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酝酿招考分离 考试有望一天结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14 13:0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新华报业网报道:记者获悉,教育部正在酝酿2项硕士研究生的招考改革:把初试科目由4门缩短为3门,甚至2门;实行招、考彻底分离。有关人士还透露,今年各校研招普遍实行差额复试,加大复试在研招中的录取权重就是推行上述设想的一个前奏。

据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日前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征求意见稿中曾设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第一阶段国家统考和第二阶段招生单位自主组织的专业科目考试。第一阶段考试合格后,即取得第二阶段考试的资格,资格有效期为3年。招生单位可综合考生两阶段考试的成绩及身体、思想情况和综合能力等确定是否录取。

从去年开始,南大研招办主任江莹也在各种场合力推“招考分离”

江莹建议,应借鉴美国GRE考试、我国在职申请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和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综合考试的做法,由国家统一组织全国性考试。同时,把现有的4门初试科目减少到2门。其中,1门测试一般能力,按照研究生入学必备的基本要求,设置科目和内容;1门测试专业水平,按照不同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的要求,设置科目和内容。1天考完,政治可以效仿MBA联考,放入复试阶段。

设想的推广必须要经过两个委托环节

首先,教育部可委托有关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考试院、招生单位、专家教授,对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成绩有效期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证。确定方案后,再委托有关考试院、招生单位负责某些科目的命题、阅卷、成绩发布等工作,委托民间非政府组织加强评估,指导考生报考。

初试由国家组织,招生单位的权力仅限于招生。但各高校可按生源情况,自主确定入门资格分数线,负责接受申请、审查材料。重点是申请者的学科背景、学校背景、大学阶段的学习成绩、申请者的自述;科研经历、成果,日后科研计划,同行教授推荐意见等。还要组织一些考核,如英语听说、业务素养、心理素质、实验能力、设计能力等。

考核包括笔试和面试。但笔试仅作为本单位选拔人才的依据,不能改变全国统考的成绩,也可仅采取面试。

有关人士认为,教育资源棺对稀缺时,实行招考分离可以杜绝暗箱操作,减少考试腐败。通过权威的专业考试机构组织考试,公众可随时督促其公布考试的相关信息,在扩大招生单位自主权与防止其滥用权力之间找到平衡点。

硕考改革的这两种设想是否可行?

南京不少研究生招生负责人称,近年来关于硕考改革的呼声一直没有间断过,但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方案,包括上述两种提议。之前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会议上,就有人提出要在今后的研招中减少初试科目,实行招考分离,但并没有形成公文性质的草案。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郭泉反对实行招考分离。

他认为“大一统”招生方式,无法选出学校需要的个性人才。但他对现有研招模式也不满意,他建议除了政治和英语统考外,其他各科都交给学校考核,考试时间也由学校自定,这样考生就能到处赶考,增加录取机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22:4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