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1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杨澜北大医学部精彩讲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4 00:2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长,你唯一可以把握的事情。
成长就是不断的打破现有的平衡,追求新的平衡的过程。
人生中,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成长:你唯一的把握
         ——杨澜2006年5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演讲

    在我来之前,曾委托院方向同学们征集问题我注意到大家都希望我来谈谈如何成功?这个问题说实在的,这个题目,让我感觉很惶恐首先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对于什么是成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成功因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多的是你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和判断正如古人所说: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的确,毁誉就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再者我认为所谓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遇,外界的环境等等的影响,很难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一种简单的复制甚至可以说,成功是难以把握的成功是一种结果,而今天,我更想谈一谈这个过程,也就是成长对于我来说,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人生在世,你唯一能够有把握的也就是成长因此,我把成长:你唯一的把握作为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

    什么是个人的成长?我觉得我做了母亲以后,我对成长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有一次,我女儿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颜色.让孩子们自己来回答有的小朋友说:如果只有一种颜色,就不可能有彩虹了有的小朋友说:我最喜欢粉红色,如果只有一种颜色,我希望是粉红色 .我注意到我女儿的回答,她对老师说:如果只有一种颜色,那么连白天和黑夜都没有所以,我觉得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他对外部世界的不断探索和认知的过程

    那么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什么是一个人的成长?以前的儒家思想要求人成长的轨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哲学家罗素则认为,人的成长要遇到三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二是人与社会,也就是人与人的矛盾,三是人与自己的矛盾我觉得,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寻找自己人生坐标的过程人从小到大,视野不断开阔知识不断丰富经验不断积累,从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也在认识周围世界,我想恐怕这就是人的成长过程了人的成长路径不同,人生追求也千差万别,无论成功与否,人的最终归宿大致是相同的而区别就在于每个人所走过的道路不同,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了解程度和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是不可复制的人的成长就是要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小环境,而进入一个更广阔世界的过程这种突破,不仅要突破物理空间的界限,也要突破心灵空间的界限

    然而,对于个人的成长,什么是最重要呢?每个人可能侧重不同,而我今天还是想就这三个方面:人与外部世界人与人人与自己来谈我觉得对于人的成长,要是寻找坐标的话,应该去寻找以下三个坐标:一是时代的坐标二是与别人比较,你的比较优势是什么?三是自己内心的坐标

个人的成长需要寻找时代的坐标

    先来说说时代的坐标,今天我们在座的一位主任的儿子18岁,要考大学了虽然,高考对我来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一种胆战心惊的感觉在座的各位也都是经过高考的鏖战了记得当时要考大学了,我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我想去学电影导演,而我父亲不愿我去从事艺术我对社会学历史学感兴趣,想去学历史我父亲就问我:那你毕业后,打算去做什么工作呀?经过许多的犹豫和彷徨之后,我父亲最终帮我做了一个决定他说:你还是去学英语吧中国正在改革开放,正在逐渐与世界融合无论将来在哪个领域,英语都会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且等到你再成熟一点之后,还可以有进一步选择的自由这样,当时我就选择了去北外学英语但是我越来越感觉到,外语绝对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她让你得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甚至是让你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我在接到这次演讲的邀请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一下梳理发现其实我一直在做的就是一件事:做一个沟通者,一个中国文化与外部世界的一个沟通者如果大家还记得正大综艺的话,就会对9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也许那时大家都还小那个时候,决大多数的国人都没出过国但是看看现在发展多快啊!正如余华在兄弟一书的最后所说:别的国家四百年的经历,我们却在四十年就全部经历了,这是一个被压缩的历史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当中,人们对外部世界的需求,就不仅仅是正大综艺时,那些走马观花啊,去看看人家厨房是什么样子?去看看人家在吃什么穿什么?而更多的是对外部世界一种更深层次的需求那么在这个时候,我开始从做旅游类综艺类的节目去开始做人物的访谈从98年到现在,我已做过四百多位国际知名人士的访问了我想这个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加深了她与世界的融合程度,也是西方世界和外部世界对中国逐渐加深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其实在我的节目中也能反映出来

    说到英语,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我在考正大综艺时,虽然我既不是广院,也不是艺术院校毕业的,但却占了一个便宜就是当时制片方要找一个懂点英语的主持人经过了七轮的竞争,到进入最后一轮决赛时,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了要求我们在门口准备五分钟,准备用英语介绍自己和讲讲为什么喜欢这个节目若干年后,当时的制片人,也就是对我有知遇之恩的辛少英导演与别人谈起那段往事说:当时杨澜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的就是,虽然当时每个女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得到那个主持人的位置,而且每个人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准备,但我路过时,发现杨澜还在辅导另外那个女孩子的英文所以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孩很特别其实当时我很自信,心想,我是学英语出身,别人在英语上有些地方没搞清楚,我就帮她准备几句所以这些年来回头看看,我非常感谢父亲当年为我作出的这个决定因此英语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个工具利用它,我不仅可以做采访,搜集更多的资料,更让我进入一种文化的比较,对于不同世界的一种比较

    这种体验在我代表北京做奥运陈述时,感觉尤其强烈记得当时在莫斯科,那天中午大家都比较紧张虽然大家都觉得很有希望,但总怕有什么闪失后来许多人问我,杨澜你当时紧张不紧张?说实在的,我只是在进入大厅前,有点紧张,手心有点冷汗,但当何振梁先生宣布,该我做陈述了,我突然感觉特别放松,这我在做主持都很少见当然,我也是嘟囔很多遍了,准备的应该没问题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这儿说,也不等待他们对我的评价,而是我有话要告诉对方,而且这对于他们很重要所以也就是这一心态,把紧张生怕自己出错患得患失这些,给压过去了专心于把我们想说的话,传递给了这个世界

寻找时代的坐标需要了解时代的三个特征

既然我们要寻找这个时代的特征,那么这个时代有什么特征呢?我觉得有三点

1.世界越来越变得扁平化了:

    有一个叫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人写了一本书,名字是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书中讲了三次全球化浪潮:第一次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全球化扩张时期,在全球范围内摄取生产资料和市场;第二次是从美国经济大萧条一战和二战开始,是跨国公司为单位的全球化扩张时期,也是为获取生产资料和市场;第三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个人为单位开始进行全球性伸展的时代也就是说,你学的可能是很冷僻的印度梵文,却能在德国找到知音,并通过互联网结成网上的社区还比如,过去美国中学生的足球比赛,大众传媒是不可能转播的,而现在通过网上IPTV就可以转播通过互联网,使能几百万人同时观看这一比赛越来越多的,以个人为单位,你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摄取你所要的信息和服务给予个人很多权利,英文叫Empowerment,赋予个人更多能力的时代我采访过E-Bay的总裁惠特曼,她被评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性因为E-Bay主导了大量的网上交易我当时问她:对于这一称谓,是否感到开心?她是怎样理解权力的?她说:实际上,权力给人的印象一直不太好,权力被认为是控制别人的一种力量但是她认为:在新的网络时代,权力不再意味着控制因为E-BAY不可能控制网上的交易者她的权力是体现在能够帮助许多人成功比如说帮助一些身体有残疾,不能正常工作的人,在自己的家里开一个小店,通过网上交易,实现正常的收入,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所以在网络时代,并不是说,让你干什么或不让你干什么,而是能帮你干什么,这可能是与以往世界有很大不同的一点

2.需要想象力和创新的时代:

    过去我们谈到知识产权,总觉得是美国人欧洲人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才要保护知识产权但现在,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在鼓励创新我们不仅希望全世界的很多产品都是Made in China,更希望是Created in China(中国原创)这种创造力远比单纯的制造,更能保证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无论是在大家熟悉的医学领域其它科学领域人文领域,很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最初都是由一个假想开始的刚才还在和韩院士和刘博士探讨医学需要不需要想象力按说对人的身体总不能乱想吧,但是象幽门杆菌与胃溃疡的关系,基因螺旋体的构想,也都是来自想象力一个外国教授曾说过,如果给中国学生一个假想,他们会做出很好的推论,但却不是假想的提出者但我想随着教育体制和社会氛围的变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提出假想,并得以求证

    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就是我今年开始做的一本用我的名字命名的电子杂志是针对城市职业女性的一本女性杂志这本杂志在短短的三四个月,从第三期开始,就突破了每期100万的下载量到第八期和第九期,下载量已经突破了200万份这对于我们做传媒的人来说,就是创新因为在过去,报纸就是报纸,杂志就是杂志,电视就是电视而现在通过这本电子杂志,我们可以把视频电脑动画互动问卷等所有有趣的东西,都结合进来那个感觉,用我们一位主编的话,就象每天在编哈里波特的杂志这无论对我们传媒人还是受众,都是一种新鲜的刺激对于社会来说,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减少创新的成本,而增加创新的回报

3.时代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边界不断被冲破,而走向融合:

    一星期前,我在北京接待了一个朋友的朋友,他是洛杉矶西奈山医院的医疗部主任,这家医院是好莱坞最高档的一家医院我问他来做什么?他说是来发展业务我就问他来中国发展什么业务?他说:我知道中国的医生医术都很高明,而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高端复杂的医疗技术,比如脑部手术的服务也就是说,他是来中国发展病人的过去医院都是比较Local的,地方性的而现在通过网络,可以进行网上会诊,远程临床的讲解等等,这都是很大的突破再有,我采访过一些艾滋病的专家,他们说以前只是要了解疾病本身的原因,针对原因治疗就行了而现在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必须学习临床心理学因为这些病人往往承受很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如果从心理上不对这些病人进行疏导,治疗效果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在医学领域,这种跨界的学习和交流越来越多了,越来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五一期间,我去了敦煌,感觉到那里的"大唐气象",即使是在一千年后,也给人以震撼不仅是那些绘画的生动和颜色依然保持那样的鲜艳,而是儒道释三种文化的交融,人物神态的生动,服饰的多样,让你感到,盛唐气象实际是一种文化融合的现象有幅壁画给我印象很深,画的是许多穿着华贵衣服的仕女经讲解,知道画的是那时当地一位节度使的家眷这个节度使家族一代一代,在当地统治了百余年那么他是怎样保持地方的稳定,和文化的融合呢?他是靠联姻的方式,儿子迎娶当时西域各国的公主,又把女儿嫁给各国的君主王子通过血液的融合,而达到了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也保证了当地文化的繁荣今天再依靠这种血缘关系,恐怕就很难实现而我们更需要的是文化的融通虽然现在具备了技术上的条件,但大家并不是都准备好了比如语言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五一期间,我陪几位美国朋友先去敦煌,后又去丽江到了丽江,一位美国朋友要等一个传真,就和酒店的服务生说:我要我的FAX大概是服务生的语言没有过关,所以一开始没明白什么意思,后来突然恍然大悟,说:我知道老外要什么了,他要Sex就在他的房间里放了一些避孕套,弄得我这位朋友哭笑不得(全场大笑)所以说语言是很大的问题特别是2008奥运会临近了,我一点不担心场馆的建设,交通空气啊,我想这些都会管理的很好但语言会有问题并不是每个人会说Hello,Good-bye就行了,而需要更深层次的交流再有,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比如说我刚去美国的时候,有点不习惯,就是我们在国内,向外国介绍中国的时候,总是说中国有"四大发明",有老子孔子孟子等,用这些来说明我们的文化但我发现其实这很难说清楚因为在国际通用的语言里,并没有"四大发明"这个固定词组而其它重大的技术发明和科学原理的发现,还有很多,如果你给人讲,我们的孔子是如何重视"礼",如何重视"仁",如何普及了教育和文化那么人家看到一个随地吐痰的中国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中国人和在听音乐会时不关手机的中国人,恐怕给人家讲多少遍孔子和孟子也没用据统计文化一共有183种定义其中有物质生活层面的,象景德镇的瓷器;有精神生活层面的,象我们的昆曲京剧,武术而更重要的,也是更直观的,应该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个层面的前不久,看了新闻,由斯皮尔伯格担任顾问,张艺谋陈维亚担任导演的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作班底已经组成我想他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怎样展示一个正在腾飞的中国的气象,这并不难展示古老文明的悠久也不难最难的是,怎样让人家心动起来不是说一万人的震耳欲聋的安塞锣鼓,就能打动人而是现在的中国有什么能感动人我觉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东西方文明才真正达成一种交流刚才说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层面里,大家都可以试着找找自己的定位无论是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还是自己学术和专业领域的创新;还是通过信息技术,扩大自己知识搜索和捕捉的范围,这些都会对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就个人的品质而言,"逆流而上"固然是令人钦佩的,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还是很渺小的,当我们设计自己的成长之路时,我们还是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借潮流之势,推动自己事业的发展

个人的成长需要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的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的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象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采访部长;等部长采访好了,再想副总理总理总统

    对于医学,我不是很懂,但我也了解到,也有这种比较优势存在有的医学生,在学校理论学的很好,但手比较笨,所以在临床上就不适合做外科医生有的理论学的不是很精专,但手很灵巧,就可以成为外科的一把刀这就是每个人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一般来讲,一个人刚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容易产生这种思想:我一定要做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或者我很有兴趣的工作其实根本不用着急可以先做一些看上去大材小用,或者完全事务性的工作但如果你能在这件工作上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不需要很多,你就有下一次机会去做更大的事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停在那儿抱怨:我在其它方面还比他们强呢那根本没用,这个世界没有人想听这样的话大家只关注你做事的结果所以你只要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好一点点,你就有成长的机会

    两年前,当时的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来中国访问,只停留两天,就接受了一个采访,就是我的采访应该说,作为民间的传媒机构,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很难所以我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会接受我的采访?他的随行人员告诉我:很有意思,是因为在这之前,我采访过他的副总理副总理告诉他:如果你去中国,应该接受这个女记者的采访,她提的问题很有水平我听了之后很高兴但是我想说,这种口口相传,千万不要小看你做的每件事都会对你今后的成长产生影响希望更多的是正面的影响而不是负面的影响

    为什么当时我会离开正大综艺?这是不断有人问我的问题我不知道是否说清楚了,激流勇退也好,有学习的精神也好,这都不是问题的实质实质是,我觉得我不擅长做综艺节目我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更不会演小品只有一次和赵忠祥老师合作演魔术,叫什么大变活人还没走出去呢,就让别人认出来了魔术的效果一点没有所以我想,我真是没有什么艺术天才我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我什么事情做的好呢?也许从小受家庭影响,我还比较喜欢读书,还有学习的能力所以日后开始做访谈节目,每次我都是坚持尽可能得阅读相关的资料,看所有的东西按别人的说法:这很笨,主持人就是靠口才好,现场反应快就行了我恰恰认为不是这样拿我做访谈节目来说,你事先准备的程度和你做出的节目的效果完全是成正比的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采访基辛格博士,那时我还在美国留学,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特别没有经验问的问题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比如问:那时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全场笑)你一生处理了很多重大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这类问题当然我也在电视上看过别人问这类问题凡是问这类问题,就是事先没做准备后来在中美建交三十周年时,我再次采访了基辛格博士那时我就知道再也不能问北京烤鸭这类问题了虽然只有半小时,我们的团队把所有有关的资料都搜集了,从他在哈佛当教授时的论文演讲,到他的传记,有这么厚厚的一摞,还有七本书都看完了,我也晕了,记不清看的什么虽然采访只有27分钟,但非常有效真是准备了一桶水,最后只用了一滴但是你这些知识的储备,都能使你在现场把握住问题的走向记得我问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很多共赢和合作的机会,但也出现了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强烈冲突,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往哪去?和平在多长时间内是有可能的?他就直起身说,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随即阐述了一个他对和平的理解:和平不是一个绝对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势力在冲突和较量中所达到的一个短暂的平衡状态把他外交的理念与当今的世界包括中东的局势结合,做一番分析和解说这个采访做完,很多外交方面的专家认为很有深度虽然我看了那么多资料,可能能用上的也就一两个问题,但事先准备绝对是有用的所以我一直认为要做功课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是一个还算勤奋的人通过做功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作为记者和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我也许还有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容易和别人交流96年我在美国与东方卫视合作一个节目叫杨澜视线介绍百老汇的歌舞剧和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其中有一集就是关于肥胖的问题一位体重在三百公斤以上的女士,接受了我的采访大家可以想象,一般的椅子她坐不下,宽度不够,我就找来另外的椅子,亲自搬来,请她坐下,与她交谈最后她说:我一直不知道中国的记者采访会是什么样?但我很愿意接受你的采访我就问她为什么?她说别的记者来采访,都是带着事先准备的题目,在我这挖几句话,去填进他们的文章里而你是真正对我有兴趣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所以在镜头面前也好,在与人交流时也好,你对对方是否有兴趣,对方是完全可以察觉的你的一举一动你的眼神都在建立一个气场,所以我能建立这样一个气场,就适合做访谈节目

    去年年底,采访马来西亚巴达维总理我们事先研究资料时发现,那年他的妻子刚刚去世,就想是不是应该问一问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他们感情很好但坐在你对面的毕竟是一个总理,一上来就问人家妻子去世的事,很唐突,也不礼貌在谈完了许多政治方面的话题之后,就想怎样让他自己把这个问题谈出来所以我就决定这样问他:在过去的2005年发生了很多事,但对你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他就说,对我来说,2005年是哀痛的一年,因为我妻子去世了一直讲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将他和他妻子的感情,她最后的日子,讲的非常好采访结束后,他的新闻秘书就说,你们中国记者真有本事,因为我们的总理在公共场合从来不谈个人生活我估计是我的气场把他罩住了

    所以这是我对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一个挖掘其实你们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可以考虑考虑这个问题当然这不会一开始就知道,只能通过尝试做不同的事情才知道对于我来说,我已经做电视,做了十七年,中间也经历了许多挫折比较大的,大家可能也知道,就是2000年在香港创办阳光卫视,虽然当时是抱着一个人文理想在做这件事,至今我也没后悔,但由于商业模式和现有的市场规则不是很符合,确实经历了许多商业上的挫折这让我很苦恼,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了甚至怀孕的时侯,还在进行商业谈判从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会成功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如果一开始,你的策略,你的定位有偏差的话,你无论怎样努力也是不能成功的

    后来我去上海的中欧商学院进修CEO课程,一个老师讲到一个商人和一个士兵的区别;士兵是接到一个命令,哪怕打到最后一发子弹,牺牲了,也要坚守阵地而商人在好象是在一个大厅,随时要注意哪个门能开,我就从哪出去一直在寻找流动的机会,并不断进出,来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所以听完,我就心中有数了--我自己不是做商人的料虽然可以很勤奋的去做,但从骨子里,这不是我的比较优势在我职业生涯的前十五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导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来写台词写了台词,就问导演:可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可不可以让我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后,就想能不能办个频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加到阳光卫视,我知道了,人生中,你的比较优势可能只有一项或两项

    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我想该开始做减法了因为我觉得我需要有一个平衡的生活我不能这样疯狂的工作下去所以就开始做减法那么今天我想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人,一个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人工作的同时,希望能够从事更多的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所以可能在失败中更能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当然我也希望大家付出的代价不要太大,就能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缺陷所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00:25:57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的成长需要明确人与自己的关系

    经常有人说,这个人有多重性格,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重性格总保持一致,不出现混乱,那我们就是神仙,不是人了但是否可以通过成长,追求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格呢?我认为是是可以有这样的机会的虽然对于教育改革,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说分数教育不好了,我们要进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后来又变成了学钢琴,学画画等技能的培养但这是不是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未见得我觉得最欠缺的,从幼儿园开始,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是人格教育

    你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会听到一个词是INTEGRETY,这个词就是指人格的完整性作为人应该有尊严,有行为的准则,这恰恰是我们教育中所欠缺的部分其实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无论人成功与否,人最大的快乐和痛苦都是来自精神层面的

    记得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是在普林斯顿大学他讲到:自己出生在河南最贫穷的农村,十几岁前从未读过书,只是在家放猪这时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出外读书,他母亲把家里仅有的面粉做了几个馒头,给他带上跟他说:你要出去好好读书,只有这样才有前途当时他还不太愿意出去,就问他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他妈妈说:到秋收,你就能回来看我们了这样他就和一个远房亲戚走了可没想到,之后的战乱让他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再也没见到他的父母谈到这里,我问:如果当年你妈妈不坚把你送走,今天的崔琦又会怎样呢?其实我的问题是有诱导性的,我想让他说,人如果人不接受教育,会依旧很贫困这类的话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其实并不在乎,如果我留在农村,也许我的父母就不会饿死因为他的父母是在五十年代末,活活饿死的他的话给我很大的震撼我在其它场合也经常说起这个故事

    虽然我是1998年采访他的,过了这么多年,至今有人问我采访了这么多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谁时,我仍然是说他诺贝尔奖算不算成功,应该算成功,对许多人都是终生难以企及的但在亲情和人的伦理面前,相对于人的生命,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我前面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鼓励和刺激每个人要去追求成功的时代但在成功之上,是不是还有些其它的东西,比如人格,是人生更重要的基础和基石

    另外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采访就是采访王光美女士以前她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老革命其实大家不知道,她是我国第一位核物理专业的女硕士而且现在大家想得到的机会,当时她都有,出国留学全额奖学金等等但是作为当时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她有自己的追求,就毅然去了延安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特殊的年代中大家可以想象当时她所经历的压力,那是一种排山倒海一样的,能把个人撕碎和吞噬掉的压力但她并没有背叛自己的丈夫她讲到,当时刘少奇被批斗,她也在旁边陪斗有一次批斗会,刘少奇在一个舞台的中间,被揪打得很厉害她不顾一切地就跑过去,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挨斗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最让我感动的还不是她在巨大的灾难中所表现的原则和对自己感情的忠实而是在特殊的年代过去之后,她给我讲到:当时她身边有个工作人员,教她小女儿唱DADAO她爸爸妈妈的歌谣,并怂恿女儿当着王光美的面唱可以想象这种设计是非常刻薄和阴毒的我就问她:你后来找到这个人了吗?她说:我不想知道我要是想知道,这个人会倒霉的所以我根本不去问,不去调查这件事因此,她也是给我极大震撼的采访人物;在受到了一个巨大的不公之后,能去宽恕,不去追究,我认为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这些心灵的震撼和撞击,包括对我的人生观,都产生过一些非常大的影响

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今年 母亲节所在的那个星期大家看到的天下女人节目是我采访一位叫潘芏的母亲她是吉林人,在外企做到一个中层的管理职位,收入也不错,在当地已经非常好了她放弃了这些,和几个朋友一起到大连,开了个儿童村,收养单亲的服刑人员的子女这里给大家一个概念:中国的刑事犯罪,一半以上是青少年,而青少年犯罪中30-40%是服刑人员子女所以她做这件事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不仅给这些孩子爱心,也为我们这个社会增加了安定的因素当然这些年做的很苦,而她自己的儿子,长期见不到妈妈,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请允许我哭泣,说:我的生活太压抑了,每天那么多功课,妈妈也不在我身边,我的苦恼没机会去和人说,真想到旷野里去大哭一场十几岁的孩子写的一篇作文,我觉得非常感动我当时就问潘芏:这边是你自己的孩子,你连自己的孩子都没照顾好,怎么照顾那边的孩子呢?潘芏很诚实,说:我不知道怎么办我走了,那边孩子又该怎么办?有一个观众说得好:这是我们社会的缺失,我们不应该让潘芏面临这么一个选择,我们的社会在做什么呢?所以这些,大家是要看人身体的疾病,我们这个社会也同样有很多疾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克服它,救治它也正是这样一些原因,所以我希望今后将更多的时间放到公益事业方面

    我成立了阳光文化基金会,希望推动慈善文化的普及推动慈善的培训等等有人问:你图什么?我觉得很难说清,你觉得有一种动力要你去做这件事,而且做了以后,心理有一种非常大的满足感我想当你们未来,伸出你们的手把一个病人从死亡上拉回来时,不需要别人问你:你图什么,你是为了挣你那工资,当然不是,我相信,当你这么做时,你心理一定充满了极大的满足感和快乐,我希望这种快乐被加倍放大,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也许你在某种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而平衡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即逝,不断被打破成长是无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难以把握的,甚至爱情,你可能会变,那个人也可能会变;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会妨碍你的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换句话说,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1-10 22:1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1-11 17:06:30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没有看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1-13 14:1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baby123456 的帖子

精彩的人生,精彩的演讲。只有经历才能拥有的记忆,奋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1-13 14:36:43 | 只看该作者
undefine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1-20 23:40:27 | 只看该作者
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30 12:55:30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31 21:26:34 | 只看该作者
开始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3-7 18:37:14 | 只看该作者
机遇+努力=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13:50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