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伦敦12月27日电---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欧盟正在严肃地推进欧元区的建设.路透位于布鲁塞尔的办公室接到了一位在美系银行工作的英国分析师的电话.
这位在伦敦的货币分析师看到欧美领导人稳扎稳打,朝统一货币前进.他的问题是:"不会真的这样吧,会吗?"
这种怀疑态度凸显了当时而且现在仍存的分歧--隔在切实着手建立泛欧洲货币的政客与诸多不相信这样的货币在经济上行得通的分析师之间的鸿沟.
怀疑者当前眼看着负债累累的疲软国家被市场冲击,却不能通过贬值货币来摆脱困境或改善落後的竞争力,显示出一副得意洋洋,"之前就告诉过你会这样"的神情.
在"不能听之任之"的劝说下,负债累累的希腊和爱尔兰迫于市场压力已经开始寻求援助.新的一年中,这两个国家预计会迎来更大的动荡.
与此同时,欧元的粉丝们坚信,从政治的角度来考量,形势还不算差.暂且撇除行动缓慢的欧盟政治不谈,如果当压力来临时,欧洲央行(ECB)和德国等大国既拥有摆平危机所需的资金,也怀有这样的意愿.
最近,霸菱资产管理伦敦配置主管Percival Stanion,以及德国私人银行Berenberg的首席经济学家Holger Schmieding均归纳出了与上述相左的观点.
Stanion称,"我们认为,它(欧元区)很有可能会分崩离析...我认为,欧元失败的可能性很高."
Schmieding则表示,"欧元区之外,团结欧元区(成员国)在一起的政治决心完全被低估了.这是关乎一体化未来的事情."
**历史重演**
这种经济和政治因素相背离的局面,让人回想起1993年的欧洲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危机,当时欧洲多国货币被市场推到窄幅汇率浮动区间边缘,并最终冲破该区间.
市场急剧动荡,许多人付出惨重代价,也给下对赌注的投资者带来巨大获利机会.可最後危机是通过敷衍了事的政策手段了结的,汇率浮动区间被扩大到几乎毫无意义的程度.
斗转星移,市场再次面临类似境遇,危机从希腊、爱尔兰,波及到葡萄牙、西班牙,甚至可能其他国家.这次冲击从某种程度而言是预言自我应验式的,穆迪上周的评级举动让这一点更加明显.
该评级机构将葡萄牙债信评级放入可能下调的观察名单,称因担心该国以可持续的利率水平从资本市场举债的能力.
但其并称:"葡萄牙的偿付能力不成问题."
这实际上是在说,葡萄牙很稳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金融市场对待该国的态度就像是其状况并不稳健.
BNP Paribas Investment Partners首席投资官William De Vijlder在他的博客上提到这种现象,称其为"个体理性,集体非理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