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中国的工业化,要依照西欧的自由放任政策与自由贸易主义,才可以顺利进行。殊不知经济的自由主义,以自由竞争为客观基础。自由竞争是西欧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的经济现象。在此时期,英法等国的工业,在国内有可以发展的市场,在国外更有开拓的销路,因此他们的企业家以自由竞争的方法,与自由贸易的政策,把他们的工业繁荣起来。到了后来,中欧的德国,北美的美国,先后发展为大工业区,他们与西欧各国彼此竞争,愈趋激烈。于是在国际则自由贸易政策衰落,保护贸易政策勃兴;在国内则企业家为了加强他们对外竞争的力量,用托拉斯,加迭尔的方法,把同业工厂的管理权联合起来,甚至于采取国家经营的方法,把工业管理权集中起来。这种趋势,可以叫做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了此时,自由主义经济学便失去了客观的基础。
中国久在不平等条约束缚之下,工业落后,不能够与工业发达的各国竞争,故在国际贸易方面必须采取保护政策;在工业的建设方面,必须采取计划经济制度。如果工业建设,付托私人资本去经营,他们便没有充足的资本,树立巨大的规模,以与外国的大托拉斯以及国营企业竞争,这是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不能适用于中国的最大缺点。 国父在第一次大战以后,早已看出此点。 国父说道:「近代经济之趋势,即以经济集中代自由竞争是也。」 国父的办法是「于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并举;既废手工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只有在这种方法之下,中国的实业才能够顺利发达。
选自蒋介石《中国经济学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