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讯息] 时政评论:2012转折之年中国“大外交”任重道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31 11:1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转折之年中国“大外交”任重道远
——深度解读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涉外部分
发布时间:2012-03-07  作者:陈向阳  来源:中国网 2012年3月5日


中国网3月5日讯 2012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Jiabao向大会作了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涉及国际形势与中国对外工作的部分颇有新意,值得深入解读。



一、回顾2011年兼顾成就与挑战



报告全面与扼要回顾了2011年的各项工作,实事求是地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关于2011年的对外工作成就,报告主要讲了两条,一是在对外经济工作领域,“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包括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优化贸易结构,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万亿美元,贸易顺差进一步下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01亿美元;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多边双边经贸关系继续深化。二是在政治、安全等传统的“核心外交”领域,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和外交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报告的主基调自信而冷静,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清醒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报告进而精辟分析了国际经济环境中的四个严峻面,包括,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



二、展望2012年既有坚持又有发展



报告有关2012年对外工作的论述分布于其第二(“总体部署”)与第三(“主要任务”)两大部分,相关内容既有坚持,也有新的阐述、部署与发展。



首先,关于当前的国际总体形势与战略部署,报告明确指出,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报告强调要坚定信心,善于运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其次,经济发展仍是对外工作的“重中之重”,报告第三大部分第四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门提出,要“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这意味着海洋在中国经济全局以及对外工作中的地位继续上升。



对外经济工作部署主要体现在第三大部分第九条“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之中,报告强调指出,“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对外经济工作思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报告并为此提出了四项具体任务:



一是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决不能忽视“外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巩固美日欧“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等;二是制定加强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指导意见,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三是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一方面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其加强宏观指导,强化政策支持,简化审批手续,健全服务保障,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能源、原材料、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合作和跨国并购,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支持“走出去”的企业相互协同、集群发展。强调应加强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维护“我境外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四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包括努力保持与“发达国家”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全面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继续推进“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G20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在多哈回合谈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再次,对传统的“核心外交”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在军事国防方面,报告强调“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后盾”,提出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在外交方面,报告强调外交工作要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维护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报告并分五点论述了中国外交新的“布局”:一是周边外交,提出继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周边各种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二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表示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共同利益”;三是大国外交,强调将加强与各大国的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拓展合作领域,推进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四是多边外交,指出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和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五是宣誓中国的对外战略意图,强调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世界各国一道,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增进各国人民的福祉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仔细分析报告关于中国外交“布局”的阐述,可以发现其中的先后顺序有了微妙的变化,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顺序前移到了第二位,超过了“大国外交”,而仅次于“周边外交”,这反映了中国对外工作的新形势与新趋势,即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地位快速上升,发展中国家群体既是中国外交的“基础”、“根基”与“归属”,也与中国“发展中大国”的自身定位相吻合,中国应从新的国际战略形势出发,创新开拓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此外,“周边外交”排序第一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中国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其中不乏“麻烦”与挑战。“大国外交”的排序相对后移至第三位,有助于防止中国外交的“唯大国论”与过度看重“大国外交”,大国虽然“关键”,但毕竟只是少数,真正与最终决定世界形势走向的不是少数几个大国,而是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而中国的“大国外交”也将针对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的最新发展态势,更加注重平衡兼顾其中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



三、顺势稳妥推进“大外交”



2012年可谓全球“大转折”之年,包括中国在内的60个国家与地区举行大选或换届,国际秩序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快重组,中国的“大外交”任重道远,宜“稳中求进”。



一要与时俱进,否则不进则退。“与时俱进”的“时”具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国际与国内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其次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对外影响力攀越新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与享有的“责、权、利”都将出现新的重要变化,需要对“大外交”加大投入、精心谋划、细心经营。



二要“积极稳妥”应对当前诸多国际与地区热点、难点。2012年的世界很可能是“危机之年”,包括欧债危机、中东北非变局的政治危机、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与社会危机、伊朗核危机、多个国家大选“扎堆”的潜在危机,以及防不胜防的重大天灾危机,面对这一系列的国际危机,西方大国固守维持“世界主导地位”的过时思维,固执对外干涉成性的强权政治与陈旧做法,国际社会迫切需要“中国声音”与“中国方案”,日前中国外交部就叙利亚危机所发表的“六点主张”应运而生、广受好评,中国建设性与负责任的积极斡旋正是坦荡面对国际危机的充分展现。



三要适时及时调整与发展既有外交方针原则,如国家主权绝对至上、不干涉内政、不结盟等,这其中既有经济全球化与各国深度相互依存、信息化与互联网将全世界“一网打尽”、各国内政与外交越来越难以截然分割等原因,以至个人的权利备受关注、全球治理与国际协商更加紧要,还因为中国经济与人员正在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走出去”,中国的海外利益不断扩大,需要予以有效保护。2012年以来已接连发生了中国驻外人员遭绑架、劫持、遇袭死亡、因为安全事故受伤害等多起事件,如苏丹、埃及、巴基斯坦、刚果(布)等,中国需要加大对“走出去”所在国的关注,因为其“内政”关系到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此外,面对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日益加剧的态势,中国也需要加强与新兴大国的战略协调,以共同推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秩序公正化。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7 19:5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