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着预测和期望美国早日衰落的情结。半个世纪过去了对美国衰落的预测一次又一次地落空,而期望美国早日衰落的情结却依然很深。前两天看到《参考消息》用了通栏标题《美刊文章 美国势将逐渐衰落》(2003年4月23日第三版),然而看了摘引的译文,原来文章的作者用的题目是《美帝国的衰落?》而不是《美国势将衰落》,原作者的观点是“美国势力的衰落仍然是左派人士的梦想”“这仍然只是一种理论”,而“理论”和事实并非一回事情。作者的愿意和参考的标题导向也不一致。
我们先来看看原作者赫勒·戴尔文章的思路。他说:“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势力的衰落一直是美国知识份子特别喜欢谈论的话题。还记得哈佛大学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预测美国即将衰落《大国的兴衰》一书吗?该书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末,此后不久苏联就在历史的垃圾堆里瓦解了(这是肯尼迪的观点),使美国成为仅次于世的唯一超级大国。”“现在《美国时代的终结:美国对外政策与21世纪的地缘政治》一书作者查尔斯·库钱普又抒高见。”
文章说:“在这本很容易引起争议的新书中,乔治敦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库钱普预测,将来,我们会看到美国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逐渐衰落。”“他预测,由于国内孤立主义压力,美国对外政策的单边倾向回越来越严重。这种单边行为将转而使美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虽然它拥有绝对的军事优势。”“作为紧迫的问题,美国需要行动起来,使自己和世界其他国家做好准备,应付这种不确定的未来。如果等到美国的支配地位已经消失,那就会浪费伴随着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巨大机会。”他还认为:“与对外政策方面的许多灾难语言者不同,库钱普没有把中国和好斗的伊斯兰世界列为美国地位的主要挑战者。有趣的是,他认为欧盟回加快美国的衰落。”“库钱普认为,欧洲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美欧的对立,从而削弱美国的势力。作者写道:在冷战结束以后,‘单极已逐渐分成两极。北美和欧洲可能会在地位、财富和影响力方面展开竞争’。他认为目前出现的情况与罗马帝国***为分别由罗马和拜占庭(君士坦丁堡)领导的东西两部分很相似。这两部分后来很快因为安全、地位和宗教分歧而发生冲突。”
然而,作者对库钱普的观点提出了异议。他说:“库钱普的观点是基于几个不确定的假设。一是美国政府不会调整它在国际上的行动方针,以使联盟完好无损。二是‘欧洲合众国’或‘联合欧洲’——法国前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建议这样称呼——的立宪计划会真正具有反美性质。不能假设这一切都是事实。由于即将新增10个成员国,实施‘更广泛的欧洲’的宪法将更加困难。另外,这些新增的成员国中有许多与美国有密切的关系,将DIZHI反美趋势。”
作者进而评论说:“美国势力的衰落仍然是左派人士的梦想,但就像库钱普在书中所表达的那样,这仍然只是一种理论”。作者还谈到:“库钱普在书中的确提到,如果美国的势力衰落——像他认定的那样——这个世界可能会更不稳定、更不安全。他承认,崛起但军事上弱小的欧洲不大可能替代维持世界和平的美国强权。因此,即便大帝国经历各种阶段以后最终衰落,美国的批评者也不应希望加快这种终结的过程。”
笔者引用《参考消息》提供的这些材料足以说明,《参考消息》的导向标题和引文的原意大不相同。笔者寻思这样一来的导向与实事求是的原则有悖,十分容易造成误导。
其实,我们的主流媒体宣传美国的衰落已经半个世纪以上了,然而事实上半个多世纪来美国由超级大国发展为单边强国,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有利于美国单极强国而不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变化,只要实事求是地评估“9·11”以来的阿富汗战争、美国对伊战争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当然美国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然而付出了代价和美国是否已经衰落不是一回事。我们不应该把战略和政策建立在美国必然衰落的理论推断上,未来衰落、可能衰落和现在已经衰落不是一回事。如果这种判断失误将可能带来一系列决策失误。
还要提到一个超级大国在世界势力地位的相对衰落和这个大国的没有发展或缓慢发展也不能等同,因为实力对比是就国与国之间的相对实力而言,即使美国真的开始衰落了,也绝不能忽视美国的实力。因为开始衰落和完全衰落也不是一回事,英国不是早已让位于美国了吗,难道我们可能忽视他的实力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发展自己,做好自己的事,绝不能寄希望于美国的衰落,或别的国家的衰落,把自己的立国之本建筑在希望别国衰落的基础上,否则我们宣称谋求世界“共同发展”不成了一句空话了吗?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到美国和欧洲联盟的矛盾虽然发展,但是美欧力量对比的消张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整体实力的削弱,对此如果没有清醒的估量,以为这就表明资本主义灭亡的加快发展,那就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笔者对资本主义的弊端没有任何好感,但是笔者不主张学术界和媒体对于资本主义衰落的不实误导。我们已经吃过太多虚假不实报道的苦头了,让我们的宣传媒体更加贴近现实并反映现实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4年1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