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战后日本对台政策的调整
<br>
<br>作者:tungtsingling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84 更新时间:2005-6-20
<br>摘要:冷战之后,日本加快了对台政策的调整过程,不断提升日台实质关系。其调整有着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因素,在战略意图上日益凸现“以台制华”的战略考虑,对中日关系及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增加了许多新的变数。日台关系的发展值得世人警惕。\r<br>
<br>关键词:日本;台湾;政策调整
<br>
<br>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符:
<br>
<br>
<br>
<br>在影响两岸统一的诸多因素中,日本因素历来为美国影响所掩盖。随着近年来日台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今年8月底陈水扁当局对日大搞“台风外交”,以及9月初日本右翼势力力促台湾“前总统”李登辉访日等活动的展开,两岸关系中的日本因素开始凸显,引起世人警惕。我们不仅要问:日本意欲何为?纵览日本对外政策的演变,不难发现?岳湔浇崾?岳矗?毡境鲇谄洹罢?未蠊?焙汀捌胀ü?摇钡恼铰钥悸牵?衙飨约涌炝硕蕴ㄕ?叩牡髡?椒ィ?蕴ń煌?欢贤黄泼窦洳慵兜南拗疲?幸馓嵘?仗ㄊ抵使叵担??祭?锰ㄍ逦侍馇V浦泄?绕鸬恼铰砸馔颊讶蝗艚遥?毡疽殉晌?跋炝桨锻骋坏闹匾?习?@湔胶笕毡径蕴ㄕ?叩牡髡?凶派羁谈丛拥墓?省⒐?诒尘埃?钊氲奶教帧⒎治稣庖晃侍舛杂谖颐钦?啡鲜度仗ü叵档姆⒄骨魇萍捌涠灾腥展叵怠⒑O苛桨豆叵档挠跋欤??兄匾?南质狄庖濉?r<br>
<br>一、战后及冷战时期日本对台政策的发展回顾\r<br>
<br>这一时期,日本对台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一个复杂的转变过程,前后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r<br>
<br>(一)、中日建交前的“扶蒋**”政策。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根据战时《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之规定,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经过近四年的内战,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大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岸开始形成对峙局面。如何处理与新中国以及台湾当局的关系,成为当时日本政府重要的外交课题。新中国的成立,为中日两国恢复和发展正常关系提供了可能和有利的条件。新中国政府曾一再表示,“愿意与日本迅速签订对日和约”,“极愿意在日本按照《波茨坦公告》实行非军国主义且是民主化的条件下和平相处,建立经济和文化的合作。”1但日本当时处在美国的控制之下,在外交上实行对美追随的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冷战的爆发,美国迅速改变了对日政策,由削弱日本转而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扶植日本,力图使其成为美国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的防波堤。在此背景下,日本一直追随美国、敌视中国。1951年9月8日,美国操纵下的“旧金山和约”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非法赋予台湾蒋介石集团代表中国政府实现片面对日媾和的权力。“旧金山和约”于1952年4月28日生效,同一天,日本吉田政府和蒋介石集团签订了非法的“日台合约”,建立所谓的“外交关系”,日本与台湾当局依照美国的战略,在遏制中国的目标下开始结成同盟关系。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在中日官方关系处于敌对的状态下,日台关系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日本首相不时的访问台湾,赞扬蒋介石集团“在保卫民主和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业绩”,并公然支持其“反攻大陆”。双方还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据统计,1952年至1978年日本对台投资386件,占外国对台投资的66.7%,日本成为台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
<br>
<br>(二)、中日建交后的“非官方交往”政策。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上
<br>
<br>出现了美、中、苏打三角战略关系的地缘政治结构。基于共同对抗苏联霸权的需要,美国开
<br>
<br>始调整对华政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导致中美关系最终走向正常化。美国的“越顶外
<br>
<br>交”在日本产生了极大的震动,长期惟美国马首是瞻的日本政府也开始寻求改变对华政策。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决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声明》强调:“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波茨坦公告》第8条之立场。”3 9月9日,日本外向大平正芳宣布:“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结果,日台条约已失去存在意义,可以认为该条约已经宣告完结。”4 1978年8月,中日两国又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而使《中日联合声明》具有了法律基础,中日关系全面正常化。\r<br>
<br>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80年代后半期,中日两国共同致力于发展双方的友好关系,在日台关系上,日本政府基本遵守了《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精神,基本履行了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所做出的承诺,把日台关系限定在经济、文化领域民间的、非官方的层面上。\r<br>
<br>二、冷战后日本对台政策的调整\r<br>
<br>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宣告结束,国际力量重新进入分化、组合时期。此时,日本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随着“经济大国”地位确立,日本国内要求成为“政治大国”和“普通国家”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巨大成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整个日本政坛迅速刮起一股保守主义思潮,与之相联系,日本的对华政策开始出现右倾化。加之,此时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迎合了日本的战略需要。日本从自身的战略利益考虑,逐步调整对台政策,开始违背《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政府所作的承诺,使其成为制约中国的一张王牌,不断发展与台湾的实质关系,使日台关系逐步走出禁区,呈现日趋走强的态势。\r<br>
<br> (一)、突破“民间外交”限制,逐步提升日台关系的准官方性质。1990年7月,台湾当时的“立法院”副院长刘松藩率团访日,开日台“断交”后台湾官方组团访日的先例,标志着日台关系开始突破经济文化领域的民间层次,进入政治交往的新阶段。1991年5月,日本允许其副部长级官员以“私人身份”访台。同年,在汉城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上,日本通产相渡部桓三同台湾“经济部长”萧万长进行了19年来第一次“部长级”会谈。1992年5月,日本又同意台驻日机构“亚东关系协会”改名“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使得台驻日的“准官方性质”越来越明显。1993年2月,台湾“外长”钱复假借观光名义访日,并与日执政党政要频繁接触,其中包括自民当前干事长小渊惠三、前副总裁金丸信、前首相竹下登,此为台湾“外长”的首次访日。随后,日本的一些官员也访问了台湾。1994年,日本在中国的强烈反对下,仍允许台湾“行政院”副院长徐立德福日出席亚运会开幕式,使日台交往规格进一步提高。同年10月,日本通产大臣桥本龙太郎与前往日本大阪参加亚太经合会中小企业会议的台湾“经济部长”江丙坤举行了会谈。1995年6月17日,日本派APEC大使内田胜久以密使暨全权大使身份,同台湾当局“外交部国际组织司司长”沈国雄就行了会谈,双方借此实现了大使级官员的首次接触,加强了日台实质关系的发展。总之,9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提升与台交往的频度与规格,这是冷战之前所不曾有的。\r<br>
<br>(二)、将中、台并列,逐步给予台湾“国家实体”地位。这突出的表现在日本政府对1972年后日台之间的一些“悬案”的处理上。一是日台新航约问题。1994年修改后的日台航
<br>
<br>约规定,“华航”可以在成田机场第二跑道整修完成后移入,打破原有的与中国民航不在同一机场的限制。1995年台日达成台湾长荣公司可航飞大阪的协议,重开中断23年的台北—大
<br>
<br>阪航线。1997年台日双方再达成“华航”飞台北—大阪航线的协议,从而完全恢复1972年以前的情况。二是承认“台湾护照”问题。“护照”问题一直是台湾欲极力突破的“禁区”。在日本亲台团体“日华(台)恳谈会”的推动下,1998年5月,日本国会通过法务省提出的“出入国管理法修正案”,承认台湾的“护照”有效,取消“断交”后对台赴日旅客发行“渡航证明书”(由日本驻泰使馆加盖)的签证方式,同时恢复对台旅客“72小时免签证”待遇。1999年9月1日起,日本再次大幅度放宽对台签证规定,其有效期从3年延长为5年,签证有效期内,每次停留时间由15日改为90天,前往冲绳则免交签证费。这一改变使台湾完全享受与“主权国家”同等的待遇。1995年初,日本外务省曾声称强调:“在进一步发展日中关系的同时,也要保持稳定的日台关系”。52000年10月,原日本文部大臣鸠山邦夫在访台时干脆直言不讳的宣称:“日本已迎来应该承认台湾是国家,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时代6”。\r<br>
<br> (三)、密切日台经贸关系,加强对台经济渗透。经济关系是日台关系的支柱。90年代以来,日台经济关系更为密切,日本对台湾的经济渗透日益加深。据日本官方统计,1993年日本对台出口221亿美元,是对中国大陆出口的1.27倍,日本对台出超124亿美元.1994年,日本对台出口上升到228亿美元,出超131亿美元。直到1999年,日本人是台湾第一大进口来源、第三大出口市场与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该年台湾对日出口都出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出口119.12亿美元,增长27.8%;进口305.99亿美元,增长13.3%,对日贸易逆差达186.67亿美元。当年,日台贸易总额达425亿美元,台湾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大陆之后,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7此外,日本的对台投资也十分可观,呈连年增长的趋势。据统计,1952—1994年,日本对台投资累计达2205项,共计505.2亿美元,占台湾吸收海外投资的30%以上8。8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是对台第一大投资国。因此,无论就日台经济关系达到的规模看,还是就日台关系对日本和台湾的重要性来看,都不难理解日本日益增长的“亲台倾向”。\r<br>
<br> (四)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司机重新觊觎台湾。1951年,美英等国单独与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合约规定“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力”,却未明确其归属问题。1956年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公开宣称,“台湾并非中国的领土”,“台湾地位未定”9。在1972年中日建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对“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合伙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尊重和理解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10但随着台湾问题的凸现,日本亲台实力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日本国内不少人认为这种“理解和尊重”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他们鼓吹《中日联合声明》已经过时,认为声明过分拘泥于旧的主权观念,不能适应新形势,等等。90年代以来,日本政界鼓噪“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声浪明显升温。前驻华大使中川要介甚至公开声称:“中国45年来总说台湾是自己的,但从未实际统治,而且中台双方又都不努力通过和平对话解决问题,结果却把由此产生的不正常状态归咎于日本政府的责任,这种倾向实难接受。”11 “台湾地位未定论”暴露了日本重新觊觎台湾的野心,为日本更深的介入台湾问题,预伏了较大的活动空间。\r<br>
<br>(五)将台湾列为防御区域,干扰中国行使武力统一台湾。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一直追随美国,反对中国使用武力统一台湾。1996年3月,为了震慑“台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
<br>
<br>台湾海峡举行军演。日本政府对此反应强烈,对中国说三道四,并多方对中国施压。当时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对台海局势反复表示“强烈的担心和关注”,并在经济上决定推迟第四次对华日元贷款的磋商日期。日本还支持美国在台湾地区显示武力。一时间,日本国内同情台湾的舆论导向明显增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一再宣扬台湾对“日本安全”的重要性,并强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试图将台湾问题引向国际化。日本国内的不少鹰派学者、政界人士认为,“台湾问题并不只是中国的问题,台湾的安全与日本的安全息息相关”12,并预言一旦中国统一,就会控制台湾海峡,在钓鱼岛问题上也将形成对日优势。为此,日本前防卫厅官员多次表示,“如果大陆攻打台湾,日本不能袖手旁观”13。1997年《新日美安保防卫指针》将台湾纳入所谓的“周边事态”的适用范围之内,这标志着日本已着手进行未来介入台海冲突的准备。日本的这些做法无疑为“台独”势力起了撑腰打气的作用,增加了台湾问题解决的复杂性。\r<br>
<br> 总体上看,冷战后日本对台政策的调整顾虑较大,尚没有真正的放开手脚,主要的特点是以“鸭子划水”的方式,暗中提高日台官方接触的层级,逐步建立双方的实质关系14。考虑到过分的刺激会导致中国的强烈反应,在对台政策上,日本竭力保持低调、谨慎的姿态,但“以华制台”的战略意图已十分明朗。诚如许多观察家所言,日台关系虽尚未正式浮上台面,但中日之间已经暗流涌动。\r<br>
<br> 三、当前日本对台政策的新趋向
<br>
<br> 近来,日本明显加大了对台政策调整的步伐,日台官方接触开始由暗中往来走向公开化、密切化,由台下走到台上。当前,日本对台政策调整的新趋向主要表现为:
<br>
<br> 首先,继续提升日台关系,放宽交往限制,日台交往趋向高端化。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对台交往的既有框架,逐步提高对台交往的层级和规格,日台关系越来越具有官方性质。2001年森喜朗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执意批准李登辉“赴日治病”,开了台湾卸任领导人访日的先例。2002年11月日本政府正式放宽日本官员赴台的限制,规定今后日本政府“课长级”官员都可以赴台访问。2003年12月日本驻台事务所首次在台北举行庆祝天皇生日活动,并邀请台湾“总统府秘书长”、“外交部长”等高层政要参加,紧接着森喜朗前首相在反对声浪中执意前往台湾访问。此外,日本部分现职内阁大臣多次与赴日活动的台党政要会面。2004年8月,日台又借“台风外交”之机,公然大搞实质关系。9月2日,日本政府又拟批准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以“观光”名义再度访日。种种迹象表明,日台关系已经进入了发展实质关系的高层政策对话阶段。\r<br>
<br> 其次,公开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组织,变相认同台湾的“国家实体地位”。2002年5月14日,日本内阁房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公开表示,日本支持台湾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员。2003年4月,日本政府有关人士再次作同样表态。日本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公开支持台湾谋求台湾参与WHO的西方主要国家。此外,日本右翼政府还多次叫嚷,要积极推动台湾成为联合国会员国。\r<br>
<br>再次,公然支持台湾扩大国际参与,协助台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当前日本的这一政策举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试图与台湾签订具有官方性质的自由贸易协定(FTA).2002年7月当时的经济产业大臣平沼纠夫曾在“日华(台)国会议员联谊会”上公开表示,“日本准备将日前在民间层次上进行的关于签署日台FTA的协商提升到政府层级。”到目前为止,日台官方就此一问题已进行了多次私下接触。其二、试图与台湾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双边关系文件。9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右翼势力组织极力鼓吹要制定与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相类似的“日台关系法”,以此寻求发展日台实质关系的法律基础。当前,日本政府试图修改战后“和平宪法”的动作不断加大,其用意之一就在于为将来用兵台海、协防台湾寻找法律依据。\r<br>
<br>再次,强调台湾在日本安全保障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开展与台湾的“安保对话”及军事交流。一方面,日本通过日台之间的双边“安保对话”以及美、日、台的三边“战略对话”,业已建立起日台“安保对话”机制。另一方面,日本频繁派出自卫队退役将领访问台不断加强与台湾的军事交流。2003年6月,日本的一名现役少将列席观看了台湾军方的首次“爱国者”导弹实弹试射,这是日台“断交”以来,日本第一次派现役将军访台,是日台军事交流的一大突破。与此同时,台湾军方及“国防部”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多次分批派人赴日本防
<br>
<br>卫大学进修、受训。另外,日本还于2003年将一名陆上自卫队退役将领派到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这是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首次有日本自卫队有关人士驻台。台湾媒体称,此人虽是民间身份,但实质上是“防卫厅派驻台湾的官员”,主要任务是与台湾军方建立直接联系。15
<br>
<br>综合以上各种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冷战时期日本在处理台湾问题时尽量保持谨慎低调的做法相比,冷战后尤其是近一两年来,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调门明显升高,介入台海事务的动作也在加大,日台关系明显提升。这表明日本利用用台湾牵制的政策已经公开化,而它对中日关系及台湾统一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r<br>
<br>
<br>
<br>引文来源:\r<br>
<br>1孙云等编著:《震慑“台独”——不成不放弃使用武力》, 华文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177—178页.
<br>
<br>2同上1,第179页.
<br>
<br>31945年7月26日中美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内”。\r<br>
<br>4同上1,第180页.
<br>
<br>5姚文礼:《日本与台湾关系》载卢晓衡主编:《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第69页.
<br>
<br>6同上1,第184页.
<br>
<br>7同上1,第182页.
<br>
<br>8刘建飞、刘小关著:《21世纪初期的中美日战略关系》,**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398页.
<br>
<br>9同上m/,第182页.
<br>
<br>10参见《中日建交联合声明》,1972年.
<br>
<br>11同上1,第183页.
<br>
<br>12[日]《产经新闻》,1998年8月26日.
<br>
<br>13转引自修春萍、刘宏:《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的日台关系演变》,《台湾研究》2004年第四期,第29页.
<br>
<br>14同上13,第24页..
<br>
<br>15同上13,第30页\r<br>
<br>16同上1,第189页.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Adjustment and
<br>
<br>ng to the Summary
<br>
<br>Abstract :After the cold war, Japan has accelerated the adjustment course of the policy to Taiwan, is promotig the relation between a essence on day constantly. It adjusts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 domestic background factor, show the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of " containing China with Taiwan " especially day by day on the strategic intention, have increased a lot of new parameters to the peaceful reunification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and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The development of a relation of sun deserves common people's vigilance.
<br>
<br>Keyword: Japan; Taiwan; The policy adjusting
<br>
<br>
<br>
<br>
<br>
<br> 载《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第12期\r<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