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人大考博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2 15:3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来是不想写这篇日志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觉得写这个可能有点浅浮了(那些成功的,相信都 在忙着看书、期刊、论文和调研了,不屑于写这个了);二是真的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时间没心情写这个(虽然考上了,但只 是个起点)。但是,好朋友想读博士了,学弟学妹们也在询问经验和建议,尤其是刚刚好朋友一脸怀疑的眼光,让我不得不把 有关考博的一些事情写下来。 其实,考博很简单。之所以众说纷纭,争议不断,无非是大家忌惮了“关系”二字,所有的问题,都源于此。那么,就从 “关系”说起吧! 首先,自我介绍下,我爸妈都是农民,往上也是,所以我也算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家里的亲戚也都是底层人,实在是 没什么关系而言。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凭自己的本事吃饭”,呵呵,相信大多数贫苦学子都是和我一样的,毕竟,中国还 是农民多,不富裕的人多。我考的人大,硕士导师是地道的复旦毕业的,属于科研型的,公职和外界关系不多;所以,依靠导 师的介绍也是没希望的了。 说和未来导师完全没关系,也不准确。我和人大导师还是有“直接关系”的。和他“认识”,是通过邮件开始的(完全没 有第三者介入,除了后来认识了自己的师姐):决定考博了,在决定考北京地区的博士之后,我在 09 年人大博士招生工作基 本结束之后,开始联系导师了。把清华、中科院和人大等本专业的导师过了一遍之后,选定和自己方向相近的,开始发邮件联 系。 可能我遇到的导师都是“非正常类”,无论他们招学生还是不招,都给我回了信;相比那些写了信,泥牛入海杳无音信的 同学来说,我真的是很幸运!人大的导师很热情的回信说“欢迎报考”——相信很多考生都收到过类似的信件,貌似这句话都 成为了套话,实在不可信。我也考虑到了这点,但没太多心思顾忌。 第二封信的时候,除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外,附带了自己发表的几篇文章和参加的课题,接着询问了“导师的研究方向、10
年他是否招直博生”。导师回信说不招直博生,说了自己的几个研究领域和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没直博生,就是意味着名额还 是有的,大家都得考试,心稍微安下来了。导师的研究方向我还是熟悉的,说不上很熟悉,但是有点自己的见解。于是,第三 封信的时候就开始了专业方面的交流。就他的几个研究方向谈了自己的看法,并问了一些问题和有关未来研究发展的预测。导 师很快就回了信,点评了我的看法和见解,回答了我的疑问,对他自己的研究方向又更具体深入的和我谈了些。 再后面的交往,双方就彼此聊的来了,每次基本都是我们研究领域的话题,有时候是我的看法,有时候是我的疑惑,有时 候他会给我发些他的文章,有时候也是与学术无关的,比如简短的节日问候。在初试之前,我们就这样联系着。从未电话联系 过,也没见过面,双方只是邮件联系,我每次的信件他都基本回复了,有时候是隔天回的,但大部分时间都是 3 个小时之内, 有时候甚至是十几分钟后就给我回邮件!大约给我回复了近 30 封。 这就是我和导师如何建立关系,如何维持关系的。在双方信件的往来中,我得出的结论是:导师很负责任,对学术要求很 高,工作很积极,对学生要求很严。导师对我的印象是:该学生有一定的潜力,有一定的创新思想,渴望做出一些东西(后来 师姐给我说的,这些结论导师本人从未和我说过)。双方的印象都还是很好的。所以,就我的考博经历来说,我觉得名校还是 很公平的;虽然不排除一些阴暗方面的现象,但大多数导师还是真的很平易近人的。 说了我自己的情况,再说一下,我们一起考人大的几个同学的情况。我们年级,考人大的我知道的有 5 个,除了我自己, 其他四个人分别考经院、国际关系学院、劳人院和公共管理学院。考经院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初试没过。公共管理学院的过了初 试,但导师没名额,没能参加复试。只有劳人院的我们两个人顺利过关。值得玩味的是:国关,老人和公管的,他们三个都有 一定的关系,据说都还是不一般的。听说这些的时候,我也很担心,但是现在看来,“关系”充其量只是个“必要”条件,真 的是很不充分。(这些提几位同学,丝毫没有攻击或是贬低什么人的意思,只是为了说明情况,请不要误解) 所以,看看自己,对比周围的人,对于考博所涉及到的“关系问题”,我的看法是:有关系固然很好,但是实力更加重要 (不是在贬低别人,提高自己;劳人院的哥们除了关系,实力真的很强,论文、课题很多,初试比我高 20 多分!)。只有自 己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潜力,在和导师有一定的关系下,表现出自己在专业方面潜力的一面,相信成功还是离我们不远的。 至于有些同学关心的,诸如什么时候开始复习等,每个人、每个学校、每个专业情况不同,因人而异。人大的考试不指定 教材,只能搞到一些回忆版的试题,考试一般不深,侧重于面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 10 年以前的情况,仅供参考), 请自己把握。我个人是研三 9 月份的时候开始复习的,认真复习了 3 个月,过年还有平时耽误了 3 个月,但是还是比较有效率 的:诸如现代观点厚薄和难度的书,一般是一周看完,写一大篇读书报告;像罗宾斯的新版管理学,一般就是 3 天看完。所以, 几个月下来,相关的,不太相关的,看了有 30、40 本书吧!过的还是很充实的。 每个学校的英语难度不一样,人大的比较简单,4 级水平,不过,貌似要的高分也不容易。考完之后,他们几个都说简单, 觉得 90 分都有可能,结果才 70 出头,呵呵,只有我是 80 分。英语没复习什么,就看做了几套题(市面上找不到合适的题做, 不知道推荐什么,英语都是平时的功夫,高中学好了,应该就没问题),看看作文翻译的,是 2 月中旬开始的。不过,单词倒 是很认真的背了,背单词是从一开始就坚持下来的。 最后,再说一点,无论有没有关系,都要经常和未来的导师联系。尽量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毕竟,一个导师一年只能 招 1 个或是 2 个人,不熟悉的学生,他一般是断然不敢招的。多联系,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千万不要怕自己联系多了,导师不 喜欢。我个人认为,只要联系的内容健康,联系的方式妥当,只要导师有时间,他们还是很热心和后辈们交流的。祝愿所有人 的都心想事成,也希望能给一些人解疑释惑。 对那些刚刚或是即将步入研究生阶段的学弟学妹们,建议读读《如果让我再做一次研究生》,真的很好。幸运的是我在研 一的时候就读到了,并一直坚持着。虽然没做出什么令人骄傲的东西,但是却让我过的很充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12-18 18:27: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03:1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