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7-9-6 08:31:0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的人为障碍被拆除,全球化以更快的速度 、向更广的范围渗透,从而使大国共同利益在范围上越来越大,在程度上越来越深,而 且具有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性质,即以两大集团对抗为基础转为大国相互依赖、相互合 作为基础。当然,这种性质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脱胎于冷战的母体,不能以冷 战结束划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
第四,大国内部政治和政策的变革形成了大国关系调整的国内动力,它对大国关系的 影响极为巨大。苏联国内政治的变化开始于冷战结束之前的1985年,即戈尔巴乔夫当选 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苏联国内改革迅速带来了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并最终导致冷战 结束,而冷战后全新的国际环境又反过来促使大国国内政治发生更深刻的变化。俄罗斯 国内进行了革命性改造,接受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市场经济,并最终在政治 和文化上把自己定位于欧洲和西方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俄罗斯在外交上以融入欧洲和 西方为导向。(注:普京明确表示俄罗斯属于欧洲,他认为“我们是西欧文化的一部分 ,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От первоголица.“Разгов оры с Вла димиром Путиным”,《Издателъск ий дом Вагриус》,2000.С.156.)普京2000年5月29日在会见欧盟代表 团记者招待会上再次说,“无论在地理位置和文化方面,还是在经济一体化方面,俄罗 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欧洲国家”。(《人民日报》2002年5月31日)按照俄罗斯的政 治传统,在文化上认同俄罗斯与欧洲的同一,意味着其政治上的西方主义。)其他大国 国内政治虽然没有发生制度性变革,但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都在对外政策上进行了不同程 度的调整,调整的共同特点是改变或减少敌对性,增加合作性。大国国内政治变化与全 球化作用相辅相成,不仅对大国关系、而且对大国关系的游戏规则产生了最深刻影响。
以上四种动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与其他传统因素组合形成一种合力,推动着冷 战之后大国关系的调整及其运动方向。
三、中近期大国关系调整的趋势
对于大国的概念,各国有不尽相同的理解,一般所指不外乎中国、美国、俄罗斯、欧 洲和日本,现在印度也越来越被提及。大国关系的存在形式可以是双边结构,也可以是 多边结构。在多边结构中,又以三边结构为最常见,如中俄美、中美日、美俄欧、中美 印、中俄印等。本文仅对中俄美三大国关系的未来走势做一分析。
后冷战时期大国关系的调整出现了一种积极趋势,即过去绝对你死我活的利益对立消 失,相互间的合作面扩大。“9·11事件”进一步强化了积极因素,使大国关系中的冷 战属性减少,新质增加。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国家利益并未完全融合,传统的地缘政 治因素仍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冷战结束不意味着一种更“优越”的国际结构的自 动出现,不意味着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自动形成和理想的和平时代的自动到来。因此 ,大国关系的前景并非是给定的,它取决于积极趋势与消极因素的竞争,同时调整过程 依然复杂和曲折,充斥着矛盾性。
在可见的未来,中美关系是最具挑战性的双边关系。对于中国而言,它也是最重要、 最复杂、最不稳定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挑战性在于其发展所包含的矛盾性。中国实 力的上升一方面将使两国合作的平台扩大,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增加,另一方面也使 美国感到了更大的挑战威胁,其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将加大。因此,中美关系将在合作与 竞争的矛盾中发展。由于两国基本观念和战略追求的差异,中美很难成为深层次相互信 任的伙伴,两国关系随时可能出现严重冲突,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美国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未来几年内,美国在战略思想上 可能完成一个转变,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革命可能会出现突破,其超级大国地位仍将保 持,军事上更加强大,对其他大国地缘政治的优势还会扩大和发展。在这一态势下,美 国在国际事务中单边主义倾向将进一步加强,追求单极霸权的势头会更为强硬。中国未 来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都会继续增强,外交上会比在20世纪后半期更加积极进取。两 支处于迅速发展的力量将制造出更多合作的机会和必要,同时迎头相撞的可能也越来越 大。恐怖主义和国际反恐是其中的一个变数。恐怖主义对美国将是一个长期的和琢磨不 定的威胁,它对美国进行新的打击的可能及程度无法预料,对美国外交政策可能造成的 冲击程度也无法确定,美国对外政策存在着突发性重大调整的可能性。但是,正如美国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杰西卡·T·马修斯所指出:恐怖主义和反恐需要并“没有 改变中美最基础性的结构和意识形态分歧的根源,它只是暂时地搁置了其中的一些根源 。在台湾问题、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人权、反导、美国在亚洲及其他地区的作用等问 题上两国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和互不信任。即使恐怖主义的共同威胁增加,这些分歧也仍 将存在”(注:See Jessica T.Mathews,“September 11,One Year Later:A world of Change”,Policy Brief,Special Edition 18,Carnegie Endowment forInternational Peace,2002.)。因此,中美关系的内在矛盾性将是一个长期特征,它将 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稳定的不稳定状态中,或说是不稳定的稳定状态中。
俄美关系是大国关系中最大的变数,这既是指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也是指俄美关系 对大国关系的不确定影响。在当今世界各力量中心中,俄罗斯是唯一一个尚未在战略上 完全定型的大国。虽然在政治和文化上基本确定了面向西方的归宿,但俄罗斯尚不能完 全确定在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中对它最有利的位置在哪里和它应以什么姿态占据这个 位置,国内精英界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论依旧。(注:如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弗·卢金 提出俄罗斯有可能重新成为决定世界发展的主要大国。(В.Лукин.“Росий ский мост через Атлантику”,《Россия в г лобалъной политике》,2002.11-12,C.100.)而另有学者则认为 ,俄罗斯必须放弃大国情节,甘做一个普通国家。参见下注。)这意味着存在变化的可 能。同时,由于俄罗斯已不是超级大国,它在冷战后国际格局中已不是核心结构支点, 大国关系框架也不再是围绕着俄美关系构筑,因此,俄罗斯对大国关系减少了核心支架 作用,增加了平衡作用,如同冷战时期的中国。俄罗斯需要作出的最根本性的选择是如 何自我定位。俄罗斯自我定位主要有两种可能:大国或一般国家。定位于大国,俄罗斯 将保持作为独立的世界力量中心之一,积极参与后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构成和游戏规则 的制订;定位于普通国家,俄罗斯将自动退出大国之间的游戏,依附于某一个大国或国 家集团之下,放弃作为独立的力量中心之一。在国家定位的选择之外,俄罗斯还面临着 在国际体系中方位的选择,即在战略上面向东方还是西方,或是作为欧亚大国独立与东 方和西方之外。方位选择与定位选择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方位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取 决于定位的选择。俄罗斯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力量,主张俄罗斯放弃大国地位,成为一 个普通的欧洲国家,并与美国和西方结成战略联盟。(注:如俄罗斯后工业社会研究中 心主任弗·伊诺杰姆采夫认为,如果俄罗斯准备加入欧洲或美国世界经济政治力量中心 ,俄罗斯就必须放弃大国幻想。与中国的战略结盟不会使俄罗斯经济发展,而只会使俄 罗斯继续走粗放式发展的道路。В.Иноземцев.“Россия в сис теме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 21 Век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жизнъ》,2002.9-10,c.67-68.)不过,基于俄罗斯 的传统、文化、国家综合实力和潜力、地缘政治环境和地缘政治遗产,俄罗斯很难使自 己变成一个欧洲“小国”。从俄罗斯外交实践来看,中近期俄罗斯对外战略可能会有两 个明显特点,一是努力融入西方,二是仍希望保持作为独立的国际力量中心。这种选择 从理论上说不是没有矛盾,因此蕴涵着较大波动空间。
影响俄美关系发展方向和深度的更大因素是美国对俄政策,俄罗斯比美国对发展俄美 关系有更大的政治预期、政策准备和利益需要,关键在于美国将如何回应。只要美国愿 意向前走,两国关系就会发展。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认识正在发生变化,“9·11事件 ”之后,这一过程加快了。总的趋势是美国对俄罗斯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价值给以更大 重视,这在2002年9月美国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已有显露。(注:2002年9月发表 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提出俄罗斯已不是美国的战略对手,美俄正在建立新 的战略伙伴关系。报告指出,俄罗斯和美国在许多领域有共同利益,美国将努力把美俄 关系建立在新的和潜在的共同利益和应对共同挑战的基础之上,促进俄罗斯融入西方的 进程。报告对于中美关系的表述是美国将谋求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关系。参见任晓、胡泳 浩:《中美日三边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美国学术界也有主张美国与俄 罗斯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对付中国崛起的强烈舆论。(注: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俄 罗斯和欧亚项目主任Andrew C.Kuchins认为,俄罗斯对于美国实现四个战略目标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1.打击国际恐怖主义。2.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3.和平地应对中国的 崛起。4.保障国际能源供应稳定。(“Summit with Substance:Creating Payoffs inan Unequal Partnership”,Policy Brief,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Peace,May 2002,No.16.)美国外交政策学会和乔治·华盛顿大学高级研究员JamesGoldgeier认为,从长远来说,中国的崛起是对美国和俄罗斯共同的威胁。如果美国准 备把资源用于反恐和对付中国的崛起,就不能轻视俄罗斯和与俄罗斯发生冲突。(Russi a after the Fall,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2002,Washington D.C.,pp.286-287.))由于俄美在相互关系上的战略性趋近,俄美关系在中近期总体趋势 将向好。但是,俄美之间基础性的重大矛盾依然存在,且难以消除。因此,俄美关系将 始终处于合作与冲突的矛盾状态中。同时,在俄罗斯恢复到具有对美国进行严重挑战的 能力之前,将保持战略收缩和守势,美国也将不把俄罗斯作为最主要的挑战对手。
中俄关系在中近期可望保持相对稳定,两国已经建立起相当稳定的对话和协商机制, 能够将两国关系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控制在不对两国关系形成结构性破坏的程度。 从理论上说,对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未来构成威胁的可能有两个:一是俄罗斯在中俄美三 边关系中放弃独立游戏者的地位,依附于美国。在这种情况下,中俄不仅不能维持战略 合作关系,甚至将出现战略矛盾。二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增长,俄罗 斯把中国转视作战略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并不一定会依附于美国,但可能与美 国形成战略联合,中俄战略合作框架将破裂。根据前面的分析,第一种情况可能较小。 第二种情况在将来有发生的条件,即中俄力量对比出现巨大差距。不过,即便条件生成 ,也不意味着俄罗斯只有一种选择。况且,随着未来俄罗斯的综合国力的增长,考虑到 其国土、资源、军事力量等因素,中俄实力差距不至于十分悬殊。在中近期内,中俄关 系发展的向好因素突出表现在经济合作的加深和经济利益融合的增强方面,特别是两佃 之间大型能源项目如能按计划实施将对两国关系长久稳定起到基础性作用。
在中近期未来,中俄美三边关系作为系统构成因素在国际格局形成过程中的意义将更 为重要。这不是说中俄美关系将恢复为整个国际格局的基本框架,但其作用可能将比冷 战后的前十年更大,基本依据是中俄美三国、特别是中国和美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分 量将更趋突出,而俄罗斯在中美关系的平衡中将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冷战结束特别是“9·11”以后,中俄美关系的运动已经基本摆脱了“零和游戏”规则 ,三边关系正朝着更完全的多边互动方向发展,形成两国针对一国的机制性联合的可能 越来越小。经常有舆论认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有反美指向,这是不正确的。中国和俄罗 斯都追求一种多元化的国际体制,并在这一体制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美国对后冷战时期国际秩序的看法与中俄存在基本矛盾,其建立单极国际霸权的追求与 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相冲突,这是造成中俄与美国形成矛盾之势的根本原因。未来这种 态势仍将难以改变,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础。(注:俄罗斯对此持相同 看法,俄外交部长伊万诺夫不久前写到,“在建设新世界秩序的原则和方式上的一致把 我们联系在一起……正是这种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共同看法奠定了俄中战略伙伴关系的基 础。”见Игоръ Иванов.“Сосна и бамбук”,《Меж 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ъ》,2002.12,c.19.)但是,中国和俄罗斯都没有 反美的战略意愿和战略目标,美国在两国的外交中实际上都占有更重要的战略地位,因 此中俄合作没有也不可能阻止对方与美国发展关系;中俄国际合作是松散的、没有法律 责任和约束力的协作,没有固定具体合作议题,更多是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和需要随机 确定;中俄的国际合作限于两国利益共同所涉及的问题和领域,在涉及程度出现差异或 者仅有一国利益被涉及的情况下,另一国一般不会卷入其中;中国和俄罗斯都小心地尽 量置身于另一国与美国的矛盾和冲突之外。普京执政之后,俄罗斯外交的突出特点之一 是追求在国际关系中的独立角色和最大自由机动空间,全方位地发展大国关系。“9·1 1”后的调整在实践上是更加接近美国,对华和对美相对平衡。在俄美关系改善的情况 下,俄罗斯外交的这一过程更加明显,(注:俄罗斯主流派战略家多主张俄罗斯在中美 之间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如俄罗斯知名国际问题专家维.特列季亚科夫认为,俄罗斯 应当“小心地在中国成为超级大国时不处于它和美国之间……俄罗斯应当成为能够领导 一个新的“不结盟运动”的最强大的中立国。我认为,不过加入哪一方都不是正确的选 择。(В.Третъяков.“Прагматизм внешней поли тики В.Путина”,《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ъ》,200 2.5,C.24.)2002年11月3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第二轮东扩后,俄官方通讯社俄新 社评论说,这使俄罗斯有可能真正成为东西方的桥梁。俄罗斯官方媒体的这种评论给人 一种感觉,似乎北约东扩首先对中国构成潜在问题,而不是与俄罗斯有最大和最直接的 利害关系。俄罗斯希望隐于中美矛盾之后。(http://www.rian.ru)中俄美关系在中近期 未来将向更平衡的互动关系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