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国际关系学院2002年“起点杯”项目</h1><p></p><h2>自决权与美国外交</h2><p>纵览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王朝的隆替、国祚的变迁、霸权的兴衰,一幕幕血与火的征伐如铁砧一般锤炼出现代民族和国家,使国际关系呈现出今天这样纷繁复杂的面貌。民族的概念虽早已出现,但将其上升到自决权,上升为一种斗争的理念和工具却是在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和非殖民化运动中诞生的。美国作为早期民族解决的典范,对于自决权既有长足的运用和发展,也有恣意的曲解和误导,而自决权作为美国所标榜的自由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对外政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际社会不断向有序化演进、全球治理、国际制度渐次形成的今天,自决权以国际法的形式制约美国霸权,美国霸权则通过其外交的新手段新理论不断改造自决权。美国外交与自决权两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了矛盾统一体。 </p><p>第一章 自决权的历史演变和基本概念 </p><p>从资本主义的兴起并在世界历史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始,自决权的思想就在思想家的头脑中酝酿,然而直到美国独立战争和FaGuo大革命中才能被明确提出。自决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关于自决权的主体和内*历来争论很多,我们认为自决权的主体应该是大的意义上的民族,即“国族”,而自决权的概念实际上有三重内*,但其中也有矛盾。 </p><p>第一节 自决权的思想根源 </p><p>自决权发源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在中世纪的欧洲,以封建王权及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占据统治地位,弱小民族和国家深受压迫。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推出了“民族自决”的口号,向封建王权和神权提出了挑战。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约翰?洛克,FaGuo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以及德国哲学家康德等人的有关思想,为民族自决权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而18世纪末美国的独立战争和FaGuo资产阶级大革命,则真正打出了“民族自决”的旗号,这两次事件也成为对民族自决权的最早期的实践。<br />自决权的思想有着久远的历史。英国哲学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被认为是首先承认人民和民族自决权的哲学家之一。他指出:“很少有人如此地愚蠢,以致于不愿自己管理自己而愿意受他人统治。”这意味着,一个民族去统治另一个民族是不合理的,民族间应相互独立平等。<br />民族自决权的思想还根植于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6---1704)和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洛克的社会契约说强调社会大多数人的合意性和信托性,在《政府论》下篇中,他提出:为了摆脱自然状态下个人权利的缺陷。人们很快就被迫加入社会。他们同其它的人协议联合组成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那里的大多数人享有替其余的人作出行动和决定的权利。①在洛克社会契约的合意性中,潜含着这样一层意思:人们为更好的保障自己的权利而组成一个共同体,每个人都自由的参与了“合意”的制定。而这种自主决定的“合意”反过来又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护和实现多数个体的权益。这正是“自决”思想的萌芽。而洛克的社会契约说中对信托性的强调则是目前西方学者关于内部自决理论的思想根源。社会契约的信托性是指人们合意缔结社会契约,是将制定法律、执行法律的权力委托给政府。政府行使大多数人的授权,旨在保障他们的自然权利不受侵犯,如果政府违背这一根本宗旨,人们有权废除或改变社会契约。②这就意味着人民是权利的给予者,人民有权自己决定、自己选择政府,以保障自己的自然权利。<br />卢梭的社会契约说更加强调人民的“总意志”或称“公意”,他认为主权者的意志只能是人民的“总意志”。“公意”则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它只能是一致的,因此它也就总是正确的,总是倾向于人民意志的。在体现公意的国家中,人们通过社会契约确立起公民之间的平等,并赋予国家以支配它的各个成员的权力。正是这种绝对权力,当其“受公意所指导时,就获得了主权这个名称”。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履行这个主权要求他履行的义务。但是,当公民为国家效劳时,他同时也在为自己效劳。实际上“公意”是从全体出发并对全体都适用的。另一方面,主权的一切行为都同等地有利于全体公民。正是这种“主权在民”的理论,为人民自决权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br />自决思想也可以在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24)的哲学中找到理论源泉。他关于国家独立的理论与“一国整个人民的自决”有着紧密联系。康德认为任何独立存在的国家都不能通过继承、交换、出售或捐赠的方式被另一国家夺取。根据康德的理论,国家是由人组成的社会,除了它自己,谁都没有统治或处理的权利,其它任何人都没有凌架于它之上的这种权利。有学者认为,尽管康德这里并未使用“自决”一词,但很清楚,他的这些观点是对人民和民族自决思想的说明,也是自决思想的强有力的根据。同时,也有学者从康德的关于人的能力的理论中为自决寻求哲学基础。康德认为作为法律权利的持有者的人,有能力通过其合理思维,将自己武断的激情和愿望独立地转化为行动,人的这种能力是普遍的。康德认为所有人的合理地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的平等能力及人类对压制内心激情进行抵抗的这种普遍能力,合在一起又产生了避免将利已的强迫施于人的共同能力。正是康德关于人的这种能力的理论形成了自决思想的哲学基础。<br />上述欧洲思想家,哲学家虽然都没有直接论述自决问题,但他们关于“自己管理自己”,“不受外来统治”以及“各社会间平等”的思想,为后来在美国独立战争和FaGuo大革命时提出“自决”的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 </p><p>第二节 自决权的历史根源 </p><p>美国独立战争和FaGuo资产阶级革命是最早提出人民自决权的重要历史实践。他们标志着下层人民不再是根据君王的利益被转让、让渡、割让或被保护的物体。人民受压迫、受剥削、任人宰割、任人摆布的观念和制度不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民族自决思想在美国和FaGuo革命中得到发扬。<br />FaGuo资产阶级革命(1789)提出了一些进步的诸如“平等”、“自由”、“博爱”和“人权”口号和原则,产生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在其中第一条即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在另一个革命命令中还宣布:所有居住在FaGuo殖民地的人,不分肤色,都是FaGuo公民,享受宪法保障的所有权利。这些原则都引发了“自决权”的提出。作为一项抽象的原则,自决正是从这些反对专制的民主精神中发展而来的。自决首先是作为一项领土转让的标准于1790年宣布的,于1793年被正式写进FaGuo宪法草案第2条,因此,FaGuo资产阶级革命对人民自决权概念的发展的重要性是公认的。<br />与FaGuo大革命相比,美国建国前后对自决权概念的实践,在自决权的历史根源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br />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托马斯?潘思于1776年1月发表了小册子《常识》,从天赋人权的思想出发,坚定的号召北美殖民地人民开始武装斗争,与英国彻底分离,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指出:大陆会议“既经人民授权,就具有真正法定的权力”。“组织我们自己的政府,乃是我们自然的权利”。潘思在《常识》中依据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说批判英国的政治制度,论证了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合理性,极大的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其思想中也带有很强的鼓励人民实践“民族自决权”的倾向。<br />美国革命的领袖人物托马斯?杰斐逊受洛克自然法和人的自然权利理论的影响颇深,他在1774年递交给英国政府的一份文件中争辩道,美国人与英国人一样有自然赋予所有人的权利,上帝给了我们生命,同时也给了我们自由。由杰斐逊参与起草的《独立宣言》,开头即阐述了民族自决的权利:“在人类历史事件的进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迄今所存在的政治联系,而在世界列强之中取得依照自然法和上帝旨意所规定给他们的独立与平等的地位时,就有一种真诚的尊重人类舆论的心理,要求他们一定要把那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它阐述了一种政治哲学——人民主权思想。即:一、人类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能出让的权利,其中如生命、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二、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利,是经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产生的。三、任何政府破坏这些权利,就是暴虐的,人民便有权改变或废除这个政府,建立新的政府。新政府所依据的原则和用以组织其权力的方式,必须使人民认为这样才最可能达到他们的安全和和幸福。①《独立宣言》等一系列文件,继承了欧美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约翰?洛克等人的天赋人权思想,同时又将“民族自决”的权利要求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在历史上具有明显的进步作用。</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