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高校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中国教育电视台系列访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4 20:3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术批评网说明:2004年11月3-4日,教育部社政司在杭州举办“全国高校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中国教育电视台“今晚一刻”节目组记者陈琛与有关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和对话,11月16-20日,中国教育电视台“今晚一刻”分5期连续播出,受访者包括靳诺(教育部社政司司长)、吴树青(教育部社科委主任)、顾明远(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章培恒(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强(清华大学教授)、顾海良(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徐显明(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林正范(杭州师范学院院长)、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俞吾金(复旦大学教授)、曹树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等。以下发布的文本转自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只是遗憾的是,因电视台网站没有注明受访者的姓名,故现有的文本看不出各位受访者与相应的对话的关联。题目是本网加的。


关注学术发展 促进学术繁荣  

2004年11月4日,由教育部主办、杭州市范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论坛” 在如期杭州举行。在论坛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学者们针对目前学术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起寻求解决的方法。连续五期的“学术学风五日谈”系列节目,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今年一月**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意见,对哲学的重要社会地位做了深刻的论述,全面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指导方针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为了贯彻中央文件,教育部积极参与,精心组织了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985工程、长江学的计划等重大的建设项目中,都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在教育经费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我们加大了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的投入,加强了重点文科基地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的计划,实施整个基础设施和虚拟化建设计划,实施高校学报名牌工程。正在制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骨干人员培训计划。
  
前不久教育部社科委讨论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今天我们在这里又举办了以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和学术建设为主题的论坛,就是要进一步贯彻重要文件精神,确实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建设和学术规范建设,确保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的快速的发展,不断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论坛讨论的问题正是我们学校这些年来也是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近些年来,尽管哲学社会科学或其他学科的研究发展都很顺利,也取得很多成绩,但是对一些学科上的浮躁,或学术腐败现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术规范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他的后果不仅仅是引起瞟窃、抄写,更重要的是导致学术上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越来越少。其实不但是一个道德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得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繁荣的一个时期,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数量,或者是从出版的学术著作的数量,还是从学术领域和学术之多,或者是学术空气的活跃,都是在二十世纪仅见的。但是在这个繁荣的背后,我们也要正视各种问题。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数量是多了但质量低,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学术著作,在国际标准下面,不是学术著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废品。
  
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不正视问题,不采取对策,我们经济繁荣将来会导致一个学术的贫乏,这是我们作为中国学者所最不愿意看到的。而且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不同派,影响到我们的下一代,搞的不好,将来我们的下一代,只好到国外去寻找真正的学术,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学术失范令人忧  

本期节目将带大家听听学者们认为目前的学术界存在哪些令人忧心的现象。
  
我认为现在学术界的学风不正,或者是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甚至学术腐败已经很严重了,而且不仅仅是写文章的时候,不遵守学术的规范问题,包括评价系统,包括国家花很多的钱,并在社会科学上那些基金的分配上面也有很严重的问题,还包括教育系统、评职称或者评优秀成果。我们整个社会各学界,或者整个我们国家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总的来讲,大家现在能够按照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健康的、科学的、积极的、向上的方向发展的,假如说有问题,就是觉得由于缺少学术规范,导致某些方面产生不良景象。有的学术成果的水平低,有的学术成果的东拼西凑,当然还有学者有瞟窃现象,不加注视,不加应征,把别人的成果,占为己有等等。不道德不规则的行为在总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中是少量的,但是目前来讲它有蔓延的趋势。
  
不断地有学生要推荐文章,推荐到核心刊物上去发表是一个困恼。一定程度上,这也能够促进大家去做学术,但是他是作为一种普遍的规定,有的学生他写不出也要交,他不交就没有学位。这样就有可能产生象高校里经常有弄虚作假的,比如说像有些刊物就有卖版面的现象出现。一个社会存在普遍的一种浮躁的心态,例如大学的排名,不同的学校就会有相应的资源,这样的这个系统造成越来越浮躁的心态。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研究者的学问水平问题。一般认为研究中国文学是我们中国最好,所以不必去学外国人,不必去看国外的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实际上国外的学者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很好的成果,如日本、美国甚至韩国。只有我们充分的掌握国内外的有关材料,才能大大减少重复的无效劳动。

  
正本清源 净化学界  

面对学术界的出现的一些问题,学者们就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我们听听他们的看法吧。
  
目前一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很科学,有些过分的强调一些数字,一些表面的东西。我觉得这不是很科学的一些考核办法。有客观上的原因,也就是说有社会的原因,因为我们整个社会都很浮躁,受商业的影响,全盘西化的一些影响,道德的缺失,有些问题也不是我们当前的问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发展观不是很正确,有一些急功近利的这样一种考虑。
  
整体的社会转型,可能这个道理体系就要受到冲击,你像我们传统的文化,传统的道德有些要继承,有些需要扬弃,这就是整个社会转型过程当中,我们道德面临的问题,所以这个原因,可能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结构的充实问题。
  
我们国家正处变革的时期,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社会上的问题,也肯定也反映到我们学风上面来,那么这些年,大家感到一些比较,存在的严重的问题,甚至有些个别触目惊心的例子,我想就是这么产生的。
  
一个就是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人员比较多,人员有的没有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科学研究的有失、有效的这种信念,有的我想受其他社会风气的影响,因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是整个事业中的一部分,受绝大部分的不良影响。

目前的社会风气并不好,主要是市场刺激出人的欲望,特别是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不讲规矩的去赚钱反映在学术上,就看到很多的不道德行为,比如说各种各样的,或文凭,职称,文凭现在都弄乱了。
  
我觉得一个比较大的原因最主要是在体制上和制度上,由于现代学术,学术产生时间不长,人文社会科学深受稀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以及他的学术建设,几乎没有进行。另外领导机构里面的一些不规范现象,甚至于腐败现象、不合理的制度这些问题,应该说是看起来比较复杂的,但是不论多么复杂的问题总要解决,因为这个问题不仅仅涉及到学者个人或学术领域,特别是社会科学、人文社会,它涉及到整个国家的道德面貌,精神文明建设。
  

对症下药 治标治本  

这期的《今晚一刻》是学术学风五日谈的第四期,我们来听听专家学者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建议。
  
加强学风建设首先是我们学术界的事情,同时是领导机关是有责任的,整个社会是有责任的。强调这样几点,我们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己要自立,加强道德修养,我们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是教育工作者,要行为示范,为人师表,应该用一种社会责任感,关注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关注民生,关注现实。不光我们政府要想人民之所想,见人民之所见,作为一个学者,一个有责任感的学者,也应当见人民之所见,想人民之所想,这是对自己一个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学术研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研究我们老百姓,我们国家发展过程当中最重大的问题,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每一个学者应该自律,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要有他律,就是要有自己规范性的东西,应该使大家认识到,如果要从事学术工作,最起码要做到这样几方面,最起码哪些东西必须遵守的,哪些东西是不能违背的,那么制定学术规范的意义就在此了。
  
我们所采取的措施,首先就是让每个人都明确,做学术工作不是一个轻松容易的事,除了在主观上要求学者对自己要求更高之外,还要理解在任何一个世界里,我们必须有外在的强制。
  
无论是从事什么科学研究,首先必须是实事求是,要实事求是就必须要建立学术规范,要树立良好的学风,要通过自己真实的研究,真实的学问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这样高校的学科建设才能够真正的繁荣起来。
  
除了这规范之外,营造强大的社会舆论是非常重要。在全社会,大家都要对学术上的不规范、不道德行为进行谴责,这么一来一个,实际上也是种自约,所以我觉得就说,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种自律,制定学术规范,这种规范是他律,然后就是造成一种舆论氛围,全社会来制约它,所以这样的话呢,可能就更加完整一些。
  
我就可以通过舆论,通过媒体,把这种不规范的不良的学术道德,公之于众,那么我就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作为文化大学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负责人,我肯定会创作一种好的学术规范的风气,我对于违反学术规范,肯定会通过学校制定,对违背学术规范的人严格处理的规则,比如说他假如出现学术的瞟窃的现象,不仅把他这种行为公之于众,可能还会在他业绩上,包括他学术的地位上,进行必要的警示,或者实质性处分,这样使他感到,这个违反道德,违反学术规范严重程度,不亚于他违反其他法律法规上的后果一样,这样的话,他不断地就会约束自己。
  
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惩处,那么现在教育部有一些措施,你比如说抽样,抽检,那么我以为这些,在一个现代的通讯手段,信息这样高度发达的这样一个时代,用这些东西已经远远不够,还是采用今天我们在会上总结的设想的,就是一个彻底的一个阳光化的一个方案,怎么样阳光化,就是我以为,所有的研究生论文,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他都应该上网,网以后就说,教育部仍是进行抽检,抽检的论文在教育部的网站上可以上网,也可以不上网,但是你可以说哪些是抽检过的,那么这样的一个东西,就说教育部里面有一个全国历年的上网的研究生的,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的目录,任何一个在这个网站上进行点击以后,就可以自动连接到相应的大学网站,能够看到这样的一个文本,这个论文你通过评审,你得分是多少,那么你面临的每一个教授,一个答辩委员会的委员,他面临的是全国学术界的一个检验。那么不端行为呢,你看那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有这么全国人民的眼光,就是全国学生的眼光来看这个东西,不大逃得掉了,阳光方案一公开,一实施以后呢,真的我不知道,这些行为还有什么空间可以给他们沉溺,大概就没有了。
  

献计献策 共商学术发展  

这是学术学风五日谈的最后一期。在论坛上,学者专家对于学者和自身提出了一些呼吁和要求,让我门来看看他们的观点。
  
开研讨会目的是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能让现在失范的现象再继续下去,使大家能够重视起来。也希望我们的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在领导学术工作方面,要尊重学校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者的学术自由。在各种各样的评奖和评聘方面,应该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同时要注意的是针对当前存在的倾向一些问题,加强预防,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领导。
  
从学术规范建设上应提倡学者踏踏实实的来做学问,而在这个商品经济市场大超市之下,机会多了不踏实的人也多了,所以不管是学者还是学生,应该不要太把功利看得太重,踏踏实实的做学问,最终将会成就的。
从学术规范来说,我们无法强制有关的单位,因为在这方面,我们没有一个法律上的效率,比如说发现了瞟窃,如何处理、采取什么惩罚的措施,是由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制度来决定的。对于违反学术规范,肯定会通过学校制定相关规则,比如说假如出现学术的瞟窃的现象,不仅要将这种行为公之于众,还会在他业绩上包括他学术的地位上,进行必要的警示或者实质性处分。

  
所有的规范包括学术规范,都是以做君子为标准的,所以提出的每一个条文,都是君子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养成一个习惯,不光能提高自己个人的学术道德,增强自律,并通过这种外界规范的约束,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增强学术上的自律。
  
学者要有博大的胸怀,确实不要文人相弃,应该是文人相亲和文人相爱,因为人文社会科学也需要团结精神,我华民族哲学的最高概括是一个合,在人文学者身上,应该首先体现出这种合,君子者合而不同,小人者同而不合,所以应该有博大的胸怀,来对待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4年12月3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5 14:0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