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ong><font size="2"><font face="Arial"><span class="smalltxt"><span class="bold">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span></span><br /><br /></font></font></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2px">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br />第一章导论<br />? ? 第一节、基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br />? ? 一、国际政治学基本概念与学科范畴<br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br />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得一门新兴学科。它不同与国际关系学,侧重<br />于研究国家间的政治关系。<br />? ?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br />? ?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br />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首先,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br />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包括:国际政治社会形<br />成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国际政治社会的一般特征,国际政治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相<br />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国际政治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等。其次,国际政治行<br />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即主权国家_和<br />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跨国政党、跨国公司等,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逻辑<br />起点,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最主要对象。第三,我们主要研究行为主体之间加政治<br />关系,它主要涉及:各国对外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各种政治<br />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分化和改组,世界秩序的形成。发展与变<br />革,等等。最后,国际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既是一个<br />很抽象、又是一个很具体的范畴。我们研究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必须把握不同历<br />史时期及其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全面分析国际政治主体相互关系的结构状<br />态,分析各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揭示国际政治的发展规律。<br />? ? 三、国际政治研究的实用方法<br />? ? 1、国际政治系统论。50年代后期,系统论被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学<br />家开始运用系统论来研究国际政治问题,特别是研究国际政治社会和国际政治体系<br />的形成、发展和变革。最早的研究范例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莫顿·卡普兰于1957<br />年出版的《国际政治的系统与过程》一书。提出了六个国际系统模型,即均势系统、<br />松散的两极系统、紧密的两极系织已普世的国际系统、等级制国际系统、单位否泱<br />的国际系统。国际政治系统是动态的;其构成要素——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系统与<br />行为主体之间、不同的行为主体之间是以某种方式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国际系<br />统的稳定和变化取决于一系列变量,如系统的基本规则、转化规则、行为主体分类<br />变量、权力变量、信息变量等等。<br />? ? 2、国际政治沟通论。60年代以后科学行为主义方法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br />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尔·多伊奇。沟通论源于控制论,强调政治系统与其<br />他诸系统一样,是一个借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而实现维持、变化和控制<br />的过程。在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中,国家的决策和对外行为往往取决于沟通的形<br />成、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控制能力。<br />? ?? ?3、傅奕论,又称对策论。原是一种数学的运筹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被应用<br />到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经济和贸易竞争。50年代以后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政治研究领<br />域,最常见的国际政治博养论模型有“小鸡游戏”、“囚犯的困境”等。在西方研<br />究国际问题的大多数学者看来,博养论模型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借以分析国家间安<br />全问题和经济问题的理论方法。<br /><br /><br />? ? 4、国际合作机制论。最早在国际问题研究中提出“国际合作机制”概念的是约<br />翰·鲁杰,他把国际合作机制定义为已经被一部分国家所接受的一系列相互期望、<br />规则和规定、计划、组织的能量和财政义务。国际合作机制模式所重点研究和分析<br />的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合作问题,特别是国际合作的组织形式、规则和规范以<br />及国际合作的结构功能问题。<br />? ? 5、公共选择范式。公共选择被称为“新政治经济学方法”,主要是运用现代的<br />或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政治过程和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新现实主义<br />的研究方法之一。公共选择范式主要是通过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来对政治过程和政<br />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行为理论的基础上的,因而能够提供一种得以<br />产生<br />? ? 6、比较政治经济方法。比较研究是与“方法论”比较贴近的一个领域,70年<br />代以后,随着“新政治经济学”的盛行,一些学者开始进行比较政治经济的研究,<br />其中的先驱人物就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主要运用来对国际政<br />治经济进行比较研究,其研究的重点是各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运行对国际政治<br />经济关系的影响。<br />? ?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br />? ? 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条件<br />? ?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br />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使得彼此<br />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br />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br />? ??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br />??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摄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br />??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和政治上的整<br />??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这个时期,日际关系的最主要特点<br />??是资本主义对整个世界的统治与垄断,这种统治和垄断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br />? ? 3、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br />??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br />??起来,并逐步形成片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国际政治学科<br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帝国主义时代的同际风云<br />??变幻和激烈斗争紧密相连的,战争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逐<br />??步形成了当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br />? ?? ?二、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br />? ?? ?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科:<br />? ?? ?l、哲学。哲学是社会科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在东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br />??中,“人性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哲学家都从人性的“善”或“恶”的角<br />??度出发,来分析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历史上的政治思想家。法律<br />??思想家,同时也都是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对<br />??人性之“善”与“恶”的论述,不仅为以后的国际政治理论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br />??而且直接影响到后人的些基本的国际关系理论观点。<br />? ? 2、政治学。国际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个分支学科,受政治学的影响最为直接。<br />??政治学说中的国家主权理论,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理论,以及国家意志论、社会<br />??有机体论、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等等,都对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br /><br />? ? 3、世界史学。世界史学对世界历史中具体史实的研究,大量涉及到国际关系的<br />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而目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本身,就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br />内容。<br />? ? 4、国际法学。国际法是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其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原则和<br />制度的总和,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直接相关。国际法学自近代以后逐步完善,先<br />于国际政治学而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国际法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一些重要<br />论著,是国际政治学最直接的理论渊源之一。如主权平等原则、互不侵犯原则、和<br />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等国际法的基本准则,也是国际关系理论<br />的重要内容。<br />? ? 5、地理学。地理学与政治学的结合,早在古代就已出现,近代以后,随着政治<br />学的发展,出现了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从国家的地理状况,以及<br />不同的地理空间和位置的角度,论及了不同国家所应采取的国家战略和对外政策。<br />在国际政治学形成以后,成了国际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br />? ? 6、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起源于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重商主义。19世纪后<br />期,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逐步走向衰亡,被纳粹经济学所取代,只有马克思主义<br />政治经济学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政治与经济、国家与<br />市场的关系。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从一开始就将其应用于对国际问题的研究,论述了<br />国际关系中的政治经济互动,为后来国际政治学中的现实主义理论、新现实主义理<br />论,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br />? ? 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与演变<br />? ?? ???国际政治学自形成至今,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br />? ? 互、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br />? ?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学处于初创阶段。首先是在组<br />织机构的法发展,其次是各国大学、学院中的国际关系教学研究机构大量涌现,国<br />际关系的课程有了明显的发展,一些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教科书和论著作陆续出<br />版。<br />? ?? ?2、西方完整的国际政治学的确立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br />年代)。<br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胜利对整个世界面貌的变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美国<br />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战前已初具规模的西方<br />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在战后以美国为中心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br />学科体系。<br />? ? 3、国际政治学在全球范围内大发展的时期(20世纪70-80年代)。首先,西方<br />国际政治学有了新的发展。在美国,政治现实主义在战后一直居主导地位,从70年<br />代开始又出现了新现实主义学派,即在传统现实主义基础上,开始对国际政治问题<br />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其次,在西欧,与西欧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关系的<br />实践相适应,西欧主要国家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例如,与西欧政治经<br />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国际一体化理论,在西欧各国的教育和研究机构中发展得极为迅<br />速,成为西欧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特点。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政治学相继建<br />立起来。<br />? ? 4.冷战结束后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首先,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br />在理论体系、子学科的扩展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均趋于完善。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br />取得新的进展。例如,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在90年代出现了“回归马克思主义”的<br /><br />趋势。第三,世界范围内围绕世界新秩序而进行的理论探讨逐步深入。各国政治家<br />和学者纷纷提出了不同的世界秩序观。<br />? ?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因际政治学还论<br />? ? 一、马克思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方法<br />? ?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其重要理论贡献在于消除了以往历史<br />理论的重要缺陷,不仅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动机,而且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br />不仅阐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阐述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规律的<br />根源,并且强调了人民群众对创造历史的作用。<br />? ? 2、坚持政治与翎相结合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br />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有机结合的产物。重商主义强调政治决定经济,古典政治经济<br />学强调经济决定政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br />此基础上将其贯彻于对国际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分析,对现代国际政治经济理论的<br />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br />? ? 3、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方法。</span> <br /><!--editpost--><br /><br /><br /><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gaizhi554 在 2006-04-03 11:03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