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科学DSP芯片研制成功 突破每秒10亿次乘累加[转贴]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2004-2-6 16:58:58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r> 2004年1月16日凌晨5:03,寂静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SOC实验室内响起热烈的欢呼声,该所研制的“同心”DSP芯片通过了上海安捷伦公司各种严格的测试,运算能力突破了1GMAC/s大关!此刻,彻夜守候在实验室的项目组成员激动地互相击掌祝贺,喜庆国内首枚在0.18umCMOS工艺条件下设计的运算能力突破每秒10亿次乘累加(1GigaMAC/s)大关而功耗仅为0.15mw/MigaMAC的高性能、低功耗、可重构、嵌入式DSP芯片在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诞生!\r<br>
<br>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由于其可编程性和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雷达信号处理、移动通信、数字多媒体、信息家电等产品中。其中,嵌入式DSP则由于其低功耗和易于工艺升级(可逻辑综合性)等特点,大量应用于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高端领域。特别是在下一代3G移动通信手机中需要大量的嵌入式DSP,我国提出的TD-SCDMA手机中甚至需要多个嵌入式DSP核才能完成复杂的信号处理功能。目前国内通用DSP芯片市场基本上被TI、ADI等国外厂商所垄断,而嵌入式则完全依赖于DSPGroup等少数几家国外公司,而且嵌入式DSP的源代码目前对中国禁运。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嵌入式DSP对发展我国下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高端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r<br>
<br>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高性能嵌入式DSP研究项目是在国家“863”计划SOC重大专项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支持下于2002年9月正式立项开展的。在“百人计划”学者陈杰研究员的带领下,课题组克服了研究难度大、开发周期短、投入经费少等困难,在1年半的时间内,提出了一种与集成电路工艺与设计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嵌入式DSP设计新思想,采用重构方式提高性能,解决了用低位宽MAC运算核重构高位宽MAC运算核的技术难题。在核心技术上申请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使“同心”嵌入式DSP芯片具有全新的体系结构和完全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在该DSP的研发过程中,大胆地采用国际最新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利用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的先进设计平台,建立了基于物理综合与自动布局布线(Physical Compile->Astro)的0.18um设计流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从DSP芯片体系结构设计、逻辑电路设计、版图设计的整套设计工作,并在上海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一次投片成功,实现了该DSP芯片在国内设计、制造的本土化工作。\r<br>
<br>  国际权威芯片测试公司安捷伦(上海)测试中心经过严格的测试,在国际通用的DSP芯片测试条件下(如FIR、FFT、Viterbi等)的测试结果表明“同心”嵌入式DSP芯片设计正确、测试性能达到了设计指标。初步检索结果表明:中国科院微电子所研制的“同心”DSP芯片的性能与国外同类工艺条件下设计的嵌入式DSP芯片相比,处于领先水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0 11:4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