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04|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利益攸关”的能源合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31 11:4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4-2 17:56:23 | 只看该作者
:hug: 好东西!!!
3#
发表于 2008-4-2 20:13: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4#
发表于 2008-4-2 20:54:10 | 只看该作者
dddd
5#
发表于 2008-4-4 12:13:02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谢谢
6#
发表于 2008-4-6 10:11:42 | 只看该作者

国关理论2

摩根索的“权力政治论”  摩根索的国际关系理论实质是权力政治论。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等人的思想,认为:
1、人性是自私的。摩氏讲,“当今世界从理性的观点来看虽有弊病,但它却是人性中固有的力量所造成的结果。如要改良世界,就必须顺应这些力量;而不是与之对抗。从内在性讲,当今世界是一个包含着各种相互对立的利益,各种利益又彼此冲突的世界,道德准则从来不能完全实现:不同的利益永远只能暂时妥协,彼此的冲突永远只能勉强解决,所以,道德准则只能近于实现。”
2、这种自私本性和生存意志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意志”在国际关系中则表现为国家权力的“权力意志“国际政治一如其他一切政治,也是一种权力斗争。不管国际政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权力总是眼前的目的。”摩氏认为,权力不仅仅指暴力,而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和控制的能力。在国际政治中,权力就是一国在国际舞台上控制他国影响国际事件的能力。对权力要做4种区分:权力与影响力、权力与武力、可运用的与不可运用的权力、合法的与非法的权力。国家权力说到底就是国家的实力。至于权力的构成,他认为主要包括地理、自然资源、工业能力、军备状况、人口、民族特征、国民士气、外交素质和政府质量等等要素。
3、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各主权国家的利益和权力不可调和。因为国际政治处于“自然状态”即无政府状态,各国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去获取更大的权力和追求各自的国家利益。“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构成的,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但是,国家利益是由国家权力来界定的,一国实力的大小决定了该国所能追求的国家利益的多少。国家利益是构成国家生命攸关的需求的高度概括。摩氏区分了6种国家利益和3种国际利益6种国家利益是:首要利益,如生存和安全;次要利益,如保护本国侨民和驻外使馆人员安全;永久利益,如较长期的利益;可变利益,如一国因党派政治而对国家利益的不同选择;普遍利益,如涉及广泛区域和许多国家的经济贸易利益;特殊利益,如受特定时空条件影响的利益等。种国际利益是:认同利益,如两国或两国以上国家的共同利益;互补利益,如两国之经贸上的互补关系而形成的利益。冲突利益,既非共同,又不能互补的利益。据此,他还把国家利益划分为核心的利益和相对永恒不变的利益,如国家的生存和安全利益;以及可以环境而改变的利益,如次要利益、特殊利益等。
  摩根索的权力政治论,适应了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需要,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遏制政策,还是均势战略,都有摩根索强权政治的影子。
地缘政治理论是国际政治中的最古老的理论之一,属于现实主义学派。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曾谈到地理与政治的关系。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家孙子在其兵法13篇中首篇就把地理因素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道之一。孟子也曾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春秋战国时期苏秦、张仪、范睢等人提出的“合纵”、“连横”和“远交近攻”等主张,也可视为中国古代的地缘战略方案。三国时期,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的主张则是对当时国际地缘战略格局的精辟构想。那么,什么是地缘政治学呢?地缘政治学是现代地理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地缘政治或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最初是由瑞典政治学家契伦提出来的《科学的政治学》(1901年)。1914年,契伦还对地缘政治学下了一个定义,即地缘政治学是把国家作为一个空间的地理有机体或现象即陆地、领土、地域,加以研究的科学,或者最为特别的是作为一种政府的理论。美国学者格拉斯勒认为,地缘政治学通常被视为在全球空间现象的背景下对国家的研究,它试图理解国家权力的基础及其国家之间互动的本质。英国政治地理学家帕克则主张,地缘政治是“从空间的或地理中心论的观点对国际局势背景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现代西方地缘政治学主要分为3个派别,即海权派、陆权派和空权派,其中陆权派的影响最大。海权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海军将领马汉。他在其著作《海上霸权对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和《海上霸权对法兰西革命和帝国的影响》等著作中,通过对大英帝国发迹史的研究,认为,制海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谁控制了海洋,就能掌握世界的财富,从而统治全世界。马汉的海权论,具体包括6个方面海洋强国与大陆强国的对抗是世界历史的一条主线。俄罗斯由于占据了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它倾向于向东西两翼海洋方向扩张,因此海洋国家如美、英、日等要联合起来从东西两翼进行围堵,控制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同时防止俄罗斯南下印度洋实行中间突破。成为海上霸主的6个条件。马汉以英国为例,强调一个国家要成为海上强权必须具备6个条件:地理位置、天然良港、领土面积、人口数量、劳动者素质和政府体制等。海上力量应是一个统一体系的思想。马汉认为,海上力量包括商船队、海运、海军和基地体系。只有拥有强大商船队和发达的海运,才能为海军奠定坚实的基础。控制海洋和海上交通线是国家海洋政策和海军战略的主要目标。海洋是人类主要的交通方式,控制海洋就能确保本国的海洋通道,并能随时切断敌国的海上通道。与敌国海军舰队决战是夺取制海权的主要方法。要控制海洋,确保制海权,就必须在海战中把歼灭敌国舰队作为首要战略任务,而把威胁破坏敌国海上交通线作为第二位的战略任务。确保制海权必须采用有效的海军战略。他认为海军战略的<SPAN lang=EN-US>4</SPAN>要素是:集中和达成集中的方法;中心线或中心位置;由中心位置所表现出的内线运动;海上交通对于后勤供应与胜利的关系。他说:“集中的方法是海军战略的人门”;“威力的方程式是力量加位置”,占据中心位置便于实施内线机动和先敌展开于有利海域;海上交通线是海上作战舰艇的生命线,对海战胜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陆权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拉采尔、麦金德、豪斯浩费和斯皮克曼等。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拉采尔(19041868年毕业于海德堡大学,学习动物学、地质学和比较解剖学。1870年从军,在普法战争中两度负伤,1872年曾作为流动记者访问意大利,年访问墨西哥和美国,1875年返回德国,辞去报纸职务,担任慕尼黑技工专科学校的地理讲师,1880年升为教授,1886年受聘莱比锡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人类地理学》(1882)、《政治地理学》(1897)等。在1897年出版的《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拉采尔首次对政治地理学作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国家有机体”说,被人誉为“政治地理学之父”。他的“国家有机体”说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1、国家是一个空间的有机体。拉采尔把达尔文进化论中的有机体概念引入对国家的研究,认为国家是指以人类集团为基础所区划的一块地域组成的、领土与人民紧密相连结的生活体。这个生活体是人民和土地的统一,具有生长、扩张和衰亡的生命周期,但归根结底是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国家是属于土地的有机体”,“国家就是一群人和一群土地”的有机体。 2.就像生物进化过程中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现象一样,国家生活中也充满了竞争。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然要扩展其领土,“所谓生存竞争即是争夺空间的竞争。”国家的衰落就是由于对空间观念淡薄所致。“一个国家必然和一些简单的有机体一样地生长或老死,而不可能停滞不前,当一个国家向别国侵占领土时,就是他内部生长力的反映,强大的国家为了生存必须要要有生长的空间。”“地理的扩张,更加如此的是政治扩张,是运动中物体的所有特性,交替地前进扩张和倒退收缩。这种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国家而征服空间。”3.国家生长遵循7个法则:A.国家面积的大小随其文化而增长;B.国家的增长也是人口增长的另一明证,但其必须出现在国家增长之前;C.较小单位合并成的集合体发生在国家增长之前,与此同时,人与土地的关系日益紧密;D.边界是国家的边缘器官,是国家实力的显示器;E.国家在增长过程中往往把最富有政治价值的土地包括进来;F.国家空间增长的刺激首先来自外部;G.领土转换的趋势,随着国家转换而得到发展和增长。
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说。麦金德(1861一1947年)1861年2月生于林肯郡的盖恩斯巴勒,188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近代史,1899年担任牛津大学地理系主任,1903年担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他还是英国国会议员,英国枢密院顾问兼帝国经济委员会主席(1926),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一度被选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副主席。主要论文及著作有:《历史的地理枢纽》(1904)、《民主的理想与现实》(1919)等。麦金德认为,世界历史是海上霸权与陆上霸权的不断对抗的历史,但陆权比海权重要。因为随着铁路、公路等陆地交通的发展,陆权将越来越占有优势。麦金德将欧亚大陆和非洲合称为“世界岛”,其中东欧到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被称为枢纽区或心脏地带。在心脏地带以外,是巨大的内新月形地带,包括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和中国;再向外是外新月形地带,包括英国、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日本。1919年在《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中,他进一步提出了关于控制心脏地带的著名公式:“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豪斯浩费的“生存空间说”。豪斯浩费受到了拉采尔和麦金德的影响,提出了“生存空间”理论。他认为,地缘政治学的任务就是为国家有机体争取生存空间提供科学的基础。因为空间决定人类的历史,生存空间是指足以供养一国人口的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伟大的民族必须突破狭小的空间,它“必须冲破过去年代中由于被压制和被支解而形成的生存空间限制。如果整个地区不为最优秀的民族开放,那么这是注定要发生的事情,”因此扩张是具有取得“生存空间”资格的国家的天然权利。国家的疆界也是可以变动的,一个国家可以而且应该争取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一个居民稀少的缓冲地带,以便与其他强国相隔离。未来世界将由<SPAN lang=EN-US>4</SPAN>个泛地区组成:即美国为中心的泛美地区;日本为中心的泛亚地区;苏联为中心的泛俄地区和德国为中心的泛德地区,其中德国居于世界的支配地位。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在《和平的地理学》(1944)一书中,斯皮克曼认为,麦金德过分夸大了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实际上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更为重要。世界的空间位置以气候带、海陆分布,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内陆、岛屿和边缘。在海洋强国与陆地强国的较量中,最受重视的是处于边缘位置的国家。他指出:“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处在大陆心脏地带和边缘海之间,必须被看成是一个中间区域,在海上势力和陆上势力冲突中,起着一个广大缓冲地带的作用。它面对两个方面,必须起海陆两面的作用。”斯氏还以米勒投影世界地图说明美国面临的处境和应采取的战略。他说:“美国在地理上是被欧亚大陆以及非洲和澳洲包围着的。从面积上讲,欧亚和澳非之间地区加起来比新世界大一倍半;从人口上讲,要多十倍;从能的生产量上来说,大约相等。在我们东面的西欧,就人口密度和机械能两方面来说,是一个实力中心。在我们西面有另外一个庞大的实力中心,它的势力大半由人口密度来表现。”因此,美国“在和平时期就一定要经常注意不让任何国家或几个联盟国家以优势的力量出现在旧世界这两个区域的任何地方,以免我们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显而易见,欧亚大陆各国之间的内部实力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政策方向。”根据这些分析,斯皮克曼对麦金德的著名三段论公式进行了修改,提出“谁支配着边缘地带,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的命运。”空权派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军事学家杜黑。早在1909年,杜黑将军就提出:“天空即将成为战场。现在所有的人都认识到了制海权的重要性,但不久的将来,制空权的获得将是更为重要的,飞机在未来的战争中将起主宰作用。”1921年,杜黑发表了《制空权》一书,该书对各国空军建设和战略革命起了巨大影响。主要思想有: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飞机的使用,引起了战争样式的革命,夺取制空权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夺得制空权就是胜利;在空中被击败就是战败,并接受敌人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空军应集中使用,平时高度戒备,作战时应强调进攻。“航空兵的特性就是长于进攻。”实行“打击城市”的大规模轰炸战略,攻击敌方的交通要道、供给和生产中心及居民中心,“粉碎敌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抵抗。”在军事资源分配上向空军倾斜,建立强大的独立的空军。“独立空军的含义定为,组成能够夺得制空权的空中力量的所有航空兵器的整体,”“只有具有足够力量的独立空军才能确保国防。”大力发展民用航空事业,作为空军的后备力量。时代发展到今天,制天权比制空权具有了更大的意义。“航空”与“航天”,一字之差,其领域却大不相同。航天领域直接进入了太空。正如我国著名战略学家潘石英指出:“一般认为,120公里以内作为实用大气层,是航空器活动的空域;300公里的近地轨道,是目前人类航天活动最为频繁的空域;再向外延伸,其高度大约达到30000多公里的空域,被称为地球同步轨道或远地轨道,人类的航夫活动已进入这个领域;最后,在30一40万公里的距离上构成的地球一月球空间,是人类迄今所能到达的最远空域。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或宇航技术,作为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地面测控技术构成的高技术群,它是一个国家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体现和标志。航天技术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都能广泛应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地缘政治理论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影响。尽管在纳粹时期,它曾经堕落为法西斯侵略扩张政策的工具,但空间与政治的交互作用是永远也无法忽视的,而且这常常成为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或战略的基本考虑之一。
7#
发表于 2008-4-6 10:12:07 | 只看该作者

国关理论2

摩根索的“权力政治论”  摩根索的国际关系理论实质是权力政治论。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等人的思想,认为:
1、人性是自私的。摩氏讲,“当今世界从理性的观点来看虽有弊病,但它却是人性中固有的力量所造成的结果。如要改良世界,就必须顺应这些力量;而不是与之对抗。从内在性讲,当今世界是一个包含着各种相互对立的利益,各种利益又彼此冲突的世界,道德准则从来不能完全实现:不同的利益永远只能暂时妥协,彼此的冲突永远只能勉强解决,所以,道德准则只能近于实现。”
2、这种自私本性和生存意志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意志”在国际关系中则表现为国家权力的“权力意志“国际政治一如其他一切政治,也是一种权力斗争。不管国际政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权力总是眼前的目的。”摩氏认为,权力不仅仅指暴力,而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和控制的能力。在国际政治中,权力就是一国在国际舞台上控制他国影响国际事件的能力。对权力要做4种区分:权力与影响力、权力与武力、可运用的与不可运用的权力、合法的与非法的权力。国家权力说到底就是国家的实力。至于权力的构成,他认为主要包括地理、自然资源、工业能力、军备状况、人口、民族特征、国民士气、外交素质和政府质量等等要素。
3、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各主权国家的利益和权力不可调和。因为国际政治处于“自然状态”即无政府状态,各国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去获取更大的权力和追求各自的国家利益。“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构成的,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但是,国家利益是由国家权力来界定的,一国实力的大小决定了该国所能追求的国家利益的多少。国家利益是构成国家生命攸关的需求的高度概括。摩氏区分了6种国家利益和3种国际利益6种国家利益是:首要利益,如生存和安全;次要利益,如保护本国侨民和驻外使馆人员安全;永久利益,如较长期的利益;可变利益,如一国因党派政治而对国家利益的不同选择;普遍利益,如涉及广泛区域和许多国家的经济贸易利益;特殊利益,如受特定时空条件影响的利益等。种国际利益是:认同利益,如两国或两国以上国家的共同利益;互补利益,如两国之经贸上的互补关系而形成的利益。冲突利益,既非共同,又不能互补的利益。据此,他还把国家利益划分为核心的利益和相对永恒不变的利益,如国家的生存和安全利益;以及可以环境而改变的利益,如次要利益、特殊利益等。
  摩根索的权力政治论,适应了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需要,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遏制政策,还是均势战略,都有摩根索强权政治的影子。
地缘政治理论是国际政治中的最古老的理论之一,属于现实主义学派。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曾谈到地理与政治的关系。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家孙子在其兵法13篇中首篇就把地理因素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道之一。孟子也曾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春秋战国时期苏秦、张仪、范睢等人提出的“合纵”、“连横”和“远交近攻”等主张,也可视为中国古代的地缘战略方案。三国时期,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的主张则是对当时国际地缘战略格局的精辟构想。那么,什么是地缘政治学呢?地缘政治学是现代地理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地缘政治或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最初是由瑞典政治学家契伦提出来的《科学的政治学》(1901年)。1914年,契伦还对地缘政治学下了一个定义,即地缘政治学是把国家作为一个空间的地理有机体或现象即陆地、领土、地域,加以研究的科学,或者最为特别的是作为一种政府的理论。美国学者格拉斯勒认为,地缘政治学通常被视为在全球空间现象的背景下对国家的研究,它试图理解国家权力的基础及其国家之间互动的本质。英国政治地理学家帕克则主张,地缘政治是“从空间的或地理中心论的观点对国际局势背景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现代西方地缘政治学主要分为3个派别,即海权派、陆权派和空权派,其中陆权派的影响最大。海权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海军将领马汉。他在其著作《海上霸权对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和《海上霸权对法兰西革命和帝国的影响》等著作中,通过对大英帝国发迹史的研究,认为,制海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谁控制了海洋,就能掌握世界的财富,从而统治全世界。马汉的海权论,具体包括6个方面海洋强国与大陆强国的对抗是世界历史的一条主线。俄罗斯由于占据了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它倾向于向东西两翼海洋方向扩张,因此海洋国家如美、英、日等要联合起来从东西两翼进行围堵,控制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同时防止俄罗斯南下印度洋实行中间突破。成为海上霸主的6个条件。马汉以英国为例,强调一个国家要成为海上强权必须具备6个条件:地理位置、天然良港、领土面积、人口数量、劳动者素质和政府体制等。海上力量应是一个统一体系的思想。马汉认为,海上力量包括商船队、海运、海军和基地体系。只有拥有强大商船队和发达的海运,才能为海军奠定坚实的基础。控制海洋和海上交通线是国家海洋政策和海军战略的主要目标。海洋是人类主要的交通方式,控制海洋就能确保本国的海洋通道,并能随时切断敌国的海上通道。与敌国海军舰队决战是夺取制海权的主要方法。要控制海洋,确保制海权,就必须在海战中把歼灭敌国舰队作为首要战略任务,而把威胁破坏敌国海上交通线作为第二位的战略任务。确保制海权必须采用有效的海军战略。他认为海军战略的<SPAN lang=EN-US>4</SPAN>要素是:集中和达成集中的方法;中心线或中心位置;由中心位置所表现出的内线运动;海上交通对于后勤供应与胜利的关系。他说:“集中的方法是海军战略的人门”;“威力的方程式是力量加位置”,占据中心位置便于实施内线机动和先敌展开于有利海域;海上交通线是海上作战舰艇的生命线,对海战胜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陆权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拉采尔、麦金德、豪斯浩费和斯皮克曼等。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拉采尔(19041868年毕业于海德堡大学,学习动物学、地质学和比较解剖学。1870年从军,在普法战争中两度负伤,1872年曾作为流动记者访问意大利,年访问墨西哥和美国,1875年返回德国,辞去报纸职务,担任慕尼黑技工专科学校的地理讲师,1880年升为教授,1886年受聘莱比锡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人类地理学》(1882)、《政治地理学》(1897)等。在1897年出版的《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拉采尔首次对政治地理学作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国家有机体”说,被人誉为“政治地理学之父”。他的“国家有机体”说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1、国家是一个空间的有机体。拉采尔把达尔文进化论中的有机体概念引入对国家的研究,认为国家是指以人类集团为基础所区划的一块地域组成的、领土与人民紧密相连结的生活体。这个生活体是人民和土地的统一,具有生长、扩张和衰亡的生命周期,但归根结底是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国家是属于土地的有机体”,“国家就是一群人和一群土地”的有机体。 2.就像生物进化过程中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现象一样,国家生活中也充满了竞争。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然要扩展其领土,“所谓生存竞争即是争夺空间的竞争。”国家的衰落就是由于对空间观念淡薄所致。“一个国家必然和一些简单的有机体一样地生长或老死,而不可能停滞不前,当一个国家向别国侵占领土时,就是他内部生长力的反映,强大的国家为了生存必须要要有生长的空间。”“地理的扩张,更加如此的是政治扩张,是运动中物体的所有特性,交替地前进扩张和倒退收缩。这种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国家而征服空间。”3.国家生长遵循7个法则:A.国家面积的大小随其文化而增长;B.国家的增长也是人口增长的另一明证,但其必须出现在国家增长之前;C.较小单位合并成的集合体发生在国家增长之前,与此同时,人与土地的关系日益紧密;D.边界是国家的边缘器官,是国家实力的显示器;E.国家在增长过程中往往把最富有政治价值的土地包括进来;F.国家空间增长的刺激首先来自外部;G.领土转换的趋势,随着国家转换而得到发展和增长。
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说。麦金德(1861一1947年)1861年2月生于林肯郡的盖恩斯巴勒,188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近代史,1899年担任牛津大学地理系主任,1903年担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他还是英国国会议员,英国枢密院顾问兼帝国经济委员会主席(1926),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一度被选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副主席。主要论文及著作有:《历史的地理枢纽》(1904)、《民主的理想与现实》(1919)等。麦金德认为,世界历史是海上霸权与陆上霸权的不断对抗的历史,但陆权比海权重要。因为随着铁路、公路等陆地交通的发展,陆权将越来越占有优势。麦金德将欧亚大陆和非洲合称为“世界岛”,其中东欧到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被称为枢纽区或心脏地带。在心脏地带以外,是巨大的内新月形地带,包括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和中国;再向外是外新月形地带,包括英国、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日本。1919年在《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中,他进一步提出了关于控制心脏地带的著名公式:“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豪斯浩费的“生存空间说”。豪斯浩费受到了拉采尔和麦金德的影响,提出了“生存空间”理论。他认为,地缘政治学的任务就是为国家有机体争取生存空间提供科学的基础。因为空间决定人类的历史,生存空间是指足以供养一国人口的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伟大的民族必须突破狭小的空间,它“必须冲破过去年代中由于被压制和被支解而形成的生存空间限制。如果整个地区不为最优秀的民族开放,那么这是注定要发生的事情,”因此扩张是具有取得“生存空间”资格的国家的天然权利。国家的疆界也是可以变动的,一个国家可以而且应该争取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一个居民稀少的缓冲地带,以便与其他强国相隔离。未来世界将由<SPAN lang=EN-US>4</SPAN>个泛地区组成:即美国为中心的泛美地区;日本为中心的泛亚地区;苏联为中心的泛俄地区和德国为中心的泛德地区,其中德国居于世界的支配地位。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在《和平的地理学》(1944)一书中,斯皮克曼认为,麦金德过分夸大了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实际上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更为重要。世界的空间位置以气候带、海陆分布,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内陆、岛屿和边缘。在海洋强国与陆地强国的较量中,最受重视的是处于边缘位置的国家。他指出:“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处在大陆心脏地带和边缘海之间,必须被看成是一个中间区域,在海上势力和陆上势力冲突中,起着一个广大缓冲地带的作用。它面对两个方面,必须起海陆两面的作用。”斯氏还以米勒投影世界地图说明美国面临的处境和应采取的战略。他说:“美国在地理上是被欧亚大陆以及非洲和澳洲包围着的。从面积上讲,欧亚和澳非之间地区加起来比新世界大一倍半;从人口上讲,要多十倍;从能的生产量上来说,大约相等。在我们东面的西欧,就人口密度和机械能两方面来说,是一个实力中心。在我们西面有另外一个庞大的实力中心,它的势力大半由人口密度来表现。”因此,美国“在和平时期就一定要经常注意不让任何国家或几个联盟国家以优势的力量出现在旧世界这两个区域的任何地方,以免我们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显而易见,欧亚大陆各国之间的内部实力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政策方向。”根据这些分析,斯皮克曼对麦金德的著名三段论公式进行了修改,提出“谁支配着边缘地带,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的命运。”空权派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军事学家杜黑。早在1909年,杜黑将军就提出:“天空即将成为战场。现在所有的人都认识到了制海权的重要性,但不久的将来,制空权的获得将是更为重要的,飞机在未来的战争中将起主宰作用。”1921年,杜黑发表了《制空权》一书,该书对各国空军建设和战略革命起了巨大影响。主要思想有: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飞机的使用,引起了战争样式的革命,夺取制空权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夺得制空权就是胜利;在空中被击败就是战败,并接受敌人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空军应集中使用,平时高度戒备,作战时应强调进攻。“航空兵的特性就是长于进攻。”实行“打击城市”的大规模轰炸战略,攻击敌方的交通要道、供给和生产中心及居民中心,“粉碎敌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抵抗。”在军事资源分配上向空军倾斜,建立强大的独立的空军。“独立空军的含义定为,组成能够夺得制空权的空中力量的所有航空兵器的整体,”“只有具有足够力量的独立空军才能确保国防。”大力发展民用航空事业,作为空军的后备力量。时代发展到今天,制天权比制空权具有了更大的意义。“航空”与“航天”,一字之差,其领域却大不相同。航天领域直接进入了太空。正如我国著名战略学家潘石英指出:“一般认为,120公里以内作为实用大气层,是航空器活动的空域;300公里的近地轨道,是目前人类航天活动最为频繁的空域;再向外延伸,其高度大约达到30000多公里的空域,被称为地球同步轨道或远地轨道,人类的航夫活动已进入这个领域;最后,在30一40万公里的距离上构成的地球一月球空间,是人类迄今所能到达的最远空域。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或宇航技术,作为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地面测控技术构成的高技术群,它是一个国家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体现和标志。航天技术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都能广泛应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地缘政治理论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影响。尽管在纳粹时期,它曾经堕落为法西斯侵略扩张政策的工具,但空间与政治的交互作用是永远也无法忽视的,而且这常常成为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或战略的基本考虑之一。
8#
发表于 2008-4-6 16:34:06 | 只看该作者
d
9#
发表于 2008-4-9 19:5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的帖子

谢谢
dingyiha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发表于 2008-4-19 17:22: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05:1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