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58|回复: 10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某些共同的国关国政专业考研困惑的公开答复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4 12:3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font size="4">近来接到不少研友发来的站内消息和手机短信,询问有关国关国政专业考研的各种问题,本人均予一一回复。同时还发现,某些问题既是大伙儿共同犯难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当初考研时存在的困惑,在此,本人仅将此类共同问题一并列出并谈谈个人浅见,以后不作重复解答,望能对有志报考国关国政两专业的研友们提供一点参考,同时还要指出,因对其他高校情况不甚了解,本答复仅指报考国关学院该两专业的有关情况。</font></p><p><font size="4">????? 一、两专业在初试中的异同。同的是指定参考书和英语、政治、国关史三门考试,异的是专业综合考试试题及复习侧重点。从形式上看,国际关系专业综合试卷共三题(两题二十五分,一题一百分),国际政治专业综合则由名解和问答两部分组成,各含若干小题;从内容上看,国关专业综合侧重于考对当下热点时事和大国关系走向的分析评论(如巴以、中美、中日、朝核等),要求长篇大论(至少千字以上,一百分的那道题通常要数千字),因此在备战考研期间要求对相关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吃懂吃透,试题相对灵活,没有任何参考书能提供现成答案(如试析 九一一事件的相关影响,此题早已烤熟烤烂),要求考生对平时在各种书籍报刊上耳闻目睹的点滴加以综合整理后答在试卷上。国政专业综合侧重考中国外交、国关国政基础理论及时事热点的一般性掌握(如和平发展,新安全观,国际新秩序,第某轮朝核六方会谈),由于试题多,因此每题的答题篇幅要求不高(名介三五百字,问答一千左右),所以要求掌握面广,但不要求精深,试题相对死板,名介一般都有固定答案(如民族主义,该题连考了两年),问答也不偏不难(如试析当前中日关系的困难及我国对发展中日关系的主张,此为今年试题),容易拿分。总之,各位如购买了历年试题,应该不难分析出以上情况。</font></p><p><font size="4">????? 二、参考书的选择。大家已经发现了,国关国政专业指定参考书多如牛毛,加之指定刊物,甚至在招生简章上还公然宣称命题可能超纲,我K,简直要人命。其实这些参考书是有轻有重的,同时也有不少重复,因此应当在复习时有所侧重。一般说来,国关史考试侧重于一战后,不要求掌握太过详细,无论是条约还是事件,要求掌握的一般是黑体字名介词条(如富尔敦演说,马歇尔计划)而非一般性史实(如第某次外长会议,可笑的是,我当初不知深浅,把外长会议上贝尔纳斯和莫洛托夫怎么吵架的也背了下来,累个半死),是有结果有意义的重大事件(如维也纳会议)而非无果而终的边缘事件(如中欧裁军会议),专业综合方面更应有侧重,侧重点在于国政学概论、新中国外交,有了史实和以上两书的基础,再适当地补充常见的西方国关理论、学派</font><font size="4">,冷战后国际关系点到即可,用不着一板一眼都背个烂熟。我需要强调的是世界知识和现代国际关系两刊物,两书各有用途,一般世界知识用于总结新出现的新时事和热点,用于对付专业综合的名词解释(如单边行动计划),尤其要关注与中国有关的(包括对中国产生了影响或中国直接间接参与了的)新生事物,这往往是考点,今年就考了朝核第四轮六方会谈,往年还考过上海合作组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等,这都与中国密切相关;现代国际关系多对国际关系专业的考生有用,一般来说掌握时事评论文章,理论深度太高的文章就不要理睬了,不可能考,始终要记住一点:研究生入学考试考查的是从事科研的潜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font></p><p><font size="4">????? 三、复习顺序。这个问题往往难倒的是我这种跨专业考研人。我的体会是:先史后论,以史促论,边复习参考书边看刊物。在熟练掌握史实的基础上拔高、升华后就是理论,有如品尝过某道佳肴的味道后再了解烹调程序一样水到渠成。一般说来,从零开始的跨专业考研人对理论理解起来有相当难度,没有任何基础的前提下让你理解什么叫国际体系什么叫国际格局实在勉为其难,也容易混淆,但如果你先熟知了威斯特伐体系、维也纳体系、美苏两极格局等具体指什么,它们形成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那么理解起国际体系国际格局这些名词的内涵外延来就可史论对照加以掌握,明显轻松多了。我的顺序是先掌握国关史四本参考书,然后是新中国外交,同时也不时地浏览世界知识和现代国际关系,若干月后再开始论的复习,复习理论时非常快,几乎没有难度.</font></p><p><font size="4">????? 四、答题技巧。这个问题白版等人此前已作答复,我在此也说上两句。这里详细分析名介的答题方式,简答问答可参照执行。名词解释一般由三至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事件背景,分两层解答:一是国际形势大背景,二是事件各方当事者的处境,仅指与该事件发生有关的各要素,如六五战争,背景就包括两层,一是国际大背景即美苏作为分别支持巴以双方的后台在古巴导弹危机后进入既勾结又争夺的阶段,二是各方小背景即以色列国力上升,加之第二次中东战争未达目的,巴方则陷入内部各自为战、各自为政的不利局面,加之对苏联援助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整体战斗力严重削弱。在此情况下,以色列蓄意扩大地盘,制造了“绝密情报事件”,从而触发了六五战争。第二部分是事件过程或条约内容。这部分简要介绍,写上两三句重要的外加等等二字即可,在此不多阐述。第三部分是结果或历史影响,仍以六五战争为例,结果是通过该战争以方夺取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哥兰高地、耶路撒冷旧城等阿拉伯大面积领土,巴方实力严重受损,联合国虽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但其倚仗美国的支持拒不执行,从而为第四次中东战争埋下隐患。第四部分是联系当前作简要评述。此部分因题而异,前提是该史实与当前形势有关联。仍以此为例,第四部分应当写当前巴以在巴勒斯坦建国领土面积问题上僵持不下,其重要原因则在于巴勒斯坦人多认为按照联合国决议,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占领巴方领土的行为是非法无效的,必须从占领领土上撤离,但以方恃强凌弱,拒不妥协。可以想见,六五战争的历史影响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长期左右巴以局势的发展变化。以上为名词解释的基本解题方法。简答和问答题与名解实质相同,无非是进一步添枝加叶凑字数的问题。假如你能够按照以上答题思路保质保量地回答名词解释“东亚峰会”,那么在解答今年问答题“试述东亚峰会的产生和历史意义”时就将易如反掌。</font></p><p><font size="4">????? 以上是本人对研友们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公开答复,还是那句话,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切不可搞一刀切一锅煮,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像hunt lover,看似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则没有更好只有最好----发现了适合自己的,尚未发现更适合自己的,即为最好的。最后,祝研友们能一举通过考试,实现自己考研的梦想!就此搁笔。</font></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6-5-14 13:17: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3#
发表于 2006-5-14 14:11:57 | 只看该作者
绝世好帖,ding
4#
发表于 2006-5-14 16:50:16 | 只看该作者
太棒了!!!
addison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06-5-14 17:22:3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发表于 2006-5-14 18:48: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啊,我想你肯定有一颗善良的心.
7#
发表于 2006-5-14 19:53:04 | 只看该作者
hehe,ydhtt兄果然是工作轻松了下来了,真羡慕,我现在是即使有心帮助师弟师妹们也是无力再从工作中抽空了。。。。看过你的帖子,发现你准备的还真是细致,相对我的剑走偏锋,明显是内功精深了,希望以后的同学生涯多多帮助阿:)?
8#
发表于 2006-5-14 21:40:22 | 只看该作者
真乃强人也!!!
9#
发表于 2006-5-14 21:48:10 | 只看该作者
<strong>其实答题注重的还是基础性和思想性</strong>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5-14 22:48:31 | 只看该作者
<p><!--quote-wz0527+2006-05-14 19:53--><div class='quotetop'>引用:(wz0527 @ 2006-05-14 19:53)</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hehe,ydhtt兄果然是工作轻松了下来了,真羡慕,我现在是即使有心帮助师弟师妹们也是无力再从工作中抽空了。。。。看过你的帖子,发现你准备的还真是细致,相对我的剑走偏锋,明显是内功精深了,希望以后的同学生涯多多帮助阿:)?<!--quote2--></div><!--quote3--><br /></p><p>呵呵,过奖啦,我想我们在备战期间也收到了不少师哥师姐的帮助,现在我们帮帮也是应该的。以后在国关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啦</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1 04:1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