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大学 国际政治概论 王联笔记(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 00:5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五节        国家对外战略
• 1、国家的对外交往职能
• 2、国家对外目标的形成与对外关系
• 3、内政与外交的关系

战略
• 战略一词是日本人从英文strategy和德文strategie翻译过来的。一千几百年前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和将军们就用这个词,原是一个军事术语。
• 陈忠经认为:所谓战略或战略问题,就是在政治以及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研究、掌握和运用现实关系中“较长时期的全局”的规律或指导性的规律。“国际战略的意义,即可依此类推。”( 陈忠经:《国际战略问题》)

国家对外战略
• 国家对外战略,也称国际战略或全球战略。
•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国际战略指的是一国对较长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的认识和谋划。
• 国家对外战略的制定指导着外交政策的制定,指导着各种对外具体策略的制定,它对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
• 国家对外战略,是主观的东西,受国家对外目标的支配,客观存在的国际环境是制定和检验国际对外战略的客观依据。

国家目标
国家目标(national goal)即是国家利益的显现,是根据国家利益所确定的国家在一个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计划、愿望和要求,国家目标比国家利益客观,且容易理解。
国家目标有3个层次:
1.核心目标(core goals)--国家的生存、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基本价值的维护、政治经济体系的持续。
2.中程目标(middle-range goals)--侨民利益的保护、国际贸易的增加、国家声望的提升、国际事务的参与。
3.远程目标(long-range goals)--国家理念的发扬、同类型国家的增多、世界秩序的改变、国际政治的改造等。
国家目标的区别较为简便,且层次清楚。

国家目标与国家战略
• 国家目标是国家战略的中心内容。
• 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斯韦尔•泰勒上将认为:战略总是由目标、方法和手段几个方面组成的。
• 美国陆军学院军事战略计划和作战系军事战略教研室主任小阿瑟•莱克上校设计了一个公式来表达上述概念:
战略=目的(追求的目标)+途径(行动方案)+手段(实现某些目标的工具)
• 《大战略》的作者约翰•柯林斯认为:大战略的结构是由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国家政策、国家所承担的义务等基本部分构成的。

国家对外战略与外交政策
• 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国家对外战略的基本结构的一部分。国家对外战略的实现,依赖于外交政策的实施,国家对外战略本身又对外交政策作了总的方向性的规定,要求后者必须为实现战略所规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
• 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的联系表现在:
二者都是以国家内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其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都以对国内国际环境的认识为其依据,以实现国家利益为目的,以国际社会为对象,以同国内政治密切联系为特征。
• 孙武关于“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的思想很好地表述了对外活动中战略、外交、军事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六节        外交政策
• 1、影响外交政策的基本因素
• 2、外交政策的决策

外交和外交政策的区别
外交(diplomacy)
一种 “manners” (型态)。 指的是一套体系或价值,在其中各国有所遵循,形成共守的准则,以建立世界秩序的正常和平发展。也可以指一种过程,通常是「和平互动」的方式,在其中各国求取自身的安全以及国家目标的实现。如将「外交」视为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 之后所建立起来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如今还在不断推陈出新。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一种 “matters” (内容)。指称的是政府据以规画国际互动的政策指南。同时,外交政策宣示政府领袖试图追求的目标,以及预备运用的手段。比如说美国外交政策为 “Americanforeign policy,” 而非 “American diplomacy.”人们可以研究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的演变以及国际政治的型态;也可以研究各国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比较其中的差异,这就是“比较外交政策”这一分支学科的内涵。

外交政策的制定
• 1.决策(decision-making)
• 2.决策者(decision makers)
• 3.决策模型 (decision-making models)
• 理性模型(rational model)
• 根据这个模型,决策者会计算各种可能方案的成本效益,然后做出选择,相信他会选择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方案。
制定的程序
1.视情况设定各项目标。
2.依据重要性排出目标的优先级。
3.列举达成目标的可行方案。
4.充分了解各种不同方案可能造成的结果。
5根据目标,选择能够获得最佳结果的行动方案。
– 但是综合而言,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依照国际环境或竞争对手的政策随时因应调整。
–        理性模型经常被用作分析外交政策的起点,但经常受到质疑,最主要的原因,即在于组织本身的惰性和政府部门的互动,使理性减弱,甚至荡然无存。

决策者的角色
• 决策者个人行为可能偏离理性模型者:
–        误认(misperception)、选择性接受外界信息(selective perceptions)、以及信息隔离(information screens)
–        情感偏见(affective bias)--无法客观正确。
–        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mirror image) (看不顺眼)、过分借助历史经验(historical analogies),以为历史会重现。

国家内部的决策者
• 1. 外交官
• 2. 利益团体--lobbying 的力量至大
• 3. 军工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 4. 民意
• 5. 学者

影响国家外交决策的因素
• 1、国家利益
• 2、国家力量
• 3、国家目标

外交政策的主要型态
• 1、全球主义 (globalism)
• 2、孤立主义(isolationism)
• 3、结盟合作(alignment)
• 4、不结盟主义(non-alignment)

讨论话题
• 3.1 以阿拉伯国家联盟为例,看国际组织在处理地区冲突时扮演的角色。
• 3.2 以近年来中国网民中的“反韩”或“烦韩”情绪为例,评述民族主义的历史、文化观对中韩政治关系的影响。
• 3.3 以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为例,评述“软实力”在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与局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07:42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