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考博英语所有复习症结大破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12 23:0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考博英语所有复习症结大破解

——张仁学

    英语是所有考博考生最头疼的项目,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在复习备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由于各个院校题型和分值都不尽相同,下面我们主要针对试题各个题型以问答的形式分开来说,解决一些大家在整个过程遇到的典型问题。

一、单词

所有的英语考试都躲不开单词这一关,单词是大家最头疼的,下面就是突出的几个问题:

1.

问:单词太多,平时事情又多,记住没多久就忘了怎么办?

答:每天的单词任务数量上要固定,靠浏览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首次记忆要注意好时机的把握,每天最佳记单词的时间是晚上7-9点,这时间段是大脑后叶记忆扇区活动最强的时候,记忆效果最佳。然后第二天醒来一睁眼就努力回忆,想起来的多说明记忆效果好,想不起来的快速翻一遍。然后这样的记忆效果会维持一周左右,在一周后再快速翻一遍,记忆效果就会加长一个月。一个月左右快速浏览一遍,记忆效果会维持半年。这就是记忆叠加的方法,光靠看一遍就记住,量大是不可能的,而没有科学的叠加方法也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2、
问:我看到很多地方有核心词汇,重点词汇什么的,我把这些吃透了够不够?考前突击帮助大吗?

答:核心词汇和重点词汇也只是针对特定院校而言的,没有普遍适用性。这些词也只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已,而不是说考试里这些会了一定能帮你得到多少分数。从量上说,这也只是一小部分。考博的英语试卷里已有的单词(不计重复)应该就有2500-3000个,而且平均来看考博英语各个院校所要求的单词量在6500-8000左右,这个量绝对不是考前突击能拿下的,所以单词部分还是要以水煮青蛙的心态来对待。

2.
问:单词量要求那么大,那要多久才能掌握?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答: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记忆单词不是个单一的过程,不是一个特定时间的限时任务。最快最合理的方法是通过练习来学习单词,阅读理解和翻译是最好的环境,每天都会遇到新单词。所以记单词是每天都要有的一个环节,贵在坚持。

对于没有翻译的院校来说,单词要求基本只是“量”的要求,认识得多就有优势,对于多义词含义能记住第一和第二层含义就行。这样的院校,理解是第一要务。

有翻译的院校对单词要求就高一些,尤其是汉译英。很多近义词区分让人感觉数不胜数,这样单词部分的“质”也成了重点。这样的院校,理解和运用同样重要,那从一开始记忆单词就要利用查例句,造句等实际应用的方法记忆。重点目标在于近义词的挑选,形近词的区分,同义词的替代和词性活用。

3.
问:学单词我就靠死记硬背,总是感觉用不好,也许是方法少吧,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答:单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过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归类记忆:英语中有些动词后接不定式或动名词作宾语时有严格的区别,可以将它们分别归类,只接不定式作宾语的词和词组有:decide,expect,refuse,wish,hope,order,promise,pretend,offer,happen,seem,make up one′s mind,used,be about,be able等;只接动名词作宾语的词和词组有:mind,risk,avoid,enjoy,escape,keep,appreciate,practise,delay,finish,feel like,can′t help,keep(on),miss,be used to,excuse,be worth,imagine,put off等。这样,既可记住词汇,又可攻克语法难关。

2)逻辑记忆:通过单词本身的内部逻辑关系,或词与词之间的外部逻辑关系记忆单词。(1)把几个字母看做一个组合来记,如:“-ight”——light,right,fight,night,might,sight,tight。(2)外旧内新,如:bridge“桥”看成b+ridge(ridge“山脊”);sharp看成s+harp(harp“竖琴”)。(3)外新内旧,如:cleave“劈开”看成c+leave;tact“机智”看成t+act等。

3)联想记忆:包括(1)音与形的联想。例如tomb的读音为[tu:,很像“土墓”,进而联想出“坟墓”的含义。(2)形与义的联想。例如eye可想象y为鼻子,而两个e为左、右两只眼睛。(3)象声词,联想实际的声音,如:bang撞门声,coo咕咕声。

4)分类记忆:把单词划分门类,如:动物、植物等,进行分类记忆。你可以找一本分类字典作为参考。

5)卡片记忆:自己制作单词卡片随时随身记忆,卡片写上单词的词形、词性、词义、音标、搭配、例句等。

6)构词记忆:利用构词法,通过分析词根、前缀、后缀、派生和合成等结构变化记忆单词。这是扩大词汇最有效、最重要的办法。任何英语教材都会列出常见的词缀,注意就行。

7)阅读记忆:通过阅读英语文章、小说等记忆单词,注意难度要适宜。

8)同义、反义记忆:通过同义词一起进行单词记忆,可确切理解词义。通过反义词一起进行单词记忆,可以扩大词义。

9)比较记忆:(1)英汉(译音)比较,如:mama(妈妈),cigar(雪茄),beer(啤酒),bar(酒吧),fee(费用)等。(2)单复数的比较,如:good—goods,spirit—spirits,wood—woods。(3)同音词的比较,如:right—write,eye—I。(4)词的阴阳性的比较,如:actor—actress,host—hostess。


最后还有一个顺口溜,给大家分享一下:

(1)记单词,要“五到”,眼嘴手脑齐开炮;读写背默各几遍,印象清晰记得牢。(“五到”记忆法) (2)记过单词莫靠边,几天之后再看看;似忘非忘又温习,反反复复印心间。(循环记忆法) (3)单词多了别心烦,分片分组来攻占;五个一组先吃掉,几组连成一大片。(分组记忆法) (4)结合词组句子记,有情有景有意义;重点段落须背诵,理解深刻有乐趣。(理解记忆法) (5)要想单词不写错,语音一关还得过;读音规律掌握好,拼写自然少差错。(语音记忆法) (6)分类归纳便于记,同类词汇放一起;bike,plane和jeep,归到交通工具里。(归纳记忆法) (7)同义近义反义词,辨析对比来记忆,比较对照才开窍,印象深刻记得牢。(对比记忆法) (8)单词长了容易忘,卡片纸条来帮忙;mathematics不好记,纸条贴到《数学》上。(卡片记忆法) (9)构词法,要学习,前缀后缀有规律;转换常把词类变,合成本是二合一。(构词记忆法) (10)课外读物有情趣,单词复现便于记;只要坚持常阅读,一举几得大有益。(阅读记忆法)
总结:记忆单词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心态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不因记住一些顺手的而掉以轻心,亦不因遇到几个棘手而垂头丧气。



二、阅读理解

   对于多数院校来说,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考察项目,阅读理解的分值和篇幅也在试卷里占到很大比重。很多考生面对这位“老对手”却有些力不从心,主要出现了如下几个问题:

1.
问:这阅读我能读懂,但是做题老错,不知道怎么搞的?

答:首先不得不说,考博阅读的难点不光是对文章的理解,这是最表面的考点。越高学历的考试意味着对于综合能力的考察也越高,因此考博英语阅读考察内容可以分为主题,结构,答题技巧,出题老师的圈套破解。阅读的本质在于通过选择答案得到分数,则技巧和圈套破解应该是重点,仅仅读懂文章却不会答题也是白费力气。

2.
问:我的正确率一般般,但是速度慢的很,老是做不完怎么办?

答:那说明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单词量上没有问题,在技巧上要改改老套路。首先,阅读很多时候能帮助你得分的内容揉在一起可能就是一个段落,所以读文章之前要先看问题和选项,然后分析出文章的结构,把这部分有价值的尽快定位细读,整个的速度自然就会加快。然后,选择的时候可以通过题干直接排除掉一些选项,其中because的问题最为明显。遇到这种问题,就是直接把四个选项带到题干的横线里去读,没有因果联系的直接排除,不用看原文。现在考试考得不只是对文章的理解,更多的是对题干和选项的把握,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利用上这些实用的小技巧,做题的速度又会加快,这样想做不完还是比较困难的。


3.
问:我做题老是有两个二选一选错的时候,很郁闷,这怎么解决?


答:二选一出错也主要分两种情况。如果是主旨题的话(main idea, title类问题)应该要有个常规的通用的思维方法解决。如果每篇文章主旨题思考路线都不一样,这样不仅花时间多,正确率也很低,很多文章四个选项用普通方法都很难排除。如果是细节题那很多是定位问题。通过题干的某个核心词来定位到某个段落,然后目光就锁定在这一段。经常有四个选项是不同段落的,定位不准的考生就被迷惑住了,其实四个选项定位准就没什么可比性。

4.
问:那我每天做多少篇?正确率怎么样才算合格 ?怎么才能做得少又进步快?

答:这不是做作业,量不是关键,题海战术是最落后的方法,掌握好答题技巧并熟练运用才是王道。如果单词不是大问题的话,每天应该是3-5篇,至少要3篇。每天第一篇很多人基本没进入状态,算热身。第二篇能用上一些方法进入状态,第三篇才会有些小收获。

在练习中正确率不是很重要,错了的题才是重点,这很可能说明是某一类题不会而不是某道题不会。能找出这样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加以解决,才是提高个人阅读理解分数的关键。

除了针对性解决自身问题,还有阅读理解整体学习过程一定是做题与分析并重。前面也说了,这不是题海战术能解决的。原因就在于文章本身,问题本身,老师的圈套都有相似性,那每做完一篇都要有个系统的分析,为后面的练习做下铺垫。这样每做一篇都沉淀下一些“干货”,把收获提高到最大化,进步自然也就最大化了。


5.
问:那整个练习过后,考试里在时间上应该是什么样的速度合适?


答:很多院校的阅读都是一共六篇,那主要就介绍这样的吧,篇数少的花时间会更短。六篇文章的话在难度上基本是有梯度的,其实哪个学校也不希望自己出的阅读让考生得零分,所以前一两篇还是比较结构清晰,简单易懂的。第三四篇会难一点,第五六篇可能花时间会很长,尤其第六篇很多院校为了拉开档次会出的非常难,这时候时间有限就要合理安排了。在时间上,前两篇基本在10分钟内完成,正确率上允许因马虎或没进入状态而错一道题。中间两篇分别用7分钟和8分钟完成,正确率在80%左右。第五篇用10分钟,第六篇用15分钟,最后两篇正确率看实际情况和个人能力。这样阅读部分总共时间是50分钟,对于多数院校试卷来说也是不长不短。如果整个试卷其它部分花时间长,最后一篇阅读允许速战速决。



总结:阅读理解是考博英语试卷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是整个复习过程的枢纽环节。有翻译的考生能从里面学到单词和短语的表达,写作部分也能从阅读提炼出大量的好词好句。阅读部分打好基础,后面才能越来越尝到甜头




三、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题除考查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考查阅读、理解英语短文并用来进行逻辑推理、综合判断、分析归纳的能力。因此,除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应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处理完形填空题上,取得满意的效果。那现在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样的问题吧。
1.
问:完型我就是上来就做,赶时间,但是效果好像不太好,常规的套路怎么样比较好?答:一般来说,完形填空题的首句是不留空缺的。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掌握提供一个起点。因此迅速读懂首句,能够帮助弄懂全文章的背景和主题,抓准文章思路的起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从完形填空的考查宗旨来看,它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说,首先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只有具备了这个整体的概念,才可能去进行逻辑思维。这就要求首先弄懂文章的大意,对文章的体裁、题材、内容、结构、情节发展前因后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由于文章留出一定的空缺,读起来就很费力。选用的方法是“跳读法”和“猜读法”。抓住文章的名词和动词,力求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即这篇文章的整体框架,一遍不能看懂,可以看二遍,对空缺处的含义作倾向性的猜测。即:直接猜测大概是什么词,为下一步来选择正确的词打下一定的基础。 仔细阅读,合理筛选。 完形填空重点考查考生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能力。一组供选择的答案中,从局部看,可能选择任何一个都正确,但从整体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态度、语气看只有一个最贴切。这就要求考生要仔细阅读,从文章的整体,内在的联系完成答案的推断选择。复读全文,答案定型。在选择中遇有拿不准的答案也不能象完成任务一样硬填一个了事,这时应根据所剩的选项,并结合选出一选项(选出的选项最好用铅笔填入到相应的空白处,以便复读时提高复读速度增加语感)再次阅读起来是否流畅,一方面补全未选好的选项,另一方面是审定已填好的选项,但是要注意不要轻易怀疑并推翻自己所作的第一次选择,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这些问题往往也是考查的难点。
2.
问:那我在选择的时候能用上那些方法呢?     
答:搭配判断法。 根据词的常用搭配和惯用搭配来判断选词的准确性。例如:英语中某些固定的介词短语,十五空中往往有1至2空是找与动词搭配的介词的,这就比较容易了。 关系判断法。 通过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或词与句之间的相互关系判定词的用法,意在排除干扰项,筛选出符合文章脉络的答案来。这一方法尤其体现在由and,but或别的连词引导的句子当中,其前后的词性、时态和语态必有联系,而且经常是给出其中一个,要求学生填另一个。 语法搭配法。 主要从语法角度来考虑时态、语态、语序、句型等是否符合语法结构。这类题尽管近几年高考比例渐少,但在考题中仍占有一定的分值。因此对中学所学到的语法内容要掌握、领会。 语境联系法。 语境暗示是一种深层次的理解,考生要在了解文章的意思上作深一层的思考。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难度题。语境暗示的着眼点是要求考生从整篇文章的上下结构中找出测试点。考生不应放弃文章的每一个细节,有时正是这种细节能提供上下文的答案。 逻辑推理法。 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人和事,故事发展的特点,依据这些关系,按照一定的轨迹推理出相应的答案。 常识判断法。 有些完形填空题的选择项也包括一些常识的判断,考虑到参加高考的学生所具备的一定常识水平,利用这些基本常识来选项进行合理的判断。
总结:在答完形填空时,需掌握和运用好排除法,因为考题难度大,一般选项不容易选出正确的出来,因此采用排除法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排除不可能的选项,其次是不太可能的选项,那么所剩就是可能的选项,这也是一种解题法,但这种解题法有它的科学性,它是基于掌握了一定语言知识基础上猜测,不是盲目地乱猜。 要很好地完成完形填空题,单靠猜测碰运气是选不出正确答案来的,得靠平时勤奋学习,熟练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平时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


四、翻译

翻译是英语专业在本科阶段也要花一两年才能基本融会贯通的一种题,可以说翻译给考生带来的痛苦是前所未有的。那么既然考博英语是非专业英语考试,其中的翻译一定有相应的得分点,需要研究过的人点出来而已。大家的问题有关于词汇,有关于语法的,也有一些常见的误区,不过总的来说都是没有踩上这些得分点。


1.
问:我在英译汉的时候意思能理解,但是感觉自己的翻译不顺畅,而且得分比我预计的要低,能不能再提高?

答:这是很普遍的情况,英译汉的第一任务是理解,这是阅读理解的能力。然后就要用中文表达出来,相信基本的中文表达能力大家都有,很多人还很有文采,但是对于英译汉的小规则却不清楚。在英译汉里,通顺与准确同等重要,很多时候为了句子通顺,某些单词的含义还需要转意表达。这就是大家也都听说过的“要意译,不能直译”的说法。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难。在理解一个句子内在含义之后,用中文怎么能表达清楚就怎么说,不用拘泥于个别蹩脚的单词或者一些虚词类的小结构。最后整个段落或者整个长句都结束之后一定要站在一个中文读者的角度自己读一读自己的翻译。英译汉的实质就是翻译出来的东西是给中文使用者看的,那么翻译出来的充满洋味而且句子很不通顺,这样的分数无疑是最低的。很多人拘泥于句型和语法结构,这些都是最细枝末节的。英语的句子用复合句,先行词,形式主语,形式宾语,这些中文都没有,但是中文自己的语言规矩大家都清楚。另外正式一点的文体中,活用四字词无疑是润色添彩的最佳选择。

2.
问:我的翻译不论汉译英还是英译汉,我翻译的总和标准答案差的太远,我怎么做才能写出那样的翻译?

答: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翻译没有统一答案,标准答案也只是个参考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风格不同,翻译出来的语言风格也会不同,但是不能因此就说谁好谁不好。翻译答案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际上标准答案的“标准”体现在把得分点都体现出来了,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这些才是出题老师想看到的,得分点比形式更重要。很多人都听说过翻译讲究“信”,“达”,“雅”这三个标准。“信”是把词语,短语甚至句子的原意表达出来,没有更改意思但是译文不通畅。“达”是在“信”的基础上把句子的内在含义或者引申义也完整且正确地表达出来了。“雅”是在“达”的基础上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的美感表达出来了,这是最难的。标准答案很多已经到了“雅”,但是对于普通考博学员来说,能做到“达”就已经分数很高了,翻译自然不会拖后腿。

3.  

问:我的英译汉还可以,但是汉译英是一点不会,该怎么下手?

答:还是要纠正一个误区,汉译英很多人一看中文有很多很难翻译的词语,就觉得很难,但其实这是表面的。在汉译英里第一部首先是考虑句子里大的框架是什么结构,然后再考虑具体单词短语用什么,就像盖房也要先造出大的骨架,然后再考虑内部装潢。大的骨架最好处理,都是英文常用的句型句式,内部选词随个人喜欢,依然是不能改意思,语法通顺就可以。按得分来说,大的句子结构远比几个怪单词翻译出来得分高。在考试中如果遇到生词翻译不出来,可以用同类词或近义词替代,总之至少要保证句子通顺,语法无误。如果是特殊名词,外国没有的东西可以用汉语拼音解决,但是只要翻译不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的摆着,一分没有。所以,第一步大的框架结构要确定好,句型+主谓宾,中文里会有很多逻辑上的提示词。第二步才是具体的表达问题,单词短语的翻译,中文四字词的处理,句子顺序的安排,复合句的运用等知识点。能做到这两点,基本汉译英就算过关了。虽然第二步比较难,但是第一步分值不低,所以总的来说还是好下手的。

总结:好的翻译主要来源于对得分点的把握和常用表达的运用,无论哪个方向的翻译,始终离不开这两点。汉译英进入状态之后,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练习多了会慢慢明白,翻译其实像手脚都被绑起来的舞者,但是按照一定的步子走,效果还是比较如意的。



五、写作

写作是大家都不陌生的部分,之前很多人都有背范文模板的经历,也有上去瞎写的。目前考博的写作整体来说难度上还不算很棘手,即使不背模板,也有简单的方法解决。

1.
问:考博写作背模板有用吗?要背多少?

答:作用一般。在考博里,写作的分得多少,不光取决于表达,论点的论证力度也同样重要。背模板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文不对题,这样背出来的阅卷老师一眼能看出来,大家都知道跑题的扣分是最严重的。那背模板一点用都没有吗?其实与其说背模板不如说背好词好句,无论什么样的主题,好词好句是最实惠的。写作多了的人会有一种感觉,我把背过的好词好句往上一摆,整个句子就差不多串起来了,而且看着还不错。至于背模板要背多少,这个没有一个限制,因为本身有价值的就是好词好句。

2.
问:写作基本上我没什么问题,有没有什么不成文的规则?

答:有,写作有几个很容易被忽略的致命问题。

第一个就是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这个乍一看没什么陷阱。如果说主题是一个不熟悉的事物,需要考生表明褒贬态度时,一定要只说一边。不能好坏都说或者说中立观点,这样的文章相当于没有论点,得分上可能一共能得到2分的辛苦分。

第二个就是第一段,一定要有自己的论点。写作的文章模式不像阅读的议论文,一定要在第一段明确表示自己的中心论点或态度。推荐迂回式-----首先粗略描述主题事物或当前现状,然后列出正反两种意见,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三个,躯干部分要有力度。很多考生在中间展开部分因为没得写而把相同含义的句子翻来覆去的说,显得中间的论证部分非常空洞。可以说一篇写作最有价值的就是中间的躯干部分,这样空洞的套话扣分也是很厉害的。对于这种问题需要以其它的技巧来弥补。首先可选的是句式的改变来拉长句子长度。这种方法是汉译英锻炼的结果,句子拉长却不显得罗嗦繁琐。或者是引入资料数据,万一遇到不熟悉的事物,在数据上可以虚构。因为阅卷老师也不一定对该事物非常熟悉,只要引用的数据不十分离谱,有说服力就可以了。可以说后一种方法被大多数考生所青睐,因为没什么技术含量。

总结:写作是大家司空见惯的部分了,实际上没多少严格要求,有汉译英的练习成果就可以说鸟枪换炮了。不考翻译的院校也可以通过阅读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画龙点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13:18 , Processed in 0.2656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