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国际关系考研试题(国政概论)
名词解释 8*5
依附论 二元经济结构 雁行模式 南北对话 亨延顿 ARF 里根主义
简答 4*10
1, 国际贸易使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下降了吗,为什么?
2, 民族主义与国际战争的关系
3, 什么是国际机制论,它对国际政治研究有什么意义?
4, 单极格局有利于和平吗,为什么?
问答
1,结合冷战后国际形势,论述当代国际安全环境的特点及中国的新安全(30 分)
2,试论国际组织的作用及其与主权国家的关系(40分)
2004年国际关系考研试题(国关史)
一、名词解释 5*10(少两个)
贝尔福宣言 热那亚会议 远东共和国 巴勒斯坦问题
三八线 马歇尔计划 德洛尔计划 与台湾关系法
二、简答4*10
1,维也纳体系的主要内容
2,日美共同安全与合作条约的背景和后果
3,马斯特理赫特条约的主要内容
4,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三,论述30*2
1,分析二战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结合十六大报告,分析我国“与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外交政策及我国的新安全观。
北大国关学院2005考研试题
2005年国际政治概论
名词解释 5*8
集体安全 发展主义 霸权稳定论 京都议定书
不结盟运动 东亚金融危机 欧盟东扩 非洲联盟
简答 10*4
1.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政治的主要理论观点.
2.中小国家能否影响国际秩序的建立?为什么?
3.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必然是政治联盟吗?为什么?
4.简述少数民族人权与国际保护之间的关系.
论述 35*2
1.试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必须坚持主权平等原则
2.结合大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分析冷战后国际格局转换的主要特征
2005年战后国关史与新中国外交考研题目
一、名词解释:8*5=40分
西欧联盟 灵活反应战略 人道主义干涉 中国对外援助八原则
中法建交 中俄建设性伙伴关系 ARF 另起炉灶
二、简答4*10=40分
1、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主张;
2、两个中间地带思想;
3、尼克松主义的背景、内容、影响;
4、中东和平进程难以实现的原因;
三、论述2*35=70分
1、冷战不可避免吗?为什么?
2、毛**、邓小平关于战争、和平与发展思想的比较(可能稍有出入)
2005年近现代外交史
名词解释 10个 每个 6分
1. 简析李鸿章的以夷制夷政策
2. 五口通商
3. 中法战争
4. 李顿调查团
5. 善后大借款
6. ……忘了
7. 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
8. 中国解决边境问题的基本主张
9. 中国在中法建交上的灵活性
10. 冷战后中俄建设性伙伴关系
论述题 3个 每个30分
1. 分析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特点。
2. 分析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中美关系的特点。
3. 比较毛**、邓小平的战争、和平、发展思想。
声明,这是我自己在考场上的答题思路,所以肯定有不合适和遗漏的地方,再说我不是学
国关专业的。
1. 分析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特点。
时间段:第二次鸦片后十年
三个角度:
A. 从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动机和条约内容分析其侵略政策的内容。
B. 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分析列强扶持清政府为工具的政策。
C. 从英法联合侵华以及其他列强在战争中的态度分析西方列强的联合侵华的合作政策。
两个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条约;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对历史事件和重要点要清晰,而且必须有整个宏观的把握。
2. 分析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中美关系的特点。
A.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反对日本独占中国;派传教士来中国,建立
学校,扩大对华文化影响;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卷入;
B. 二战期间到战争结束:中美结成同盟对抗日本;美国在政治、军事上支持中国(中国
成为五大国之一,获得美国大量军事援助);
C. 国共内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调停国共内战(马歇尔来华);支持国民党(
协助运送军队,出售剩余物资)。加上一点,就是49年上半年司徒雷登代表美国曾同**
进行接触政策。
D. 朝鲜战争爆发,中美走向对抗。
注意各个阶段不同时期中美关系的特点。
最后总结总的趋势是:三四十年代中美关系在两国对外关系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联
系越来越紧密。
还是要注重大国外交史,今年简答2道,论述1道,都不能说偏。
3. 比较毛**、邓小平的战争、和平、发展思想。
A. 陈述毛**的战争、和平和发展观。
B. 陈述邓小平的战争、和平和发展观。
C. 比较:1 其战争观的不同原因在于当时毛、邓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影响:
毛:激烈的党内斗争;周边安全环境恶化,国际局势紧张;中苏***,边境
冲突;
邓:摆脱党内极左思潮影响;周边局势缓和;对国际局势新的认识;
2 其立足点都是为了追求中国的发展和和平的国际环境,毛和邓的和平发展观
具有内在的继承性,一脉相承。
叶自成老师研究外交思想史,以前就出国比较毛邓外交思想的题,可以看看叶老师相关著
作。
2005年国际关系史考研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
1、乌得勒支和约
2、蒙巴顿方案
3、灵活反应战略
4、人道主义干涉
二、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
1、30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新大西洋主义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目的。
三、论述(每题35分,共70分)
1、二战后欧洲为什么以及怎样从民族国家并立、对立到联合、融合发展的?
2、冷战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吗?为什么?
-------------------------
2005年国际政治概论
名词解释 5*8
集体安全 发展主义 霸权稳定论 京都议定书
不结盟运动 东亚金融危机 欧盟东扩 非洲联盟
简答 10*4
1.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政治的主要理论观点.
2.中小国家能否影响国际秩序的建立?为什么?
3.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必然是政治联盟吗?为什么?
4.简述少数民族人权与国际保护之间的关系.
论述 35*2
1.试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必须坚持主权平等原则
2.结合大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分析冷战后国际格局转换的主要特征
2005年战后国关史与新中国外交考研题目
一、名词解释:8*5=40分
西欧联盟 灵活反应战略 人道主义干涉 中国对外援助八原则
中法建交 中俄建设性伙伴关系 ARF 另起炉灶
二、简答4*10=40分
1、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主张;
2、两个中间地带思想;
3、尼克松主义的背景、内容、影响;
4、中东和平进程难以实现的原因;
三、论述2*35=70分
1、冷战不可避免吗?为什么?
2、毛**、邓小平关于战争、和平与发展思想的比较(可能稍有出入)
2005年近现代外交史
名词解释 10个 每个 6分
1. 简析李鸿章的以夷制夷政策
2. 五口通商
3. 中法战争
4. 李顿调查团
5. 善后大借款
6. ……忘了
7. 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
8. 中国解决边境问题的基本主张
9. 中国在中法建交上的灵活性
10. 冷战后中俄建设性伙伴关系
论述题 3个 每个30分
1. 分析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特点。
2. 分析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中美关系的特点。
3. 比较毛**、邓小平的战争、和平、发展思想。
2005年国际关系史考研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
1、乌得勒支和约
2、蒙巴顿方案
3、灵活反应战略
4、人道主义干涉
二、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
1、30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新大西洋主义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目的。
三、论述(每题35分,共70分)
1、二战后欧洲为什么以及怎样从民族国家并立、对立到联合、融合发展的?
2、冷战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吗?为什么?
------------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历年考研试题
1999年试题
科目一:国政概论
一填空
1 当代美国国际政治学界最著名的"新现实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其代表作是《国际政治理论》。
2 "发展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劳尔.普尔维什在论述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时,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定义为_______的关系。
3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是"现实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________
4 美国哈佛教授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发表论文"文明的冲突"断言,_____国家对抗_____国家将成为世界的主要冲突。
5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突出的今天,人们必须寻求全球措施,以解决全球性问题。于_1972___年在四多果儿没_____举行的首届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是解决全球问题的重大实践活动
6 西欧和北美有传统联系,北美和东亚因为有了APEC也建立了联系,而欧亚之间长期缺乏联系,直到1993年在______举行了_______会议,,才使西欧和东亚开始建立直接联系。
7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变化,开始从______世界走向______世界。
8 随着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当政治大国的要求也越加强烈,________年,前首相________首先提出了政治大国的目标。
9 近年来,美国舆论界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伯恩斯坦和芒罗合著的________。
10 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内因,但著名国际金融商________的投机活动是引发危机的导火索。
11 关于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争端,邓小平主张________。
12 70年代以来,东亚产业结构呈现梯次的垂直国际分工,日本处于这一结构的顶端,这种结构被称为______模式。
13 针对日本在东亚经济中影响力上升,美国为扩大在亚太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曾提出_____模式的构想。
14 东盟国家在实践中倡导了一种与集体安全概念不同的新地区安全概念,即___
_____。
15 西方七国集团包括美、英、德、法、意、加和______。
16 为了维护欧洲安全,于70年代欧洲国家成立了第一个安全机构,即_______。
17 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个重要文件是1948年通过的________。
18 1989年4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了第二届___________会议。
19 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由一个大政党长期执政,而其他政党与执政党力量悬,无法参与竞争,这种制度叫做_______。
二 简答
1 主权平等原则是一切国际准则的基础。
2 战后国家实力内涵的更新。
3 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4 两极格局终结的主要原因。
5 国际政治行为体类型。
三 论述
1 试论当今时代主题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2 试用所学知识,评析下述观点:由于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加强,国家主权观念已经过时。
科目二:国际关系史
一 填空
1 欧洲列强在1756--1763年发生的战争又叫________。
2 北美独立战争时期,俄国宣布执行_________政策。
3 克里米亚战争后,交战双方缔结________和约,其中对俄国打击最严重的条
款是____
___.。
4 德意志国家的统一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争完成的
5 再保险条约是_______ 、____________于_________年签定的。
6 白里安.凯洛格公约又称____________公约,是由______国和______国外交官
发起的。
7 1928--1935年发生的格兰查科战争又称_________战争,交战双方是______和
______。
8 二战后初期,战胜国和_______签定和约_______。
9 二战后初期,日本民主改革包括____________。
10 卡特任期内较为流行的"三边主义"的三边是_______。
二 简答
1 伦敦海峡条约(1841)。
2 广田三原则。
3 柏林危机
4 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
5 戈氏外交"新战略"。
三 论述
1 综述二战中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及影响。
2 综合分析影响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若干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