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jason wei</i>
<br>> 打不开。发邮件正文好吗?\r<br>谢谢关注!如果可以直接面呈Intel中国总经理杨旭先生,将不胜感激!\r<br>
<br>
<br>长期以后,作为一个电脑的使用者,笔者一直使用着Intel的产品,也因为其产品的出色而比
<br>较喜欢这个来自美国的企业。但是笔者朋友所发生的一件事情却令笔者不得不向这家著名的企\r<br>业置疑:Intel,你的信誉何在?\r<br> 笔者的朋友于3月份的时候从其朋友处得知来自美国的“著名”IT企业Intel将在成都招\r<br>聘,于是登录<a href="http://www.51job.com进行查询,很快就查询到了Intel公司在3月份发布在www.51job" target="_blank">www.51job.com进行查询,很快就查询到了Intel公司在3月份发布在www.51job</a>
<br>.com上的招聘信息,笔者的朋友于是对其中有关HR的职位发生了兴趣。\r<br> Intel公司在3月份发布在<a href="http://www.51job.com上的职位共计三个,分别是HR" target="_blank">www.51job.com上的职位共计三个,分别是HR</a> Specialist (HR
<br>)、HR Business Manager (HR)、HR Consultant (HR)以及H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br>(HR),笔者的朋友对其中的HR Specialist (HR)和HR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HR)发生了浓
<br>厚的兴趣,于是在3月19日乘机从深圳返回成都参加Intel公司在成都皇冠假日酒店举行的招聘
<br>会。\r<br> 3月21日上午九点是网上公布的招聘会开始的时间。但是为了慎重起见,笔者的朋友提前
<br>来到了位于总府路的皇冠假日酒店。虽然离九点还有近十分钟,但是已经有很多人到了而且招\r<br>聘也提前开始了。一出电梯就可以看到在入口出悬挂的告示,上面写着招聘的流程和一些注意\r<br>事项。根据那上面的文字笔者的朋友了解到,招聘分为三个部分:提交个人资料,英文面试和\r<br>专业面试。(请注意这个说明,它意味着今天的初次应试是分三个部分的,也就是说初次应试\r<br>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了一个整体!)带了打印好的中英文对照的简历的人可以进入招聘的宴会厅\r<br>参加第一轮的英文面试,而只有通过了英文面试之后才有资格参加专业面试。在参加了专业面
<br>试以后,如果被录取的话将在一个月之内收到通知。如果三个月之后还没有收到通知就表示你
<br>没有被录取,但是资料被留下以备将来有合适的职位时可以通知你。\r<br> 由于笔者的朋友是很早的时候就知道招聘的消息,所以提前在深圳通过网络和邮政快递\r<br>的方式向此次招聘的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投递了她的中英文对照的简历,并且带了3
<br>份符合要求的简历到招聘现场。由于到的时间还算早,所以她没有等多久就轮到了英文面试。\r<br>面试的是一位长发带眼镜的年轻女士。她在简单看了一下简历以后问了几个跟笔者朋友应聘的
<br>职位有关的问题。在简单交谈以后(时间估计在5分钟左右),她询问了应聘的职位,然后用\r<br>铅笔将职位的英文名称写在了简历封面上。写完了以后她告诉笔者朋友去到一位男士处。这位\r<br>先生应该是当时招聘的中的一个人员,但是笔者的朋友并不晓得该怎样形容他在现场里面的职
<br>位,应该是调度之类的。他说由于HR部门的人没有来,要两周以后才会过来,所以今天不能进
<br>行对笔者朋友的面试,问她愿不愿意转到另外的部门,就是采购部去试试。笔者朋友说试试是\r<br>可以的,但是还是希望是在HR。结果她就到了采购部和面试的男士谈。谈完了以后他说帮笔者\r<br>的朋友再去问问HR是怎么回事,结果来了两三个人,说的话都是一样的,他们告诉笔者的朋友
<br>,由于HR的人要两周以后才会到,然后再决定安排是电话面试或者是面对面面试,如果是面对\r<br>面的面试那么地点会再通知。后来,这个女孩子由于想确认一下,在离开了面试现场后又折回\r<br>,并找到了当时面试官中的一位外籍人士。这位男士的答复是,既然他的同事说会在两周以后\r<br>再来处理这件事,那么就可以相信他们。\r<br> 就这样,笔者的朋友在没有进行完所参加的初轮应试的第三个关键部分——专业面试的
<br>情况下,可以形容为草草结束了这次应聘。\r<br> 返回深圳以后,笔者的朋友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这个等待竟然一直延续了6月7日。笔者\r<br>曾经因为做企业咨询顾问的缘故,在了解到了这个事情以后,帮助朋友于2004年4月6日09:0
<br>8:56通过上海114查询到了Intel上海公司的电话,上海114告诉了笔者一个电话——021-623
<br>60101,遗憾的是这个电话没有让笔者达到预期的目的。笔者马上在09:14:22和10:08:53再\r<br>次查询上海114,终于查询到了021-50480046这个电话,当笔者拨通这个电话以后,被接电话
<br>者告知请拨021-52574545进行询问,于是笔者只能继续再接再厉的去拨通这个新的电话,由\r<br>于是语音服务,笔者第一次没有接通任何人工服务,于是笔者再次拨打,终于接通的人工服务
<br>,不过可惜,这个Intel的接线生态度十分“友善”,当笔者告诉她需要转接人力资源部的时
<br>候,她很冷淡的问道,你找谁?当笔者把招聘的事件简述给她以后,这位接线生表现出高傲的\r<br>态度:“不能给你接!”,笔者询问为什么的时候,她很不耐烦的说,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忙\r<br>!你不认识人,就不能转!笔者当时真的是觉得Intel的中国员工似乎自我感觉高人一等。笔
<br>者继续询问她,这类事情需要通过什么途径解决,她用上海话咕哝了一句:实在是胡搅蛮缠,
<br>然后不耐烦的告诉笔者,你需要联系Intel(上海)产品有限公司才能解决问题,接着用极快\r<br>的语速讲了一个电话号码:021-50481818。\r<br> 笔者拨通了021-50481818,接线小姐很也是傲慢的拒绝了笔者,理由很充分,这里的工
<br>作人员很忙,你不知道找谁,就不给你转!这是公司规定!虽然说这个规定,从笔者的角度来\r<br>说,可以理解,但是当笔者告诉接线小姐详细事情原委以后,得到的答复竟然是,那没有办法
<br>,你就不要来闹了!请注意这个词汇:“闹”,以及另外一个词汇:“胡搅蛮缠”,这两个词
<br>汇在笔者和Intel公司的人员接触过程中,出现频率相当高!\r<br> 笔者相当不满意这个接线生这种傲慢的态度,于是问道:“我是一个Intel长期的用户,
<br>如果要投诉产品质量问题,那我应该怎么办?”\r<br> 接线小姐继续用很傲慢的语气说道:“那你就找产品部!”\r<br> “可是我不认识产品部任何人呀,也可以转电话?”笔者很针对她所谓的公司规定来询
<br>问。\r<br> “那就不能转电话!”接线小姐很斩钉截铁的回答。\r<br> “那我怎样投诉?”笔者询问。\r<br> “那就不要投诉了,我们Intel的产品不会有问题的!”小姐很不耐烦的说完,直截了当
<br>的压了电话。\r<br> 在以后的电话接触中,Intel公司这种直截了当压电话的员工不在少数。\r<br> 通过另外一个参加招聘的朋友得知,Intel(上海)产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一位工作人
<br>员的电话,于是笔者再次于2004年4月7日拨通了021-50481818,不知道是不是上次的接线小\r<br>姐,当笔者说了该名员工的姓氏(笔者在这里不方便说出这位员工的姓氏),接线小姐很快接\r<br>转了电话,针对Intel公司的规定,笔者绝对可以理解,但是规定就意味着可以对外接的电话
<br>无礼吗?这是笔者对Intel的一个置疑。\r<br> 这位笔者唯一喊得出姓氏的Intel员工当接到笔者电话以后,很有耐心的听完了笔者的陈\r<br>述,也非常热心的去询问,从2004年4月到5月期间,笔者反反复复的用自己的手机,从深圳拨\r<br>打上海的021-50481818,期间的电话费用发生了不少,可是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当找不到\r<br>那位笔者可以喊出姓氏的Intel员工的时候,笔者可以碰到其他一些Intel的员工,但是笔者明
<br>显感觉到了他们的傲慢,完全没有那位笔者可以喊出姓氏的Intel员工的热心和友好,在这些
<br>员工嘴里,不断跳出不耐烦的口气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胡搅蛮缠”和“无理取闹”等等词汇\r<br>时而会从他们嘴里蹦出。\r<br> 而Intel(上海)产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经理也始终没有给予一个答复,那位笔者可
<br>以喊出姓氏的Intel员工尽管十分热心和友好,但是由于她并不主管成都的招聘,最后她把主
<br>管成都的宋先生的分机给了笔者,请笔者试着联系,协商解决。\r<br> 于是笔者从五月份开始拨打021-50481818-61803(分机)这个电话,期间Intel(上海\r<br>)产品有限公司的总机由021-50481818改为了021-38984588,但是笔者一直无缘这个“繁忙\r<br>的员工”,直到2004年6月7日15:37:36,终于和这位“繁忙”的宋先生通了电话。\r<br> 笔者很直接的向宋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Intel在成都的初次招聘包含了三个部分,个\r<br>人资料、英文面试和专业面试,要三个部分都完成了,才意味着初次应试全部完成。而笔者的
<br>朋友在仅仅完成了其中两项:提交个人资料和英文面试之后,得到通知是由于HR面试人员要迟
<br>两周才到,所以需要再另外安排时间进行专业面试,但是为什么到今天这个专业面试的时间通\r<br>知都没有?\r<br> 宋先生解释说,是由于应聘部门的领导在看了笔者朋友的个人简历以后,觉得不适合该\r<br>项工作,所以不予通知。但是笔者注意到,他有意回避了笔者所提出的问题,这个专业面试通\r<br>知为什么迟迟没有?笔者刻意强调了这个问题,宋先生给了笔者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说法,就
<br>是当场的工作人员是不能这样回答的。试问,既然当时招聘现场的工作人员不能这样回答,那\r<br>么他们为什么又这样告知了笔者的朋友呢?
<br> 当笔者对他这个不能自圆其说的说法提出置疑的时候,宋先生开始明显回避,一味的强\r<br>调是由于应聘部门的领导在看了笔者朋友的个人简历以后,觉得不适合该项工作,所以不予通\r<br>知。笔者毫不隐晦的指出,当时在招聘现场的电梯处,有明显的提示,上面有招聘的流程和一
<br>些注意事项。根据那上面的文字应聘者可以了解到,招聘分为三个部分:提交个人资料,英文\r<br>面试和专业面试。那么也就意味着只有完成并通过这三个部分才能算初次应试结束,然后各个\r<br>用人部门的主管才能根据应聘者所提交的个人资料和当天的英文、专业面试成绩来评判改名应\r<br>聘者是否适合该项工作。\r<br> 也就是说,如果连初次面试都没有通过就意味着是被淘汰出局了(注意是通过三个部分
<br>的应试,而不是简单的完成),而如果没有完成初次面试就必须进行完所规定的几个部分(注\r<br>意是完成三个部分的应试,而不是通过),才能有资格由招聘方判断是否适合参加第二轮应试\r<br>。\r<br> 而笔者的朋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参加的初次应聘,她的个人资料已经提交,英文面
<br>试已经通过,而专业面试是由于由于HR的人要两周以后才会到,所以两周以后通知笔者的朋友
<br>,到时再决定安排是在成都或者上海面试。\r<br> 可是这个面试通知至今没有音讯!!!\r<br> 如果按照宋先生的说法,试问没有完成三个部分的应试,应聘方如何来评判这个应聘者\r<br>是否通过了该次应试呢?相信宋先生作为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不会在这个事情上犯糊涂的,遗\r<br>憾的是,宋先生似乎始终在回避这个问题,反复强调一些无法回答笔者置疑的因素。\r<br> 当笔者这样直言不讳的置疑以后,宋先生有点不耐烦,最终在笔者的质问之下,把电话
<br>直接压断了事!结束了这个长达13分26秒的通话。\r<br> 笔者很是震惊,作为国际知名IT企业的员工就是如此吗?其实在通话过程中,笔者曾经\r<br>就直言,如果宋先生的职位和权力不能解决这件事情的话,希望可以和宋先生的上级直接通话
<br>。不过宋先生以笔者不懂英文,而上司时老外的牵强理由来拒绝了笔者,而宋先生单方面压断\r<br>电话前,也使用了“胡搅蛮缠”,以及一个新词汇“不可理喻”来“形容”笔者,这就?
<br>荌ntel的员工吗?作为国际知名IT企业员工的素质就是如此之高吗?\r<br> 相信Intel是一个国际知名的IT企业,其品牌的正面形象也是很良好的,但是发生在中国\r<br>成都的这间事情,不禁令笔者怀疑,这样的员工和这样的素质能否把Intel良好的传统在中国
<br>延续下来?\r<br> 据笔者知道,Intel(中国)的总裁杨旭先生是重庆人,从他的谈话中也可以感受他关心\r<br>故土发展的赤子之心,但是在他所管辖的区域出现这样的事件和这样的员工,真的很令人失望
<br>和痛心!
<br> 长达两个多月的和Intel员工的接触中,笔者唯一感受到的是他们的高傲和不屑,令人真\r<br>的很难和Intel良好的企业形象联系在一起。\r<br> 很希望杨旭先生可以看到这篇文章,也真诚的希望Intel可以重视这样的事情,积极的来
<br>解决,而不是让这群有着高傲和不屑态度的员工来伤害中国民众!\r<br> 真的置疑,Intel,您信誉何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