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2 21:56:19
|
只看该作者
其三,亚太特别是东亚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变化要求俄必须调整安全战略,更加积极地介入该地区安全事务。俄长期以来都把国家安全的注意力集中在防范西部北约东扩和南部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渗透,而东部的安全威胁相对较轻,这种情况在2010年有了较大改变,俄对亚太地区的战略重视和实际参与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正是在这一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亚太战略开始具体显现,其实质是集中美国的军事、政治和外交力量,全面夺取美对亚太特别是东亚和东北亚地区事务主导权。尤其在安全领域,美国一方面根据这一地区尚未建立为各方所认可和参与的安全体系这一事实,以介入解决中国南海主权争议为借口,通过东盟安全论坛,离间东盟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和互信关系,提高其在东亚安全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力图打造东亚版的“北约”,通过恐吓、施压、拉拢等手段,“捏紧”美、日、韩以及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部分东盟国家间的“军事同盟”。2010年美借朝鲜半岛核问题和“天安舰”事件等,在西太平洋所搞的军事演习无论在次数还是规模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致使朝韩关系对立不断升级,几近“战争边缘”。而美又借此推进向日、韩等“战略前沿”增加兵力,名为“应对朝鲜挑衅”,实为对中俄等亚太大国形成军事牵制。俄作为亚太国家和朝鲜与日本的邻国,敏感地意识到美国的战略动机。2010年7月,俄军在远东地区举行被称“该地区史上最大规模军事演习”―― “东方-2010”战略战役演习,参加演习部队不仅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军区和远东军区,也包括乌拉尔、伏尔加等军区以及俄罗斯内务部、联邦安全局等约有两万名军人、70架飞机、30艘舰艇以及2500件各类武器和设备。梅德韦杰夫总统亲自“观战”,并宣布俄未来军事部署和投入要向远东倾斜。虽然俄军相关负责人称这次演习是为了检验军队改革成果,但分析家们认为,这是对美国及其盟国同一时间在太平洋举行军事演习的战略“回击”。俄趁美日在日本海举行军演之机,果断派出侦察机搜集情报和干扰;在朝韩因延坪岛炮击剑拔弩张时,俄邀请两国外交官员前往莫斯科“劝和”等,表现出对地区安全事务“积极介入”和“负责任”立场。此外,为表达对日本追随美国和借机扩军强军的不满,梅德韦杰夫总统于11月登上与日本有领土争议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领土”),并指示俄政府其他官员轮番登岛,以暗示俄今后在与日领土问题上不再让步。正如有俄罗斯学者指出,“俄罗斯作为欧亚国家在亚太地区有长期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利益,这些利益的实质在于不仅要保障俄罗斯安全,还要显示其地缘经济立场,大幅提高国家的竞争力。”[14]俄罗斯对亚太战略的空前重视和调整,充分反映了俄领导人对该地区形势变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俄必须在战略和战术上都要做出恰当回应。
三、中俄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安全合作及前景
中国是地道的亚太国家,无论其领土还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均属于东亚,可以称为“东亚地理中心”。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的东盟十国、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中亚的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北部的蒙古都属亚洲国家和中国近邻,惟独俄罗斯虽然也是中国的近邻,却是地理上横跨欧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欧洲地区,靠近中国的又仅是其亚洲部分。但中俄作为亚太地区的两个大国,与该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责任。特别是中俄均与朝鲜半岛和日本为邻,因此双方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不仅特别关注,更有直接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二十年来,中俄致力于建立、巩固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巨大成就,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成绩斐然。在亚太地区双方不仅与中亚国家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与印度和巴西共同启动了“金砖四国”(现因南非参加改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更积极参与包括APEC、东盟和朝鲜半岛六方会谈在内的各机制活动,并在其中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中俄摈弃以“结盟”和“对抗”为主要特征的冷战思维,在上海合作组织首倡“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并将其广泛运用于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各类国际关系实践中,为新时期国际关系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创新树立了新的范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亚太地区仍缺乏能有效管理区域内各国间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的成熟机制,如何建立以及建立一些什么样的机制更符合本地区特点和需要,尚在积极探讨和摸索中,中俄应在其中发挥与其国家身份、利益、责任、理念和相互关系相称的重要作用。
中俄在亚太地区有着广阔的合作领域和前景,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各领域,但从目前该地区形势看,维护亚太特别是东北亚和东亚安全成为最紧迫的任务,中俄在这一领域的合作至关重要。就中俄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而言,可分为以下三个优先层面:
第一,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既是当务之急,更事关本地区长远稳定和发展。对东北亚构成安全威胁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朝鲜半岛南北自1953年签署停战协定至今的长期军事对立。由于朝鲜与美国未能在签署停战协后进一步签定和平协定,理论上双方仍处于“准战时状态”,因此他们之间随时可能再次爆发新战争。目前朝美对签署和平协定均各自提出“让对方难以接受”的条件,目前看双方何时和能否签署和平协定完全难以预料。二是朝鲜半岛核问题引发的安全危机。正是由于朝美未签定和平协定,美也一直未从韩国撤离,驻韩美军还携有核武器,这对朝鲜构成巨大安全威胁,朝鲜为保自身安全,长期奉行“先军战略”,研制核武器,以应对美国的核讹诈。半岛核问题引起作为邻国的中俄和日本担心,2003年在中国的积极促进下,由朝、韩、美、日、中、俄参加的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在此后的六轮会谈中取得不小进展。但美朝在落实会谈成果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分歧,2009年5月25日朝鲜进行地下核试验后,联合国通过对朝制裁决议,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使该机制工作中断,迄今尚未恢复。三是日本与中、俄、韩领土之争引发双边关系频亮“红灯”。由于历史原因日本与中国间存在“钓鱼岛”(日称“尖阁群岛”)、与韩国存在“独岛”(“竹岛”)、与俄罗斯产生“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等领土归属之争,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借美要求其加强“美日同盟”,不断在上述争议领土问题上制造事端,力图将其纳入“美日安保条约”和“防卫协定”覆盖范围,通过把美国“捆绑”到日本与邻国的领土之争上,“拉大旗作虎皮”,提高其在解决争议领土问题上的地位。日本的这一战略企图与美日间在战略上相互利用,将使这一地区未来围绕领土问题的冲突有可能不断出现和升级,成为对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构成威胁的又一重要诱因。四是美国极力打造“美日韩同盟”妄图对“中俄朝”形成新的战略遏制。美受“冷战”思维影响和支配,念念不忘在世界各地搞“阵营对抗”,以遏制中俄等任何可能对美国际“领导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在此逻辑下,美对日韩软硬兼施,甚至不惜故意制造事端或挑起争端,极力将日韩打造成对美俯首帖耳的“小伙计”、对其战略心领神会并能任意促使的“战争工具”,以防范“中俄朝”对美在东北亚的“安全主导权”形成挑战。这种故意制造“阵营对立”的作法,会对本地区的安全和各方建立互信与合作带来长期威胁。面对东北亚地区存在的上述四种安全威胁,中俄应加强战略磋商,共同寻找“破解之道”。譬如继续共同推动各方尽早恢复“六方会谈”,并通过该机制不仅化解半岛核危机,促进半岛南北和解,还可以就解决“领土之争”、建立地区内“六方”间的互信与合作、以及将“六方会谈”机制化等制订新的解决方案。
第二,与东亚相关国家共同建立维护地区安全的合作体系,保障地区发展的和平环境。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在内的东亚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最快的区域,但这一地区现在也是安全不确定性最大的地区之一。东北亚地区矛盾错综复杂、不时被推到危险边缘;东南亚地区虽然有东盟及东盟与东亚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国参加的安全论坛,但也没有类似北约那样更加紧密和相互承担安全义务的机制。2005年启动的东亚峰会是一个开放、包容、透明和具有前瞻性的论坛,成员从最初的东盟加中、日、韩(10+3),逐渐扩展到2010年的18国,即东盟加中、日、韩、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俄罗斯(10+8)。中俄都支持东盟在东亚峰会及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东盟正与有关各方讨论东亚峰会的未来发展问题,有些国家提出应将该论坛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行动能力的地区组织,尤其在安全领域东亚峰会可逐渐过渡成为能够有效保障地区安全的国际组织;而另外一些国家则强调应长期保留论坛性质,不宜匆匆将其转变为具有联合行动能力的地区组织。2011年举行的东亚峰会将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预计俄美两国元首也将首次参加峰会(2010年由两国外长作代表),会上应就该机制的未来发展问题作出一些具有实质内容的决定。中俄作为在东亚有重大利益的国家和东亚峰会重要成员,必然要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双方可就峰会性质、工作机制等协调立场,以便与东盟和其它峰会成员一起,就保障东亚安全和发展等达成共识,作出建设性决议和安排。
第三,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作用,为成员国所在地区特别是中亚安全与发展作出贡献。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回顾该组织及其前身“上海五国”的成长历程,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它对保障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亚地区处在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和极端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的严重威胁之下,乌兹别克斯坦的恐怖爆炸、塔吉克斯坦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活动猖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以氏族为基础的极端政治势力兴风作浪、“东土”***势力与境外恐怖组织相勾结在中国新疆和中亚活动频繁。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共同行动下,现在中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各国经济维持较高增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未来中俄将继续加强在上合组织中的密切合作,通过该组织反恐机制和联合军演等活动,有效震慑各类极端势力的挑衅,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宁。在经济领域中俄将推动各成员国积极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在完全平等、市场关系、相互尊重、互利、非歧视和开放性、循序渐进、通过相互协商建设性解决出现的问题以及兼顾各国利益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和扩大合作。此外,上海合作组织还将与俄罗斯所主导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欧亚经济共同体等加强战略协作,共同促进中亚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经济发展。
亚太地区在未来5-10年仍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在安全领域各种不确定因素较多,各方希望加快建立有效安全机制的愿望也非常强烈,提出不少建设性建议;在经济领域,在APEC框架内以及东盟与各伙伴国间形成的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俄罗斯适时调整外交战略和政策,将更多注意力投向亚太地区,这不仅有利于俄与亚太地区在经济和安全等各领域的一体化,更有利于带动俄远东地区的全面发展,是“一举多得”的重要选择。中俄作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将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两国携手并进,力争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本地区各国共同合作,以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去解决面临的各类问题,共同争取为各方所能接受的互利共赢结果,实现各方期待。(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
[①]叶利钦会见菲律宾总统拉莫斯时的谈话。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7年9月12日电。
[②]普里马科夫外长谈俄日关系。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7年8月4日电。
[③]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тверждена Президенто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Путиным 28 июня 2000 г. http://www.scrf.gov.ru/documents/2/25.html
[④] 普京 俄罗斯-APEC:合作空间广阔。《国际先驱导报》2005-11-17 http://news.qq.com/a/20051117/001436.htm
[⑤]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тверждена Президенто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Д.А.Медведевым 12 июля 2008 г. http://www.mid.ru/ns-osndoc.nsf/
[⑥] Медведев,Д. ?АТЭС: на пути к стабильному, безопасному и процветающему сообществу?13.11.2009 http://www.kremlin.ru/
[⑦] Медведев Д. обозначил задачи по развитию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2.07.2010, http://rus.ruvr.ru/2010/07/02/11240031.html
[⑧]Медведев высоко оценил работу моряков в ходе учений ?Восток-2010?4 июля 2010.http://www.tvzvezda.ru/news/forces/content/dmedvedev_vysoko_otsenil_rabotu_0407.html)
[⑨] The World Factbook. CIA.20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263130100os5a.html
[⑩] Никонов В. Тихоокеан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 №8, Август 2010.
[11] Стратегия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и Байкальского региона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25 года http://www.government.ru/government/
[12] Вступительное слово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Дмитрия Медведева на совещании по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у развитию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у со странами 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го региона. 2 июля 2010 года, Хабаровск. http://www.kremlin.ru/
[13]Выступле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и на совещании с российскими послами и постоянными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и 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рганизациях.Июля 2010г. http://rs.gov.ru/node/12214
[14] Кортунов С.В. 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интересы России в АТР
Журнал ?Золотой Лев? № 142-143 2008. - издание русской консервативной мысли(www.zlev.r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