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师范大学创立于1941年,原名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BR>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设有18个学院、2个教学部、2个系,38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83个研究方向,5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实验中心、网络中心,还设有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贵州考试中心和全国出国人员培训外语考试(简称BFT)贵州考试培训中心等机构,贵州省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考试、体育专业考试考点,贵州省高考评卷基地,贵州省教育厅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等也设在我校。<BR> 学校占地871亩,其中校舍338432.93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143036.26平方米。固定资产3.3亿元。建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拥有贵州省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藏书169万余册,可以在网上全文阅览的电子图书18万种,电子中文期刊6400种,学位论文18万篇,会议论文24万篇。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3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00人(正高职称104人,副高职称334人,中级职称47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230人,其中博士28人,另有40余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183人,其中本科学生16497人(含联合办学7126人),联合办学专科学生2687人,高职学生2999人,硕士研究生548人;成教学生13624人。生源遍布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在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招有留学生。学校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所大学、科研机构和许多基金会开展合作研究,对外交流活动不断增多。<BR> 进入新世纪,学校的发展进一步加快,2001年学校制定了《2002—2010年发展规划》、成功地举办了庆祝建校六十周年活动;2002年,通过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一步确立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和学校定位,并获得了“良好”的评估结论;2003年在“突出特色学科,加强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的方针指导下,顺利进行了教学科研组织机构调整,实行校、院、学科三级设置,两极管理的管理模式。成功召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2004年成功合并贵州理工学院,组建了贵州师范大学白云校区,学校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BR>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口径宽、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坚持两年一次的教学工作会制度,努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组织“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立项、精品课程评选、优质教学课件评选、“教学名师”评选,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被确定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普活动基地”。“九五”以来,我校学生在全国性和省部级各类竞赛和评优活动中,有380余人次获128项奖励,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逐年升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这一时期共毕业硕士生235名、全日制本专科生13165名、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生12434名,社会反映普遍较好。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17项,有7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出版著作、教材170余部,发表论文3900余篇。<BR> 学校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按需设岗、竞聘上岗,逐步淡化职务身份,强化岗位职责,一批年轻有为、朝气蓬勃、实干肯干的干部走上了学校各级岗位。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校办产业形成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BR> 学校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坚持“两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贴近师生员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爱心家教活动、“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学子”活动,以及加强校园综合治理等,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党委坚持用学校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教育、鼓舞师生员工,并总结、提炼出“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校园精神。学校被评为“贵州省文明单位”、“全国暑期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工作先进集体”、“贵州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红旗单位”。<BR> 学校党的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有30名共产党员、4个党总支获省委、省委高校工委表彰。<BR>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四年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团结带领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按照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思路,推动学校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把我校建设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而奋斗。当前,面对贵州高等教育又一次结构性调整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负重发展,夯实基础,真正树立经营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和浩然的正气,为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为“科教兴国”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BR> <BR><BR>地址:<BR>贵阳市外环东路270号<BR>电话:0851)6701238 6702041<BR>网址:<BR><a href="http://www.gznu.edu.cn/" target="_blank" ><FONT color=#464646>http://www.gznu.edu.cn</FONT></A> <BR><BR>●研招办联系方式 <BR>网址:<a href="http://www.gznu.edu.cn/survey/org/yjsc/index.ht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464646>http://www.gznu.edu.cn/survey/org/yjsc/index.htm</FONT></A>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