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细数香港24年金像影帝影后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15 00:2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1届(1982年)</font></font>
<br>  最佳影片 《父子情》\r<br>
<br>  最佳导演 方育平 《父子情》\r<br>
<br>  最佳编剧 张坚庭 《胡越的故事》\r<br>
<br>  最佳男主角 许冠文 《摩登保镖》\r<br>
<br>  最佳女主角 惠英红 《长辈》\r<br>
<br>  影帝:许冠文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许冠文出生于1942年,原藉广东番禺。1971年加入无线电视,主持节目『双星报喜』。1972年在大导演李翰祥的邀请下,接拍了第一部电影《大军阀》,此片成为当年三大卖座华语电影之一,更在第19届亚洲影展中夺得描写人物最成功喜剧片奖。许冠文跟李大导可谓合作无间,在往后两年,他连续接拍三套由李翰祥执导的电影,包括《一乐也》、《丑闻》及《声色犬马》。1982年,许冠文凭《摩登保镖》,勇夺香港第一届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而他亦于1989年,凭《鸡同鸭讲》而荣获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喜剧最佳男主角奖。\r<br>
<br>影后:惠英红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3.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1960年出生于广东,香港长大,因家境贫苦,十四岁起即在夜总会做歌舞艺员,十七岁进电影圈,签约为邵氏基本演员,处女作为《射雕英雄传》,其后逐渐从配角升任主角。在武侠功夫片的全盛时期,惠英红主演了一系列的邵氏功夫电影,如《乾隆下扬州》《斗智斗勇斗功夫》《风流断剑小小刀》《武馆》等。而在武侠功夫片走向衰落之际,她又改变戏路,成为了当时流行的动作喜剧片头号女明星。可以说惠英红的走红也正印证了香港功夫片由硬派阳刚戏向动作喜剧片转型的岁月。\r<br>
<br>  另外曾流行一时的霸王花系列电影也可以说是惠英红的代表影片,她扮演的女警霸王花是最为内地观众熟知的港片形象。\r<br>
<br>  近年复出的惠英红已经是一个演技派,当时她可是刘家良特别欣赏的打女。她是第一位影后,也是唯一凭借动作片获得主角大奖的演员。\r<br>
<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2届(1983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投奔怒海》\r<br>
<br>  最佳导演 许鞍华 《投奔怒海》\r<br>
<br>  最佳编剧 邱戴安平 《投奔怒海》\r<br>
<br>  最佳男主角 麦嘉 《最佳拍档》、洪金宝 《提防小手》\r<br>
<br>  最佳女主角 林碧琪 《靓妹仔》\r<br>
<br>  最佳新人 马斯晨 《投奔怒海》\r<br>
<br>  最佳摄影 黄岳泰 《夜惊魂》\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区丁平 《投奔怒海》\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洪金宝 林正英 元彪 《败家仔》\r<br>
<br>  最佳音乐 鲍比达 《再生人》\r<br>
<br>  影帝:麦嘉\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麦嘉,原名麦嘉尚。原籍广东,1958年移居香港,60年代举家迁徙到美国纽约。上大学时,主修电子工程,但因喜爱电影,后来做工程师时,又去纽约大学专门学习电影制作,在美国曾以副导演身份参加过三部枪战片的拍摄工作。73年返港,与吴耀汉、黎应就成立“先锋"电影公司,76年拍出导演处女作《一枝光棍走天涯》,结果却是叫好不叫座,几乎令麦嘉蚀尽本钱;后来又与洪金宝、刘家荣合组“嘉宝"电影公司,导演的《老虎与田鸡》等作品倒是深受欢迎。不过,这些只是麦嘉早期踏入影坛所进行的一番磨练罢了,真正让他大展拳脚的却是在与石天、黄百般鸣合组“奋斗"电影公司之后。\r<br>
<br>  “奋斗公司"的作品多是低成本制作的喜剧片,尽管只有黄百鸣、麦嘉、石天三人编导演各司其职,创业艰难,忙得焦头烂额,但《疯狂大老千》、《咸鱼翻生》等片却皆能取得稳定的高票房收入,居然得到金公主院线的雄厚资金支持,改组为“新艺城"电影公司。再加上徐克、泰迪罗宾、曾志伟等人的加盟,真可谓剑未出鞘,已然先声夺人!\r<br>
<br>  身为“新艺城"的大老板,麦嘉对公司制作的电影极为重视并发挥了强大的个人作用。在《最佳拍档》系列中,除了他的搞笑表演为影片锦上添花外,还利用自己学过电子工程的长处,熟练的将高空飞车、电子武器等特技融入电影的创作,从而令《最佳拍档》的制作水准远超同期港片。另外,在坚持新艺城继续拍摄受欢迎的喜剧电影的同时,麦嘉又大胆帮助林岭东完成了黑色“风云"系列,由他亲自监制的《龙虎风云》、《监狱风云》、《学校风云》等直指社会丑恶面的写实暴力影片,叫好叫座,在社会上亦引起了强烈反响。\r<br>
<br>  整个80年代,麦嘉是香港影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制作并参演的的影片几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麦嘉也饱受压力,由此导致他的命运与新艺城同荣共辱。到得90年代初期,当年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要各奔前程,人心离散,结果弄得新艺城大厦将倾、名存实亡,虽然麦嘉苦苦支撑,但最终无力回天。时隔不久,麦嘉便随着新艺城的解体而淡出电影界……\r<br>
<br>  谁知在2000年,影视界居然又出现了“光头神探"的身影。客串电影《大赢家》,主演电视剧《济公》,麦嘉似乎颇有些重出江湖的意味,但近两年却再次销声匿迹——恐怕他只是闲来无事玩玩票罢。看来,麦嘉的辉煌电影时代,只能永远停留在80年代的记忆中了。\r<br>
<br>
<br>影帝:洪金宝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二届和第八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洪金宝乳名三毛,1950年生于香港,祖籍浙江宁波。他七岁进入中国戏剧学院从于占元学艺,和师兄弟们曾用“七小福”名义活跃于舞台和银幕,是“七小福”的核心人物。十二岁时,洪金宝开始涉足电影,处女作是《公主于七小侠》,十八岁开始当龙虎武师,参演的名作有《龙争虎斗》,1971年开始当武打指导,第一部是《夺命双剑》,他曾获台湾第一届金龙奖最佳武术指导奖。1977年洪金宝开始当主角,第一部是《三德和尚于春米六》(此片也是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由他创办的嘉宝公司出品的)。\r<br>
<br>  他因主演《提防小手》荣获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后来主演《七小福》荣获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并同时荣获第三十三届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奖。除了担任导演拍摄《鬼打鬼》〈福星高照〉等片外,他还担当监制《僵尸先生》的工作,之后又创办宝禾和宝祥影片公司,洪金宝领导的洪家班人才济济,涌现不少人才,他对香港电影贡献良多,曾开创黑色功夫喜剧潮流和时装动作片。\r<br>
<br>
<br>影后:林碧琪
<br>无照片\r<br>  1983年,在角逐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的那届香港金像奖上,林碧琪主演的《靓妹仔》与马斯晨主演的《投奔怒海》一时令评委难以取舍,最终林碧琪摘走了影后桂冠,马斯晨则拿下了最佳新人。林碧琪拍完《靓妹仔》不久退出影坛。《靓妹仔》是靓妹仔系列电影中的第一部,也是香港电影第一部现场收音的电影。而今如果大家对这部影片有印象的话,怕也只是知道其中另一女主角温碧霞。\r<br>
<br>  听说在拍摄《靓妹仔》之前,黎大炜(导演)曾想选择刘德华担男主角,当时刘德华还在跑龙套,黎导见到他并近距离从头至脚将他打量一番,说:“不错不错,你简直就是《靓妹仔》男主角的化身。”刘德华当时心中一阵狂喜,以为他跑龙套的日子真的要结束了?结果是空欢喜一场。\r<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3届(1984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半边人》\r<br>
<br>  最佳导演 方育平 《半边人》\r<br>
<br>  最佳编剧 张坚庭 《表错七日情》\r<br>
<br>  最佳男主角 梁家辉 《垂帘听政》\r<br>
<br>  最佳女主角 叶童 《表错七日情》\r<br>
<br>  最佳新人 郑裕玲 《长城》\r<br>
<br>  最佳摄影 黄仲标 《长城》\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宋洪荣 《垂帘听政》\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元彪 林正英《奇谋妙计五福星》\r<br>
<br>  影帝:梁家辉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三届和第十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亦是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主演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情人》等几十部优秀电影,其中《情人》入选FaGuo戛纳电影节,获得广泛好评。他早已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在此不予过多介绍。\r<br>
<br>影后:叶童\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9.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三届和第十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第九届最佳女配角。叶童生于1963年3月8日(妇女节生滴哦),原名李思思。中学毕业后任模特。1982年被谭家明赏识,邀她参演《烈火青春》,更藉此而被提名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从此开始其演艺生涯。虽然她在演艺事业中已经拥有了三届香港金像奖影后的耀眼头衔。但真正让叶童走近万千观众的是她拍摄的电视剧,在《倚天屠龙记》和《新白娘子传奇》中的出色演出。尤其在《新白娘子传奇》中精彩的反串演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r<br>
<br>  事业得意的叶童,家庭生活亦十分美满。叶童念书时便认识先生陈国熹,两人拍拖8年,于1988年7月在巴黎结婚。\r<br>
<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4届(1985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似水流年》》\r<br>
<br>  最佳导演 严浩 《似水流年》\r<br>
<br>  最佳编剧 孙良 《似水流年》\r<br>
<br>  最佳男主角 李修贤 《公仆》\r<br>
<br>  最佳女主角 斯琴高娃《似水流年》\r<br>
<br>  最佳男配角 林威 《省港旗兵》\r<br>
<br>  最佳女配角 梅艳芳 《缘份》\r<br>
<br>  最佳新人 顾美华 《似水流年》\r<br>
<br>  最佳摄影 黎萃明 《等待黎明》\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章叔屏 《似水流年》\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成家班 《A计划》\r<br>
<br>  最佳音乐 林敏怡 《倾城之恋》\r<br>
<br>  影帝:李修贤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李修贤1952年8月6日生于上海,现今再提李修贤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大概已经寥寥。但十年前,当他凭着《喋血双雄》、《龙虎风云》等片叱咤影坛之时,人们是把他当作英雄的代名词顶礼膜拜着。如今与他同辈的影星不少已经淡出影坛。而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巨星周星驰最感激的人,1988年由李修贤自己导演电影《霹雳先锋》,选择了周星驰任男主角之一,并获台湾25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使得周星驰的星途从此一路顺风。\r<br>
<br>
<br>影后:斯琴高娃\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3.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1949年生,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人,蒙古族。1965年任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舞蹈演员、报幕员。1979年在故事片《归心似箭》饰演角色,获文化部79年优秀青年创作奖。198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82年因在影片《骆驼祥子》中成功塑造了女主角虎妞的银幕象,展现了角色的复杂性格和鲜明色彩,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六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后主演影片《似水流年》,于1985年获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理事。1986年后定居瑞士。\r<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5届(1986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警察故事》\r<br>
<br>  最佳导演 张婉婷 《非法移民》\r<br>
<br>  最佳编剧 陆剑明 邓荣录 《错点鸳鸯》\r<br>
<br>  最佳男主角 郑则仕 《何必有我》\r<br>
<br>  最佳女主角 王小凤 《错点鸳鸯》\r<br>
<br>  最佳男配角 孟海 《皇家师姐》\r<br>
<br>  最佳女配角 叶德娴 《花街时代》\r<br>
<br>  最佳新人 陈婉丽 《女人风情话》\r<br>
<br>  最佳摄影 潘恒生 《生死线》\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陆树远 《平安夜》\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成家班 《警察故事》\r<br>
<br>  最佳音乐 梅洛迪?班克 《僵尸先生》\r<br>
<br>  影帝:郑则仕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68.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五届和第十六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1977年加入香港无线电视台,多番获提名竞逐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男配角,曾获最佳男主角及最受欢迎男艺员奖项。郑则仕不但是影帝,自从他在电视剧《肥猫寻亲记》中饰演的肥猫一角可称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可爱人物。\r<br>
<br>影后:王小凤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6届(1987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英雄本色》\r<br>
<br>  最佳导演 方育平 《美国心》\r<br>
<br>  最佳编剧 邱戴安平 黎杰 《地下情》\r<br>
<br>  最佳男主角 周润发 《英雄本色》\r<br>
<br>  最佳女主角 张艾嘉 《最爱》\r<br>
<br>  最佳男配角 秦沛 《癞佬正传》\r<br>
<br>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 《地下情》\r<br>
<br>  最佳新人 刘玉娟 《美国心》\r<br>
<br>  最佳摄影 杜可风 《老娘够骚》\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黄仁达 《癞佬正传》\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程小东 《奇缘》\r<br>
<br>  最佳音乐 罗永辉 《梦中人》\r<br>
<br>  影帝:周润发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69.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六届、第七届和第九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周润发生于1955年5月18日,在70年代后期通过无线电视台的艺员训练班进入电视圈,只经过短短的龙套生涯,便得到了出演无线重头戏《上海滩》的机会,从而奠定了他无线头号小生的地位。之后,他又在《狂潮》、《网中人》、《火凤凰》和《笑傲江湖》等作品中一路拼杀,终使观众认可了他英俊潇洒的个人风格,他可算是一个时代的坐标。\r<br>
<br>  对于这一届金像奖,算是周润发扬眉吐气的一年,他在颁奖礼上说“三年,我等了你三年啊”,他终于等到最佳男主角。《英雄本色》是吴宇森无数郁闷累积的爆发,《英雄本色》是发哥踏上事业顶峰的开始。最佳影片实质名归,从此在电影中江湖不再只有血腥和暴力,它更多的是代表道义、正气、肝胆相照与生死与共。\r<br>
<br>影后:张艾嘉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6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张艾嘉1953年生于台湾,她是罗大佑口中的“小妹”,她是李宗盛、梁咏琪心目中的“张姐”,她是美国《时代》杂志曾以三页篇幅推介的人物,她是位德高望重的偶像。1969她进入广播电台做节目,稍后进入电视圈,主持西洋歌曲节目。1972演出首部电影《龙虎金刚》。1973离开嘉禾,进入配音间工作,看了近300部电影,开始立志要当电影人。1976演出李行拍摄的电影《碧云天》,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演出电影《我的爷爷》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87荣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最爱》\r<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7届(1988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秋天的童话》\r<br>
<br>  最佳导演 林岭东 《龙虎风云》\r<br>
<br>  最佳编剧 罗启锐 《秋天的童话》\r<br>
<br>  最佳男主角 周润发 《龙虎风云》\r<br>
<br>  最佳女主角 萧芳芳 《不是冤家不聚头》\r<br>
<br>  最佳男配角 梁朝伟 《人民英雄》\r<br>
<br>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 《人民英雄》\r<br>
<br>  最佳新人 林国斌 《省港旗兵续集》\r<br>
<br>  最佳摄影 钟志文 詹姆斯?海曼 《秋天的童话》\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奚仲文 《倩女幽魂》\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成家班 《A计划续集》\r<br>
<br>  最佳音乐 戴乐民 《倩女幽魂》\r<br>
<br>影帝:周润发
<br>
<br>  影后:萧芳芳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6.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七届和第十五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萧芳芳,原籍吴县甪直,1947年出生,6岁涉足香港影坛,9岁获东南亚最佳童星,少女时代的她,占尽古装片少侠风采。青春时期的她,掀起时装歌舞片的狂潮,在倾倒无数观众的同时,成为青年男女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她的年拍片纪录高达30,拍片总数超200。而且还当过导演,演艺经验起码在30年以上,这样的演员在香港被称为“老戏骨”。进入90年代,萧芳芳迎来了演艺事业的第二春,她拓宽了戏路搞笑加武打,凡是和她年龄不符的角色她都愿意接过来试试,然而这些并没有给萧芳芳带来些什么,而1996年,萧芳芳演回了自己,一个年过四十的中年妇女,这个真实朴素的角色反倒让她在柏林电影节上夺得了影后的称号。这部许鞍华的《女人四十》让观众认识到生活的细碎与乐趣,生命的宝贵和无常。萧芳芳不露声色的演绎,全面地再现出普通人对生命与生活认知的态度。对于一个听力有残障的女人,她在成就背后的付出,非常人能够想像。\r<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8届(1989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胭脂扣》\r<br>
<br>  最佳导演 关锦鹏 《胭脂扣》\r<br>
<br>  最佳编剧 聂宏风 邵国华 陈嘉上 叶广俭 《三人世界》\r<br>
<br>  最佳男主角 洪金宝 《七小福》\r<br>
<br>  最佳女主角 梅艳芳 《胭脂扣》\r<br>
<br>  最佳男配角 张学友 《旺角卡门》\r<br>
<br>  最佳女配角 李丽蕊 《学校风云》\r<br>
<br>  最佳新人 吴大维 《今夜星光灿烂》\r<br>
<br>  最佳摄影 钟志文 《七小福》\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成家班 《警察故事2》\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张叔平 《旺角卡门》\r<br>
<br>  最佳音乐 黎小田 《胭脂扣》\r<br>
<br>影帝:洪金宝
<br>
<br>  影后:梅艳芳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梅艳芳,1963年10月10日出生于香港,1968年五岁的梅艳芳开始跟着妈妈所创办的锦霞歌舞团走唱公园、街头、歌剧院。1982年参加华星唱片与无线电视主办的“第一届新秀歌唱比赛”凭借《风的季节》获得冠军脱颖而出,步入娱乐圈。除了活跃于舞台上,她也是一个关心社会的人。1989年《民主歌声献中华》、1991年《华东水灾筹款》、2003年《1:99》她除了参与以外,还积极策划。2003年9月公开自己患子宫颈癌,并承诺奋勇对抗癌病。2003年12月30日凌晨2点50分,与世长辞,终年40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5-8-15 00:33:44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red"><font size="4">未完待续,请先不要回帖!</font></font>
3#
 楼主| 发表于 2005-8-15 02:38:34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9届(1990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飞越黄昏》\r<br>
<br>  最佳导演 吴宇森 《喋血双雄》\r<br>
<br>  最佳编剧 张之亮 陈锦昌 《飞越黄昏》\r<br>
<br>  最佳男主角 周润发 《阿郎的故事》\r<br>
<br>  最佳女主角 张曼玉 《不脱袜的人》\r<br>
<br>  最佳男配角 梁朝伟 《杀手蝴喋梦》\r<br>
<br>  最佳女配角 叶童 《飞越黄昏》\r<br>
<br>  最佳新演员 江华 《但愿人长久》\r<br>
<br>  最佳摄影 鲍起鸣 《不脱袜的人》\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司徒卫镛 《不脱袜的人》\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成家班 《奇迹》\r<br>
<br>  最佳音乐 鲁世杰 《八两金》\r<br>
<br>影帝:周润发
<br>
<br>  影后:张曼玉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66.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九届、第十二届、第十六届、第十七届和第二十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她可谓是得奖最多的金像影后。张曼玉生于1964年9月20日,1983年获港姐亚军,由参选港姐开始,从一个地地道道的花瓶,一步一步成为当时香港影坛一个新的影后,看张曼玉十年影集,渐入佳境,起始是花丛中的一朵嫣红,最后变成最精萃的一滴金黄色的花蜜,所谓美女,是时光雕刻成的。她除了五次获金像奖外,四次获台湾金马奖,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员奖,以及戛纳影后。她是华人电影的一个骄傲。\r<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10届(1991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阿飞正传》\r<br>
<br>  最佳导演 王家卫 《阿飞正传》\r<br>
<br>  最佳编剧 陈文强 《庙街皇后》\r<br>
<br>  最佳男主角 张国荣 《阿飞正传》\r<br>
<br>  最佳女主角 郑裕玲 《表姐?你好》\r<br>
<br>  最佳男配角 吴孟达 《天若有情》\r<br>
<br>  最佳女配角 刘玉屏 《庙街皇后》\r<br>
<br>  最佳新演员 刘玉屏 《庙街皇后》\r<br>
<br>  最佳摄影 杜可风 《阿飞正传》\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张叔平 《阿飞正传》\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程小东 《笑傲江湖》\r<br>
<br>  最佳音乐 顾家辉 戴乐民 《秦俑》\r<br>
<br>  影帝:张国荣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6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终于盼到了偶家哥哥这一届了,他的生平资料我在这里就不提了,来说说哥哥的金像情结,1991年张国荣第四次被提名为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虽然一部《阿飞正传》拍垮了一家电影公司,但它为王家卫带来了第一个小金人,也为张国荣带来了此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小金人,而这时的荣少却在万里之遥的加拿大。黄沾曾经盛赞张国荣非常具有体育精神,即便知道自己没有拿到奖,也会出席颁奖礼,以示支持,他自己也说《胭脂扣》那次别人看他穿得一丝不苟地来,都以为他拿定了,结果哪知他是输定了输给了洪金宝。(注:80年代香港的许多奖项都是将结果提前通知获奖人的,到了90年代为了增加刺激性,才改为现场揭晓)
<br>
<br>影后:郑裕玲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6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郑裕玲1975年考入“佳视”艺员训练班,毕业后主演《仙鹤神针》、《金刀情侠》、《名留青史》。1978年加盟无线电视台,担任“BANG BANG甘既声”节目主持人,1983年首拍电影《花城》,1987年与“无线”约满,全面介入电影界。1984年以影片《花城》获香港第三届电影金像奖新人奖。1988年以影片《星星月亮太阳>获第25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90年以影片《表姐,你好》获第十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r<br>
<br>  DoDo生就了完全80年代早期无线电视演员的普遍长相,就是那种穿着连衣裙站在白布面前照了几张照片,然后被那时的盗版商拿去批量印刷然后制成挂历内页拿到内地成为千家万户墙上艺术品的那种。从1975年考入“佳视”艺员训练班开始,她就没有停止过工作。谁都知道她是一个为戏,准确地说是为钱拼命的人,认为钱才是人生最忠诚的朋友。舞台剧、电视剧、电影、主持、配音,甚至还有唱歌,DoDo从来不会因为担心形象遭到创伤而拒绝,无论是《警花出更》里漂亮严谨的Madam,还是《流氓大亨》里的闲情逸致,还有《八星报喜》、《表姐,你好哟!》里最经典的傻姑状,DoDo因为不懂拒绝,反而尝试了所有的角色类型,不经意之间反而让自己成了实力派演员。她肯定不是美女,经常我们还会把她和善于自毁的吴君如相提并论,并且她也快到了可以被人忽略性别的年龄,但人们却津津乐道她的绯闻,甚至黄子华的女友都因为吃醋而自杀。虽然DoDo化化妆就是标准的傻女人样,但她却是一个聪明的女人,懂得用自损来解嘲,同时让人看到她的努力和勤奋。\r<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11届(1992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跛豪》\r<br>
<br>  最佳导演 徐克 《黄飞鸿》\r<br>
<br>  最佳编剧 麦当雄 萧若元 《跛豪》\r<br>
<br>  最佳男主角 曾志伟 《双城故事》\r<br>
<br>  最佳女主角 叶童 《婚姻勿语》\r<br>
<br>  最佳男配角 关海山 《雷洛传Ⅱ》\r<br>
<br>  最佳女配角 叶德娴 《与龙共舞》\r<br>
<br>  最佳新演员 梁铮 《黑猫》\r<br>
<br>  最佳摄影 鲍起鸣 《九一神雕侠侣》\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奚仲文 《九一神雕侠侣》\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袁信义 袁祥仁 刘家荣 《黄飞鸿》\r<br>
<br>  最佳音乐 黄沾 《黄飞鸿》\r<br>
<br>  影帝:曾志伟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6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曾志伟生于1953年4月14日,他即不帅也不高更不酷,甚至,连嗓音都那么难听。但这个男人,却一直在香港这个五光十色的弹丸之地,成就着属于他的电影事业。继第一次出演悲剧《双城故事》获得这一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后,曾志伟的电影之路开始畅通,《愈快乐愈堕落》里那个举着伞站在雨中的同性恋者、《甜蜜蜜》中那个暴死在纽约街头的豹哥、《半支烟》中那个失落了记忆的中年混混,1997年,他又凭《甜蜜蜜》获得了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曾志伟在香港演艺圈沉浮30年,尝遍酸甜苦辣。近几年他又凭借《无间道》,再度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加之《江湖》的宣传造势,一时风头无两。\r<br>
<br>影后:叶童\r<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12届(1993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笼民》\r<br>
<br>  最佳导演 张之亮 《笼民》\r<br>
<br>  最佳编剧 张之亮 黄仁达 吴沧洲 《笼民》\r<br>
<br>  最佳男主角 梁家辉 《92黑玫瑰 黑玫瑰》\r<br>
<br>  最佳女主角 张曼玉 《阮玲玉》\r<br>
<br>  最佳男配角 廖启智 《笼民》\r<br>
<br>  最佳女配角 冯宝宝 《92黑玫瑰 黑玫瑰》\r<br>
<br>  最佳新演员 袁咏仪 《亚飞与亚基》\r<br>
<br>  最佳摄影 恒生 《阮玲玉》\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朴若木 《阮玲玉》\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袁和平 《男儿当自强》\r<br>
<br>  最佳音乐 小虫 《阮玲玉》\r<br>
<br>  影帝:梁家辉(个人资料请参照1984年第三届金像奖)
<br>
<br>  影后:张曼玉(个人资料请参照1990年第九届金像奖\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6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13届(1994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新不了情》\r<br>
<br>  最佳导演 尔冬升 《新不了情》\r<br>
<br>  最佳编剧 尔冬升 《新不了情》\r<br>
<br>  最佳男主角 黄秋生 《人肉叉烧包》\r<br>
<br>  最佳女主角 袁咏仪 《新不了情》\r<br>
<br>  最佳男配角 秦沛 《新不了情》\r<br>
<br>  最佳女配角 冯宝宝 《新不了情》\r<br>
<br>  最佳新演员 吴兴国 《诱僧》\r<br>
<br>  最佳摄影 鲍德熹 《白发魔女传》\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马磐超 《白发魔女传》\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元奎 元德 《方世玉》\r<br>
<br>  最佳音乐 韦启良 刘以达 《诱僧》\r<br>
<br>  影帝:黄秋生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十三届和第十八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第二十二届最佳男配角。\r<br>
<br>  黄秋生生于1962年9月2日,他是香港影坛的一个异类,在香港这样的商业土壤中能够诞生这样一位全面的实力派人物,是非常令人庆幸的。他是那种你只要给他一个上档次的剧本,他就能做到征服人心的鬼才。\r<br>
<br>  1993年《人肉叉烧包》中精彩绝伦、神形兼备的变态演出让人至今心惊胆寒,他成了华人世界的霍普金斯。\r<br>
<br>  1998年他在《野兽刑警》的表演达到无我境界,再次博得金像奖影帝殊荣。黄秋生由于接片过多,所以他的作品中难免掺杂着大量水准不高的劣作,但他本人认为这些电影只是用来混口饭吃,导演只要把他的造型搞好就足够了。而与陈嘉上、杜琪峰这些大导演合作时,他却会反复按导演的安排来设计表演方式,以达到最完美的程度。有人说假如想从香港找一位可以演话剧《茶馆》的演员,那么这个人就是黄秋生。\r<br>
<br>  出演过160多部影片,包括三级片,同时又获得过影帝,凭《无间道》再次达到事业高峰,演技受到各界公认。\r<br>
<br>影后:袁咏仪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6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袁咏仪1971年9月4日生于香港,1990年获香港小姐冠军晋身娱乐圈,她演技自然精湛,具有娱乐圈里少有的直爽性格,不做作。\r<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14届(1995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重庆森林》\r<br>
<br>  最佳导演 王家卫 《重庆森林》\r<br>
<br>  最佳编剧 杜国威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r<br>
<br>  最佳男主角 梁朝伟 《重庆森林》\r<br>
<br>  最佳女主角 袁咏仪 《金枝玉叶》\r<br>
<br>  最佳男配角 陈小春 《晚九朝五》\r<br>
<br>  最佳女配角 罗冠兰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r<br>
<br>  最佳新演员 刘雅丽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r<br>
<br>  最佳摄影 杜可风 《东邪西毒》\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张叔平 《东邪西毒》\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刘家良 成家班 《醉拳Ⅱ》\r<br>
<br>  最佳音乐 雷颂德 胡伟立 黄英华 《梁祝》\r<br>
<br>  影帝:梁朝伟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6.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十四届、第十七届、第二十届、第二十二届和第二十四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梁朝伟生平偶就不说了,都是几个熟人哈!在这里提一下这一届最佳男主角的提名,《重庆森林》的梁朝伟、《国产007》的周星驰(他也是第三次被提名了),《新边缘人》的张学友、《三个相爱少年》的葛民辉,张国荣的《金枝玉叶》(怎么他提名的不是《东邪西毒》,不是说他演的顾SIR不好,但与欧阳峰相比,后者才是他演技的真正展现。)而《东邪西毒》这个片子最后只得最佳美指、最佳造型设计(均为张叔平)两项技术奖。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梁朝伟最终等到了他的第一个金像影帝,不过这已是他的第三个小金人了。\r<br>
<br>影后:袁咏仪
<br>
<br>  第15届(1996年)
<br>
<br>  最佳影片 《女人,四十》\r<br>
<br>  最佳导演 许鞍华 《女人,四十》\r<br>
<br>  最佳编剧 陈文强 《女人,四十》\r<br>
<br>  最佳男主角 乔宏 《女人,四十》\r<br>
<br>  最佳女主角 萧芳芳 《女人,四十》\r<br>
<br>  最佳男配角 罗家英 《女人,四十》\r<br>
<br>  最佳女配角 莫文蔚 《堕落天使》\r<br>
<br>  最佳新演员 巫启贤 《慈云山十三太保》\r<br>
<br>  最佳摄影 杜可风 《堕落天使》\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马磐超 《夜半歌声》\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唐季礼 成龙 《红番区》\r<br>
<br>  最佳音乐 陈勋奇 罗尔.A.加西亚 《堕落天使》\r<br>
<br>  影帝:乔宏\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乔宏的一生总是意外频生。1927年他生于中国上海,原籍山西,生长在基督教家庭,是家中第五代的基督徒。精通多种方言,英语能力很强,韩战时曾当美军翻译,目睹战争的残酷和生灵涂炭,使他更懂得去爱人,救人的灵魂。\r<br>
<br>  1955年在东京得到女影星白光赏识,引荐进入影圈,拍摄第一部电影《鲜牡丹》,一出道就当男主角,被喻为“闪电小生”。\r<br>
<br>  1958年认识著名日籍播音员小金子,更结为夫妇,育有两子一女。成立艺人之家,带领影艺圈人信主。\r<br>
<br>  1978年49岁的乔宏与一位飞行学生,驾驶一架小型飞机,在香港石岗机场附近山腰失事,神拯救了他,只是大腿皮肤被灼伤而已,同行的学生郑伟昌被救后决志信主,后来更被神使用,被按立为牧师,到处为主作见证,述说神的大能。\r<br>
<br>  1984年应荷里活名导演史提芬史匹堡邀请,在《魔域奇兵》电影中演出。\r<br>
<br>  1985年第一次心脏病发。\r<br>
<br>  1994年移居美国西雅图,并拍摄完电影《女人四十》,在美第二次心脏病发。\r<br>
<br>  1995年驾车时第三次心脏病发,接受生死一隔的心脏手术,再一次走过死荫的幽谷,很快就康复。\r<br>
<br>  1996年先后凭《女人四十》电影,获得香港“金紫荆奖”及“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成为双料影帝,颁奖台上将荣耀归与上帝。\r<br>
<br>  1996年昔日在飞机失事中同获救的郑伟昌牧师,成立国际福音飞行事工,与乔宏作史无前例的华人巡回飞行布道,驾驶小型飞机到美国东部、中部、中西部多个城镇举行布道会。乔宏担任“影音使团”董事,并将两项影帝殊荣之奖品变卖,以所得金钱支持“影音使团”拍摄讲述其一生故事的《生命因你传奇》,为主作见证。\r<br>
<br>  1999年3月22日完成其最后参演的福音电影《天使之城》,饰演天使奇侠一角。\r<br>
<br>  1999年4月15日晚上10:30分,乔宏在美国西雅图驾车回家途中,再次心脏病发,被送入医院之后,证实不治。他离世时没有痛苦,面容安详。而《天使之城》的所有拍摄工作,亦刚好在他逝世的前一天完成。\r<br>
<br>影后:萧芳芳(个人资料请参照1988年第七届金像奖)
<br>
<br>
<br><font size="4"><font color="red">第16届(1997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甜蜜蜜》\r<br>
<br>  最佳导演 陈可辛 《甜蜜蜜》\r<br>
<br>  最佳编剧 岸西 《甜蜜蜜》\r<br>
<br>  最佳男主角 郑则仕 《三个受伤的警察》\r<br>
<br>  最佳女主角 张曼玉 《甜蜜蜜》\r<br>
<br>  最佳男配角 曾志伟 《甜蜜蜜》\r<br>
<br>  最佳女配角 舒淇 《色情男女》\r<br>
<br>  最佳新演员 舒淇 《色情男女》\r<br>
<br>  最佳摄影 马楚成 《甜蜜蜜》\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奚仲文 《甜蜜蜜》\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唐季礼 《简单任务》\r<br>
<br>  最佳音乐 赵增熹 《甜蜜蜜》\r<br>
<br>  影帝:郑则仕(个人资料请参照1985年第四届金像奖)
<br>
<br>  影后:张曼玉(个人资料请参照1989年第八届金像奖)
<br>
<br>  <font color="red"><font size="4">第17届(1998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香港制造》\r<br>
<br>  最佳导演 陈果 《香港制造》\r<br>
<br>  最佳编剧 杜国威 《南海十三郎》\r<br>
<br>  最佳男主角 梁朝伟 《春光乍泻》\r<br>
<br>  最佳女主角 张曼玉 《宋家皇朝》\r<br>
<br>  最佳男配角 姜文 《宋家皇朝》\r<br>
<br>  最佳女配角 梅艳芳 《半生缘》\r<br>
<br>  最佳新演员 李灿森 《香港制造》\r<br>
<br>  最佳摄影 黄岳泰 《宋家皇朝》\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马磐超 《宋家皇朝》\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董玮 《神偷谍影》\r<br>
<br>  最佳音乐 兰迪.米勒 喜多郎 《宋家皇朝》\r<br>
<br>  影帝:梁朝伟(个人资料请参照1995年第十四届金像奖)\r<br>
<br>  影后:张曼玉(个人资料请参照1990年第九届金像奖)
<br>
<br>
<br>第18届(1999年)
<br>
<br>  最佳影片 《野兽刑警》\r<br>
<br>  最佳导演 陈嘉上 林超贤 《野兽刑警》\r<br>
<br>  最佳编剧 陈嘉上 《野兽刑警》\r<br>
<br>  最佳男主角 黄秋生 《野兽刑警》\r<br>
<br>  最佳女主角 吴君如 《洪兴十三妹》\r<br>
<br>  最佳男配角 谭耀文 《野兽刑警》\r<br>
<br>  最佳女配角 舒淇 《洪兴十三妹》\r<br>
<br>  最佳新演员 谢霆锋 《新古惑仔之青年激情篇》\r<br>
<br>  最佳摄影 黄岳泰\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何剑雄 《风云之雄霸天下》\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成龙 《我是谁》\r<br>
<br>  最佳音乐 陈光荣 《风云之雄霸天下》\r<br>
<br>  影帝:黄秋生(个人资料请参照1994年第十三届金像奖)\r<br>
<br>  影后:吴君如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5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吴君如16岁踏入香港演艺圈,拍了30多部电影,为人爽朗幽默,是个人人皆知的搞笑女王,有“女周星驰”之称。吴君如的演艺道路,正好反映了香港女演员艰辛的奋斗史。\r<br>
<br>  吴君如1965年8月2日香港出生和接受教育,其父亲吴锦泉(艺名夏春秋)是亚洲电视艺员。吴君如从小念书不行,逗笑最行,十六岁中学毕业,母亲鼓励她报考无线艺员训练班。吴君如于1983年和吴启华、刘青云、刘嘉玲等人训练班毕业,出道后和刘嘉玲、邓萃雯、蓝洁瑛、曾华倩等一起被列为新一代接班花旦行列。可是拍了几部剧后,始终因为外型较逊色而无法上位,几乎也没当过女主角。\r<br>
<br>  吴君如样貌不比同期女演员漂亮,所以在无线做了五%
4#
发表于 2005-8-15 08:12:48 | 只看该作者
好贴~顶~~
5#
发表于 2005-8-15 08:22:02 | 只看该作者
谢了.~~~~顶~~~~~~~~
6#
 楼主| 发表于 2005-8-15 10:44:06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red"><font size="4">第19届(2000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千言万语》\r<br>
<br>  最佳导演 杜琪峰 《枪火》\r<br>
<br>  最佳编剧 张艾嘉 关皓月 《心动》\r<br>
<br>  最佳男主角 刘德华 《暗战》\r<br>
<br>  最佳女主角 罗兰 《爆裂刑警》\r<br>
<br>  最佳男配角 狄龙 《流星语》\r<br>
<br>  最佳女配角 吴家丽 《流星语》\r<br>
<br>  最佳新演员 张柏芝 《星愿》\r<br>
<br>  最佳摄影 黄岳泰 《紫雨风暴》\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文念中 《心动》\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董玮 《紫雨风暴》\r<br>
<br>  最佳音乐 金培达 《星愿》\r<br>
<br>  影帝:刘德华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8.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第十九届和第二十三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刘德华个人资料在这里就不写了,都是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我们来看一下这年的最佳男主角提名:\r<br>
<br>  曾志伟《半支烟》\r<br>
<br>  黄秋生《千言万语》\r<br>
<br>  刘青云《目露凶光》\r<br>
<br>  刘德华《暗战》\r<br>
<br>  吴镇宇《爆裂刑警》\r<br>
<br>  说实话,没料到最后最佳男主角得主是刘德华,虽然《暗战》中刘德华的百变造型为电影增色不少,但就个人而言,感觉刘青云的表现更胜一筹,其实《春光乍泄》那年不也是粱朝伟、张国荣双提名吗!\r<br>
<br>
<br>影后:罗兰\r<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9.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以甘草演员而名的罗兰初尝影后滋味,以《爆裂刑警》压倒对手,获最佳女主角。当宣布罗兰得奖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罗兰落落大方地站在台上,完全没有激动。她平和地说自己对得奖 “想都没有想过”!
<br>
<br>
<br><font color="red"><font size="4">第20届(2001年)</font></font>
<br>
<br>  最佳电影  《卧虎藏龙》\r<br>
<br>  最佳导演  李安《卧虎藏龙》\r<br>
<br>  最佳编剧  陈果《榴莲飘飘》\r<br>
<br>  最佳男主角  梁朝伟《花样年华》\r<br>
<br>  最佳女主角  张曼玉《花样年华》\r<br>
<br>  最佳男配角  吴镇宇《公元2000》\r<br>
<br>  最佳女配角  郑佩佩《卧虎藏龙》\r<br>
<br>  最佳新演员  秦海璐《榴莲飘飘》\r<br>
<br>  最佳摄影  鲍德熹《卧虎藏龙》\r<br>
<br>  最佳动作指导  袁和平《卧虎藏龙》\r<br>
<br>  最佳剪辑  张叔平《花样年华》\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张叔平《花样年华》\r<br>
<br>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张叔平《花样年华》\r<br>
<br>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谭盾《卧虎藏龙》\r<br>
<br>  最佳音响效果  Eugene Gearty 《卧虎藏龙\r<br>
<br>  最佳电影歌曲  《月光爱人》、《卧虎藏龙》\r<br>
<br>  终身成就奖  白雪仙\r<br>
<br>  专业精神奖  袁和平\r<br>
<br>  影帝:梁朝伟(个人资料请参照1995年第十四届金像奖)\r<br>
<br>  影后:张曼玉(个人资料请参照1990年第九届金像奖)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
<br><font color="red"><font size="4">21届(2002年)</font></font>
<br>
<br>  最佳电影:《少林足球》\r<br>
<br>  最佳导演:周星驰《少林足球》\r<br>
<br>  最佳男主角:周星驰《少林足球》\r<br>
<br>  最佳女主角:张艾嘉《地久天长》\r<br>
<br>  最佳编剧:岸西《男人四十》\r<br>
<br>  最佳男配角:黄一飞《少林足球》\r<br>
<br>  最佳女配角:林嘉欣《男人四十》\r<br>
<br>  最佳新演员:林嘉欣《男人四十》\r<br>
<br>  最佳摄影:黄岳泰《幽灵人间》\r<br>
<br>  最佳剪接:邝志良《特5迷城》\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娄中国、严沾林《游园惊梦》\r<br>
<br>  最佳服装设计:杨凡《游园惊梦》\r<br>
<br>  杰出青年导演:周星驰《少林足球》\r<br>
<br>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何崇志《麦兜故事》\r<br>
<br>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终身美丽--郑秀文《瘦身男女》\r<br>
<br>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成家班《特5迷城》\r<br>
<br>  最佳音响效果:曾景祥《少林足球》\r<br>
<br>  最佳视觉效果:《少林足球》\r<br>
<br>  最佳亚洲电影:《千与千寻》(日本)
<br>
<br>  终身成就奖:张彻
<br>
<br>  影帝:周星驰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7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周星驰就不用介绍了吧,我们来看一下这年的最佳电影提名名单:
<br>
<br>  周星驰〈少林足球〉\r<br>
<br>  张婉婷〈北京乐与路〉\r<br>
<br>  许鞍华〈男人四十〉\r<br>
<br>  杜琪峰、韦家辉〈瘦身男女〉\r<br>
<br>  关锦鹏〈蓝宇〉\r<br>
<br>  这一年最风光的莫过于周星弛与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少林足球》,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获得金像奖十三项提名,并在最后获得当年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周星驰)、最佳男主角(周星驰)、最佳男配角(黄一飞)、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视觉效果6项大奖,那一年金像奖新增设一个杰出青年导演奖,也被周星驰获得。\r<br>
<br>  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是周星驰主演得最好的电影,但作为他第一部个人导演并编剧的电影,水准已是十分好了,再加上票房大卖,对香港低靡的电影市场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激励,或多项奖励也就不奇怪了。周星驰从1991年开始,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实在令人感叹与感慨。\r<br>
<br>  影后:张艾嘉(个人资料请参照1987年第六届金像奖)
<br>
<br>  这一年的最佳女主角得主是张艾嘉,提名电影《地久天长》,杜国威的编剧外加上这是他首次执导。张艾嘉在里面的表演被评为“真情流露”,一个坚强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她自己人生的一种展现。\r<br>
<br>  而提名最佳女主角的郑秀文以《瘦身男女》、《同居蜜友》与《钟无艳》三部电影同获提名,对手是《地久天长》的张艾嘉与《男人四十》的梅艳芳,无论郑秀文多么出色,看到这样一份提名名单,让人不由感叹香港影坛的廖落。\r<br>
<br>
<br><font color="red"><font size="4">第22届(2003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无间道》\r<br>
<br>  最佳导演 刘伟强、麦兆辉《无间道》\r<br>
<br>  最佳男主角 梁朝伟《无间道》\r<br>
<br>  最佳女主角 李心洁《见鬼》\r<br>
<br>  最佳男配角 黄秋生《无间道》\r<br>
<br>  最佳女配角 刘若英《双瞳》\r<br>
<br>  最佳新人 原丽淇《三更之回家》\r<br>
<br>  最佳编剧 麦兆辉、庄文强《无间道》\r<br>
<br>  最佳摄影 杜可风《英雄》\r<br>
<br>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谭盾《英雄》\r<br>
<br>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无间道》(《无间道》,作曲:伍乐城,填词:林夕,主唱:梁朝伟、刘德华)
<br>
<br>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和田惠美《英雄》\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霍廷霄、易振洲《英雄》\r<br>
<br>  最佳动作设计奖 程小东《英雄》\r<br>
<br>  最佳视觉效果奖 潘国瑜、MurrayPope、RichardSchlein、LukeO'Byrne《英雄》\r<br>
<br>  最佳音响效果 陶经《英雄》\r<br>
<br>  最佳剪接奖 彭发、彭正熙《无间道》\r<br>
<br>  杰出青年导演奖 罗志良《异度空间》\r<br>
<br>  最佳亚洲电影 《我的野蛮女友》\r<br>
<br>  专业精神奖 石坚、曹达华
<br>
<br>  影帝:梁朝伟(个人资料请参照1995年第十四届金像奖)\r<br>
<br>  影后:李心洁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4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参加张艾嘉的“电影新人”徵选,试唱时的清丽歌声让评审们耳朵一亮,李心洁出色的外型与不造作的气息圈内难得一见,立刻被张艾嘉囊括成为力捧新人。有知名导演重视,李心洁从不恃宠而骄,懂得等待机会的她一步一脚印的默默耕耘,即使一段时间沈寂萤光幕,李心洁仍未放弃自己,努力学习发声、艺术绘画,浸淫在学习的世界中,等待机会来临时展现自我。\r<br>
<br>  成为滚石的力捧新星,即使未能在短时间一炮而红,李心洁深知累积成绩的道理,从首张专辑《同一星空下》、《BYEBYE童年》,到第三张专辑《裙摆摇摇》、《爱像大海》,李心洁终於闯出一番成绩。所有的努力看在张艾嘉眼里,认同她多年耕耘,在唯一女弟子刘若英之外签下李心洁,规划出一系列网状的演艺版图,让李心洁朝向喜爱的电影发展,更成为滚石正式宣布的“力捧新天后”。\r<br>
<br>  在电影方面,2001年她夺得第51届柏林电影节最佳新人女主角奖,2002年,凭《见鬼》夺得第39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夺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桂冠。这标明着她的演艺事业步入了高峰,凭借她的努力将渐渐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r<br>
<br>  <font color="red"><font size="4">第23届(2004年)</font></font>
<br>
<br>  最佳电影 PTU
<br>
<br>  最佳导演 杜琪峰、韦家辉(大只佬)\r<br>
<br>  最佳男主角 刘德华(大只佬)
<br>
<br>  最佳女主角 张柏芝(忘不了)
<br>
<br>  最佳男配角 梁家辉(大丈夫)
<br>
<br>  最佳女配角 何超仪(豪情)\r<br>
<br>  最佳新演员 安志杰(少年阿虎)\r<br>
<br>  最佳编剧 韦家辉、游乃海、欧健儿、叶天成(大只佬)\r<br>
<br>  最佳摄影 黄岳泰(恋之风景)\r<br>
<br>  最佳剪接 陈祺合(千机变)
<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雷楚雄(千机变)
<br>
<br>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奚仲文(千机变)
<br>
<br>  最佳动作设计 甄子丹(千机变)
<br>
<br>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金培达(忘不了)
<br>
<br>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长空(无间道Ⅱ)
<br>
<br>  最佳音响效果 曾景祥(千机变)
<br>
<br>  最佳视觉效果 黄宏显、余国亮(千机变)\r<br>
<br>  最佳亚洲电影 黄昏清兵卫(日本)\r<br>
<br>  新晋导演奖 彭浩翔(大丈夫)
<br>
<br>  影帝:刘德华(个人资料请参照2000年第十九届金像奖)\r<br>
<br>  影后:张柏芝
<b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12/Img226284063.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张柏芝1980年5月24日生于香港,她凭借清纯秀美的外表和略为骨感的身材,以“玉女掌门人”的名号出道,电影、电视、广告全方位出击,影视剧中的柔情女子,杂志封面上的香艳女郎,广告里的时尚代言人,年纪轻轻成为娱乐圈里风头浪尖上的人物。\r<br>
<br>  这一年是对2003年香港影坛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对2003年香港电影人的一次致敬,这里不仅有希望,也有怀念。\r<br>
<br>  林振强——喜欢香港流行乐的朋友都应该他,如果说90年代香港词人的一林是林夕,那80年代的一林就是林振强了。(他是林燕妮的弟弟)\r<br>
<br>  柯受良——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有电影中的视觉刺激,还有勇敢和勇气。\r<br>
<br>  还有两位他们曾经、现在、以至将来都会是香港演艺圈的骄傲,他们就象那天上星星,将永远在热爱电影的人们心中照耀过。而许多年之后,我们也会因为他们而永远记住2003年——张国荣与梅艳芳。\r<br>
<br>  不想再用“芳华绝代”来形容张国荣,在我心中,哥哥是一个富有天赋但仍勤奋努力学习的人,是一个性格率真而热爱电影的人,是一个勇于突破且不断进步的人,而香港电影之所以拥有的如此的辉煌,正是因为在同一时间同时拥有一批这样的导演、编剧、演员、摄影……\r<br>
<br>  不想再用“芳华绝代”来形容梅艳芳,在我心中,她是一个热情、爽朗、敢爱敢恨的女子,她是一个在电影中寄托梦想与渴望的人。《金枝玉叶2》是一部失败之作,但里面的方艳梅或许是梅艳芳最真实的写照。\r<br>
<br>  “演艺光辉永恒”大奖,是对他们的怀念,也是对伴随我们成长的香港电影的怀念,也是对我们自己青春的怀念。\r<br>
<br>  <font color="red"><font size="4">第24届(2005年)</font></font>
<br>
<br>  最佳影片 《功夫》\r<br>
<br>  最佳导演 尔冬升,《旺角黑夜》\r<br>
<br>  最佳编剧 尔冬升,《旺角黑夜》\r<br>
<br>  最佳男主角 梁朝伟,《2046》\r<br>
<br>  最佳女主角 章子怡,《2046》\r<br>
<br>  最佳男配角 元华,《功夫》\r<br>
<br>  最佳女配角 白灵,《饺子》\r<br>
<br>  最佳新演员 田原,《蝴蝶》\r<br>
<br>  最佳摄影 杜可风、黎耀辉、关本良,《2046》\r<br>
<br>  最佳剪接 林安儿,《功夫》\r<br>
<br>  最佳美术指导 张叔平、邱伟明,《2046》\r<br>
<br>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张叔平,《2046》\r<br>
<br>  最佳动作设计 袁和平,《功夫》\r<br>
<br>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Peer Raben、梅林茂,《2046》\r<br>
<br>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Pancakes-《麦兜菠萝油王子》\r<br>
<br>  最佳音响效果 StevenTicknor、SteveBurgess、RobMackenzie&PaulPirola,《功夫》\r<br>
<br>  最佳视觉效果 钟志行、马永安、谭启昆、洪毓良,《功夫》\r<br>
<br>  最佳亚洲电影 《原罪犯》,韩国
<br>
<br>  新晋导演奖 黄精甫,《江湖》\r<br>
<br>  中国电影世界光辉之星 李小龙\r<br>
<br>  专业精神奖 成龙、余慕云
<br>
<br>  影帝:梁朝伟(个人资料请参照1995年第十四届金像奖)\r<br>
<br>  影后:章子怡\r<br><img src="http://photo.sohu.com/20050228/Img22446278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br>
<br>卧虎藏龙》声誉横扫全球,新科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新人奖得主章子怡在国际影坛快速窜红,片约计划满档。浑身朝气蓬勃的她,首度在号“GQ”潇洒杂志秀出冰肌玉肤千万风情。当年仅21岁花样年华的章子怡对演艺前景犹有很大期待,她说:“年轻,年轻就是我的不足!”\r<br>
<br>  自从1998年出任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女主角以来,短短几年时间,章子怡迅速蹿红,风头一时无双。<!--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送水热线119 在 2005-08-15 10:45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7#
 楼主| 发表于 2005-8-15 10:46:46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6"><font color="red"><b>终于发完了~~~好累~~~</b></font></font>
8#
发表于 2005-8-15 11:14:52 | 只看该作者
有劳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5-8-15 11:38:23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支持!
goodspeed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发表于 2005-8-15 19:15:5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7 21:06 , Processed in 0.468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