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体制改革
(1)评价政治体制是否正确的标准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是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的发展。”
(2)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
①我国政治体制本身还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②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③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发展的需要;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3)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①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经验。
③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既要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又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必须坚定地走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不能照搬任何国家的做法。
④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必须在中国***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基层民主自治
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发展社会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推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同时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等形式的直接民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有利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有利于反映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有利于密切党与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一个科学体系。从内容上看,这个体系既全面完整又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最根本的,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和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动力和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从特征上看,这个体系充分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有益文明成果,体现人民群众共同愿望,又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不同群体和阶层的多方面需求。从作用上看,这个体系把我们党倡导并着力推进的主导价值理念提升到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层面,既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目标任务和发展道路,又将更好地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严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完整系统,既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