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邵宗海:一中框架用法较为中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4 20:5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评社台北11月30日电/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兼所长邵宗海今天在旺报发表文章说,胡Jintao与连战在新加坡APEC会晤,有提到“政治难题需破解”。而稍早的“两岸一甲子研讨会”,则爆发两岸学者对“政治谈判”和“一中原则”的辩论。北京显示在这二块领域上的积极攻势,但台北也对这个问题上展现出全力反弹。  

  文章认为,“一中原则”基本上对北京来说,在2002年**十六大政治报告后,只有越来越宽松的解释。台北也因“九二共识”的提出得到胡Jintao的认同,也没再对“一中原则”有太多挑剔。现阶段出现关于一中的争论,可能是北京对“一中原则”与“九二共识”有不同位置的解读。  

  一中与九二共识交叉使用  

  文章说,在胡Jintao多次的谈话中,看起来“一个中国”与“九二共识”两词是交叉使用,其定义或内涵应是相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总书记胡Jintao在最早开始运用“九二共识”一词的时候,它是被强调用在恢复两岸协商谈判的前提上。譬如说:2005年3月26日胡Jintao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时,是说“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谈判是北京的一贯立场”。  

  至于“一个中国”一词的使用时机上,仍与许多**重要的官方文件如**十五大到十七大政治报告所陈述的一样,是在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的时候,譬如说:2008年12月31日发表“胡六点”时胡Jintao曾说“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是**首次对台使用的用词,胡Jintao在“胡六点”中先提到说“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国台办主任王毅随后就在美国旧金山访问时,也多次用了这个用词,他说:“增进互信的关键在于双方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框架”。  

  一中框架用法较为中性  

  文章认为,对于**未来对台政策及动向如何评估?有二个方向的发展需要注意:  

  一、对北京来说,台北同意以“九二共识”来作为两岸复谈的基础,已说明现阶段两岸交流将不会构成问题。也因此为了推动国家统一的进程进入实质阶段,**对台政策至少会采经济与政治议题并重的方向。不过等到“两岸一甲子”研讨会爆出大陆学者对“和平协议”大力鼓吹,也对“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建立”提出倡议,再次显示北京对政治议题推进时程的急迫性。加上在新加坡进行的“连胡会”,胡Jintao又抛出“双方要为今后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创造条件”这一段话,更验证了政治谈判要提前来临的可能性。  

  二、但“九二共识”是否可确定成为两岸政治议题谈判的互信基础,还有待再观察。最重要的是,“九二共识”对“一个中国”的定位还处于各说各话的层次,对北京来说,政治议题中的“一个中国”原则,即使不需定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也不能去默认对手宣称是“+++国”,毕竟那是属于官方层级的谈判,双方政治的定位己经很难再被模糊。  

  不过“一个中国的框架”一词,自马英九就职之后就一直为胡Jintao及国台办主任王毅所常用,这个“一个中国框架”的用法,看起来似乎接近台湾过去很多学者曾经提过的建议,比较中性而且涵盖台湾与大陆这二块区域,是否准备用来取代“一个中国原则”一词,值得关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23:5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