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68|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反日情绪--庸民的对日哲学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9 14:4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size="4">  <font color="darkblue">
<br>      如果说当日本踏入中国的领土内肆意妄为是,各种各样包括盲目的,非理智的反日情绪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那么,在中国摆脱了日本的奴役,在21世纪,中国以强国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较为有利的机会以及平等性与各国竞争,在这种时候,盲目的反日情绪就不但不必要,而且走到了它的反面.
<br>      
<br>       众所周知,在当今的国际形势和框架下,情绪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台湾问题,不能帮我们解决钓鱼岛问题.相反,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情绪,失去了许多日本的投资,援助,以及与日本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根本上,从长远上说,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而这一现象的本质,就是一部分无知的,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盲目反日的后果.为什么,我要说是一部分无知的呢?因为,并非所有的反日都是盲目的,相反,有针对性的反日,是值得提倡的,也是表明我们中华民族气节的重要手段.譬如,在日本的教科书事件之后,中国官方和民间组织所作出的有组织,有策略,有分寸,有针对的斗争,就是这样.但是,为什么在事情平息之后,还有那么多无知的狂徒,试图泄一己的私愤--一种建立在盲目从众心理上的,没有意义的--毁掉从昔日敌人,日后敌手公平竞争以求自身强大的机遇.难道,这些人不止可悲,而且可恨吗?
<br>  
<br>       有谁,当今有那些青年和那些无谓的叫嚣者,能在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上,超过那些亲身以日本搏斗的老一辈的革命领导人呢?而他们,譬如说毛**,周恩来等,在抗日战争中,用智慧和大节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中国的日本.一旦日本战败,他们作为领导人,马上转变策略,主张宽容历史,着眼未来.难道,他们只是为了献媚日本人吗?当然不可能,他们是从中华民族的自身利益出发这么做的.他们深知,矛盾是会随着时间而发展变化的,不能任由盲目的情绪毁了社稷大业.须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我们同样可以这么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br>        
<br>        反思一下,虽然日本没有认错,而德国认错.但是,西欧各国在与德国的合作上远比中日合作走得远,甚至是天壤之别.而当年纳粹的屠杀教日本的残酷一点也不逊色.难道,当年的滔天罪恶可以用道歉来一笔勾销吗?当然不能.关键并不是道不道歉,而是当事国的理智和历史的远见.而且,德国与日本在认罪态度上的差异是有多方面原因的。\r<br>        
<br>        盲目的反日,只能说情绪持有者的无知,最重要的是,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对日本一如既往的恐惧,深深的恐惧.真正的强者,敢于从朋友处学习教训,更勇于面对敌手的优点.如果我们中国要真正的强大,我们就必须多出一些直面现实的勇士,睿智之士,而不是盲目的叫嚣者.
<br></font>.</font>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5-4-9 18:09:48 | 只看该作者
鼓励原创、,加分!!!<br><br>但客观地说,在观点正确的同时论述不是很充分,也不够深刻。<br><br>在赞成一定程度的反日问题上,不应忽略别有用心的反日,另外就是反日民族情绪至此的深层原因,可绝不仅仅是历史与现实对中国人的倾轧。<br><br>再者就是我今天跟室友讨论的问题,日本与德国是不一样的,既不要总把感情加之于两者在认错程度上的天壤之别,也不能把日本视为不理智和没有远见,大国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理智的,只是历史可以证明这种理智的对错而已。关键在于日本的诸多行为在目前来看成功大于失败,这才是它不断变本加厉,坚定不移的走此路线的原因。<br><br>还是希望shaun同学继续发原创贴,为学术园地带来更多的声音:)
3#
发表于 2005-4-9 18:47:15 | 只看该作者
不能提到“反日”就说是不理智。有时候“理智”也是会冲昏人的头脑的。<br><br>比如今天中关村的游*,就它的口号、目的、手段等等方式而言,在政治学上都不能解释为“理智”,但是这样的游*就真的“错”了吗?恐怕不能下这样的定论。<br><br>一个社会是多元的。社会上的人反对、或者赞成某观点,尽管结论接近,但其原因却是各个方面的。广义上讲我也反日,而且即使是“理智地讲”,我也是支持今天这场游*的。因为它反应了社会的基本心态,甚至侧面表达了官方的意见(游*得到了公安部门的批准)。同时根据我所学,这个时候民间爆发反日游*,对中国的外交是有益处的。<br><br>学者们不必参加这样的直接活动,也能够向社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庸民”们,除了在网上骂骂人,也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将他们并不清晰的战略观表达出来。他们的口号和动机也许幼稚,也许“不那么学术”,但他们的行为却为政府对外形象的完整性做出了贡献。<br><br>反日情绪没什么不好,因为这属于一种极端性的社会心理,除非受到官方性质的积极引导,否则永远不可能在社会上成为一种主流心态。既然它不能成为主流民意,何妨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它呢。<br><br>有些人借着“反日”,抒发自己在生活中的不满。有些公司借着“反日”做自己的小生意。有些网站借着“反日”扩大自己的点击率。这里面只有伦理上的适当与不适当、道德与不道德。<br><br>我们没有参加游*、烧太阳旗,也没有跟着愤青在网上骂人,莫非我们就因此而不是“庸人”了么?
4#
发表于 2005-4-9 20:29:51 | 只看该作者
sophokles少见的激动呀。
5#
发表于 2005-4-9 20:52:44 | 只看该作者
当家的又开始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05-4-10 11:22:37 | 只看该作者
[quote=Sophokles,2005-04-09 18:47]
<br>
<br>((而“庸民”们,除了在网上骂骂人,也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将他们并不清晰的战略观表达出来。"他们的口号和动机也许幼稚,也许“不那么学术”,但他们的行为却为政府对外形象的完整性做出了贡献。"))
<br>
<br>Sophokles的选词很精确,“对外形象的完整性”,这一点说明Sophokles暗示“他们的行为”没有具有绝对的正面意义,既然如此,难道SO兄认为负面的影响同样在为“政府对外形象”作贡献?假如从长远打算,我不这么认为。\r<br>
<br>((反日情绪没什么不好,因为这属于一种极端性的社会心理,除非受到官方性质的积极引导,否则永远不可能在社会上成为一种主流心态。既然它不能成为主流民意,何妨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它呢。))\r<br>
<br>SO兄怎么看待阿卡耶夫的政权更替?此次事件上的街头政治不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流民意,但却造成震撼性效果。\r<br>
<br>((有些人借着“反日”,抒发自己在生活中的不满。有些公司借着“反日”做自己的小生意。有些网站借着“反日”扩大自己的点击率。这里面只有伦理上的适当与不适当、道德与不道德。))\r<br>SO兄怎样看待商业电影?作为行为艺术的结晶也并非是纯艺术的构造,这样的综合更增加了电影的生命力。我想说,“有些公司借着“反日”做自己的小生意。有些网站借着“反日”扩大自己的点击率”不能全盘否定,假如某一天,有必要,抗日成为一个产业,那它也将会更有计划,更有指向,更理智,更具积极意义。
7#
发表于 2005-4-10 18:17:54 | 只看该作者
“政府的对外形象”这个词是我硬造的,不是“选”的。我这么说是指,这样的活动表达了官方态度以外的内容,使得一个国家对外而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即民间”的浑然一体的状态。有了民间在对外事务方面的发言,一个国家的形象比起只是政府发言,会更加丰满。<br><br>对此我并没有表达褒贬的意思。每一个突发事件在尘埃落定以前就下结论是很容易产生偏差的。另外,不要把“政府的对外形象”做狭义理解。话说回来,这次游*是经过批准的,你怎么敢在没有大量资料的情况下确定官方的态度?<br><br> <br><br>中国不是吉尔吉斯。<br>如果什么事情都做简单类比的话,即使是想要推导出“中国20年内行将***”这样的结论都是非常容易的。<br>中国的特点是政府控制力强,由此衍生出来的种种优势、劣势不一而足。反日尽管炒得厉害,但并不是主流社会意识,偶尔可能会因为某些事件有个爆发,但很快会回复为平时的状态。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极端社会意识不能得到官方和社会大多数成员的长期认同。加上中国政府的强大社会控制能力,就目前来看,国内很难产生具备引发社会大规模动荡的群众运动的条件。<br><br> <br><br>至于你最后一个类比,就更加含糊了。首先“抗日”与“反日”的内涵外延皆不相同。其次,利用民族感情和民族屈辱史,在商业上做文章,并将最终的目的落脚在“借此赚取更多利润”上,难道不应该受到伦理道德上的批评?<br>奇强洗衣粉洗干净太阳旗的那个网络广告大家应该都见过。如果奇强因此多卖出几包洗衣粉去,难道就是为“抗日”甚或是“反日”做了贡献了?这“贡献”是体现在金钱上还是体现在“升华民族精神上”?恐怕都没有。另外,那幅图片看似是“网友制作”,但谁又能肯定这个“网友”与奇强没有任何关系呢?<br>“反日”永远不能、也不应该成为一个商业产业,如果真的产生了并且壮大了,中国将走入民粹主义的深渊。因为,你所谓“反日产业”的基础,其实就是全民族对日本的厌恶与仇恨。<br>连“庸民们”以激烈的行为和语言表达一下自己的仇日和厌日情绪都觉得是“不理智”的,又怎么会认为“反日成为产业”是“有积极意义的”呢?<br><br>最后,关于你的“反日产业”,我还要说几句。中国的工商业要发展,首先要依靠企业爱国,增加R&D投资,从深度和广度上发展自己,把自己的产品质量提上去、价格降下来。而不应该是企业去要求消费者们“爱国”。这种非常缺德的“爱国就要买国货”的宣传倾向,是与经济规律相违背的,将国内企业竞争力弱的缺点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br>不要跟我提什么韩国新加坡,那些民族成分简单的国家就像一个大部落,当然可以全国上下一心做一些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韩国经济危机时家家捐祖传的金首饰,中国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是说中国人不爱国,多民族、社会成分极其复杂是我们的“中国特色”。对台湾动武肯定有人反对(比如大陆台资企业的高级员工、与台湾商业关系密切的大陆公司等),可是你就能因此下结论说中国人不团结不爱国支持***?<br><br>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是绝对的,那就是绝对没有绝对的事。<br><br>很多人的思路都有个误区,那就是“对任何事情,只要绝对冷静,就是绝对理智的,也就是绝对正确的、至少是没有错的”。这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有道理的,但是这样的思路并不万试万灵,而且很容易像你顶楼的文章那样,错误地认为“只要不理智就是错的”。主观客观影响都要考虑到,看问题才全面。一棒子就把愤青之类的人打死,不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存在的就是合理的。<br><br><br>(我上面说的也不一定对,不过咱们就到此为止吧。在一个问题上纠缠过多,容易说错话,呵呵)
8#
发表于 2005-4-10 18:32:58 | 只看该作者
En,right!!!
9#
 楼主| 发表于 2005-4-11 11:00:2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看了
10#
发表于 2005-4-11 19:26:2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br><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6 01:2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