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的集体婚礼
今年6月16日,俄罗斯圣彼得堡晴空万里,伊萨基辅大教堂前的圣伊萨克广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作为俄罗斯“中国年·上海周”特别活动之一的玫瑰婚典在这里拉开帷幕,来自上海、北京的新人们走进了婚姻殿堂。外交部选出的6对新人也在其中。
上午10时,婚典正式开始,身着喜庆唐装的新人们集体宣誓:“从此刻起,我将与你结为伴侣,肩负起婚姻赋予我的责任与义务,一生一世都信任、关心、陪伴你……”青年外交官王小剑和妻子莫之岚感慨道:“在俄罗斯度过人生最重要的一刻,特别有纪念意义。圣彼得堡美丽的城市、热情的人民,将是一生中珍贵的回忆。”
在喜庆的乐曲声中,上海市副市长和圣彼得堡市副市长科特斯金娜为新人证婚。幸福甜蜜的气氛感染了不少当地市民驻足观看,为新人们祝福。
“外交部青年集体婚礼”已成为品牌,是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社会上引起较好的反响,被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评为“十大优秀青年文化活动”。
外交文化品位是如何培养的
外交是一门兼容并蓄的艺术,它要求外交官不仅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也要从工作、生活与文化的点滴中不断汲取营养。为提高青年人的修养和品位,外交部团委从2005年开始举办青年文化系列讲座,邀请来自文学、科学、音乐、体育等方方面面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各种形式走进外交部,为青年人带来大师的熏陶和启迪。王蒙、何振梁、韩美林、刘心武、郑小瑛、薛伟……一个个闻名遐迩的大家纷纷应邀走上外交部的讲坛,为青年外交官们授业解惑。
“喂,你好,外交部团委吗?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贵部青年读书会有关国际问题论坛的情况吗?”
的确,成立11年的“青年读书会”已经成为外交部青年工作的一个知名品牌,将青年同志茶余饭后指点江山、谈天说地的自发行动组织起来,围绕时局热点,举办青年国际问题论坛,进行学习研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邓小平外交思想、台海问题、联合国改革等选题把青年外交官聚集到一起,他们的思绪得到自由放飞,观点得到充分阐述,在相互碰撞中产生思想火花,形成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外交部团委主办的《青春·外交》,已成为部里年轻人争相阅读的刊物。杨洁篪部长书写刊名,部党委书记戴秉国题词:“愿《青春·外交》以服务青年为己任,丰富内容,活泼形式,越办越好,成为青年同志们的一个精神家园。”
从目录就不难看出它的丰富多彩了,有《学习思考》、《一线手记》、《忠诚外交》、《我行我摄》等一二十个栏目,让人目不暇接。内容涵盖了外交实践、思想政治、日常生活、世界见闻等。此外,它还是发现人才、展示水平的阵地。
33岁的青年女外交官李杰,这位研究生在从事外交不长的时间里已有亚洲、南太平洋地区的常驻经历了。她酷爱学习、勤于思考,发表了一些很有见地、创新性的文章,在外交部调研作品比赛中荣获个人最高奖,现任政研司综合处副处长。
李杰在《青春·外交》的文章《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论建设》中写道:近年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旗帜,坚持互利互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倡导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形成了以发展和平道路为核心,以合作为途径,内求发展、和谐,外促和平、合作的系统主张。胡Jintao主席“和谐世界”的先进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的精髓和中华民族对和平发展事业的不懈追求,极大地升华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宗旨,是外交领域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
……
外交部女团委书记安青梳着马尾小辫,充满了朝气。她表示,外交部团委在部党委和机关党委领导下,积极探索、勇于进取、不断创新,使部里的青年工作呈现出生龙活虎、蒸蒸日上的局面。
外交部团委2006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一个个青年工作的新做法、新举措、新经验、新亮点层出不穷、令人振奋。青年们用行动接好老前辈的班,谱写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胡中乐 王尧)
[上一页][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