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1届(1982年)</font></font>
<br> 最佳影片 《父子情》\r<br>
<br> 最佳导演 方育平 《父子情》\r<br>
<br> 最佳编剧 张坚庭 《胡越的故事》\r<br>
<br> 最佳男主角 许冠文 《摩登保镖》\r<br>
<br> 最佳女主角 惠英红 《长辈》\r<br>
<br> 影帝:许冠文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许冠文出生于1942年,原藉广东番禺。1971年加入无线电视,主持节目『双星报喜』。1972年在大导演李翰祥的邀请下,接拍了第一部电影《大军阀》,此片成为当年三大卖座华语电影之一,更在第19届亚洲影展中夺得描写人物最成功喜剧片奖。许冠文跟李大导可谓合作无间,在往后两年,他连续接拍三套由李翰祥执导的电影,包括《一乐也》、《丑闻》及《声色犬马》。1982年,许冠文凭《摩登保镖》,勇夺香港第一届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而他亦于1989年,凭《鸡同鸭讲》而荣获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喜剧最佳男主角奖。\r<br>
<br>影后:惠英红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3.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1960年出生于广东,香港长大,因家境贫苦,十四岁起即在夜总会做歌舞艺员,十七岁进电影圈,签约为邵氏基本演员,处女作为《射雕英雄传》,其后逐渐从配角升任主角。在武侠功夫片的全盛时期,惠英红主演了一系列的邵氏功夫电影,如《乾隆下扬州》《斗智斗勇斗功夫》《风流断剑小小刀》《武馆》等。而在武侠功夫片走向衰落之际,她又改变戏路,成为了当时流行的动作喜剧片头号女明星。可以说惠英红的走红也正印证了香港功夫片由硬派阳刚戏向动作喜剧片转型的岁月。\r<br>
<br> 另外曾流行一时的霸王花系列电影也可以说是惠英红的代表影片,她扮演的女警霸王花是最为内地观众熟知的港片形象。\r<br>
<br> 近年复出的惠英红已经是一个演技派,当时她可是刘家良特别欣赏的打女。她是第一位影后,也是唯一凭借动作片获得主角大奖的演员。\r<br>
<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2届(1983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投奔怒海》\r<br>
<br> 最佳导演 许鞍华 《投奔怒海》\r<br>
<br> 最佳编剧 邱戴安平 《投奔怒海》\r<br>
<br> 最佳男主角 麦嘉 《最佳拍档》、洪金宝 《提防小手》\r<br>
<br> 最佳女主角 林碧琪 《靓妹仔》\r<br>
<br> 最佳新人 马斯晨 《投奔怒海》\r<br>
<br> 最佳摄影 黄岳泰 《夜惊魂》\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区丁平 《投奔怒海》\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洪金宝 林正英 元彪 《败家仔》\r<br>
<br> 最佳音乐 鲍比达 《再生人》\r<br>
<br> 影帝:麦嘉\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麦嘉,原名麦嘉尚。原籍广东,1958年移居香港,60年代举家迁徙到美国纽约。上大学时,主修电子工程,但因喜爱电影,后来做工程师时,又去纽约大学专门学习电影制作,在美国曾以副导演身份参加过三部枪战片的拍摄工作。73年返港,与吴耀汉、黎应就成立“先锋"电影公司,76年拍出导演处女作《一枝光棍走天涯》,结果却是叫好不叫座,几乎令麦嘉蚀尽本钱;后来又与洪金宝、刘家荣合组“嘉宝"电影公司,导演的《老虎与田鸡》等作品倒是深受欢迎。不过,这些只是麦嘉早期踏入影坛所进行的一番磨练罢了,真正让他大展拳脚的却是在与石天、黄百般鸣合组“奋斗"电影公司之后。\r<br>
<br> “奋斗公司"的作品多是低成本制作的喜剧片,尽管只有黄百鸣、麦嘉、石天三人编导演各司其职,创业艰难,忙得焦头烂额,但《疯狂大老千》、《咸鱼翻生》等片却皆能取得稳定的高票房收入,居然得到金公主院线的雄厚资金支持,改组为“新艺城"电影公司。再加上徐克、泰迪罗宾、曾志伟等人的加盟,真可谓剑未出鞘,已然先声夺人!\r<br>
<br> 身为“新艺城"的大老板,麦嘉对公司制作的电影极为重视并发挥了强大的个人作用。在《最佳拍档》系列中,除了他的搞笑表演为影片锦上添花外,还利用自己学过电子工程的长处,熟练的将高空飞车、电子武器等特技融入电影的创作,从而令《最佳拍档》的制作水准远超同期港片。另外,在坚持新艺城继续拍摄受欢迎的喜剧电影的同时,麦嘉又大胆帮助林岭东完成了黑色“风云"系列,由他亲自监制的《龙虎风云》、《监狱风云》、《学校风云》等直指社会丑恶面的写实暴力影片,叫好叫座,在社会上亦引起了强烈反响。\r<br>
<br> 整个80年代,麦嘉是香港影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制作并参演的的影片几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麦嘉也饱受压力,由此导致他的命运与新艺城同荣共辱。到得90年代初期,当年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要各奔前程,人心离散,结果弄得新艺城大厦将倾、名存实亡,虽然麦嘉苦苦支撑,但最终无力回天。时隔不久,麦嘉便随着新艺城的解体而淡出电影界……\r<br>
<br> 谁知在2000年,影视界居然又出现了“光头神探"的身影。客串电影《大赢家》,主演电视剧《济公》,麦嘉似乎颇有些重出江湖的意味,但近两年却再次销声匿迹——恐怕他只是闲来无事玩玩票罢。看来,麦嘉的辉煌电影时代,只能永远停留在80年代的记忆中了。\r<br>
<br>
<br>影帝:洪金宝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二届和第八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洪金宝乳名三毛,1950年生于香港,祖籍浙江宁波。他七岁进入中国戏剧学院从于占元学艺,和师兄弟们曾用“七小福”名义活跃于舞台和银幕,是“七小福”的核心人物。十二岁时,洪金宝开始涉足电影,处女作是《公主于七小侠》,十八岁开始当龙虎武师,参演的名作有《龙争虎斗》,1971年开始当武打指导,第一部是《夺命双剑》,他曾获台湾第一届金龙奖最佳武术指导奖。1977年洪金宝开始当主角,第一部是《三德和尚于春米六》(此片也是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由他创办的嘉宝公司出品的)。\r<br>
<br> 他因主演《提防小手》荣获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后来主演《七小福》荣获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并同时荣获第三十三届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奖。除了担任导演拍摄《鬼打鬼》〈福星高照〉等片外,他还担当监制《僵尸先生》的工作,之后又创办宝禾和宝祥影片公司,洪金宝领导的洪家班人才济济,涌现不少人才,他对香港电影贡献良多,曾开创黑色功夫喜剧潮流和时装动作片。\r<br>
<br>
<br>影后:林碧琪
<br>无照片\r<br> 1983年,在角逐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的那届香港金像奖上,林碧琪主演的《靓妹仔》与马斯晨主演的《投奔怒海》一时令评委难以取舍,最终林碧琪摘走了影后桂冠,马斯晨则拿下了最佳新人。林碧琪拍完《靓妹仔》不久退出影坛。《靓妹仔》是靓妹仔系列电影中的第一部,也是香港电影第一部现场收音的电影。而今如果大家对这部影片有印象的话,怕也只是知道其中另一女主角温碧霞。\r<br>
<br> 听说在拍摄《靓妹仔》之前,黎大炜(导演)曾想选择刘德华担男主角,当时刘德华还在跑龙套,黎导见到他并近距离从头至脚将他打量一番,说:“不错不错,你简直就是《靓妹仔》男主角的化身。”刘德华当时心中一阵狂喜,以为他跑龙套的日子真的要结束了?结果是空欢喜一场。\r<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3届(1984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半边人》\r<br>
<br> 最佳导演 方育平 《半边人》\r<br>
<br> 最佳编剧 张坚庭 《表错七日情》\r<br>
<br> 最佳男主角 梁家辉 《垂帘听政》\r<br>
<br> 最佳女主角 叶童 《表错七日情》\r<br>
<br> 最佳新人 郑裕玲 《长城》\r<br>
<br> 最佳摄影 黄仲标 《长城》\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宋洪荣 《垂帘听政》\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元彪 林正英《奇谋妙计五福星》\r<br>
<br> 影帝:梁家辉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三届和第十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亦是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主演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情人》等几十部优秀电影,其中《情人》入选FaGuo戛纳电影节,获得广泛好评。他早已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在此不予过多介绍。\r<br>
<br>影后:叶童\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9.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三届和第十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第九届最佳女配角。叶童生于1963年3月8日(妇女节生滴哦),原名李思思。中学毕业后任模特。1982年被谭家明赏识,邀她参演《烈火青春》,更藉此而被提名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从此开始其演艺生涯。虽然她在演艺事业中已经拥有了三届香港金像奖影后的耀眼头衔。但真正让叶童走近万千观众的是她拍摄的电视剧,在《倚天屠龙记》和《新白娘子传奇》中的出色演出。尤其在《新白娘子传奇》中精彩的反串演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r<br>
<br> 事业得意的叶童,家庭生活亦十分美满。叶童念书时便认识先生陈国熹,两人拍拖8年,于1988年7月在巴黎结婚。\r<br>
<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4届(1985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似水流年》》\r<br>
<br> 最佳导演 严浩 《似水流年》\r<br>
<br> 最佳编剧 孙良 《似水流年》\r<br>
<br> 最佳男主角 李修贤 《公仆》\r<br>
<br> 最佳女主角 斯琴高娃《似水流年》\r<br>
<br> 最佳男配角 林威 《省港旗兵》\r<br>
<br> 最佳女配角 梅艳芳 《缘份》\r<br>
<br> 最佳新人 顾美华 《似水流年》\r<br>
<br> 最佳摄影 黎萃明 《等待黎明》\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章叔屏 《似水流年》\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成家班 《A计划》\r<br>
<br> 最佳音乐 林敏怡 《倾城之恋》\r<br>
<br> 影帝:李修贤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李修贤1952年8月6日生于上海,现今再提李修贤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大概已经寥寥。但十年前,当他凭着《喋血双雄》、《龙虎风云》等片叱咤影坛之时,人们是把他当作英雄的代名词顶礼膜拜着。如今与他同辈的影星不少已经淡出影坛。而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巨星周星驰最感激的人,1988年由李修贤自己导演电影《霹雳先锋》,选择了周星驰任男主角之一,并获台湾25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使得周星驰的星途从此一路顺风。\r<br>
<br>
<br>影后:斯琴高娃\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3.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1949年生,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人,蒙古族。1965年任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舞蹈演员、报幕员。1979年在故事片《归心似箭》饰演角色,获文化部79年优秀青年创作奖。198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82年因在影片《骆驼祥子》中成功塑造了女主角虎妞的银幕象,展现了角色的复杂性格和鲜明色彩,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六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后主演影片《似水流年》,于1985年获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理事。1986年后定居瑞士。\r<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5届(1986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警察故事》\r<br>
<br> 最佳导演 张婉婷 《非法移民》\r<br>
<br> 最佳编剧 陆剑明 邓荣录 《错点鸳鸯》\r<br>
<br> 最佳男主角 郑则仕 《何必有我》\r<br>
<br> 最佳女主角 王小凤 《错点鸳鸯》\r<br>
<br> 最佳男配角 孟海 《皇家师姐》\r<br>
<br> 最佳女配角 叶德娴 《花街时代》\r<br>
<br> 最佳新人 陈婉丽 《女人风情话》\r<br>
<br> 最佳摄影 潘恒生 《生死线》\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陆树远 《平安夜》\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成家班 《警察故事》\r<br>
<br> 最佳音乐 梅洛迪?班克 《僵尸先生》\r<br>
<br> 影帝:郑则仕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68.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五届和第十六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1977年加入香港无线电视台,多番获提名竞逐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男配角,曾获最佳男主角及最受欢迎男艺员奖项。郑则仕不但是影帝,自从他在电视剧《肥猫寻亲记》中饰演的肥猫一角可称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可爱人物。\r<br>
<br>影后:王小凤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6届(1987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英雄本色》\r<br>
<br> 最佳导演 方育平 《美国心》\r<br>
<br> 最佳编剧 邱戴安平 黎杰 《地下情》\r<br>
<br> 最佳男主角 周润发 《英雄本色》\r<br>
<br> 最佳女主角 张艾嘉 《最爱》\r<br>
<br> 最佳男配角 秦沛 《癞佬正传》\r<br>
<br>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 《地下情》\r<br>
<br> 最佳新人 刘玉娟 《美国心》\r<br>
<br> 最佳摄影 杜可风 《老娘够骚》\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黄仁达 《癞佬正传》\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程小东 《奇缘》\r<br>
<br> 最佳音乐 罗永辉 《梦中人》\r<br>
<br> 影帝:周润发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69.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六届、第七届和第九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周润发生于1955年5月18日,在70年代后期通过无线电视台的艺员训练班进入电视圈,只经过短短的龙套生涯,便得到了出演无线重头戏《上海滩》的机会,从而奠定了他无线头号小生的地位。之后,他又在《狂潮》、《网中人》、《火凤凰》和《笑傲江湖》等作品中一路拼杀,终使观众认可了他英俊潇洒的个人风格,他可算是一个时代的坐标。\r<br>
<br> 对于这一届金像奖,算是周润发扬眉吐气的一年,他在颁奖礼上说“三年,我等了你三年啊”,他终于等到最佳男主角。《英雄本色》是吴宇森无数郁闷累积的爆发,《英雄本色》是发哥踏上事业顶峰的开始。最佳影片实质名归,从此在电影中江湖不再只有血腥和暴力,它更多的是代表道义、正气、肝胆相照与生死与共。\r<br>
<br>影后:张艾嘉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6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张艾嘉1953年生于台湾,她是罗大佑口中的“小妹”,她是李宗盛、梁咏琪心目中的“张姐”,她是美国《时代》杂志曾以三页篇幅推介的人物,她是位德高望重的偶像。1969她进入广播电台做节目,稍后进入电视圈,主持西洋歌曲节目。1972演出首部电影《龙虎金刚》。1973离开嘉禾,进入配音间工作,看了近300部电影,开始立志要当电影人。1976演出李行拍摄的电影《碧云天》,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演出电影《我的爷爷》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87荣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最爱》\r<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7届(1988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秋天的童话》\r<br>
<br> 最佳导演 林岭东 《龙虎风云》\r<br>
<br> 最佳编剧 罗启锐 《秋天的童话》\r<br>
<br> 最佳男主角 周润发 《龙虎风云》\r<br>
<br> 最佳女主角 萧芳芳 《不是冤家不聚头》\r<br>
<br> 最佳男配角 梁朝伟 《人民英雄》\r<br>
<br>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 《人民英雄》\r<br>
<br> 最佳新人 林国斌 《省港旗兵续集》\r<br>
<br> 最佳摄影 钟志文 詹姆斯?海曼 《秋天的童话》\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奚仲文 《倩女幽魂》\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成家班 《A计划续集》\r<br>
<br> 最佳音乐 戴乐民 《倩女幽魂》\r<br>
<br>影帝:周润发
<br>
<br> 影后:萧芳芳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6.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七届和第十五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萧芳芳,原籍吴县甪直,1947年出生,6岁涉足香港影坛,9岁获东南亚最佳童星,少女时代的她,占尽古装片少侠风采。青春时期的她,掀起时装歌舞片的狂潮,在倾倒无数观众的同时,成为青年男女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她的年拍片纪录高达30,拍片总数超200。而且还当过导演,演艺经验起码在30年以上,这样的演员在香港被称为“老戏骨”。进入90年代,萧芳芳迎来了演艺事业的第二春,她拓宽了戏路搞笑加武打,凡是和她年龄不符的角色她都愿意接过来试试,然而这些并没有给萧芳芳带来些什么,而1996年,萧芳芳演回了自己,一个年过四十的中年妇女,这个真实朴素的角色反倒让她在柏林电影节上夺得了影后的称号。这部许鞍华的《女人四十》让观众认识到生活的细碎与乐趣,生命的宝贵和无常。萧芳芳不露声色的演绎,全面地再现出普通人对生命与生活认知的态度。对于一个听力有残障的女人,她在成就背后的付出,非常人能够想像。\r<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8届(1989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胭脂扣》\r<br>
<br> 最佳导演 关锦鹏 《胭脂扣》\r<br>
<br> 最佳编剧 聂宏风 邵国华 陈嘉上 叶广俭 《三人世界》\r<br>
<br> 最佳男主角 洪金宝 《七小福》\r<br>
<br> 最佳女主角 梅艳芳 《胭脂扣》\r<br>
<br> 最佳男配角 张学友 《旺角卡门》\r<br>
<br> 最佳女配角 李丽蕊 《学校风云》\r<br>
<br> 最佳新人 吴大维 《今夜星光灿烂》\r<br>
<br> 最佳摄影 钟志文 《七小福》\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成家班 《警察故事2》\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张叔平 《旺角卡门》\r<br>
<br> 最佳音乐 黎小田 《胭脂扣》\r<br>
<br>影帝:洪金宝
<br>
<br> 影后:梅艳芳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梅艳芳,1963年10月10日出生于香港,1968年五岁的梅艳芳开始跟着妈妈所创办的锦霞歌舞团走唱公园、街头、歌剧院。1982年参加华星唱片与无线电视主办的“第一届新秀歌唱比赛”凭借《风的季节》获得冠军脱颖而出,步入娱乐圈。除了活跃于舞台上,她也是一个关心社会的人。1989年《民主歌声献中华》、1991年《华东水灾筹款》、2003年《1:99》她除了参与以外,还积极策划。2003年9月公开自己患子宫颈癌,并承诺奋勇对抗癌病。2003年12月30日凌晨2点50分,与世长辞,终年40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