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博弈,欧盟何以壁上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23:2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具有众多共同利益的中美两国关系的急剧逆转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更令人意外的不仅仅是双方恶化的程度还有广度,几乎在所有问题都打的不开可交:谷歌退出中国、会见**、对台售武、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气候保护、东海、黄海、南海军演。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中欧关系的迅速升温。5月法国总统萨科奇高调访华,成为唯一一个在世博会开幕式期间进行正式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而且不同寻常的是没有任何签订贸易大单,是纯粹的政治之旅。随后欧盟另一大发动机德国也来到中国。与过往不同的是,第四度访华的默克尔淡化了她一直坚持的价值观外交。当然非比寻常的事还有,温总理打破外交惯例亲自陪同她访问西安(上一次仅有的例外是德国前总理科尔访问青岛,当时的李 鹏总理亲自作陪。中国打开国门前,周总理曾亲自陪同过美国总统尼克松)。下半年,还有两场中欧大戏:胡主席时隔六年之后再次访问法国、英国新任首相卡梅隆访华。当然最重要的是,当中美的摩擦越演越烈之时,一向是美国盟友的欧盟却保持了沉默和中立。考虑到文化、宗教、意识形态、安全利益、友好传统等因素,欧盟的沉默确实不同寻常。
  首先、中欧相隔成里,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讲双方既无核心利益,也无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合则两利,分则俱损。事实上,能把中欧联结在一起的因素有二:一是经济合作(德国之声认为中国帮助德国走出经济低谷,互为第一大贸易国),二是追求多极化、平衡美国的战略作 用。而这一次中美交恶,不是为了意识形态,更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恰恰是地缘政治的冲突。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其利益遍及全球。特别是太平洋两岸的 经济往来总量超过大西洋两岸以来,东亚、东南亚的重要性急剧上升。而中国不可遏制的崛起(哪怕是全球经济危机),正在深刻的改变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这 自然令美国如坐针毡,不得不在两场反恐战争还没有结束、经济危机尚没能好转之际,就全面向中国出手。如果这次中美冲突是为了气候保护,欧盟肯定要站在美国 一边,摇旗呐喊而绝不会坐壁上观。
  其 次,全球经济危机虽然源自美国,但欧盟却由于和美国的特殊密切关系,受创最大。再加上欧盟自身扩张过快和普遍实行的福利政策,在承受打击和复苏的能力上远 逊于美国。就在全球经济危机走向尾声之际,欧盟却又发生了主权债务危机,迫使欧盟投入一万亿美元救市。在自顾不暇之际,欧盟已无能力再介入中美之间的冲 突。事实上,美国对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不仅是无力援助,反而希望进一步打击欧元的地位。到时只有中国有余力对欧盟施以援手。这包括购买号称“笨猪四国”之一、濒临危机的西班牙国债。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第三,中欧关系已经度过磨合期。在法国总统萨科奇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台之后,中欧关系曾大起波澜。中国为了报复,2008年甚至临时取消了中欧峰会(我当时都订好了去里昂参加中法企业界会谈的火车票,最后一刻通知取消)。所谓不打不相识,法、德两国的领导人也终于知晓如何和中国打交道。因此2009年起,中欧关系开始全面好转。直到今天形成一个小高潮。众所周知,形势比人强。在这种大势下,欧盟怎么会得罪中国而介入中美这场冲突呢?更何况,2008年中欧大战之时,美国也同样是置身事外,甚至在奥运会一事上公开表态支持中国,完全也是一幅事不关已的态度。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美国并不需要欧盟的支持。在它看来,在目前的冲突层次上,完全可以独自应对中国目前在东亚的崛起。事实上,美国同样是把东亚当作自己的后院来看待,自然不希望他国插手。
  当然,中美关系逆转,欧盟不介入但并不等于不关注。一是担心中美冲突失控,殃及池鱼,拖累全球经济复苏。二是出于平衡俄罗斯和美国的目的,不希望美国明显占上风或者中国垮掉。三是希望能够从中渔利。比如打击一下美元的国际地位,借机向中国施压,谋取更多经济利益等。
  附:另一个问题的采访。
  美国国防部长可能的人事变化,应该不会对欧盟关系产生多少实质性的影响。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首先,欧美关系相当成熟。所谓成熟,是指双方可以在不失去相互信 任的前提下摩擦、冲突。因此,不会因为某个政治人物的变动而受影响。其次,外交事务一向是由总统和国务卿为主导。军方并无多大影响力。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改变了小布什时代的单边主义,终止了在东欧的导弹防御系统,还提出“零核”世界,这些都不是军方所乐见的。还有,上半年美国驻阿富汗美国司令由于批评奥巴马政府的政策,而被免职,就是一例。三是美国防长本应任职到2012年,但由于这一件是大选年,为了避免出现防长职务的空缺,他提出2011年辞职,不过提前一年而已。更何况,大选年总统都有可能更换,其对外交的影响更大。谁还会再乎一个防长呢?

  (注:此为在巴黎接受凤凰卫视采访的评论)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8 14:1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