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郭五林
引子: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通过审查者达40万人,他们将角逐8000多个岗位。一个岗位报考人数最多的达到2000多人。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要有超常的认识和水平。本人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研究,愿将此文贡献出来,与各位考生朋友共享。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省级招考公告中称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以下简称《测验》)作为国家公务员重要考试科目,在测查考生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潜能,包括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在录用考试中《测验》科目上取得较好成绩的公务员在应对行政机关日常事务方面,普遍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测验》这门考试科目逐步成熟定型并时有创新。解析《测验》的命题原理,从而找到答题技巧,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公务员考试方面,我曾写过《如何应对<申论>考试》等论文,引起广泛影响。现将此文作为姊妹篇进行发表,以为广大考生提供切实指导。本文中我将从哲学、社会学、学科专业三个层面自上而下地来探索命题原理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技巧。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测验》主要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求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在多种可能中进行选择。争取与放弃是考生在应对《测验》过程中必须具有的两种二元对立统一的基本态度,从战略的层面着眼,对每一分值都要给予高度重视,学会争取得分。从战术的层面讲,对暂时无法得分的不妨放过去,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争取获得更高的分数,舍小得大。在得与失、取与舍的对立统一,体现公务员的政治精神,即动态中的正,于心平气和中将试题中出现的困难处理得恰到好处。
在面对具体的试卷的试题时,我们要学会以果推因,不妨来个本末倒置,从源头处探究如何应对《测验》。让我们从现实的试卷上抬起来,去设想命题者如何命题的,然后再去想该如何应对。这虽然是从终点回到了起点,但已是否定之否定,是在更高的层次上的认识了。
做为一个有过命题经验的人,我在此与各位考生朋友进行交流,希望有助于大家复习以考得好成绩。《测验》命题,总的来说根据现实生活情景,从多学科角度设计出来的。这种命题,通常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测查考生面对现实、认识事物外在表象与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根据给定资料,理解发生了什么,应当如何评价与对待。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判断推理均属此类。二是测查考生面对未来、认识事物当前现象与未来发展之间联系的能力,能够从给定资料中,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预测事物的发展。数字推理、图形推理、类别推理均属此类。
面对复杂的事件,《测验》在深层次上测查考生是否具有树立了运动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它通过具体的试题设计,来达到深层检测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测验》充分显示了考试的导向功能,特别是政治导向功能。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公务员坚持“天下为公”的思想,牢牢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立场,时刻明白自己只是“人民的一员”的道理,站在全国、全省、全县、全乡的宏观角度,正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困难和问题,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实践公务员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