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国际关系名词解释(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4 13:4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3.日本北方四岛争端:  日本为收回“北方领土”而与苏联俄罗斯进行的斗争。日本北方四岛通常指千岛群岛南端靠近北海道的四个岛屿即,齿舞群岛,色丹岛,国后岛,择捉岛。这些岛屿是日本的固有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苏联军队占领,按理本应在战后由参战的同盟国在共同队日签订和约的过程中加以妥善解决,但苏联出于经济利益及战略考虑,一直拒绝归还,企图长期霸占这些岛屿。这引起日本人民的强烈反抗,长期以来为收回北方四岛,日本人民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成立许多群众组织,并经常举行群众大会,坚持要求收回北方四岛。在日本人民的坚决斗争和强烈要求下,日报热闹政府曾多次向苏联政府提出交涉,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并表明,只有归还北方领土之后才能缔结日苏和约。1956年10月,日苏两国恢复外交关系时,曾在“联合声明”中写明,苏联同意将齿舞岛和色丹岛移交日本。关于国后,择捉等领土问题,双方同意继续讨论。1960年1月,新日美安全条约签订后,苏联提出,只有以外国军队全部撤出日本并缔结日苏和约为条件,才能移交齿舞岛和色丹岛。1973年10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苏时,曾多次向苏联领导人提出“归还北方四岛才是缔结日苏和约绝对的前提”。但苏联政府却又不承认有什么“领土问题”,企图长期霸占日本北方领土。1976年1月日本首相三木武夫与来访的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会谈时,再次重申了一揽子归还北方四岛是缔结和平条约的前提的立场。双方各执己见,针锋相对。80年代,随着美苏关系由对抗转向对话,苏联在领土问题上也有所松动。1991年4月戈尔巴乔夫访问日本时,首次公开承认了日苏间存在着“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并表示愿意通过谈判弥合双方的分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对“北方四岛”的占领,1992年7月28日,俄罗斯议会举行了关于南千岛群岛的秘密听证会。会上一些议员强烈反对南千岛群岛地位的任何变更,而日本仍然坚持要求收回“北方领土”,这样,日,俄北方四岛的争端仍然没有解决。

14.中欧裁军谈判:  又称“中欧裁军会议”,全称“关于在中欧共同减少部队和军备以及有关措施的谈判”。1973年10月起在维也纳举行,至1987年底,已进行460次会议,但未减裁一兵一卒。参加谈判的有北约7国,即美,加,英,联邦德国,荷,比和卢森堡,华约集团的苏,波,捷和民主德国4国,另有北约和华约的8国作为观察员国参加,一共19国。关于“中欧”的范围,确定为包括联邦德国,荷,比,卢,波,捷和民主德国的地区,裁军的军种包括地面部队和空军,不包括核战略部队,谈判涉及两军事集团在中欧的200万常规部队。谈判中提出过很多裁减方案,但均属技术问题。华约主张“对等”原则,北约则主张“均衡”原则。由于该谈判历15年无进展,及美苏关系缓和,美苏关于核导弹谈判有所前进,1986年底华约和北约集团商定就全欧洲的常规裁军问题进行谈判,1987年2月起已进行预备会议。1988年苏联及华约国家率先单方面宣布裁军,这一行动受到国际舆论的欢迎。1989年3月6日北约和华约23国在维也纳举行全欧裁军会议从而取代了长达16年的中欧裁军谈判。

15.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终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于1950年2月在莫斯科签订的,同年4月11日批准生效。该条约是二战后中苏两国的结盟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1)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它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2)缔约国双方根据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3)双方平等地发展与巩固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互助合作关系。《条约》规定,有效期为30年,如在期满前一年缔约国一方提出废除时则延长5年,并依次顺延。该条约在50年代对防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远东和平和促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功不可灭。但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以来,条约已名存实亡。到70年代末,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提出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1979年4月3日中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正式作出了决定。为此,该条约自1980年4月11日始失效。

16.巴以和谈问题:  指1991年10月30日中东和会开始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就巴勒斯坦的地位和巴勒斯坦人的权利所进行的谈判。在中东和会之前以色列即提出了先决条件,其中包括反对巴勒斯坦人民单独组成和谈代表团,巴勒斯坦只能与约旦组成联合代表团,反对“以土地换和平”的方案,只同意巴勒斯坦人实行有限自治。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则主张单独组团与以色列谈判,以色列必须从1967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撤出,并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迫于压力,巴解组织最后同意了约巴联合代表团的方案。从举行第一轮会谈至今已举行了9轮会谈。会谈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第一轮至第五轮以色列沙米尔政府时期主要讨论程序性问题,但没有产生任何成果。以色列工党执政,拉宾上台后开始了巴以第六轮会谈。后四轮会谈的特点为:时间长,气氛有明显的缓和,会谈内容也进入实质性问题的讨论。第九轮会谈时以色列同意部分流亡在外多年的巴勒斯坦人返回家园,巴勒斯坦提出的一部分有灵活性的原则宣言也为以色列所接受,巴以双方还成立了土地,水源,自治和人权三个工作小组。但到第九轮会谈为止,虽然双方采取了一些灵活措施,会谈出现了某些新气象,但仍无实质性的进展。

17.孔塔多拉集团:  拉丁美洲国家为解决中美洲地区紧张局势而形成的地区性集团。1983年1月,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拿马4国外长在巴拿马的孔塔多拉岛举行会议,表示要联合起来,为调节冲突解决,和平解决中美洲问题做出努力。此后,国际上称这4个国家为“孔塔多拉集团”。该集团成立后,举行多次外长会议,还和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5国外长举行了多次9国外长会议。协商解决中美洲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18.艾森豪威尔主义:  又称杜勒斯——艾森豪威尔主义。1957年1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的美国对中东政策。当时正值苏伊士运河事件后,英法因侵略埃及遭到失败,它们在中东地区的传统势力遭到严重削弱,出现了所谓“政治真空地带”。美国乘机加强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企图排挤英法,填补英法留下的力量真空,同时DIZHI苏联势力的渗入。艾森豪威尔于1957年1月5日向美国国会提出了关于“中东政策”的特别咨文,声称中东突然达到一个“新的紧急阶段”,指责苏联对中东感兴趣是为了“强权政治”,这将使西欧和亚非国家陷入危险境地,因此美国必须承担起责任。他要求国会授权总统在中东地区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这一计划包括两年内向中东地区提供额外拨款4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保护要求援助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以防止所谓“共产主义侵略”。这个特别咨文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这一企图进一步控制中东的侵略政策出台后遭到许多中东国家的反对。1957年美国策动约旦王室政变,1958年7月,美国出兵黎巴嫩,就是艾森豪威尔主义在中东的具体实施。其后,艾森豪威尔主义亦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

19.古巴导弹危机:  又称加勒比海危机。苏联在古巴设置导弹基地而引起的美苏之间的冲突。1962年10月,美国发现苏联正在古巴设置导弹基地。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阻挠苏联运送导弹的舰只进入古巴,并宣称不惜使用武力,从而形成战争一触即发之势。28日,美苏达成协议,苏联停止在古巴修建导弹基地。在苏联的军队和武器撤离古巴后,美国于11月20日宣布结束对古巴的封锁。

20.布鲁塞尔条约组织:  全称《合作与集体防御条约》组织。英,法,荷,比卢五国在美国运行下组成的政治军事组织。1948年3月1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签署,8月25日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表面上是为了防止德国重新侵略,实际上是为了对抗苏联的威胁。主要内容是,加强相互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合作;当任何一缔约国受到“武装攻击”时,其他缔约国应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同时建立咨询理事会作为条约的执行机构。条约有效期为50年。1950年12月,该条约组织的军事机构并如北约。1954年10月23日,意大利和联邦德国加入。1955年5月6日,该组织改名为西欧联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7 13:0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