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两日一练(2015.12.11&1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2 19: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日一练(2015.12.11&12)

2015-12-12 xiezibox 国关小站
每日一练(2015.12.11)
国际政治概论
1.简述国际制度的作用。
2.简述宗教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3.简述复合相互依赖理论。
4.“经济上需要中国,安全上倒向美国”这一说法,反映了东亚地区怎样的国际现实?试从相关国际关系理论来分析当前局势。

每日一练(2015.12.12)
政治学导论
1、单一制与联邦制、托克维尔、协商民主
2、韦伯关于三种合法性的划分。

中国外交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或将来会对亚太战略格局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回顾:2015年3月30日军士长写的经验帖《40分国关理论简述题——复习的经验与策略》
【关于如何回答国际政治概论的论述题】
说实话,我最开始复习的时候也觉得很难下手,因为理论太多了,并且每个理论的内容很多点,不知道用哪个点去回答。但是,后来慢慢就发现规律了,哈哈O(∩_∩)O
论述题目基本上只有一个出题模式,“请用相关国际关系理论分析……”。
这个就像回答考研政治的大题一样(PS:如果还没考过考研政治,文科僧考过高考政治吧),政治老师一般会让大家把每章最重要的点找出来,然后写在一张纸上,当遇到相应的题目时,就把原来写下来的点放进去,然后根据题目的背景知识进行适当的阐述。基本逻辑就是“政治原理+方法论+联系实际”。

友情赠送政治大题答题方法:
大题答题四步曲: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不扣分。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所以,有一个工作可能你已经做了,也可能还没做,就是你知不知道教材里一共有多少个国际关系理论,每个国际关系理论的要点你有木有整理出来。因为每个人心目中的要点有所不同,或者说记忆习惯不同,所以最好是形成自己的一个要点列表,记下来,然后用到大题中,哪怕是生搬硬套,也比空着强。比如说现实主义可以有这些要点:
(1)现实主义认为政治权力和利益是国家间关系的核心问题,各国利益的冲突具有不可避免性和不可调和性,使得国际关系只能用权力和实力说话。
(2)现实主义认为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际关系实质是“权力之争”,国际关系的最基本 的特征为“冲突”和“斗争”,导致安全困境。
(3)以权力界定利益的原则是政治现实主义的主要标志,利益直接支配着人的行动,而权力是利 益得以实现的保证,一个国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取决于自身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地位。
(4)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主体,以“权力”界定“国家利益”是研究国际行为 的主要尺度。
等等。。。。。
其实这些要点在你复习现实主义流派的时候全都记过,只是没有把它灵活用在答题中。在答论述题的时候,每个理论写1-2条就足够了,如果你写了10条,那么论述题的30分也就比较好算了。和考研政治一样,踩点给分啊,亲╭(╯3╰)╮


材料阅读
12月4日,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研制的《国家治理指数2015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上海发布。对全球111个主要国家进行排名后,中国在这份国家治理指数(National Governance Index,NGI)榜单上名列第19位,居于首位的是新加坡。国家治理指数排名,打破了以往西方指数唯欧美国家马首是瞻的扭曲局面。《报告》的评估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国家治理能力排名前20位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丹麦、芬兰、阿联酋、法国、新西兰、卢森堡、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冰岛、韩国、日本、中国以及瑞士。

杨光斌老师的发言:
关于指标设置的问题,我特别同意徐老师的观点。指数研究更多的是话语权之争,2013年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的观点。在世界政治高标准化时期,指数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霸权。中国走到现在,经历了国内外许多困难,在新时期也更需要自己的指数标准来支撑我国的各种国家行为。标准由什么构成,一个是标准化理论,一个是支撑理论的指数评估。关于国家治理理论,习主席在联合国峰会上提出捐1亿美元建立联合国发展中心,意味着我国要重新引领发展理论。西方发展理论根据自己的经验发展而来,在峰会上习主席根据我国的经验专门提出了发展能力问题。
国家治理是三个大的主体之间的互动,即国家、市场、资本的互动,这种互动构成一个动态状况。但NGI基本上是对国家行为主体的结果评估,下一步的研究是否可以对国家行为主体进行评估;就国家资本和社会而言,治理能力首先由体制吸纳能力构成,其次是政体之间的制度整合力。如中央地方之间的关系、民主关系,在美国就是三权之间的关系。上世纪80到90年代,政治理论只关注西方国家,忘记了我们发展中国家,也忽视了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这一现实;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在美国政策制定否决点多,而中国执行点否决多,常说“政策不出****”;再者,还要做政府类型的比较,主要是评估国家治理能力,建立指数评估体系。同时我们也应该问,人民怎么看、公民怎么看,人民对于治理满意度如何,如果我们将其纳入指数中将更有说服力。与他国比较、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主体比较、政府行为结果的比较、人民满意度的比较结合起来,是我对国家治理体系化指数的一个想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8 06:0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