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居,其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在历史问题上拒不承认侵略、不在于死不道歉、不在于修改教科书、不在于参拜靖国神社、不在于不给赔偿,甚至不在于钓鱼岛、不在于台湾问题,而在于其理性的国家管理、在于其成熟的社会机制、在于其国民的高素质、在于其深谋远虑的国际竞争战略与策略。
<br>数字日本之一
<br>数字日本之二
<br>数字日本之三
<br>数字日本之四
<br>数字日本之五
<br>
<br>
<br>
<br> 与一位在国际贸易领域里叱诧风云的朋友聊天,他告诉我:多年来,在与香港人、台湾人、美国人、欧洲人的生意往来中,他从来没有失过手;惟独与日本人,做起来十分困难:价格、交货期、付款方式、产品质量、环保要求等等极为苛刻;一单做下来,利润微薄还算好的,一不小心就会没有利润甚至赔本。但是,他苦笑着说,他又没有理由指责日本人。因为,在国际贸易中,任何人都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并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他多少流露出了和日本人作生意的畏惧。\r<br> 据中国青年报所做的民意调查:被调查者中认为日本“坏”和“特别坏”的中国人高达42%;\r<br> 而日本总理府外交舆论调查则表明:对中国有亲切感的日本国民,80年代末高达70%以上,到1996年跌至45%以下;1997年,对中国人没有亲切感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有亲切感的人数。\r<br> 上述调查无可回避地表明:中日两国甚至在多数普通国民的层面上,已经形成了互相厌憎的情势。\r<br> 居家过日子,要是我们的邻居令人厌恶和畏惧,如果无法让他走开,那么顶破天我们自己搬家走开就是了。而中国和日本这一对一衣带水的邻居,即便谁都不认为对方是个令人喜爱的芳邻,却注定了谁都无法让对方搬走,自己也无法走开了事。因此,厌恶也好,喜爱也罢,我们无法回避对方,无法漠视对方,无法在和对方打交道时一厢情愿自说自话。
<br> 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最应该、最重要也是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客观地了解、研究、认识对方,理性地把握自己,把自己的事情作好。[我来说两句]
<br>
<br>数字日本之一
<br>
<br>
<br> 日本国土面积约37.7万平方公里,其中4/5为山地与丘陵;约为我国国土面积的1/25,人口约1.3亿万,约为我国人口的1/10。\r<br> 2002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约为4.8万亿美元,约合40万亿人民币,次于美国的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3万多美元,居世界前列;同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9万亿人民币,约为1.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人均900美元,居世界较靠后的位置。就是说,平均一个日本人生产的价值,相当于33个中国人。
<br> 日本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民储蓄总额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一金融大国和最大的债权国。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拥有的美国国债达2000多亿美元,对外的纯资产金额为8910亿美元,是居第二位的德国1818亿美元的4倍多。\r<br> 我国拥有的美国国债约为600多亿美元,对外纯资产金额不详,据推测,或许可以达到日本的1/10。[我来说两句]
<br>
<br>
<br>数字日本之二
<br>
<br>
<br> 世界1996年技术贸易输出额美国最高,为299.7亿美元,日本第二,64.6亿美元,英国第三,为53.5亿美元;
<br>
<br> 日本自行研制的H-2A火箭发射升空
<br> 而在技术贸易输入额上,日本为98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且一直处于出超状态,而对亚洲技术贸易的主要对象:韩国696亿日圆,泰国513亿日圆,中国大陆位居第三496亿日圆;可以看出:日本引进科学技术十分积极,同时对中国的技术贸易相当保守,而且基本上保持着至少20年的领先态势。\r<br> 同期,中国技术贸易输出额与输入额很低,均不到10亿美元。\r<br> 中国是日本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贸易国;99年两国贸易总额为700亿美元,88年以来,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始终处于入超状态,99年达到220亿美元,2000年达到250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经济贸易伙伴国;\r<br> 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基本上是高技术附加值制成品,如家用电器、汽车、精密仪器等;\r<br> 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产品则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r<br> 不论在技术贸易还是在产品贸易上,我国资金规模相对弱小的企业还很难在技术层面上与日本的企业抗衡。至今没能摆脱出口一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状态。\r<br> 鉴于此,一位对华持友好态度的日本朋友曾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加入WTO之后,中国很难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扶持出口,但可以以国家财力加大技术贸易的输入,再通过某种方式转让给企业,以此加强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以我国每年1.8万亿人民币的财政收入,这或许是一个可行的方式。[我来说两句]
<br>
<br>
<br>数字日本之三
<br>
<br>
<br> 谈到日本的高度发达,人们异口同声地说:教育。日本的高度发达得益于完善的教育和由此培育出的高素质国民。\r<br> 一个举世公认的观点是:教育是一个国家能否建设成为文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教育战略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r<br> 目前,日本文盲率为零。\r<br> 日本适龄儿童与少年已经达到了100%的小学教育和100%的初中教育,96.8%的初中生入高中学习,将近50%的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学习;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r<br> 日本有1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8位是自然科学方面的。日本已经制订计划:在未来50年中,将此人数提到30名。\r<br> 科技人员总数,按照万人人口和万人劳动力比例两种口径计算:1965年,日本仅相当于美国的1/3,然而,到了1986年,日本就超过了美国,居世界第一,分别为:55.1/万人和102.2/万人;
<br> 专利申请件数日本为38.9万件,居世界第一;\r<br> 而据“搜狐视线”报道,我国文盲半文盲人数约占全人口的15%以上。该报道提供的数据如下:
<br> 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92年度我国的教育经费只占政府预算的2.5%,这一比例到93年、94年更下降到2%以下,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全国仍有1/4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贫困地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升学率只有30%,中学升学率只有10%。全国平均中学升学率只有44%,也就是说,全国有56%的孩子没有读到中学。全国大学升学率不到2%,92年的统计为1.4%。即使完成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的计划,仍大大低于世界大学生占人口的平均数:16%,更无法与高收入国家大学生占总人口的42%相提并论。\r<br> 至今,人口十倍于日本的我国,尚与诺贝尔奖无缘。\r<br> 日本比较教育学者南亮进认为:我国的初级教育相当于日本1905-1910年的水平,落后85年;中等教育相当于日本1915~1920年的水平,落后75年;高等教育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落后70年;教育经费相当于日本1925年的水平,落后65年。\r<br> 在我国工业职工中,高级技工占2%,中级技工占24%,初级技工占74%,而同期日本的高级技工则占32%,中级技工占43%,初级技工只占25%。在高、中、低级技术职称比例方面,中国大陆是1:7.4:20.3,而世界平均为1:3:6,发达国家为2:4:5。\r<br>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国工业产品中,每年残次品造成的损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了。在这样的技术教育水平之上,我们能成为世界工厂,能抓住成为世界工业中心的历史机遇吗?
<br> 近年来,我国将数百亿教育经费投放到少数名牌大学,使基础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雪上加霜步履维艰,使九年制义务教育几乎形同虚设,使几乎所有城乡民众(除少数富有者之外)都在教育支出的重压下痛苦不堪。可以断言:这也许是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最为失败、最将为历史所诟病、也对中华民族的整体社会发展产生最为深远负面影响的一个领域。[我来说两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