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36|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国际关系理论8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1 17:4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女性主义原泛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与运动,其核心是要求妇女享有身为人类的完整权利。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特色之处在于具有社会性别意识。代表人物有安。蒂克纳、丽贝卡。格兰特等人。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基本假设是:1、“个人的即是国际的”,社会性别是国际关系的一个变量,妇女与男子都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妇女却一直被“隐藏”在国际关系背后;2、国际关系是社会建构的,社会性别是建构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范畴,对现代国家与国际关系的建构具有深刻影响;3、国际关系是社会建构的,因而是可以改变的,社会性别是为国际关系带来变革的认识论范畴。在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其三大主要流派。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各流派分享一个共同的核心分析范畴,即社会性别,即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作出了两点贡献:一方面,它打破了关于西方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一套理性的、不带情感色彩的客观法则的神话,指明它是明显地带有性别偏见的国际政治知识,女性和妇女被置于世界政治的边缘。第二个方面,它通过把性别话题引入国际关系研究,谋求重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而使这种理论更加接近世界政治的现实,引导人们更好地对世界做出理解和认识。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成型并受到学术界重视,90年代中后期成为强劲的理论学派。它的主要特点是认为世界政治是通过社会建构而存在的。其主要观点为:①物质世界并不决定或构成行为者的行为,也没有否认物质性因素,但它从不把物质因素看作是一种独立的因素,物质只通过社会性结构,才能对行为的行为体的行为起到有意义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个意义与知识的世界,这个世界包含着行为者对其世界的解释和理解。通过意识相互联系的一致,社会界的事物就成为了“事实”。理解共享的知识与期望是怎样产生的以及这样的“社会事实”是怎样影响政治行为的。②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社会建构对国家行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它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社会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同观念决定的。二是有目的之行为体的认同与利益是由这些共同观念而成的③国际结构是观念现象。这种观念建构的结构是一种社会意义的结构,其本质是知识的分配。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对行为体来说表现来说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共有的知识。这种共有的理解与期望能够建构行为体的认同与利益。国际生活取决于国家间相互有怎样的信念与期望。④社会的行为与存在是行为体社会实践的结果。行为体的互动造成了社会建构。⑤社会因素最值得注意的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话语。这些话语反映并构成信念与利益,并确立可接受的行为规范。观念决定权力的意义与内容决定国家实现利益的战略,也决定利益本身。⑥行为者架构结构,结构也造就行为者。对行为者与结构之间的互动,特别强调国际政治的进程。行为者内生于社会进程,行为者的主体形态会在进程中造就和再造就。国家在大部分时间是不能被视为完全利己的行为体的。自我利益本身是国际体系不断造就的产物,在社会进程中应当受到质疑,一旦这种建构不被行为体的实践所支持,它就不复存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结构是可以变化的。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成型并受到学术界重视,90年代中后期成为强劲的理论学派。它的主要特点是认为世界政治是通过社会建构而存在的。建构主义有三个核心命题:①除了物质结构以外,还存在社会结构,国际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一种社会结构。②认同构成利益和行为,认同界定国家利益;③世界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构成关系。其兴起的背景是①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出现“第三次论战”,主要围绕国际关系“超理论”层面上抽象而艰涩的哲学问题而展开。建构主义者在吸收他们成果的同时,提出一套从经验上可以解释冷战后国际政治现象的理论。②冷战结束以及冷战后的国际关系现实的深刻变化,在相当程度上揭示出以新现实主义为主流的理论范式在解释和预测国际政治方面所存在的缺陷,特别是对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忽略,这一情形促使学术界出现和开拓新的研究视角;③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构主义者强调国际体系变化的社会动因和不同方面,注重国际关系中的实体性问题和经验分析;④文化研究回归国际关系,出现了国际关系学的社会学和语言学转向。主要代表人是温特。1999年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出版标志着建构主义理论的成熟。其主要观点是:①国家是体系的主要行为者,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②国家体系的基本结构是社会的;③社会关系构建认同和利益,认同构成利益。即主体间的社会互动形成共有观念,共有观念形成文化,文化决定行为体的身份、利益和行为。④世界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相互构成关系。通过建构而产生出来的行为规范、原则以及共同体分享的信仰,不仅影响和规定着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为体的具体行为、利益、优先选择以及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工具,而且可以帮助行为体理解什么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以及如何运用合法手段去获取他们。因次,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们创造出行为模式。
国际关系行为体
▲主权它有双重含义:①对内主权,即国家对内享有最高的和最终的政治权威,同时一种公共法则以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的权力,这些法则的运作是决定性的这种主权是一种绝对的权力,主权者享有完全的和不受限制的行动自由,不会受到任何政治上的和制度上约束。国家享有主权就意味着国家垄断着有组织的强制性力量。②对外主权即国家在国际社会重视平等的一员,享有独立自主权。
▲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形态,具有四个要素:定居的人民、固定的领土、有权统治人民和领土的政府、主权(国际承认)(对内最高统治权,对外平等权)。共同体的核心基础是政治文化认同,种族、血缘、经济、关系都在下降,而文化认同的核心是语言、文化倾向、生活地域关系。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感情,即忠诚于操共同语言和具有共同历史传统的集团,关注其命运的发展。
国际准则是各个国际行为主体在实施其对外行为,处理其对外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它或者是由国家间,国际组织内或其他国际行为主体间的规章,协议,宣言等形式明确表示出来,或者以各行为主体的普遍共识或在实践中自觉贯彻的形式而存在。 国际准则也可说是指各类行为主体有形或无形的普遍共识,认可和自觉遵循的规章和原则。有形表现为协议,宣言,声明和条约;无形表现为默契,主要来源于习惯,多属道德规范。国际准则属于长期适用和被普遍承认的原则,既是行为主体间权利和义务关系以及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为主体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它与国际法原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国际组织: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部分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强信任的措施。成立亚信会议这一多边论坛的倡议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1992年在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主要目的是要在亚洲大陆上建立起有效的、综合性的安全保障机制。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亚洲国家的支持,联合国、欧安组等国际组织也表示欢迎。哈萨克斯坦把推进亚信会议机制的任务提高到外交优先地位。从1993年至1994年间,哈举办了一系列由部分亚洲国家代表参加的专家级会议。专家级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即不管亚洲各国间存在着怎样的矛盾与分歧,都不能阻碍本地区各国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的努力,而且正是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矛盾,亚信会议进程才显得更有意义。 专家级会议还决定成立亚信会议专门工作组,其任务是起草亚信会议的各项文件。从1995年到2000年,专门工作组共举行了9次会议,审议了亚信会议的基础文件,如关于亚信会议的程序与规则的文件、关于亚信会议成员国相互关系原则的文件和关于亚信会议机构与机制的文件等。1996年2月,亚信会议首次副外长级会议在哈举行。会议首次指出,亚信会议进程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所有成员国共同努力的进程。1999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举行的亚信会议首次外长级会议成为亚信会议进程中的里程碑,来自中国、俄罗斯、土耳其等16个成员国的外长或副外长以及部分国家的观察员和联合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亚信会议成员国相互关系原则宣言》。宣言包含了尊重成员国主权和权利,保障成员国领土完整,不干涉成员国内政,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拒绝使用武力,实行裁军和军控,开展在社会、经贸和人文领域的合作,以及在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尊重基本人权等内容。这奠定了亚信会议机制的法律基础。2002年6月4日,第一次亚信会议成员国领导人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与会各国领导人发表了旨在增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的《阿拉木图文件》和《关于消除恐怖主义和促进文明对话的宣言》。2006年6月17日,亚信会议成员国领导人第二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与会领导人通过了亚信会议成员国领导人第二次会议宣言。截至2006年6月,亚信会议有18个成员国: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埃及、印度、伊朗、以色列、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韩国(2006年6月被接纳为正式成员)。会议的观察员国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印度尼西亚、黎巴嫩、马来西亚和乌克兰。联合国、欧安会和阿盟等国际组织也参与了亚信会议的各项活动。
亚欧会议亚欧会议系亚欧25国和欧盟委员会的政府间论坛。1994年10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提出了关于建立亚欧会议的倡议。1996年3月1日至2日,首届亚欧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来自亚欧25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出席会议,亚欧会议正式启动。 亚欧会议现有26个成员。其中,东盟7国、中日韩;欧洲为德法英等欧盟15国和欧盟委员会。亚欧会议的宗旨是通过加强亚欧之间的对话、了解与合作,建立亚欧新型、全面伙伴关系,为亚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根据亚欧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亚欧会议的活动将以非机制化方式多层次地进行,主要有:首脑会议,外长会议,经济、财政和科技等部长会议,高官会议及其他后续行动。亚欧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亚欧会议成立后,亚欧间政治对话不断深入,亚欧双方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实践证明亚欧会议对加强亚欧合作,促进亚欧各国的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重视和支持亚欧会议进程,并本着积极务实、求同存异、扩大共识、推动合作的方针,积极参与亚欧会议进程。中方对亚欧合作进程提出的合理主张和建议,受到普遍重视,为促进两大洲的合作与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东亚峰会1990年12月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破裂后,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建立包括东盟和中日韩在内的“东亚经济共同体”构想,但终因内外阻力而胎死腹中。随着全球和地区经济自由化带来的竞争日益激烈,东盟在1995年第五次首脑会议发表的宣言中强调,东盟国家要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努力加速东南亚一体化进程。会议还决定,此后每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欢迎其他亚洲国家的首脑参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各国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但也激发了各国推进地区合作的强烈愿望。同年底,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聚首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10+3”合作机制正式启动。几年来,“10+3”逐步成长为机制较为完善、内容日益充实、富有活力、潜力巨大的合作体系。 2001年,参加“10+3”会议的东亚13国组成的“东亚展望小组”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报告,为东亚地区合作提出了发展蓝图。2004年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决定,2005年在吉隆坡召开首届东亚峰会。 东亚峰会是与东盟峰会同期举行的年会,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峰会的模式由东盟和东亚峰会其他所有参加国共同审议。东亚峰会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透明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论坛;东盟在东亚峰会及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东盟组织提出的参加东亚峰会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应是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组织有实质性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2005年4月,东盟十国在菲律宾宿务举行外长会议,就东亚峰会的日程、形式和参与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一致赞同东盟应在东亚峰会中发挥核心和主要驱动作用。东盟还提出了参加东亚峰会的条件:与东盟有实质性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是东盟的对话伙伴;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7月,在万象举行的第38届东盟外长会议建议:东亚峰会定期在东盟成员国举行,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 2005年12月,首届东亚峰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就加强合作、相互依存、共谋发展达成广泛共识。2007年1月15日,第二届东亚峰会在菲律宾中部城市宿务开幕,提出了东亚地区能源合作的具体目标和措施。中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参与东亚合作,支持东盟在东亚峰会中发挥主导作用。东亚峰会的召开是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为与会各国共商发展大计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必将推动东亚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水平迈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10-31 20:09:04 | 只看该作者
than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1-12 10:37:17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1-19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国际关系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2-5 18:52: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2-5 19:30: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2-5 20:29:38 | 只看该作者
很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4-14 15:47:17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4-14 15:47:29 | 只看该作者
tingha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4-14 15:47:48 | 只看该作者
挺不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7 17:31 , Processed in 1.2968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