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国央行意外降息 “二次危机”的起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0 15:3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人行论坛管理软件系列是您网站开发管理的必备工具,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管理,让您摆脱繁重的维护,喝着茶玩着游戏就能经营好网站http://www.srxzz.com下载。客服QQ:725659


链接标记宏观 | 链接标记金融 | 链接标记公司 | 链接标记产业 | 链接标记财经人物韩国央行意外降息 “二次危机”的起点?
正文链接标记我来说两句(人参与)2013年05月10日00:55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链接标记手机客户端
链接标记打印
链接标记字号
链接标记大|链接标记中|链接标记小链接标记保存到博客

原标题 [韩国央行意外降息 “二次危机”的起点?]
  本报记者 马凌 上海报道

  韩国也加入了全球央行货币宽松的接力赛。

  5月9日上午,韩国央行宣布将降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调至2.5%。

  韩国央行此次降息出乎意料。在本周早间道琼斯对17位经济分析师的调查问卷中,有14位表示韩国央行会按兵不动,仅有3位表示可能会降息。

  这意味着韩国成为继日本央行(BOJ)、欧洲央行(ECB)、澳大利亚联储、新西兰央行、印度央行之后,加入货币宽松队伍的最新成员。亚洲三大经济体中,日元和韩元的相继贬值令人民币一路向北之路走得更为艰难。

  日本令韩国雪上加霜

  韩国央行意外降息主要是受其高涨的失业率和低靡的经济增长率所驱。

  根据韩国国家统计局数据,韩国2月份的失业率增加至3.5%,创下2012年2月以来的新高。其3月份的失业率降至3.2%,但仍在高位徘徊。

  更重要的是,作为出口依赖型国家,韩国今年2月份的出口增长率一度下滑至-8.6%,3月份也仅恢复到0.3%。糟糕的出口数据导致韩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5%。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导致对韩国出口的需求走弱。但邻国日本的货币政策,挫伤了韩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从而损害了其经济增长潜力。因为日本和韩国同为出口型经济体,而且出口商品很多相类似,在国际市场上是竞争关系。日本央行自今年以来大幅度宽松,令日元大幅度贬值,日本的出口竞争力相对提升。

  对此,韩国央行行长金仲秀(Kim Choong-soo)在决议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专门表示,他本来不赞成降息,但是日本货币宽松政策对韩国产生的大幅冲击使得他不得不做出调整。

  “如果韩国不降息,那么套利者和热钱都会涌入韩国,从而聚集起泡沫,”国泰君安国际金融分析师王喆告诉本报记者,“特别是在日本大幅度宽松的情况下,韩国不得不降息。”

  韩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则给了韩国央行适当的降息空间。

  自今年1月份以来,韩国的CPI指数升幅均小于预期。4月份韩国的CPI指数同比上涨1.2%,但环比下跌0.1%;当月核心CPI指数同比上涨1.4%,但环比持平。

  二次危机的起点?

  韩国央行的意外降息被部分金融市场人士认为是“二次危机的起点”。

  “作为亚洲经济实力较强、货币政策较稳定、抗风险能力较高的国家,韩国的货币政策对整个亚洲经济而言有重要指示性作用。”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对本报记者分析。

  边晓瑜指出,“韩国央行意外降息的决策是追随澳、日、美等国家和地区宽松货币政策的征兆,这意味着刺激性政策将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这将极大削弱投资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信心。”

  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严重时,以美联储为首的各国央行就曾联手大幅度宽松,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刺激经济。但在目前流动性宽裕的情况下,货币宽松的边际效益实际上在递减。

  “现在是(各国央行)在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国泰君安国际金融分析师王喆告诉本报记者,“流动性不能拯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恢复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不过,目前也没有比释放流动性更好的办法了。”

  “二次危机”的爆发点则被认为是美联储于今年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之时。“伴随着美国经济好转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将重新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其它国家经济将因此再度成为美国的"附庸"。”边晓瑜表示。

您想上万人在线吗? 您想日发贴上万吗?您想再现火爆的大型网站论坛效果吗?站长和管理员的必备工具三人行采集!http://www.srxzz.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03:1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