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有收复台湾,中国才有可能雄霸亚洲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0 20:0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有收复台湾,中国才有可能雄霸亚洲\r<br>、台湾是美国打压中国的重要战略支点,但不是美国的目的。收复台湾是中国冲破封锁的一个步骤,是解除中国所有周边危机的一个关键环节,而绝非最终目的。
<br>
<br>   台湾是美国打压中国的重要战略支点,但不是美国的目的,台湾能够成为美国攻击中国的利器,但他不是美国的满足,美国需要的是彻底肢解中国。同样,收复台湾是中国冲破封锁的一个步骤,是解除中国所有周边危机的一个关键环节,而绝非最终目的。有人提出,收复台湾是果。收复台湾怎么是“果”呢?台湾只不过是中国沿海危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危机中还有:南海问题、西沙问题、钓鱼岛问题以及朝核危机等诸多问题。中国的目的是要解决整个危机问题,而绝非仅仅一个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只不过是“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危机问题才是“果”。换句话说,把美国势力赶出中国周边地区才是目的,才是“果”,其他的都是战术细节,都是“因”的组成部分。
<br>
<br>   我反复的讲,美国才是中国沿海危机的总根源,中国要想冲出亚洲,冲出美国的封锁,就必须选择一个适当的地点和美国进行对决。那么,这个地点选在钓鱼岛完全不合适。因为,你打钓鱼岛,一个是日本完全可以躲开,反正钓鱼岛上什么也没有,你也不能驻军,南海诸国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另一个就是日本和你打打飞弹,来个我占不成,你也占不成。再一个就是你所希望的中日之间来一场大战,趁机歼灭日本的有生力量,可是以现在日本的作为他是不大可能和你玩大战的。且不管日本敢不敢玩,咱们就权当中日发生了大战来分析一下,究竟对中国有什么利害。
<br>
<br>   A、正中美国的圈套:
<br>
<br>   可以说,美国自从签订“旧金山和约”的那一天起,就采取了利用日本来制约中国的计划,70年代美国把钓鱼岛交还给日本,其目的也就是为日后引发中日战争埋下伏笔。不管是日本人、蒋介石或者是毛**从“旧金山和约”开始的那一天,就对美国妄图利用日本来打压中国的把戏看得一清二楚。面对美国的用心,日本有日本的利益,蒋介石有蒋介石的苦衷,毛**自然有毛**的策略。日本需要借助美国的扶植,且又得到了霸占钓鱼岛的借口和乐而不为?但是,有朝鲜战争的前车之鉴日本又不想与中国闹的太僵,这就是在毛**整个执政时期,日本(除在美国的压力下中断过中日贸易)基本上没有明目张胆的参与其他反华舆论和行动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历来反对美国妄图***中国的阴谋,反对日本对中国领土的觊觎,他决不愿意承担***的罪名,可是他只能和美国暗斗。因为他需要借助美国的力量反攻大陆,即便后期在反攻无望的情况下他也需要借助美国的力量来自保,这是蒋介石受制于美国的苦衷。毛**的策略基本上是分前后两个阶段,中苏关系融洽时对日立场较为严厉,中苏***后,对日采取了温和政策。应该说,这主要是鉴于东亚政治格局的变化,而采取的战略决策的变化。
<br>
<br>   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到,日本对华政策的软硬,在很大方面则取决于中国的国力和战争意志的强弱。其实,中国周边国家的对华态度,也是基于这个方面。应该说,如果没有美国明目张胆的对华打压,以及蓄意挑唆、鼓动和默许,中国周边根本就不会存在着什么难以解决的纠纷。哪怕是中国的综合国力比现在还要弱上一些,也不会沦落到几乎所有周边国家都敢蚕食中国领土的地步。应该说美国是中国危机的总后台,他最希望的就是中国的邻居都向中国发难,最好是发生战争。这样既可以打乱中国的发展计划,又可以消耗中国的国力,为美国最终和中国决战减轻负担。中日之间若发生战争,正是美国所求之不得的。
<br>
<br>   美国希望中日发生战争,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本来,美国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的迫使,就想利用所谓的朝核问题在东亚打一场旨在破坏亚洲经济的战争(我在“对朝核危机的再度分析”一文中阐明了这个问题),如果,中日因钓鱼岛问题首先发生大战,则省却了美国的许多麻烦,美国何乐而不为呢?我敢断言,美国不但不会对日真正援手,还会在战争初期添柴加火,鼓动双方死拼。待到战争将中国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再来个黄雀在后式的,对中国发起全面进攻。当然,他的借口可以随手拿出,比如,日美保安条约啦,鼓动台湾独立啦,再对朝鲜发起攻击啦。反正那个时候好牌都在他的手里,他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br>
<br>   B、钓鱼岛缺乏战略纵深:
<br>
<br>   钓鱼岛大小礁屿的面积总和不足6.5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最多不超过两个足球场大。且缺乏淡水和植物,这也是自古以来上面无人驻足的主要原因。钓鱼岛打则容易,一两个飞弹解决问题,守则困难,无有战略纵深,和平时期驻军还可凑合,战争时期驻军根本没有任何可能。中日两国之所以争夺钓鱼岛,争夺的是按照199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钓鱼列屿海域拥有74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经济专属区”,争夺的是钓鱼岛海域蕴藏着800亿桶的海底石油和油气资源。只要中国政府一天不宣布放弃钓鱼岛,那里的主权就归属不了日本国,那里的油气资源就不会被开采一点。不相信就让他小日本开采一下试一试,看看他的钻井平台能不能经的住中国的飞弹试验?!什么按五十年的惯例就成了日本的?那个国际法有这样的规定?再说,中国能等你到50年,一旦拿下台湾,也就预示着美国的势力已经或者即将退出亚洲,到时候亚洲的老大难道还怕你断了脊梁骨的小日本不成?!台湾将是中美对决的主战场,如果在中美对决中中国不敌美国,你即使现在拿回了钓鱼岛,又有什么用处,战败后的中国又有什么能力来保护钓鱼岛?
<br>
<br>   C、钓鱼岛无法成为围困台湾的一环:
<br>
<br>   你曾经发过一个转贴(你现在又不承认你同意在钓鱼岛驻军的说法,这就没有意思了),帖子的名字我忘记了,容我随后去查给你附在后面。帖子的大意是说:拿下钓鱼岛,建立军事基地,切断日台勾结,围困台湾,然后再和美国决战.......云云。汉人兄,我不知道你在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小的地方(而且还是众多礁屿的面积总和),如何去建军事基地?一个经不住两颗巡航导弹的小礁屿又如何可以阻断日台勾结?一个缺乏谈水植物的小礁屿又对围困台湾能起什么作用?汉人兄,是不是你认为6.5平方公里是很大的地方啊?“等你拿下台湾再和美国决战。”这是不是更好笑啊?呵呵,美国能听你的安排?
<br>
<br>2、台湾问题,是美国封堵胁迫中国岛链中最最重要的一环!
<br>
<br>   自上次朝鲜战争开始,美国便力求编织一道以美国本土的阿拉斯加核武基地为依托,以关岛为扇骨,以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新加坡、印尼等为扇面的扇形包围圈,以遏制以中苏为首的泛中国周边地区的社会主义势力和阵营的扩张。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美国为寻找长期在这一地区驻军的借口,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以达到保持这条封锁岛链继续存在的目的。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邓小平先生提出了旨在避免成为美国下一个对手的“埋头发展经济的韬光养晦政策”。很显然,随着上世纪80年代经济浪潮化的到来及中国的示弱,一个“中国威胁论”的空调已经无法唤起这根链条对中国围堵的兴趣。因此,美国必须为这根链条注入新的,且具有实质性诱惑的内容------唆使、默许甚至鼓动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领海进行蚕食。十分明显,在利益面前,这条岛链已经是专门为了对付和扼杀中国而用。但是,我们应该理智的看到,在利益面前这条岛链已经没有了以前的共同对抗“意识形态”的“同心力”!可以说这条岛链的各个环节已经是利益不同强弱不匀,甚至有些就是摆设而已。因此,我们必须看清美国是这根岛链的主宰,他负有组建、修复和运转这根岛链的功能。中国可以轻易的攻破其中的薄弱环节。比如,中国可以轻易的驱逐南海任何一个国家对中国礁屿的占领。但是,这些国家没有一个傻到单独和中国强强对抗的地步,他们会随着中国军舰得到来,撤退到本国海域,待到中国大军回撤,他们再卷土重来。因为,南海离中国本土太远,中国目前还没有长期保护这些地方的能力。这些地方需要的是威慑而非是保护,即使到了中国强盛的那一天,他们不敢再对那些地方觊觎,也是出于害怕战争祸及到自己的本土。然而由于美国势力在这一地区的插手,中国目前缺少的恰恰是这种对那些国家本土动武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威慑。中国目前也可以轻易的赶走前往钓鱼岛巡逻的日本军舰,日本也决不会傻到和中国来个拼死大战,甚至以自己的牺牲充当中美对决的开场白。但是,这种武力对决的方式,最终只会导致中日断交并处于全面冷战的敌对,除此之外,中国也不会得到其他什么好处。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真正的对手是美国!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敌人,而是分化和瓦解他们的联盟,历史已经为这种破解之道作出了无数的例证。
<br>
<br>   台湾问题,是美国多年来处心积虑打造的一支对付中国的利器。1972年,美国出于联合中国对付苏联的需要,首次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但在随后的联合公报有关台湾的承诺中却闪烁其词。应该说,正是因为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不明确性,中美关系在整个毛**时代都处于非正常关系,并且在公报中明确提示将两国建交关系推迟(建交时间 1978年12月16日),以给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充分的选择。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根据上海联合公报(建交时间 1978年12月16日)的承诺,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公报明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及“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就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不足一个月的1979年1月26日,时任美国政府总统的卡特先生旋即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与台湾关系法”。该法案包含了 所谓保证台湾安全的条款以及“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和“维护并 促进全体台湾人民的人权”等条款,1979年3月28日和2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 “与台湾关系法”,4月10日美国总统卡特签署此法。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直到4月18日中国政府才对美国此种公然违背国际建交常识,干涉中国内政的所谓“与台湾关系法”问题,正式照会美国政府。而且在此后美国政府一个“美国是三权分离的国家,政府无权干涉立法”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搪塞而过,不了了之。但是,正是美国的这个“与台湾关系法”却成了此后,美国几界政府支持台独,甚至是冠冕堂皇的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合法执照。
<br>
<br>   美国之所以多年来不能舍弃台湾,自然有其老谋深算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在和平时期,他可以利用台湾某些人“拧当鸡头,不当凤尾”的个人私欲心,鼓动他们坚持台独立场,破坏中国的建设目标和统一大业。另一方面,待时机成熟他可以利用2200余万台湾人的生命作赌注,将其押上反华攻华的战争前哨,为美国加入对华战争上演开场白。所以,原则上来说,美国在战略重心东移亚洲的时刻,不但不会放弃台湾,反而还会加大在台湾问题上的战争投入。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在最近几年,为什么美国加大了对台湾武器出售、战略防御和武力保台的舆论宣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0 20:10:13 | 只看该作者
3、美国政府的对台政策,显示了美国的对华决策
<br>
<br>   美国自卡特政府以后,逐步在台湾问题上远离一个中国的政策,特别是布什总统上台以来,美国更加紧了对华的敌对性,假如没有9.11的遏制,今天的中美关系很难说不进入全面敌对的状态。虽然布什政府在后期也提出了五点对华政策,但这五点政策与前政府相比,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一是扬弃了克林顿总统提出的“三不”政策(美国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认为台湾不应加入任何必须以国家名义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至少不再提“三不”说法。美国政府开始明确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尤其在支持台湾参加世界卫生组织问题上最典型,这可能影响到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二是在声称不发展与台湾官方关系的口号下,积极发展与台湾的实质官方关系,允许台湾领导人过境美国,并给予较高的待遇;允许台湾“国防部长”访美等,已是真正的官方高层往来。目前又在策划陈水扁访美,且不排除陈访美的可能性。三是持续增加对台军售与发展双方的军事结盟关系。美国对台军售问题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中美“八七一公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美国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美国向台出售武器的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并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口,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最后解决”。然而,1982年以来,美国从来没有遵守这一公报,不断向台湾出售武器,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对台军售在数量与性能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美国正在加快发展美台准军事同盟关系,帮助台湾提高各军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帮助台湾建立低层导弹防御系统。尽管美国表面上宣称,这样做是出于《与台湾关系法》,是防御性的,是维持两岸的军事平衡,但这样做的结果,将是对中国容忍底线的挑战,实质上是对中国发起进攻的一种战略准备。
<br>
<br>  
<br>
<br>   
<br>4、根据博弈理论,中国应该选择与美国一战
<br>
<br>   博弈论研究表明,两个国家如果一方选择敌对的策略,一方选择合作的策略,那么结果就是采取敌对策略的一方得利,选择合作策略的一方失利;这种选择格局迫使博弈双方都选择敌对的策略,结果是两败俱伤。要避免这种对整体最不理性的策略,博弈双方都要有整体利益的意识,在个体利益上作出适当的让步,采取适当的步骤,避免对个体最理性但对整体最坏的策略,转而实现双方合作的巨大收益。但是,美国自认面对中国有超强的实力,有必胜的把握,他们根本就不在意中国政府顾全大局的苦心,甚至把这种克制和忍让当作是无能为力、软弱可欺和底气不足!在这种严重的现实和危机之中,中国再一味的采取合作姿态显然有悖正常的博弈原则。阴阳并重,刚柔相齐的治国之道,同样适合于外交战略的应用。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台湾问题已经是制约中国发展,并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危机的矛盾焦点。台湾问题的性质是复杂的,他既有外来成分的死结,也有内在因素的死扣。应该说,台湾问题是内外矛盾的复合体,处理如此复杂的问题,是难以用理性的手段去解决的,唯一的手段就是快刀斩乱麻!
<br>
<br>   客观的说,台湾问题如果仅仅局限于内部独立或者人民自决这么一个单纯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怀柔的政策和策略。甚至采取长久的拖延战术,一直等待中国富强的那一天,让台湾自动回归都不会影响中国的发展大局。然而,今天的台湾,却在实质上充当了中国的敌人拿来制约中国的一枚棋子,或者说一把阉割中国的利器。因此,今天收复台湾,已经不是为了收复台湾而打台海战争。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以台海战争为契机,试探美国的底线和冲出美国的封锁岛链。
<br>
<br>5、中国必须通过在台海的军事行动重新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
<br>
<br>  由于中国的总体实力和外交影响力有限,单纯依靠外交手段来反制美国的围堵并建立战略安全体系的效果不彰,中国一系列的外交失败又使得这一努力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中国不得不通过一场战争来为自己拓展战略空间。战争的发生自有其内在的原因,在很多情况下不是想避就避得了的。的确,选择战争是外交的失败,当外交失败的损失必须由战争来弥补时,回避战争就意味着选择失败。目前形势下,中国唯一可以摆脱战略被动局面的办法就是通过一场台海战争来划定中国的势力范围,对亚洲的安全体系作符合中国战略利益的调整。台海战争无论胜败都会有如下这些效果;一、试探和反击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及模糊策略,阻止美国利用两岸局势长期获利;二、打乱美国遏制围堵中国的战略布署,提前逼美国摊牌;三、测试美日、美菲和美澳军事联盟的运作,激化美国与这些国家的潜在矛盾;四、警示周边国家,以积极的行动明确与邻国的利益共享关系。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对台湾的军事行动也是迫在眉睫。幻想和等待是解决不了台湾问题的,听言观行也应该有了结论。和平统一的战略代价太大,美国用一个小台湾牵制了大中国几乎全部的外交和战略资源长达半个世纪之 久,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政治生态,致使中国新世纪国家发展的战略框架因台湾而扭曲。
<br>   
<br>6、台海一战将是中国冲破樊笼,主导东亚的历史开端
<br>
<br>   发动台海战争是中国反制美国围堵战略的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应该说,在美国所谓的封锁岛链区域之内本来应该是中国的势力范围,而几十年来却任由美国插手主宰,虽然这与中美力量的对比有着及大的关系,但是,这与中国的战略短视和信心不足意志消沉是不能脱离干系的。这些年来中国外交战略失败的原因,中国国家安全日趋恶化的根源都是与此有着相当关系的。作为一个大国,一个在条件上潜在着称霸世界的中国来说,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没有自己的可靠盟友是及其可悲的,这在相当程度上来说,非但无法保护自己应得的利益,甚至极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主导之下被列国瓜分的对象和目标。国家的强弱在于其国民精神和国家意志而不在于其经济和国防实力。经济和国防的状况是国家强大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有了精神意志,国家可以由穷变富,由弱变强。国家的命运和其国际地位常常是通过战争来决定的,国家经济和国防实力的强弱也是通过战争来体现的,而战争则是对国家的精神和意志的凝聚和提炼。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于中国,但它的命运仍然被掌握在美国的手中,因为日本战败了。相反,五十年前中国尽管经济和军事实力远弱于日本,但因战胜了美国而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如果中国象目前这样在精神意志上不战而屈败于美国,最终会丧失对自身命运的掌握。中国在新时期尤其需要战争来恢复国家的精神意志,清除决策层充满自卑的“美国路线”,否则中国将永远没有可能在外交上逃脱失败的命运。
<br>
<br>   我们应当看到,凭借中国现有的经济和国防实力,在中国近海一战,是完全可以战胜美国的!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惧怕美日联盟,对我们的敌人而言我们同样也对其存在着强大的核威慑。同时,我们也必须有效的利用我们的核威慑,有效的利用我们手中任何有分量有优势的一切条件。一切力图博取敌人的同情,幻想敌人给与你出路,乃至胆小怕事苟且偷安的想法和作为都将是无有出路的,等待到来的只能是天怒人怨,外攻内反,国破家亡!
<br>
<br>   “兵来将当,水来土屯”,“二虎相争勇者胜”这样的事实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无数次!在面对强敌环伺的当口,只能积极寻找对策,奋勇还击才有可能赢得战争的主动权。今天的中国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只有坚定以至积极应战,才有希望打破封锁突出重围。收复台湾就将预示着中国将再度主导东亚,改写历史的篇章!
<br>
<br>
<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0 11:2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