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2" width="98%" border="0"><tbody><tr valign="top"><td width="83%">【作者】刘青建</td></tr><tr valign="top"><td>【作者Email】</td></tr><tr valign="top"><td>【类别】国际公法</td></tr><tr valign="top"><td><font size="-1">? </font><p><strong><font size="4"> ??? 国家主权:21世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font></strong><br /><font size="3"><br /> ????????刘青建<br />?<br /> 在以主权国家为主要行为主体的国际社会,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国家主权这一象征或体现各个国家独立存在和发展的最高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对在世界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迎接挑战,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的命运。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br /><strong>一、当代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敏感性、脆弱性<br /></strong>??? 国家主权是国家区别其他社会集团最重要的属性。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不破坏其他国家权利及国际法原则和规定的情况下处理本国的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形成于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出现时期。早期的主权理论主要解决的是国家内部的权力关系问题,随着民族国家间交往的日益增多,对外主权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开始把主权与民族国家密切地联系起来,国家对外主权理论得到了发展。近代国际关系史上最早承认民族国家主权原则的国际条约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尼亚和约》。<br />??? 在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之后,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对内,运用主权进行政治统治;对外,一方面维护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为了争夺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到处抢占、瓜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领土,破坏这些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帝国主义时期,它们为维护殖民体系,把主权原则限制使用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宣扬殖民地附属国只是半主权国家,只能实行委任统治和托管制,甚至采用炮舰政策进行公开的侵略、干涉和控制。直到二战后,国家主权原则才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的基石。《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了“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和“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的原则。然而,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新老殖民主义仍然存在,它们不断以“维护人权”、“人道主义干涉”为借口,侵犯别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br />??? 发展中国家自独立之日起就在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表现出如下显著特点:一是敏感性,二是脆弱性。<br />??? 发展中国家对国家主权问题敏感的历史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被奴役、受剥削、受压迫的殖民历史。几乎每个发展中国家都有一部被发达国家殖民的历史,这种丧失了独立和主权的悲惨而痛苦的历史经历使发展中国家对主权问题极其敏感。<br />??? 发展中国家对国家主权的敏感还在于发展中国家为争取国家主权独立的民族解放斗争曲折漫长,主权独立来之不易。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才获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如果从资本主义建立第一块殖民地算起,到最后一块殖民地结束,至少也有五个世纪。独立后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贫困、落后和依附地位使政治上的独立常常受到威胁,主权完整常常遭到破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老殖民主义者常常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为争得国家主权事实上的独立,便有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等会议和组织,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而进行的长期不懈的抗争。<br />??? 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脆弱性既来自内部制度的缺陷、体制的弊端、经济的不发达,同时也来自对外部的依附性。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种资本主义虽然也受到资本主义普遍规律的支配,但与西方正统的、原生的资本主义相比,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混杂、国家垄断性与官僚性相交织、依附性与民族性共存的特点。也就是说,它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发育不全的基础上产生的,与封建土地关系、部落经济关系等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混杂在一起,社会经济结构极为复杂。它从一开始就实行国家垄断,由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调节和干预,通过国家政权扶植民族私人资本的发展,因而具有较强的官僚性。发展中国家的私人垄断组织多与本国当权集团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人民参政水平低下,极易产生贪污腐化、任人唯亲的不良后果。独立后,发展中国家为加快经济发展又必须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关系,利用它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把它们拉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另一方面又害怕发展中国家真正强大而丧失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千方百计地加以抑制。而事实上在以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和以垄断为基础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中,发展中国家很难摆脱被剥削的地位。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的这些特点,造成了其经济上的依附性和国家主权的脆弱性。<br />??? 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敏感和脆弱的根本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从未获得事实上的主权平等。在“国家主权”这个概念被资产阶级首先提出来时,广大亚非拉国家处在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之下,那时的国家主权只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国家主权。独立之后,在资本主义按实力建立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的世界上,资本帝国主义维护的只是它们自己的国家主权,根本不考虑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br />??? 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增加了维护国家主权的难度。并且,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化,发展中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又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br /><strong>二、21世纪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strong><br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挑战<br />??? 1.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推动的结果,科技革命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赋予主权国家一道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同时又难以捍卫的“信息边疆”。随着遥感技术、卫星通讯、网络技术、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将成为“以改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信息将是左右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命脉、军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对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的控制将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低,无力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致使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受到限制。更为严重的是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发动心理战,挑起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情绪,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或促使政府倒台。如在海地危机中,美国不仅通过英特网大量传播亲阿里斯蒂德的传单以影响公众舆论,而且同时通过电子邮件把有关信息送到每个有个人电子计算机的军政领导人手中。<br />??? 2.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制约着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纯依附关系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产生了国家间的经济联合,导致了区域集团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区域集团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国家需要让渡一些经济主权的行使权,建立超国家的机构,实现经济上的共同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产生了两种区域集团:一是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集团,另一是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的区域集团。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趋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共同的行为准则、让渡部分经济主权的行使权来实现共同的经济利益,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对于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区域集团中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让渡经济主权的行使权,实现发展中国家自己的经济利益,则是一大难题。<br />???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尖锐,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粮食问题、债务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极地深海和太空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人口问题、难民问题、毒品问题、核扩散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等,早已越出国界向世界扩散,并在不断恶化,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不是一国或几国所能为,必须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对这些新问题的解决明显处于被动地位。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在保护本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时,利用资金优势滥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将污染物(工业垃圾、核废料等)有偿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掩埋,破坏这些国家的环境等等。<br />??? 总之,全球化的意义尤其在于,它对传统的国际关系、对国家主权及其他权利、对以国界标示人群活动区域的规则提出了一种深入持久的挑战。<br />??(二)非国家行为主体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侵蚀<br />??? 非国家行为主体有联合国、国际经济组织、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侵蚀主要有:<br />??? 1.联合国安全机制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侵蚀。进入90年代以来,联合国维和活动不仅明显增加,而且超出了以往维和的范围,在某种程度上由维持和平变成了缔造和平。例如,安理会决定在伊拉克设立“禁飞区”,对利比亚实施空中禁运,授权美国建立多国部队到海地“恢复民主”。联合国派遣的维和部队不仅执行着传统的维持和平使命,而且直接行使着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如联合国在柬埔寨和索马里的维和机构就直接掌握着当地的军事、外交、财政、治安、情报等大权。对此,联合国前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说,“行用了几个世纪的绝对的排他式的主权学说已不再成立……我们的时代的一个重大而明智的要求,是重新思索主权问题——并非要削弱它的本质,它对国际关系与国际合作仍至关重要,而是承认它或许采取不止一种形态和发挥不止一种功能”。(布特罗斯?加利:《加强联合国》,载[美国]《外交》,1992(1 )。)加利的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联合国能否完全保持公正,能否完全排除西方大国假联合国之手推行其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的干扰。<br />??? 2.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侵蚀。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不得不向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请求援助。但这些组织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附加了种种条件,这些条件直接干预着这些国家的经济主权,甚至是政治主权。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只是监督国际货币体系,如今却展开全方位的行动,使世界经济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转。<br />??? 3.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制约。目前世界上至少有3. 5万家跨国公司,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占全球跨国公司的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对资金和技术的垄断,控制着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经济部门,甚至控制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从而侵蚀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不仅如此,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它们通过贿选、资助反政府活动和政变、制造经济混乱等手段,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它们还以投资建厂、提供贷款、提供技术为条件,提出种种要求,侵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以发展中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同样以其经济实力为后盾,影响着本国政府政策的制定,甚至左右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br />??? 4.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行使主权的影响。这些组织包括宗教团体、职业组织、体育机构、工会团体和政党联盟。它们都是一些专门的职能组织,在特定的情况下,会给发展中国家在行使其处理国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时产生异乎寻常的影响。<br />??(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直接干涉<br />??? 冷战结束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干涉有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里的矛盾突出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r /></font></p></td></tr></tbody></tab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