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大学 国际政治概论 王联笔记(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 00:5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三节        民族主义与当前国际政治
混乱的定义
民族主义的基本含义
民族主义的演变
国内的民族主义研究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

混乱的定义
有人说,民族主义是只大象,每个研究者摸到的都只是它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19世纪的政论家白哲特(Walter Bagehot)在谈到“民族是什么”时讲道:你要是不问,我们都知道它是什么;但要马上对它作出解释或定义,却是不能。对民族主义来说,白哲特的话同样适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约翰•哈钦森(John Hutchinson)和安东尼•史密斯(Anthony D.Smith)认为:
– 首先,民族主义现象所涵盖的范围是广泛的和多侧面的,它包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也包括族裔特性和社群的发展。
–        其次,民族主义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它需要历史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国际关系学家、地理学家、哲学家、地区经济学家、国际法学家等从各个角度进行的努力。民族特性的内容和潜在的原因都具有多样性,仅此此一点,任何学科的学者的研究工作,都只能涉及这一课题的少数方面和少数事例。

20世纪民族主义的三次高潮
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从那时起,民族主义研究始终与世界范围的民族主义浪潮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全球角度看,20世纪民族主义出现过三次浪潮:
–        第一次浪潮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第二次浪潮表现为世纪中期第三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
–        第三次浪潮在世纪之末与苏东剧变同时出现,造成国际格局的又一次巨大变化。

中国的情况
民族主义是在19-20世纪交替的社会大动荡时期传入我国的。在20世纪上半期,民族主义在中国知识界、文化界和政界有着相当的影响。我国学术界也对西方学术界民族主义研究保持着相当的敏感性。
但在很长时期内,我国几乎不存在对民族主义的研究,对民族主义的认识尚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如1986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对民族主义的解释是:“地主、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他们观察、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原则、纲领和政策。”该辞条在列举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时指出:“把民族分为‘优等’和‘劣等’,认为只有所谓‘优等’民族才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极力抹杀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以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把本民族(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谋求这种利益,不惜牺牲本民族工人和其他民族人民的利益”;“奉行民族压迫和民族***的政策”。无疑,这种认识与民族主义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际国内一系列众所周知的因素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问题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民族主义成为知识界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这标志着民我国的民族主义学术研究开始起步。同时,社会上也一再出现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国内舆论界对民族主义的讨论骤然成为热点。但这些讨论大都停留在“要不要民族主义”这样简单的层面上。

民族主义的基本含义
如同民族没有一个公认的普遍适用和被认可的定义一样,民族主义一词也存在着概念上的争论,这不仅因为下定义者的立场、观点和角度不同,而且也因为民族主义有着一个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正如研究民族主义久负盛名的美国历史学家汉斯•科恩所言:“民族主义在所有国家和整个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它是一个历史现象而且取决于它所植根的不同地区的政治理念和社会结构。” 同意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对下面的现象感到奇怪:民族主义(nationalism)这个在1774年就开始出现在德国哲学家赫德尔著作中,而且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被普遍使用的词,至今却依然被争论不休。

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
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在他30年代主持编撰的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或一个民族内部的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汉斯•科恩则给民族主义下了一个简短的定义,他在有名的《民族主义的观念》一书中指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应被认为是一种思想状态。……在这一状态中,体现了个人对民族国家的高度的忠诚。” 后来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对民族主义的解释与科恩的观点相似,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每个人对民族国家怀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的忠诚。”

更多地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学说或原则
埃力•凯多力认为,“民族主义是十九世纪初在欧洲被发明的一种学说。”“简单地讲,这种学说坚持认为人类被自然地划分为民族,而这些民族又通过特定的可确认的特征为人们所熟知,而且政府唯一的合法形态是民族的自我统治的政府。”厄内斯特•盖尔纳的观点基本相近,他认为,“民族主义基本上是一种原则,它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

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运动
与上述观点不同的是,美国人路易斯•斯奈德认为,“民族主义是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占据了大多数人的行动和政治思想行为的一种强劲的感情。它不是自然的,而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出现是对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式的回应。”英国人约翰•布热奥利也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形态,指的是寻求和掌握国家权力的政治运动,并用民族主义为理由去证明这种行动的正当性。”当代著名的民族主义问题专家、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的安东尼•史密斯教授同样持这种看法,他在总结了前人已有的各种定义后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

认为民族主义不仅仅只具有上述某个单一方面的内容,它的含义应是多方面的
这一派的观点实际上是将上述一些观点综合在了一起,这便是有的学者提出的民族主义应有的广义和狭义、具体和抽象的概念之分。马克斯•玻赫姆认为,“从广义上说,民族主义指的是在整个价值系统中将民族的个性放置于一个很高的位置(类似于爱国主义)的态度”;而“从狭义上讲,民族主义意味着在损害其他价值的情况下的、一种特别过分、夸张和排外的强调民族价值的倾向,结果导致自负的过高评价自己的民族而贬损其他民族。”赫伯特•吉本斯与玻赫姆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民族主义有具体和抽象之分。“具体来说,民族主义可以被看作是显示民族精神(如历史、传统和语言)的特定的方式;而抽象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是制约一个民族的生活和行动的观念。”

认为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
在我国出版的不少辞书中都这样记述有关民族主义的定义: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中就这样写到:“民族主义是地主、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他们观察、处理
民族问题的指导原则、纲领和政策。”《现代汉语词典》也认为,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运动中,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民族主义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小结
一类人群可以由于种族、语言、宗教、文化或分布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等特点而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民族,但大多数情况下,则是更多的具有上述不同特点的人类群体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民族(nation)。造成后者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历史传统、共同的经历和对未来的共同憧憬。
综观上述有关民族主义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尽管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定义,但往往都被界定为一种以民族感情、民族意识为基础的纲领、理想、学说或运动。正如卡尔顿•海斯早先所指出的那几点:
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
2、民族主义一词意味着包含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的理论、原则或信念;
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4、民族主义意味着对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忠诚超越于其它任何对象。
虽然海斯的观点不是没有可挑剔的地方,但总的讲,上述这四点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民族主义的含义,后来的学者再也没有超过海斯的上述定义。

民族主义的演变
相对于定义的众说纷纭来讲,关于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的看法则较为一致。一般认为,近代世界的民族主义产生于欧洲,尤以法国大革命为其形成的最主要标志。安东尼•史密斯教授认为,18世纪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开端,其中尤以波兰被瓜分、美国和法国革命为主要标志。乔治•古奇也认为,现代民族主义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在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民族观念以及民族国家的观念传遍欧洲并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而传播到世界的其它地区,现代民族主义由此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具备了全球性的意义。在上述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民族主义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民族主义在西欧的兴起和发展
伴随着新教运动的展开和王权势力的扩张,民族主义在此阶段彻底瓦解了教会势力,建立了各自的民族国家。各民族及其人民经历了从宗教信徒到王朝臣民到祖国公民的角色转换,从盲从教皇利益到效忠王朝利益到追求国家利益(也即民族利益)的历史进程,从迷信宗教神权到建立王朝王权到确立人民主权的斗争过程, 最终确立了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这是一个创建民族国家的过程,其间反封建的积极意义毋需赘言。

民族主义扩展到欧洲的其它地区
法国大革命后的一系列对外侵略和扩张,不仅反映了民族主义功能的另一面,即“争取民族的伟大,争取使每个民族有权把自己的统治扩张到相似的民族或有关的民族中去,而不管后者是否同意,”而且自然而然地唤起了欧洲其它国家和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一大批民族国家在欧洲应运而生。从此,欧洲的民族主义更多地带有对外侵略扩张的性质。也正是在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指导下,欧洲开始了空前的殖民扩张。
以上两个阶段主要发生在19世纪,民族主义还没有明显地具有全球性的影响。   
• [美]爱•麦•伯恩斯:《当代世界政治理论》
民族主义传遍全球,成为广大亚非国家反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和捍卫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
这是在20世纪发生的重大的历史现象,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20世纪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民族主义通过作用于各种超民族的意识形态而对世界格局进行重构的历史。”在这一阶段,一方面民族主义在广大的亚非拉地区重新确立了它的建立民族国家和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积极形象,推动着整个世界朝着民主、平等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对外扩张、排外类型的民族主义以及狂热地崇拜、依附自己的国家的所谓“爱国主义”、仇恨和猜疑外部世界的情绪所引发的冲突与战争也使得整个世界动荡不已。因而民族主义所遭到的谴责和批判,远远超出了它的确立和巩固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政治体系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进入九十年代,以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为主要标志,新一轮的民族主义浪潮在全球兴起。这是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兴起的民族主义,除了旧有的民族主义的作用与功能程度不等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外,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有人称之为新民族主义。

小结
总的来讲,本节主要分析归纳了已有的民族主义概念,指出,所谓民族主义应该指的是以具有政治性的民族(实际可等同于国家)为中心,以该民族及其国家为最终效忠的对象的一套既定的思想、信念和行动。在它们的影响下,一些还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寻求建立属于自己的民族国家。
英文Nationalism如就字面上来翻的话,指的实际上是以nation为中心的主义,由于中文“民族”一词所具有的不同的层次之分,这个nation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中文里的“民族”,而是应放到当时出现nation的欧洲大环境中去:那么,这个nation就只能被理解为资产阶级处于上升阶段的民族,这个民族实际上也就是近代的国家。这是民族主义与国家关系的最初的理论源头,应该还民族主义以本来的面目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
一、以民族分离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政治性民族主义逐渐衰退,但由民族问题所引发的暴力恐怖活动将在一定范围内继续存在
二、强调经济权益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民族主义,将成为新世纪民族主义发展的主流
三、以保护本民族文化为特征的文化民族主义逐渐兴起,成为世界各民族融合和交锋的新热点
四、以种族主义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在21世纪将继续存在,并有可能借助新技术手段在一定范围内蔓延                            • 金鑫:《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14:4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