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的亚太能源战略
发布时间:2010-04-21 作者:王郦久 来源:《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第6期
俄罗斯能源部从2008年初着手制订“2030年前能源发展战略”,它以现行的“2020年前国家能源战略”(2003年8月出台)为基础,依据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俄能源政治需要制订的,其中亚太能源战略占据重要位置,与亚太国家能源合作受到空前重视。
一、亚太地区在俄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上升
俄能源新战略四个出发点是: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益、满足财政需要、注重环境保护。以此为前提制订亚太能源战略,则是基于该地区急剧增长的能源需求与俄能源出口的欧亚平衡策略考虑。
(一)亚太地区巨大能源需求潜力为俄提供战略机遇。未来30年内,亚太地区的能源需求量将持续上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国际能源署、美国能源局和俄能源及财政研究所预测,2004—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平均增幅将约为2.0%,亚太地区增幅为3.3%;全球石油需求将由2006年的8470万桶/日增至2030年的1.133亿桶/日,其中中国的日需求由同期的710万桶增至1540万桶,南亚国家由320万桶增至850万桶,东南亚国家由450万桶至到820万桶;中国中、远期的自给率分别为39%和37%,印度为20%和23%,东亚60%的石油需求依赖进口。[1] 尽管中东未来20—30年内仍将是东亚能源进口的重要来源地,非洲和拉美也向该地区出口能源,但俄与亚太国家邻近,更具区位优势。
(二)能源出口多元化是俄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俄石油87%出口欧盟,6%供给美国,天然气81%输往欧盟,其余出口到土耳其和独联体国家。分析认为,未来一旦俄欧关系不和,或因欧盟强调能源进口多元化和更多采用新能源而减少从俄进口油气,对亚太地区的能源出口将可弥补俄对欧出口减少的损失。因此,俄计划将提高向亚太市场供油比重,从目前占俄石油出口总额的3%增加到2020年的30%,天然气由目前几乎为零增加到2030年向中国出口380亿立方米、向韩国出口120亿立方米。[2]
二、俄对亚太地区能源出口保障
俄向亚太市场供应的油气资源主要取自东西伯利亚和远东沿海两大区块,其油气储量和开采能力完全能满足该地区国家未来能源需求的增长。
(一)东西伯利亚能源基地。主要由托木斯克州、伊尔库茨克州、克拉斯诺亚尔边疆区、萨哈共和国和汉德—曼斯自治州组成,其中尤以列纳—通古斯和哈塔戈—维留斯卡等油气区块为主。据有关专家预测,东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总储量约为176.74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5.28亿吨;天然气总储量约62.83万亿立方米,其中已探明储量为3.7万亿立方米。[3] 按俄能源系统研究所一般性预测和乐观预测,该地区的石油生产从2005年的500万吨将增加到2020年的6400—8600万吨,2030年达7100万—1亿吨;天然气产量由2005年的80亿立方米增加到2030年的310—760亿立方米;电力生产将比2005年增加1.2倍,由1850亿千瓦时增加到2030年的3200亿千瓦时。[4]
(二)远东萨哈林油气基地。俄实施亚太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开发远东沿海区域油气。据有关资料表明,该地区油气资源储量丰富,石油资源总储量约172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2.32亿吨;天然气总储量约为46万亿立方米,已探明储量为4.37万亿立方米。[5] 目前正在开发的仅有“萨哈林油气项目”,包括“萨哈林—1”、“萨哈林—2”和“萨哈林—3”,未来还会有其他的萨哈林项目公布。
“萨哈林—1”石油开采项目始于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开始向国际市场供油。2007年2月,采油量达到年产1250万吨的最高设计水平。其天然气出口目前没有明确指向。2006年10月,该项目投资方美国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签署向中国东北地区供气的协议,并宣布每年将向中国供8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目前该项目年产13.9亿立方米天然气,全部供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使用。
“萨哈林—2”液化气项目始建于1999年7月,2006年碳氢化合物产量达160万吨,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泰国和美国。为在该项目框架下生产液化气,在萨哈林岛南端正在建一座年产960万吨液化气的加工厂,2009年投产,所产液化气的2/3出口日本,其余出口韩国、美国等。
“萨哈林—3”项目目前还处于前期准备阶段,中国石化集团参与其中,但具体投产时间和出口对象尚不明确。
三、对华能源合作规划
中俄能源合作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是石油。俄正在建设的太平洋石油管道全长4700公里,最大年运能为8000万吨原油。一期工程2009年底前建成从东西伯利亚泰舍特到中俄边境附近斯科沃罗季诺的石油管道,年运能3000万吨。据中俄双方已达成的协议,将从斯科沃罗季诺到大庆建设一条分管道,最初年运能为1500万吨,之后逐步增加到3000万吨。二是天然气。俄天然气工业公司计划在“阿尔泰”项目框架下,第一阶段修建经中俄西部边境通往中国新疆的天然气管道,使之与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相连接;将“萨哈林—3”的天然气通过哈巴罗夫斯克运往中国的方案也正在探讨中。三是电力。2006年,俄电力公司与中国国家电力公司签署协议,计划在2008—2009年每年向中国输送电力36—45亿千瓦时,2010—2014年输送180亿千瓦时,从2015年起增到384亿千瓦时。为此需建多座电站,总装机容量应保障年产600亿千瓦时电力,还需在中国东北地区新建相应的输变电设施,目前双方正协商将中俄跨界110千伏输电线路改造成220千伏。有关方面已宣布,相关可行性技术论证工作基本结束,主要问题在于供电价格尚未达成一致。
显然,中俄在能源领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2007年11月俄罗斯出台的《2013年前后贝加尔和远东发展规划纲要》表示,俄未来振兴远东地区首先应从开发能源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这为中俄能源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2008年10月28日,温Jiabao总理访问俄罗斯时,与普京总理共同签署了《关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决定以被外界称为“以贷款换石油”的方式深化能源合作,即中国分期向俄石油公司和俄管道运输公司提供250亿美元贷款,而俄将在未来20年内向中国每年供给原油1500万吨,总计3亿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与俄管道运输公司还签署了《关于斯科沃罗季诺至中俄边界原油管道建设与运营的原则协议》,确定从俄太平洋干线管道建设一条支线到中国,这一工程得到了两国政府批准并已正式动工,拟于2010年前建成。2009年5月21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哈巴罗夫斯克边境合作会议上表示:“俄需要吸引中国投资进入石化企业、煤炭开采、码头转运、外贝加尔和远东地区电站建设项目。”他还说,“俄罗斯和中国在纳霍德卡、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等地建设热电站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1 俄领导人的这些表示说明,俄希望与中国开展能源合作,未来中俄在能源领域、特别是俄远东与中国东北地区能源合作中将会有更大作为。
--------------------------------------------------------------------------------
*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1]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и: Восточный вектор”, 4 вып,2008,с 5.
[2] Воропай,Н.И. и Другие,“Восточный вектор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и:путь от науч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к практической реальзации”,Восточный вектор,4 вып,2008,с 24—25.
[3] Маскаев,И. “Восточный маршрут российских энергоресурсов”,11 вып,2008, Азия и Африка, С 2—7.
[4] Маскаев,И. “Восточный маршрут российских энергоресурсов”,11 вып,2008, Азия и Африка, С 2—7.
[5] Маскаев,И. “Восточный маршрут российских энергоресурсов”,11 вып,2008, Азия и Африка, С 2—7.
1“梅德韦杰夫建议远东能源行业吸引中国投资”,http://www.rusnews.cn/ezhongguan ... 90521/4248256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