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能源安全战略需要垄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0 14:1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br>              人民币升值了,专家说此事“出其不意,时机选择高明”,这些专家在自欺欺人。美国威胁在先、我们升值在后,已棋输一着,中国送给了布什政府一份讹诈大礼。早在6月底,美国财长就对提出“威胁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强迫人民币升值的法案”的两位参议员保证“中国在下月将人民币升值。”同时,布什政府又告诉中国,人民币如不升值,美国国会可能会通过贸易保护立法。这是玩的两面派手段,是经济加政治讹诈!但愿这只是缓兵之计,如果中国汇率真的屈从于美国人的威胁,不但输了外交,还可能步日本等国后尘,使国家陷入长期经济危机中!\r<br>              通过此事想到美众议员以能源战略安全为由、阻止收购优尼科等一系列能源事件,我们的确应该检讨历史所为,想一想用“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应对美国的能源安全战略问题了!
<br>              许多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都以“改革高帽”来谋求本方利益,心中根本没有民族与国家战略安全的概念。\r<br>              
<br>              文章正文(本文在能源战略中加了“安全”两字,侧重点已有了极大的不同。)
<br>              今年由于国际油价的暴涨,我国上下又关心起能源安全的问题了。但让人感觉仍是在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旧路。\r<br>              国人似乎不会居安思危,只会居危思安、居危才思危!更不会深层次和全面地考虑“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r<br>              现在,各方正在全面出击,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切可能的地方“寻油、买气、购电”,甚至跑到美国后院去争购人家的“优尼科”,为的是解决“油气”资源。石油现在真的是命根子,我们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已到了40%以上,如果没有了每年1.5亿吨高价进口原油和成品油,中国的交通、工业和农业就全完了,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经济就要崩溃,十万火急!但是,自私的美国人不干,你为了生存要到他的游泳池中买一杯水,他就说你侵犯他的国家安全。这就是美国的安全战略。\r<br>              但是,我们目前的做法真的有易于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体系建设吗?显然不是。\r<br>              我们现在以各种方式去买油气,虽可解燃眉之急,也可分散资源风险,但并不能解决对进口依赖越来越高的能源安全问题。我们周围埋了多少火药桶?台独、朝鲜半岛、中印边界、与日本人能源争夺......每一件事儿美国人都在插杠子。美国人还时不时地生出的各种事儿!一旦真的“有事儿”,油船进不来出不去、输油管线一关一炸,我们连一滴进口油可能也不会有了。何况,美国人不说高油价是它的投机基金搞的鬼,只讲是中国的增长需求推升了油价。就这一盆屎就够擦一阵子啦!因而,并不是“有事儿、没事儿”,而是有人不断地“生事儿、招事儿”,想躲是躲不过去的。\r<br>              中海油花185亿美元现金大手笔全额争购美国优尼科,令人不懂为什么在油价高达60美元时,还要努这个劲儿!让人想起了无知股民的追涨杀跌、买涨不买落,似乎还有“我有钱我怕谁”的争强好胜成份。更何况优尼科还会借众议员的鼓噪,大抬价码。这件事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收购美国”,日本人疯狂地购买美国房地产,将华尔街等地的价格炒高了若干倍,但十年后,日本人却不提不以区区十分之一的价钱又卖回给了美国人,赔大了!1999年美国埃克森以880亿美元收购了美孚石油,当年的油价曾低至12美元,如今油价已升至60美元,说明埃克森收购时机绝佳,但埃克森的股价年升幅也仅为约8%。这应该给中海油的执着收购泼上些冷水,因为倘若中海油高价收购成功,除非油价长期高企于目前水平,否则前景难乐观。中海油赌油价会维持高位,十有八九是要赔的,除非优尼科资源有继续扩大一倍的必然。当然也还有另一条路,将高价强制地转嫁给消费者,让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用比国外价格更高的油、烧更贵的气。中海油董事长傅玉成说,“现今的社会,只要有钱,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购买石油。”但问题是,能否在任何情况下(比如战争时)买到油,或者买到较合适价格的油?
<br>            但愿傅董此话是作秀。\r<br>              目前各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催促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发改委也透露了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分三步走的思路,要先内后外地改变集中批发现状等。这些路子,怎么看也看不出有利于能源安全战略体系建设的内容和新意,而是要削弱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控股企业已初步形成的战略发展规模。是想借民企冲击国企垄断?但这种方式想的是急功近利的“改革”,而不是战略。更没有安全观点。\r<br>              民企号称要“为能源安全出力、走出去的口号,要参与战略储备。”石油商会、长联和天发集团等列举加油站、油库、炼化能力和企业规模等一串数据,来说明民营油企的实力,比如8万家、产业价值1万亿元等,这些数据经不起推敲。这些企业有许多的主业并不是油品行业,比如:所谓的民营大油企--天发集团的主业就是其他行业,将有经营油品业务的民营企业总价值相加,不仅是偷梁换柱,简直就是一种卑鄙的欺骗!请问:能将中国的能源和民族的安全交到这种骗子的手中吗?(8月26日修改)。民企力量散、规模小、不团结、甚至于有些是惟利是图,根本没实力到国际市场上去打拼。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早在国际上不是呼风唤雨,也可微风吹动了。民企也可以举出“没有份额油”等理由,但如确有实力,民企的石油链条完全可以在国外形成和壮大,为什么没有?实力和凝聚力都不够。所以民企要在国内要采油、销售、批发、进口、份额、话语乃至定价等权力,要平等、要贷款、要税收优惠,反对“高门槛”和两大集团的垄断等。实际上民企希望的仍是在国内市场上完成规模化的“原始积累,”此时“为能源安全出力”等口号已变得很苍白。可以理解,民企多年来在政策的限制下,只能艰难地生存。但是,为什么在强力政策下,还有所谓8万家民营油企的存在,是地方利益保护?是管理漏洞?还是腐败?可能肯定地说,能办得油企的人的生存条件要比普通人好多少倍。说好听的,此时他们的呼声,是会哭的孩子要多吃两口奶。说不好听的,有些人是在乘国家和民族之危!\r<br>              不可否认民营油企在石油行业发展中的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在地方经济中起的是关键作用,我十分支持和渴望民企的发展。但是,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民企只能暂处于从属地位。在事关民族生存大事中,一些专家甚至政府官员也跟着一块“哭”,只能说他们的水平很一般。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见》、打着“改革”口号,而行损害国家能源安全之事,就更不能让人容忍!
<br>              关于建立战略石油储备问题一直在争论。现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已启动,规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分15年完成,达到3个月的进口量。但这笔帐算清了没有?战略储备需要基地建设、运输、采购和储备费用四大块资金。1000亿根本不可能完成目标,以储备5000万吨、现油价计,仅储备金就需要200亿美元,而商业储备不可能真正承担战备功能。另外,一期的四个基地全部在沿海,其安全已大打折扣。现实的应是将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综合起来,寻找到战略功能的平衡点。\r<br>              为了开放,中国承诺从2006年对外全面放开成品油批发,这是一招败棋。石油是不能完全开放的,我们可以吃美国人种的粮食、开美国人造的汽车,万一美国人卡我们,这些问题我们自己能解决。但是我们绝不能将能源、尤其是石油的供应交给外国人!这就如同我们不能请美国军队到中国保卫我们一样,都是与虎谋皮!石油是民族和国家的血脉!因为我们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到了40%多,以后可能会更高。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忘记几十年来,美国人和他们的跟班没完没了的对中国的制裁、禁运、贸易制裁,给我们造成的无数苦难与损失。一句老话,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r<br>              许多人都热衷于油价与国际的接轨,石油行业要市场化等。讲什么现在中国的油价还未达到国外的价格水平呢?这话是狡赖!一是为何不说中国人的收入低得多?二是中国的油价比沙特还高多了呢!三是接轨是为了什么,不会是为接轨而接轨吧?油价或定价机制遵循的原则应是:生产流通成本、使用成本、资源和代替资源状况,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承受力。后一句话指的是,如果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不能承受时,油就是赔着钱也要供应。\r<br>              有人经常地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石油定价市场化来要求我国的价格机制,不知他们是否对国外价格的形成、不同的国情和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美国的石油资源是很丰富的,但它在用进口来保护自己的资源,日本是能源短缺国,美国强大的军力在保护它们的霸权和能源通道,美国为了能源可以侵略别的国家,它的能源安全是有保障。它的经济发达程度也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价格变动。即使如此,其能源主管监管机构也必须执行政府对能源发展和安全的大政。\r<br>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油价从来就不是完全的市场定价机制,更不是平等的价格,油价一直是被少数国家和寡头操控的。多数产油国实际上是官方或垄断定价,欧佩克更是以产油联盟的方式控制油价。包括美国在内,这些国家的政府就是“石油政府”或由石油寡头操控的政府。由此可以说,所谓与国际接轨,就是主动入别人操控之套,永远要被别人控制。\r<br>              我们在石油资源及安全手段方面均处弱势,因而,我们必须以行政调控、扩大国企规模实力和垄断的方式来保护能源安全。发改委和商务部在此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生产、供应和储备都要有规模,商务部《规范》要求的规模不是大了,而是小了!有了大规模,才能有低成本和竞争力,才能有能源安全。\r<br>              中国油价迟早会与国际油价保持一致的,但决不能是现在。只能是在经济发展允许、人民生活水平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和能源安全有了根本保证的时候。\r<br>              为什么我们的能源优势正在转化成劣势?
<br>              中国贫油,但并不是缺少能源的国家。在我们的能源构成中,煤炭、水电等占了大部,2004年,我国总体能源当量(包括气、煤、油)的对外依存度均不到5%。这是我们的优势,但为什么这个优势正在转化成劣势呢?
<br>              回顾这些年,我国在能源问题上,或无知、或为了部门和地方利益,打着“改革”“环保”和“形象”等的招牌做了许多急功近利和莫名其妙的事:
<br>              为了机构改革,砍掉了能源等一批重要主管部门。使能源的统一管理、规划处于无序状态。\r<br>              为了环保,在国内油气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强制发电、采暖等改油改气。\r<br>              煤卖不出去了,就一刀砍掉小煤矿,但却不安排煤炭的补充生产、持续发展和综合利用。\r<br>              在短期“电力过剩”时,鼓励用电、优惠用电,并且“三年不批火电项目。”\r<br>              没两年又电荒了,就大上火电,马上闹的煤、油、气都不够了。\r<br>              现在想用煤了,铁路、公路运力都出了问题。即使有了煤,锅炉早拆了。\r<br>              在“十五”石油和石化行业规划中,竟然没有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建设问题。......
<br>              油、气、煤、电、新能源和运输等,在能源战略体系中环环相扣,一环断裂,能源链就会掉链子。今天的少油缺电就是上述偏执、无知和邀功行为种下的苦果。从而制造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好象生手包饺子--馅多了和面、面多了和馅。\r<br>              发达国家鼓励小排量车,但中国的地方政府和汽车商偏好大排量耗油汽车。现在还有22个省市区的84个城市仍在执行歧视小排量汽车的政策,尤以首都北京为典型。北京以为了形象、为了奥运和“环保”等理由,长期歧视小排量汽车、强推“欧2、欧3”标准,强制出租车换成大排量车型,以大邀功。在提倡创建节约社会的今天,仍听不到反对“大汽车”的呼声,在北京市交通委主任的述职报告中仍坚持更新出租车,6.6万辆车百公里多耗2.5升油,一年就浪费近2亿升、8亿元。估计北京因歧视小排量汽车造成的能源浪费应在几十亿元。现在还没有真正能源意识的官儿,就不应该留在其位!  
<br>              这些没头脑的行为还有很多、很多。其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每天需要688万桶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了40%以上。今年为了进口石油我们要花500多亿美元,为了花这500多亿,我们把命脉交到了对手的手中,还可能要搭上民族尊严。\r<br>              上述的一切说明了什么?说明的是我们的能源根本没有一个统筹长远的战略目标,更谈不上安全战略了。\r<br>              还有,我们有1400亿美元购买了美国的国债。美国的国债在干什么?一大部分都用于发展军力、干涉别国内政、危害中国统一和能源安全的事上了。比如:美国为了掠夺能源侵略伊拉克、阿富汗,阻碍中国的能源通道等。本来这些钱,我们可以用于用来发展我们自己的能源大业的。\r<br>              中国需要完整的能源安全战略系统
<br>              首先,中国必须将能源战略提升到民族存亡的最高度,甚至要放在高于国防的位置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向美国学习,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这样一个以天然气为主、且多数资源不在美国的较小公司,尚需要通过美国国外投资委的安全审查,并引起了美多方面的DIZHI,受到其各项法案的阻碍,说明美国的安全意识和国家机器监督机制的完整性。如果我们早一些有这样的意识和监督体系,就不会陷入今天的困境。\r<br>              我们的能源安全战略系统应是什么样子?
<br>              一、首先国家要建立完整有效的国家安全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能源战略、军事战略、经济战略、政治及外交战略、地域及国际战略等。这个体系是个合唱团,其每个“成员”要合唱,不能独唱。\r<br>              二、建立能源安全战略审查制度。大到国策、改革、法规、外交、国防,小到项目方案、地方政策,具体到规划、计划、建议方案等,都必须经过能源安全战略审查。比如:北京的环保、能源、交通、奥运、城市建设等方案,都要经过审查。造成失误的要罢官问责。\r<br>              三、资源要以我为主,并必须要有所舍弃,在两难中清醒地选择和坚持“两害取轻”的原则。比如:为能源安全,资源要以煤炭等已有优势为主,要暂时舍弃一些环保要求;在改革中,能源问题要强化国家调控和国营集团的行业垄断,暂时舍弃一些其它方面利益;在对外开放中,能源不能象其他行业一样对外敞开大门,外资只能为我所用。地方形象工程要让位于能源安全和节约。如此等等。\r<br>              四、必须逐步减少油气等关键能源的对外依存度。石油是关键能源又是主要的化工原料,作为能源石油应优先为交通、军事服务,应放弃其作为燃料的用途。从长远发展角度,石油也不应是交通的主要能源,只能以军事和化工需求为首。这是我国贫油的现实所决定的。\r<br>              五、我国的能源策略与建设要制定和执行近、中、远期规划。近期解决石油匮乏的现实,在外部使进口资源多元化和规模化,在内部要节能;中期要摆脱对进口石油的高依存度,动力和燃料资源生产以我为主,燃料必须改油为煤,坑口发电、水电、核电要成为电力主力军;中期远期要完成动力燃料能源的国产多元化,形成以新能源、替代能源为主的新能源格局。使石油和天然气主要用途是原料。\r<br>              六、强化国家调控和国营集团的能源行业垄断,尤其是石油行业的调控和垄断,决不能为“开放改革”和“与国际并轨”而割开国家的“血管”。国企借垄断而形成的不规范行为,只能由政府对其进行控制和约束,决不能用出让国内市场的办法削弱国企实力。\r<br>              石油行业从来就是寡头统治,国际寡头的规模与扩张就是在垄断、吞并、侵略和国家支持中形成的。从目前看,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国企经几年的改革和垄断经营已初步完成了规模化的“原始积累”,但仍不具备与国际寡头正面抗衡的实力,为了使它们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地位和话语权,其规模还应大于目前的几倍。因而,任何要削弱国企规模的改革,都是竭泽而渔,做这些事的人就是国家的罪人!执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见》不能成为削弱石油国企的理由。\r<br>              七、由于我国石油资源匮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民营油企只能作为国营油企的补充,即使它的总规模超过国企,也不能改变其从属地位,它还可以作“鲶鱼”,起到激活国企死水的作用,但前提是它必须是靠自身强大起来的。民企自身强大可以采用股份联合、参股国企等方式,更要走出去为国家争取更多的石油资源。但民企的发展决不能以削弱国企为代价。只有中国国企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利益分配权力扩大后,民企才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r<br>              关于能源发展策略的简述\r<br>              
<br>              关于我国能源发展策略,各方专家已经说的不少了。其主要内容归纳如下:\r<br>              一、确定能源战略是一个系统。\r<br>              二、恢复能源部,而且要建立统筹各能源部门、国防、外交、其他经济部门和进行能源安全战略管理和审查的机构。\r<br>              三、真正确定节能的基本国策。不要再是短期行为。\r<br>              四、确定利用本国资源的基本策略,改变对石油的依赖趋势。用煤炭、水电、天然气等来替代石油,缓解石油紧张。
<br>              五、确定大量开发和发展新能源战略。包括:煤制油、煤层气、核能、酒精、可燃氢、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氢源、“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等。要最大限度的对新能源科研与生产进行高强度投资。如成熟的"煤变油"技术,5000亿元的投资可形成约4000万吨以上的成品油生产能力,我国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也应尽早进行开发利用。\r<br>              六、能源来源地和产品要多元化。分化石油的进口地域并要有规模、要使进口能源品种多元化。但这只能是近期战略,以换得能源转换的战略时间。\r<br>              七、保护并提高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的采收率。\r<br>              八、必须建立利用石油期货套期保值的完整机制。其关键是要有能将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进行完美结合的期货人才。\r<br>              九、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现实的应是将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综合起来,寻找到战略功能的平衡点。要以扩大国企的商业储备为主,在税收和资金上强化扶持。可考虑有规模、有信用的民企做为补充)
<br>              
<br>              实现能源发展策略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新能源建设。但在国家认定这些策略后,资金基本可以得到解决。比如:发行能源国债、将战略石油储备资金转为资源开发资金、外资、民营民间资本、国企资本向新能源投资转移。实际上,只要有了大规模投资,许多新能源的投资和生产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回顾石油发展史,可以认为,新能源发展是被石油这一超廉价能源给压制了。只要石油价格长期在30美元之上,资金就会大量投向替代能源。这样的时代正在到来。\r<br>              近期我国在能源战略方面应该做什么?
<br>              首先,向世界宣布中国的能源战略转移设想,以此将国际油价打压到合理水平。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一旦宣布,国际石油期货将马上崩盘。现在是最好的时机。\r<br>              应逐步卖出一部分美国国债,将回收资金用于国内能源建设。也可减少外汇资金存在美国的面临的风险。\r<br>              暂停执行一切不利于能源安全战略的改革方案。..............
<br>              有关话题:\r<br>              美国为什么在能源、汇率、人权、台海、贸易保护等许多问题上与中国没完没了?其一是美国的体制所致,美国政客由不同利益集团扶持,只有不断地制造“敌人”,它的战争机器才能运转,利益企业才能不断地得到军火定单。美国的经济崛起和世界霸主地位始自一战,它经济发展史就是世界战争史。其二是美国现在的行为在骨头里是虚弱的表现,在八十年代后,欧洲、中国重新崛起,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比例不断地下降,已没有了用经济手段控制世界的绝对实力,只好不断地用军力、干涉别国来证明自己仍然强大地存在,以制造各种冲突来平衡和达到自己的利益目标,并经常使用“声东击西”之计而矣。\r<br>              美国视中国为敌人是一个错误,而中国不能认识美国的虚弱更是错误!美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太把美国当回事儿了!我们根本不应害怕美国人的贸易制裁,中国的市场是一只最优秀的“潜力股”,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但我们的决策者对此认识很不足。美国要贸易制裁,我们的十三亿人可以消化大部分“出口转内销”的制裁产品,我们可以反制裁,将这个市场更多地开放给欧洲,开放给其它国家。我们也可以“声东击西”和制造许多的冲突平衡。如果我们这样做了,美国的另一部分利益集团也要向它的政府算帐,因为美国的进口商利润要下降,美国人民买不到便宜的“中国制造”,美国的物价要上涨。其实,只要中国让民间将有美国知识产权的盗版光盘发向全世界,美国人就会投降,来与中国交换它的利益了。制美国人的招多得很。但要坚持一个原则,当美国人耍无赖时,你不能当君子,用无赖回敬它就是了!在商场、战场上不能当君子。这一点是我们更要向美国人学习的。\r<br>              美国在任何场合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美国利益”。美国人的直率很可爱!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它的直率。但许多的美国不明白它的利益是与中国利益是十分紧密的,但对这一点我们自己应先清醒地认识到。美国人在外交、政治、经济、制裁上伤害中国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造成更大的伤害!仅以市场为例,中国的潜力就是无限的。中国十三亿人就是最大的战略空间! 
<br>              
<br>              作者后语:
<br>              前两天我刚听了一个电视故事,中国的WTO谈判专家发明了一个著名的“引狼入室”理论,说的是要引国外的狼,让国外狼使中国的羊强壮起来,达到与狼共舞的目的。我总算明白为什么中国在加入WTO谈判中出让了那么多的利益,为什么我们在能源问题上做了那么多没头脑的事。我要给这个故事续后半部:强壮的羊变不成“肥狼”,只变成一只肥羊,最终还是被狼吃掉了。“引狼入室”就是与虎谋皮!(这位专家就在电视现场高兴听主持人对他的夸奖)\r<br>              本文以美国故事开头,以美国“故事”结尾,是因为中美之间有太多太多的恩恩怨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15:4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