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6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讯息] 上辅导班忙考研找工作 比暑天更热的一幕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7 22:5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辅导班忙考研找工作 比暑天更热的一幕幕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热,热,热!持续的高温让人直喊吃不消。昨天,记者分头采访,勾画出高温下另一幅耐人寻味的“高温图”。


一天上三个辅导班


暑假,本是孩子快乐的时光。可他们却忙着从一个辅导班奔向另一个辅导班。辅导班的“热度”丝毫不低于外面的37℃高温。


“上午学奥语奥数、下午上‘小牛顿班’,晚上上画画课……”今年秋季要上三年级的童童忙得不亦乐乎。中午11点10分,记者来到一家培训机构的上海路教学点,只见接孩子的家长挤满了学校门口的小巷,许多家长把有阴凉的“有利地形”早早抢占了,更多的家长则站在毒辣辣的太阳下等候。


11点15分,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一 窝蜂从教室出来。童童向妈妈要钱买了2支冷饮,送了一支给同班的康康。康康邀她去家中玩,童童说:“不行,我下午和晚上都要上课呢。”


“一天上那么多课孩子不累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童童的妈妈说,其他孩子都在上补习班,自己的孩子不上,岂不吃亏!她告诉记者,她给女儿报的是VIP班,一个班10个孩子,10天课就要1200元。假期里,她还给女儿报了英语(Q吧)班呢。


“名额有限,如果想报,要抓紧。”昨天,记者以家长身份致电南京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说,报名的人太多了,现在又新开了一个班,也只剩10个名额了。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这家机构考试、竞赛的证书不少学校在小升初时都承认。


一边是热捧,一边是无奈。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对记者说,放暑假前,老师就要求家长帮孩子报暑期培训班。“带孩子去南京市少年宫龙江分校一看傻眼儿了,培训课目有二三十个之多,报名的人多得不得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22:54:04 | 只看该作者
吃着仁丹忙考研(Q吧)


高校已经放暑假了,但这几日的清晨6时,上大三的于慧就要早早起床。因为今年暑假,她在一家著名的考研辅导班报了名。


小于坐公交到达东南大学礼堂时,门还没开。刚过7点,礼堂门前的草坪上坐满了人,有些同学为了挤个好位置,一边吃早饭,一边在门口排队。“1000多号人呢,不占位子坐到偏僻的地方听不见,简直浪费钱。”


“我们班29个人,有22个报了考研辅导班。我报的是普通班,只上暑期政治,加上教材要600多块。我同学办的是一卡通,按课时收费,包括春季基础班,暑期强化班,冲刺班和点睛班,一共要2000多元。”


早上8点,有着上千张座位的礼堂内人声鼎沸。前后两个大空调呼呼吹风,但小于说感觉不到一丝凉气。“太恐怖了,过道里也坐着人。为了降温,礼堂里还放了大冰块。我感觉到处是汗味!”


中午11点,饥肠辘辘的学子们结束了上午的补习,开始到附近大大小小的馆子抢位置。“大家中午都留在这里吃,天太热了,免得来回赶,还担心听课的好位置保不住。”饭后,小于在树荫下打盹。“树荫下也很热,大家的脸被蒸得红红的,好多人怕中暑,都是吃了人丹来的,我也随时备着呢。”


“下午上课时,一半的同学打瞌睡,实在太累太困了。”课程4点半结束了,小于浑身湿透,感到脱水晕眩。


回到出租屋内,小于几乎无力吃晚饭,买了只西瓜凑合。这样的日子,她还要过15天。


记者了解到,在南京有形形色色的考研辅导机构,一旦名师出场,近千人会将礼堂挤得满满当当。


找工作比天热更烦


暑假是学生们最期盼的,但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在酷暑中留校。


“为什么暑假不回家避暑呢?学校条件不太好吧?”对记者的问题,南京某高校新闻系研二的刘会同学只能苦笑,“我才从广州回来,暑假准备在学校抗高温了。我们宿舍是上世纪30年代的老房子,夏天最可怕的不是热,而是无孔不入的蚊子!”小刘今年年底就要毕业,早在5月份就南下广州,在南方一家报社实习,现在又转战南京寻找实习单位。“实习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找工作。现在竞争太激烈了,没有一份漂亮的实习履历当敲门砖可不行,可是好的实习单位也不是好找的。”


记者了解到,像小刘这样因为实习而留在学校过暑假的大学生很多,激烈的竞争使不少学生提前一年就开始实习。“我以后想留在南京发展,所以回来实习,住在学校虽然条件差点,但可以省房租。”刘同学如是说。


除了应届生,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坚持在学校中留到最后一刻。对他们来说,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比天热更烦。“其实我已经找到工作了,学校也对我们下了搬离寝室的最后通牒,可是我还是愿意赖着。”说话的小王是南京某高校中文系的学生,之前她已经跑了五六场招聘会,在十几家单位中权衡后终于和一家用人单位签订了合同。“我还是不太满意,总觉得最好的机会最后才会来临,我想抓住暑假这个最后的机会,找一份自己真正满意的工作,虽然难度很大可能性很小。”记者发现小王的宿舍只有一个很小的电风扇。(宋金萍 汪晓霞 唐 悦 陈熹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6-7 00:50:51 | 只看该作者
都不容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0-9 15:00:48 | 只看该作者
友情顶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25 15:34:56 | 只看该作者
顶,深有启发啊,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7:5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