄清句子有几层意思,使用断句分清主次;对于用句号隔开的简短的汉语句子,看是否有逻辑关系,能否用英语的复句表达。
    (5)省略
    汉语有时为了追求文采或为了强调而重复信息,如“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认真读书,刻苦学习”,再比如人大2003年考博英语的“所以古人皓首穷经,头发白了还是在继续研究”,其中“皓首穷经”和“头发白了还是在继续研究”说的是一回事,翻译时对重复的信息可以省略不译。
以上主要是针对汉英语言的差别,并结合人大考博英语的翻译真题简单分析了考试时应注意的地方,对于汉译英翻译技巧,考生可以多多涉猎这方面书籍,自己用心揣摩、体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12-18 18:25: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2-21 13: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9 19:0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