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春晚:一个蒸了23年的包子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5 18:4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春晚开始垄断电视荧幕的1983年开始,掐指一数,已经23年了。春晚办了23年,年年都是公共话题。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单出来之后,人们在佩服其&ldquo;执着&rdquo;和&ldquo;坚定&rdquo;之余,不禁开始思考同一个问题:春晚到底是什么?<br /><br />  有人说春晚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有人说春晚是一块嚼不烂、捶不扁的鸡骨头,又有人说春晚是老太婆又臭又长的裹脚布,还有人说春晚是一个病入膏肓的垂垂老者.在我看来,这些判断都是一种庶民的无奈表达,人们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从已经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春晚中自己给自己创造快乐。春晚俨然成了那只&ldquo;落水狗&rdquo;,人们已经不能从狗儿身上找到快乐,于是转而向&ldquo;痛打&rdquo;的行为中寻找刺激以便安慰自我。<br /><br />  春晚让我想起&ldquo;馒头&rdquo;来:人们因为&ldquo;馒头&rdquo;而知道&ldquo;无极&rdquo;,而不是因为&ldquo;无极&rdquo;而知道&ldquo;馒头&rdquo;。春晚仿佛也越来越&ldquo;无极化&rdquo;了:春晚的影响力越来越不是来自于节目自身的高质量,而是来自于众多的&ldquo;馒头&rdquo;&mdash;&mdash;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和公众评说。<br /><br />  当然,说春晚就是&ldquo;馒头&rdquo;,那也太没有想象力了;我想到了一个&ldquo;有点技术含量&rdquo;的说法:春晚是包子&mdash;&mdash;一个蒸了23年的包子。那么,一个蒸了23年的包子究竟会是什么样呢?<br /><br />  包子皮:越蒸越硬<br /><br />  其实,要知道春晚的&ldquo;皮&rdquo;到底有多硬,看一看春晚节目单就全明白了。今年节目单刚出来时,就有人惊呼:今年的节目单和去年的,甚至五年前、十年前几乎没什么区别。<br /><br />  首先当然是节目的老套。人们已经不关注谁是导演了,因为谁当导演都一样。不客气地说,办春晚已经和小孩子描红差不多,怎么描、描在哪里都是预先安排好了的,区别顶多在于墨水的颜色有的浓一点有的淡一点而已。<br /><br />  其次是演员阵容的不变。年年岁岁人相似,总是那么几个老面孔在春晚的舞台上转悠着,上去了高兴,上不去就发火,甚至声明&ldquo;再也不上春晚了&rdquo;,可第二年导演招呼他们去春晚,又照样跑的屁颠屁颠的。<br /><br />  再次是永远不变的&ldquo;国家叙事&rdquo;和&ldquo;思想教育&rdquo;。正如学者所言,只有&ldquo;国家&rdquo;,才是春晚这一中华民族最盛大联欢的惟一主角。以&ldquo;中国&rdquo;、&ldquo;祖国&rdquo;作为表达对象的歌曲每一年都层出不穷,不胜枚举。除此之外,国家叙事的最有力武器当属小品、 <br /><br />相声之类无疑,它们添油加醋地汇集了太平盛世的所有笑声。<br /><br />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看春晚之前,观众就应该做好接受&ldquo;思想教育&rdquo;的准备。一旦音乐响起,或者主持人、演员突然严肃地来一声&ldquo;是啊&rdquo;,或者刚刚还在搞笑不断的演员也非常不协调地变得正经起来时,您就可以去上厕所了。<br /><br />  包子褶:越蒸越多<br /><br />  春晚办得越久,有关公正性的质疑也就越多。谁能上春晚,谁不能上春晚,据说评选标准有80多条。然而,这么细致的评选标准,并不能保证评选的公正性,相反却屡有丑闻暴出。<br /><br />  陈佩斯说过,&ldquo;春晚就是名利场&rdquo;。后来赵安受贿的丑闻恰恰印证了陈兄的言论。许多明星纷纷与春节晚会&ldquo;划清界限&rdquo;:作曲家姜延辉声称不再向春节晚会送歌,说&ldquo;送歌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灵倍受折磨的过程&rdquo;、&ldquo;不效仿张俊以就没门儿&rdquo;,让人一时无语。<br /><br />  &ldquo;春晚就是名利场&rdquo;&mdash;&mdash;今年,又有人记起来这句话。王平的相声《好好说话》被毙了,他既不气愤,也不可惜,只是觉得很失望:&ldquo;他们给我的理由简直太可笑了,说节目很好,只是没有适当的时间安排。其实很多事情都像笑话一样,春节晚会已经成了名利场,毙了也就毙了,没觉得有什么可惜的。&rdquo;<br /><br />  1月5日的《南方周末》还披露了在春晚节目预审现场,有观众对记者说:&ldquo;说吧,你是谁的托儿?你给我们的节目叫好,我也给你的叫好,大家互相帮忙,争取都能上春晚。&rdquo;看来,为了使自己的节目能通过,演员为自己的节目找&ldquo;托儿&rdquo;已经是明目张胆了。&mdash;&mdash;除夕夜的笑声背后,多少&ldquo;大腕&rdquo;们明争暗斗以致不择手段的黑暗场面,不难想见。<br /><br />  包子油:越蒸越溢<br /><br />  央视春晚被称为&ldquo;超级吸金机&rdquo;,而且其&ldquo;吸金能力&rdquo;仍在逐年见涨。今年,它将创下数亿元收入的纪录,仅仅零点时间的10秒报时便轻松收入囊中千万元。很少有一笔生意,能够在短短的4个半小时内,坐收近4亿元人民币的财富。只有春晚(2005年的数据)才能创造这样的商业神话。<br /><br />  除此之外,晚会本身也越来越像是一场&ldquo;大腕&rdquo;版的广告盛宴:去年小品《祝寿》中,假夫人提着&ldquo;珍奥核酸&rdquo;上场,真夫人提着&ldquo;非常可乐&rdquo;上场;《浪漫的事》中郭达一样是拎着大包的&ldquo;蒙牛&rdquo;和&ldquo;玛莉亚&rdquo;而上;小品《男子汉大丈夫》如法炮制,不伦不类地独独在&ldquo; <br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2-5 18:44:35 | 只看该作者
客厅桌子&rdquo;上放了四瓶矿泉水&mdash;&mdash;总而言之,演员上场绝对不空手,舞台布景见缝就插针,所有能利用的广告机会一个都不放过。<br /><br />  包子蒸久了,油只会越溢越多;有过数钱数到手酸的经历,来年当然只会&ldquo;更上一层楼&rdquo;了。需要提醒您的是,晚会中再播报&ldquo;祝贺单位&rdquo;时,您千万不要傻乎乎地以为那些企业是真的在&ldquo;祝贺&rdquo;您春节快乐&mdash;&mdash;殊不知,这可都是人家高价买来的露脸机会,与&ldquo;祝贺&rdquo;无关,更与您的春节快乐无关。<br /><br />  包子馅:越蒸越少<br /><br />  春晚的&ldquo;馅&rdquo;实际就是那点能使老百姓开怀一笑或者值得认真一看的东西。可是,如今已经越来越稀缺了。虽然每年都要换一身珠光宝气的新衣服登台亮相,但在举手投足之间暴露出来的依然是孱弱和愚笨。<br /><br />  春晚和老百姓的快乐需要似乎正好背道而驰,并且走的越来越远,全国人民喜欢的超女不让上,第三次彩排被枪毙掉的又尽是观众喜欢的精品节目。这当然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央视&ldquo;眼光独到&rdquo;,要么则是观众&ldquo;不解风情&rdquo;。早先的春晚节目单上已经是遍布&ldquo;尸体&rdquo;了。据说砍掉的理由是节目不符合节日气氛。&mdash;&mdash;好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只是,春晚&ldquo;大开杀戒&rdquo;的结果,也许非但不能维护&ldquo;节日气氛&rdquo;,是否平增了&ldquo;节日气愤&rdquo;恐怕也未可知。<br /><br />  人说酒是陈的香,姜是老的辣,不知道这个蒸了23年的包子会是个什么味道呢?除夕夜,但愿我们不会因为熬夜而后悔。<br /><br />  (作者:舒圣祥 编辑:潇湘行)<br /><br />
leo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06-2-10 02:59:4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1 12:51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