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太信赖文明的冲突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30 17:4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pan id="copyid" style="FONT-SIZE: 10pt">关键词:伊斯法罕 中华眼光 善恶是非 台海差异 沟通 <p></p><p>我不太信赖文明的冲突,是因为和我自己在中东和南亚的经历有点关系。</p><p>我在《千年一叹》这本书里边曾经记述过,我在伊朗的朋友曼苏尔伊扎迪医生,他陪我考察了恐怖主义分子集中活动的很大一个区域,很长的路。他是个非常虔诚的伊斯兰教的信徒,他一再地劝我攻读《古兰经》。他的老家就在目前全世界都很注目的那座城市叫伊斯法罕,我还特地去走访了他童年时代生活过的老街道。在穿越那些恐怖地区的时候,他一路上在仔细地给我分析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恐怖主义和贩毒集团政治集团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件事情上美国的单边主义应该担负的责任。他甚至于还给我看了那些山口上那些隐约出现的坦克。当他知道我还要向更危险地区深入的时候,那天晚上他敲开我的门,送来一堆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新鲜的石榴。第二天一早他还煮了几个熟的鸡蛋,塞在我们的手上。我们不断地往前面走的时候,使他感到非常的惊讶,因为有一个在伊朗工作了十四年的中国记者他曾经告诉我们说,那个地方谁敢去啊,我十四年都没去过,但曼苏尔医生多希望我们中国人能用中华的眼光去看一看,他家乡发生的一切,所以他就一直陪着,而且陪到他不能走的地方,也祝贺我们能够把这条路能够走通,所以他送给我们这个,送给我们那个。他期待着我们以中华文明作出更好的判断。</p><p>像曼苏尔医生这样的朋友,我在埃及、约旦、伊拉克、巴基斯坦遇到过很多。大家可能从我千年一叹的照片上看到,有很多很多的男孩,有好多好多的女孩,有好多士兵,他们眼光那么的纯净,连饿的影子都找不到,所以我其实就是从这种活生生的朋友的身上来读解他们身后的文明的。我知道我和他们在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一些人类的根本的善恶是非上,我们的立场基本一致,甚至于说完全一致。我无法想象,我们要和他们进行严重的文明冲突。</p><p>我一直认为,很多所谓的文明冲突,是历史上一些政客、军人、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是夸张而营造的,文化正是要破除这些急功近利的政治理由、军事理由和商业理由,举起交融和和谐的旗帜。我给我的台湾朋友讲,我在台湾电视上看到过一些人经常用非常夸张的口气在论述他们和大陆民众之间的巨大差异,仔细一听,除了政客之外,一定是在大陆经商失败的商人,在向朋友解释他失败的理由。这种解释实际上是扩大了分歧,扩大了对立,文化的任务就是要破除它,而建立起互相沟通的可能。</p><p>秋雨录</p><p>我平生最需要感念的贵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身处其他文明背景的朋友。他们温暖的笑容,是我在成熟年岁获得的文化课本。没有他们,我将成为一名失学的文人。<br /></p></spa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3-30 17:50:24 | 只看该作者
<span id="copyid0" style="FONT-SIZE: 10pt">?<p>关键词:异态文明 棉袜文化 文明共同的敌人 携手 大灾难</p><p>不同的文明进入到同一个人的心灵,当然也会产生某种撞击和矛盾,但是,我们不能夸张这种撞击和矛盾的严重性,因为我们自己会凭着自己的需要来作出选择,作出比较,然后来产生一种协调。如果自己不选择的那些文明,我们也可以作为异态文明来欣赏。实在欣赏不了的,也可以让他存在,我们没有必要把它完全消灭。</p><p>这种心态现在其实越来越普及了,但是文明冲突论往往是在消减这种健康的心态,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举一个生活当中我们能够遇到的例子。我也过去多次讲过,比如一种心态比较固执的人到百货店里去买袜子,我们设想作这个比喻,他这个固执的人认为,绵织袜是唯一的选择,他们能够说出蚕丝袜和化纤袜的种种不是,甚至认为必须要把它们淘汰,而是要大力地弘扬所谓的“棉袜文化”。正常的心态不会这样,正常的心态认为一个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年龄可以对袜子有不同的选择,即使在同样的季节和同样的年龄也可以买来各种各样的袜子。自己实在看不上的袜子,那么别人看得上,和你没什么关系。因此,一个理想的百货店,应该是有很多可供不同选择的袜子,而不是说有一种被共认为最好的袜子,大家理解我这个意思吗?</p><p>如果百货店是这样,那么世界文明的结构就更复杂。也应该如此来考虑,断言不同的文明一定要产生冲突,那就像断言百货店的袜子柜台面前一定会出现辩论会和打斗一样,带有很大的夸张和虚假,而且是理论的夸张和学术的虚假。</p><p>我们现在要关注的不是这种,不是这个袜子色彩好,那个袜子不好,我们要考虑的是整体的安危,这座楼是不是危险,盗贼能不能进来,一些大的问题都不予考虑,因此往往使我们对文明产生了一些整体的失误的判断。</p><p>我在《千年一叹》这本书里边反复地呼吁,就是我走遍世界各地的文明,发现我们所有的文明,每一个文明共同需要面对的敌人很多,比如:核竞赛、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传染疾病、恐怖主义。这些主要危险和主要敌人,既不是哪一个文明单独造成的,也不是哪一个文明能够单独来治理好。所以面对它们,一切不同的文明都应该携起手来,如果再强调互相之间的那些差异,那人类的前途就非常值得担忧了。</p><p>今天我可以进一步说,就是自从我在《千年一叹》里做出以上论断之后,全世界共同遇到的灾难是什么?是SARS、是禽流感、是海啸、是能源危机、是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我们都看到越演越烈的核竞赛,这一切大灾难没有一件能证明是文明的冲突。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去相信它呢?</p><p>秋雨录</p><p>我经历过这样的童年:无数饥饿的民众以仇视的目光警惕着同样饥饿的“阶级敌人”,却把身边一切可以致富的道路堵住。</p><p>真正的大灾难不在于灾难本身,而在于人们面对灾难还在相信某个教条,分割了救灾的队伍。<br /></p></span>
3#
 楼主| 发表于 2006-3-30 17:50:36 | 只看该作者
<span id="copyid1" style="FONT-SIZE: 10pt">?<p>这一个多礼拜,我都在讲述我们近年来在文化上的另一个误区,也就是有关文明冲突的误区,和前面几个误区相比,就是这个误区最具有国际学术价值,也最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我们需要分析和讨论。</p><p>记得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就是中华文明曾经在公元二世纪左右遇到了两种差异很大的文明,结果使中华文明改变了生态,一种是佛教文化,那是印度文明了,传入中国以后和中华文明结合,当然也有局部冲突,但主要是融合。第二种是北方的游牧文化,这个原先以农耕文化为主干的中华文明产生过很多冲突,到后来也渐渐融合了,增加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这两度融合,使中华文明由一国文明变成了亚洲文明。</p><p>对于亚洲之外的文明呢,本来应该说也有融合的可能。譬如,我在2005世界文明论坛上专门分析的那个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带来了西方的宗教文明和科技文明,与中国的本位文明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利玛窦和他的庞大的中国朋友群这两方面而言,没有构成巨大的冲突。</p><p>利玛窦在他晚年所写的《中国札记》当中,记述了他发现中华文明,理解中华文明,融入中华文明的一个艰难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他避免了两种容易产生冲突的习惯,第一个习惯就是对别的文明粗粗一看,就下结论,第二种习惯就是对别的文明恶意推测,以自己的心来揣度别人。他认为,为避免冲突,不应该老是站在别人的文明的城堡口,远远地看过去,说三道四,而应该深入到城堡里边,长期生活,他自己就这么做的。他还认为,为了避免冲突,不能老是以欧洲人的眼光,欧洲人的价值标准来解读一切。比如当时中国,正处在大明王朝,国库殷实,船坚炮利,陆军和海军其实都是比较强大,理所当然就被当时的欧洲其他传教士推测为中国有“侵略世界的企图”。如果把这个信息传达回去的话,当然是非常不好,利玛窦认为他们这是搞错了,他经过整整三十多年的考察得出结论,他说中国的主体文化不会支持中国军人远征,中国的这些财富和军力,从皇上到民间只是自我炫耀,我觉得这实在是慧眼,所以我把他的结论去年在世界文明大会上告诉了其他国家的学者。</p><p>这种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互相的理解和融合,很容易中断,中断的原因呢,往往是简单的“华夷之别”这种人为的区割来产生了不必要的防范和警惕,这种所谓的“华夷之别”也可以说是早期的文明冲突论。我以前说过的汤若望的悲剧,就是几百年前在中国发生的所谓文明冲突论所造成的直接后果。</p><p><i></i></p><p>后来所发生的鸦片战争很容易被读解成文明的冲突,其实只是欧洲文明的一部分和中国文明的一部分,它们产生了某一种冲突,实际上,在这件事情上欧洲的文化良知也是完全反对的。这我们有大量的材料可以证明。从文化的意义上,既然中华文化能够出现过和利玛窦的组合,说得再远一点,出现过和佛教文化和蒙古文化的组合,那么,它的结论应该和经济结论,军事结论,和政治结论完全同一。应该是有一种更高的价值判断出现在互相之间,那个判断就是我所说的文化的精神价值系统,它的星光应该照耀这个冲突的世界。<i></i>?<i></i>?</p><p>  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融在今天应该出现这样的境界了,不管是老的冲突,也不管是新的冲突,只要说成是文化冲突都有个特点,往往是以高敏感度的文化自卑和高敏感度的文化自傲互相轮替。在这么一个极端冷或者极端热的思维结构当中,如果哪个文化陷在里边,一定是劳累不堪,折腾不已,最后又一事无成,所以这是个永恒的陷阱,我们应该躲开。<br /></p></span>
4#
 楼主| 发表于 2006-3-30 17:51:04 | 只看该作者
<span id="copyid2" style="FONT-SIZE: 10pt">?<p>关键词:放大冲突 四种恶果 丹麦漫画事件 人性恶 传媒道义</p><p>  关于文明冲突的事情,最后还需要讲几句。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从传媒上看,世界天天都在发生文明和文明之间的冲突,我们为什么故意要淡化呢?</p><p>  这我需要回答了,世界上天天都在发生着文明和文明之间的冲突,对,但是,文明和文明之间的融合的事件更是不可胜数,它和冲突的事件相比,我想融合的事件应该是几万倍吧,甚至于几十万倍,几百万倍,但是我们的传媒只敏感冲突、放大冲突、追踪冲突、招惹冲突,把融合却视而不见,结果呢,产生了四种恶果,哪四种呢?</p><p>  第一、人人都通过传媒阅读着一种冲突文本,从小读到老,天天不断,结果冲突的文本变成了冲突的课本;</p><p>  第二、不小心参与了冲突的人由于传媒在追踪,所以就无法后退,也无可和解,往往调子越来越高,行为越来越带有表演性;</p><p>  第三、由于传媒的炒作,每个小小的冲突快速的扩大成为地区规模、国家规模,甚至于世界规模;</p><p>  第四、由于传媒是一种文字记载,每一种冲突都会进入历史,成为仇恨的积累、研究的课题,结果,冲突被学术化了、被历史化了,成为谁也无法淡忘的事件。</p><p>  由于这四项恶果,文明的冲突在现代的严重性远远超过古代,如果追根究底的话,我们发现每项冲突的起因还是非常偶然,甚至于非常琐碎,但通过传媒,快速的变成<i></i>?必然事件。</p><p>  比如我们眼前正在发生的丹麦的漫画事件,就是一个例证。这次是传媒本身闹的事情,又经过别的传媒的鼓荡,一发而不可收。这件事是一个模式,可以清楚的表明文明冲突在当代的营造过程。</p><p>  因此我认为,传媒的道义责任,在现代有了更宏大、更紧迫的任务。你们不能再找其他借口了。</p><p>  人性中确实有恶的成分,我们不能迎合人性中恶的成分,因为人们往往是喜欢来围观人家的打斗,围观君子们的出丑,连文质彬彬的英国绅士有的时候也会有一部分人改头换面变成为足球流氓去制造冲突,引起世界性的冲突,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传媒如果明明暗暗的去迎合这一部分的话,人类将会面对更大的麻烦。</p><p>  因此,我还是要说,文化的责任是不断地申述善良和融合的必要,去DIZHI那股扩大冲突、制造冲突的狂潮。丹麦的漫画事件发生在安徒生的家乡,我们想想安徒生把,就会知道文化责任的起点和终点。</p><p><i></i></p><p><i></i>?<i></i>?<i></i>?秋雨录</p><p><i></i></p><p>邻里之间的纠纷不可避免,但绝大多数家庭因为回想起了往日的笑容,也就放松了今日的心情。</p><p>让纠纷变成了冲突,又让冲突不可化解的,总是那些搬弄是非的“长舌妇”。</p><p><i></i>?<i></i>?<i></i>?<i></i>?所有的现代传媒应该自问:我是那种“长舌妇”吗?<br /></p></span>
5#
发表于 2006-3-30 18:45:53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文明的冲突主要是从政治角度阐述的,冲突的主角也是作为民族和文化的代表——精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草根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冲突。</fo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4:5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