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讯息] 时政评论:中美“四十不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31 11:0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美“四十不惑”?

发布时间:2012-03-15  作者:程宏亮  来源::《中国国防报》2012年2月21日


      当地时间2月17日晚,随着专机离开洛杉矶飞赴爱尔兰,习近平副主席结束了对美国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习副主席此行是对拜登副总统去年8月访华的回访,也是两国为继续落实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去年初达成的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而展开的又一次重大外交活动。此访兼具现实和历史意义。



      就现实意义而言,有助于两国平稳度过关键而敏感的2012年。众所周知,今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中美关系在这种敏感年份的抗压能力通常都会减弱,唱 “反华”调往往是美国大选年的政治传统。奥巴马面临竞选连任压力,而经济状况是影响美选民投票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在外交和安全领域的成绩单不错,但其经济成绩单则相对逊色很多,这给那些想把他拉下总统宝座的共和党人提供了口实。他们猛烈抨击奥巴马经济政策的同时,又把美诸多经济问题根源归罪于中国的“汇率操纵”和“不公平贸易行为”。迫于竞选压力和两党恶斗,奥巴马也逐渐对华示强,冲击了本已脆弱的中美关系,加剧两国“互信赤字”。而通过习副主席此访,中美联合发表了《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表态愿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推动跨境贸易与投资,促进金融部门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并签订了农业、经贸和人文交流协议。这些都有助两国化解分歧、加深普通民众彼此了解,有利双边关系平稳度过2012年。



      就历史意义而言,此访有助于中美认真总结过去交往经验,规划未来。孔子说“四十而不惑”。40年前的2月21日,尼克松总统飞抵北京开始其“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在隔绝20多年后走到一起。40年后的今天,通讯技术的变革和经济全球化也使中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格局。而随着中国快速发展,深受阿战、伊战及此轮金融危机煎熬之苦的美国焦虑心态日升,担心中国对其霸权构成威胁,遂利用中国与个别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以“公平仲裁者”角色强化其对亚太地区安全和秩序的“不可或缺”形象。军事上,提升与亚太盟国军事关系,发展与重要地区国家的军事关系,裁军的同时维持并扩大亚太驻军规模;经济上,主导并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谋求打造以其为中心的亚太经贸合作新格局。一时间,中美出现亚太共处难题,两国关系历经40年风雨后不仅未能“不惑”,反而出现“更惑”之势。



       习副主席此访有助于两国认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事实上,对今天的中美关系而言,彼此“心结”远大于两国交往的实际困难。只要两国能放下这些心结,以诚相待,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两国合作领域就会像太平洋一样广阔。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8 15:1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