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警惕研究生扩招后的“负激励效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7 03:0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国际关系论坛考研

       据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教育部因此专门下发通知,推动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教育部门将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自从1999年教育部实施研究生扩招政策以来,研究生数量逐年大幅度递增,200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5万,到了2005年已经激增至32.494万。伴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大规模扩张,如果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得不到同步增长,难免会导致整体质量的普遍下降。

  研究生数量年复一年的过快增长,导致了包括师资在内的高校教育资源的紧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不少高校在不断增加导师数量的同时,还增加着每个导师所带研究生的数量。于是,一方面“粗制滥造”的导师数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一些导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仅仅将研究生当成自己的“打工仔”,而疏于日常管理,甚至将“放羊式”教学美其名曰“发挥学生创造性”。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先天不足”的研究生究竟还能否得到应有的提高?
  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曾在《研究生教育要上质量、出精品》的讲话中指出:上世纪80年代初教授、副教授那就了不得了,含金量非常高。到现在很多学校教授比副教授还多,副教授比讲师多。这种情况的出现,使教授职称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了。教授含金量的大大降低源于“粗制滥造”数量的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盲目扩招所带来的庞大研究生群体。笔者一位在大学任教的朋友曾因此感叹,现在的学生都“水”,老师“水”点也无妨。这无疑是“负激励效应”在大学内部的生动写照——研究生的盲目扩招导致学生质量“掺水”,由此引起导师数量和教学质量的“掺水”,而“掺了水”的导师必然会使研究生的“水分”变得更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扩招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以及教育条件进行有计划的招生,而盲目追求规模必然会导致质量的下降。在这种“负激励效应”的环境中,单方面指责毫无意义——之所以会有不少导师对研究生质量感到不满,无非是因为导师们牢牢占有话语权,倘若将话语权交给研究生,导师们的成绩恐怕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4 05:13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