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已破产”是美国人给中国设的陷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23: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月11日,美国彭博社网站刊登了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劳伦斯·克特里考夫的一篇文章,在该文中,劳伦斯称,美国已经破产,市场却浑然不知。实际上,任何国家都可能破产,美国也不例外。早在2006年,劳伦斯就在提交给美联储圣路易斯分行的论文中提出了这个疑问:美国破产了吗?(8月16日《中国证券报》)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劳伦斯的看法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判断如出一辙。7月30日,该组织发表美国经济评估报告时就尖锐地指出,美国经济或破产,但是美国人还蒙在鼓里。要想弥补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美国应当立即采取刺激政策,否则会越陷越深。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前景面临不确定性,决策者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措施确保中期内经济稳步增长。
  观察家注意到,今年以来宣称“美国已经破产”的声音越来越多。4月19日,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发表美国剀托学会资深高级研究员、前总统里根特别助理道格·班多题为《破产的帝国》的文章。该文指出,美国政府实际上已经破产,华盛顿再也不能对全世界进行事无巨细的管理。
  由于美国历届政府奉行干涉政策,其军费开支都大得惊人,约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正是军费与其它开支的猛增,让美国政府难以支撑。而要想填补这些开支的巨大缺口,需要经年累月的财政调整,每年的调整幅度至少相当于美国GDP的1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要填补缺口,美国政府只有在财政收入方面作出调整,这就需要立即将当前的个人所得税率、企业所得税率、联邦税率以及《联邦保险贡献法案》项下的税率翻番。
  这可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美国目前的国债累计已达12.7万亿美元,据美国国会预算局估计,按照当前的政策,今后10年美国还将新增国债10万亿美元,也许更多。因为美国政府超巨额的财政赤字如果全部白纸黑字写出来,比起当年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阿根廷面临破产好不了多少。
  事实上,如果美国真的走到这一步,最能引起关注的莫过于中国、日本和英国等美国国债的债权国,因为美国开支的巨大缺口可能引发美元贬值以及外汇储备大幅缩水的风险,中国经济恐遭连累。截至2010年4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达到9002亿美元,占目前美国国债总额12.7万亿美元的6.42%,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因而面临的风险比起日本(占6.16%)、英国(占2.25%)要大得多。
  有数据显示,今年美国将在现有国债总额的基础上,再发行2.22万亿国债,累计达到14.5万亿美元。如此一来,找到能买下这些巨额美国国债的“冤大头”已经成为美国的头等大事,而中国是潜在“冤大头”中最有实力的一个。坐拥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的持有人,且近日又有媒体称中国将在现有基础上再认购一部分美国国债。
  其实,美国政府目前是高度依赖国债(借来的钱)来维持其的日常运行,美国政府通过财政部向全球投资者发行国债来弥补其财政赤字,全部负债更是占到美国GDP的50%以上。由于美元是世界性货币,美国可以加大马力印刷美元,然后让世界各国共同来分担。当然,仅靠中国、日本等国家购买美国国债,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有分析认为,由于债务猛增,美国政府在技术上已经破产。不过,按什么尺度来衡量美国是否破产才是至关重要的。尽管所谓一些权威数据显示“美国已经破产”,但现实是美国政府目前运转一切正常,例如8月下旬,美国航空母舰“乔治·华盛顿”将照样参加韩美军事演习,对中国进行挑衅。这表明,美国政府破产,其实只是作为经营部分的政府破产,而不是作为行政机器的部分破产。弄明白这个基本区别,人们对2009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破产就好理解了。
  换一个角度看,美国学者与媒体,包括由美国管理和操作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什么热衷于宣称“美国已经破产”,也许他们有一个不可告人的阴谋,即美国人为中国设置了一个陷阱:即然我美国已经破产,已缺乏偿还能力,对不起,你购买的9000亿美元美国国债就打水漂吧。这印证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所宣称的那样,中国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已经将其自身推到一个美元陷阱之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0 14:0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