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根除学术不端重在体制改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20:0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表示,将出台规定作为各地各校处罚学术失范的基本依据。昨日《新京报》发表社论,对此表示欢迎和肯定,并将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归结于两点:一是我们惯于用批评或道德谴责代替法律惩处,二是许多学校和科研机关领导采取卫护甚至包庇态度。  

我认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科研工作者自身道德缺失的因素,也有学术小环境急功近利、浮躁盛行的因素,还有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存在的环境因素。但问题的根子在于当前的学术体制不尽完善、还有待健全。正是不完善、不健全的体制给了某些人从事不道德的学术行为的“权力”和机会,从而使得学术不端行为大行其道。  

现行学术体制存在的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点:一是学术管理行政化。管理的行政化导致行政权力对学术行为过多地介入、干涉,使学术掺入了太多的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行政部门领导参与并控制科研资助、学术评比、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学术活动。行政权力的过分介入不仅破坏了学术界既定的逻辑和规则,而且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是学术评价体系不科学。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工资级别、福利待遇、科研奖励等都采用简单的数字量化管理模式,对学术成就的评价往往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导致许多科研人员弄虚作假。  

三是国家科研经费分配制度不合理。由于科研经费与科研人员个人利益紧密相连,面对“僧多粥少”的科研经费,一些科研人员就会投机取巧,导致学术造假成风。  


四是学术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虽然许多学术机构都设有道德委员会,但是这种内部监督机制不足以尽到监督的作用,甚至会出现“家丑不外扬”的“护短”现象。  

正是以上种种制度层面的缺陷,导致了学术造假、学术泡沫、学术舞弊、学术贿赂和学术交易泛滥成灾。从这个角度说,改革和完善当前的学术体制要比制定惩处法规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是“治本”之策。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4年11月11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15:0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