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传播学考研经验谈(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1 16:1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亲爱的各位准学弟、学妹:
很高兴大家在北师考研群中相识,相聚。作为你们的一位准学长,我是极其热忱地希望通过自己的所知所得,给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我的义务,更是我的快乐。已经有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和我交流报考北师传播学的各种问题,下面我从自己的经历说起,把自己的一些心得感受诉之于文字,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助益,当是不胜荣幸。
高考时的自作聪明却弄巧成拙,我与自己向往的新传专业失之交臂。当时,我还自我安慰,将来通过考研我一样可以继续我的新传梦。但是,大学宽松的环境把我体内的那种惰性和慵懒发挥无遗。我不太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但是也没有积极地去接触新传方面的内容,过着简单而安逸的大学生活。直到大三,周围的同学们都在谈论着考研的事情,我的那份对新传久违的向往之情才被重新唤起。当时,我决定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之所以这样决定,是因为我所学的专业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不错的,男生更受欢迎,所以不担心找不到工作,我可以放手一搏。就算失利了,也没什么损失。
稀里糊涂地看了两个月的参考书,就迈进了考场的大门。看到试卷上的那些题目,我愣住了。怎么这些知识点我没在书上碰见过呢?现在想想,那些题目其实很容易,都是传播学中经常提及的重点知识,但对当时的我而言,无异于山峦叠嶂,步履维艰。结果可想而知,总分比录取分数线低了三十多分。我又开始自我安慰,第一次就考成这样,不错!
考研不成,自然去工作了。当初我来到现在的工作单位时,还是怀揣着无比的激QING和渴望的。终于可以走出校园,施展拳脚了。而且,这所图书馆当时是新建的,除了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外,空空如也。我和其他几位图书馆学毕业生在馆长的带领下开始了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馆历程。我们日以继夜地工作,采编新书,采购设备,安排设计,整天都辛劳而充实地忙碌着。当2006年11月4日,图书馆顺利开馆时,我们激动得不能自已。毕竟,这座气势恢弘的知识殿堂是在我们手中诞生的,我们是真的付出了汗水和热情。而考研也在忙碌中被远远地甩在了脑后。
开馆之初,各种领导参观接待工作应接不暇,读者办证人数也是一路走高,各种琐事接连不断,而我作为办公室人员自然清闲不得。2007年6月份,就在我准备开始复习考研的时候,馆长怀着悲天悯人的善心,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两个月之后,关系告吹,原因就是我要考研。当我重新投入学习中时,已经离考试还有四个月的时间了。
这次,我报考的是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之所以报考北大,和我第一次报考中传的心理差不多。反正我有工作,考不上对我没什么影响,考上了却是意外收获。说实话,报考北大传播学对我来说无异于自取灭亡,而我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这次考试的。一同考试的还有三位同事,其中一人报考人大图书馆学,一人报考北大情报学,另一人报考北师大图书馆学。最后结果,只有报考北师大的那位同事成功了。现在看来,这次报考北大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我终于去北京了,看到了那个只在电视和书上见过的北京大学。另外一个收获,就是拥有了一名北师大的同事,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线人”。
2008年,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都已经步入正轨,而读者来访人数也开始减少,办公室工作更加清闲,却也更加无聊。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我就把考研复习当成了自己的业余爱好。当然了,说是清闲,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的,没有大段大段的时间来看书,而且过来聊闲天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耳根子难以清静。这种情况反倒让我奋发起来,逼得自己静下心来学习。相反,有时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却不情愿看书了。这或许就是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一个注脚吧!

成绩在焦急的等待中姗姗来迟。分数我看到了,心里也忐忑了。参照去年的初试分数线,我低了7分,这种状况是比较危险的。北师大的那位同事给我找来了一位传播学老师的电子邮箱,让我试着打探一下。我给那位老师发了封电邮,没想到老师邮件很及时,但是内容却是很客观,只是说现在正在统计阶段,分数线还没确定,让我安心等待。后来,北师的那位同事又从学校内部打听到我应该可以进入复试,让我提前做好准备。而复试名单查询后也证实了这条消息。
周五早上,早早地吃了饭就上了进京的火车,一直站到北京西站。乘上387,一路上一直在克制自己呕吐的欲望。虽然去北师也有两回了,但这次依旧晕头转向,要不是有人接我,我还真就虾米了。在小旅馆里住宿,同住的三个哥们儿也都是来北师复试的,分别来自湖北,山东和河南。正如毛**的那句话: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走到了一起。下午两点半,当我和河南那哥们儿一块儿去文学院交复试费和各种材料时,才发现走廊里已经排满了提前等候的人,一条长龙蔚为壮观。我还和那哥们儿调侃,大赞同学们交钱的自觉性真是太高了!站立着等了好久,大概四点多才办完手续。
晚上睡觉时,才知道河南那哥们儿打呼噜的气势和力度。我还可以忍受,但和他并排睡觉的山东哥们儿却忍无可忍,我不仅听见他口爆粗口,还使劲儿敲着房门,把打呼噜的那个哥们震醒了,当然我们也没法睡觉。晚上就在似睡非睡中过去了。
周六上午是专业笔试。走进考场,我见旁边一个胖弟弟在看《传播学教程》。我问道:你是考传播学的?他说是。我说你叫黄磊吗?他说是,紧接着他问我:你是何伟吗?我点头答应。之所以知道彼此的名字,我想可能是因为在交复试费时看到传播学专业的交费名单上,只有我和他的名字很男性,其余的名字都很女性化吧。简单地谈了彼此的一些情况后,笔试时间到了。专业笔试科目是新闻传播学综合。三道题目:第一题是结合案例,分析中国网络民意对政府施政理念的影响。第二题是根据新闻传播学理论,谈谈你对“大众传媒建构现实”的理解。第三题是新闻写作题,是就农民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在金融危机下的现状写一篇新闻综述。笔试三个小时写三道题,看似时间充裕,但是因为我写字速度比较慢,所以很多内容没有写上去,感觉答案内容不够充实饱满。
下午是面试。在休息室里我们参加传播学复试的七个人谈得很愉快,而那个胖弟弟黄磊更是个开心果。我们并没有按初试排名顺序进行面试,而是抓阄,我是第七号。面试的第一个环节是英语面试。在前一个同学英语面试过程中,老师会给下一名同学一篇英语新闻稿,让其先熟悉一下内容,然后进行英语提问。在这个时间里,大家充分发扬了集体主义风格,对短文中的生词和难句一起解疑释惑,为这名考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是无私的爱的奉献。轮到我英语面试了。我坐在座位上,心有些慌。主持英语面试的老师上来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让我当场就囧了。之后,他又问我那篇新闻稿的主旨大意,我回答地也不太流利。后来,他就问了我一些个人问题,比如你家乡在哪儿,什么学校毕业,你多大了,结婚了没有等,我回答得还不错。
结束了英语面试,接下来就是专业面试了。专业面试时,老师先让我做了一下自我介绍,然后让我抽了两道题,从中选一道作答。我抽的题目一道是谈谈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另一道是谈谈你曾读过的一本中国经典著作。我选择的是第二道,我说我很喜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位白发苍苍的主考官问我,《平凡的世界》算是中国经典著作吗?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说老师你的意思是不是想问我是不是看过哪些古典名著啊?他说是。我回答说,那我只看过《三国演义》,但是在小时候看的,印象模糊了,而且那本书的后半部分已经破损得无法阅读,所以我没看完。另一位面试老师说,那你再换一道题目吧。我又抽了一次,题目是谈谈对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评价。我只在网上看过对这本书内容的简介,而且因为时间过了很久也几乎忘记了。我只好凭着残存的记忆进行回答。回来再从网上搜索到这本书的简介后感到庆幸,我的回答还算沾边,基本意思还是说对了。
面试完后,我们几个并没有立刻散去,而是在休息室里相互攀谈着,大家热情地聊着天,祝福着彼此,询问着联系方式。这次面试过程让我看到了老师们的和蔼可亲,还有大家的友爱互助,这些都让我印象深刻。
复试的大体过程便是如此,复试及拟录取结果要等2-3周后才能出来。
登录北师大研究生网页,查询到了拟录取结果,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有些高兴,但紧跟着就是不安。谁能预料三年后毕业的我会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那时,我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经济危机的阴影也不知道能否消散,真害怕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到时候混到吃低保的惨境就只剩下后悔了。
起初,我考研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只是因为觉得工作无聊,想通过别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一些,或者说,考研是我调剂生活的一剂佐料,我并没有想到会考上。真考上了,反倒有些犹豫了。目前的工作虽说比较无聊,清闲,但是工资还可以,也算是个中等收入水平了,在这个县级市里生活还是可以应付的。但是,自己从小的那点儿心愿,还有父母朋友的支持让我还是决定冒一次险。毕竟,我还算年轻!
就在前几天,北师大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拿在了我的手上。心情很平静,可能长时期的等待把那份激动和惊喜都消磨殆尽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各种手续办完,然后等着开学时间的到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4 16:5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