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找到中国人自己的nomos——也说施特劳斯的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22 12:2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找到中国人自己的nomos——也说施特劳斯的精神
作者:子衿  轉自朝聖山之思

前段时间,一位德国施特劳斯研究专家迈尔教授来华。座谈时,迈尔问到,你们为什么读施特劳斯?一时众说纷纭,有人说这位老兄眼光犀利,专门解读经典,阐发微言大义。迈尔答施特劳斯解读的是西方传统中的若干经典,阐释得是西方的physis(哲学)与nomos(礼俗)之间的紧张。你们中国人的nomos是什么?你们学施特劳斯,就应该向他一样解经,不是解柏拉图和迈门尼德,而是解你们自己的经典,找到你们自己的nomos。众人一时不知所措,诚如某人所说,我们中国人没有宗教,当然有自己的nomos。但每言及此问题,中国学人都有些气短,我们自己也讲不出我们的
nomos是什么?

    讲不出当然要看书。且看近年倍受学界称赞的施特劳斯如何解读西方的经典?施特劳斯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刘小枫功莫大焉。小枫在北大、复旦所作的《尼采的微言大义》、《施密特〈政治的概念〉与施特劳斯的评注》掷地有声,在学人中掀起一股“施特劳斯”的热潮。此后,施特劳斯的著作,评论斯特劳斯的文章,施特劳斯的读书小组纷纷出台。读施特劳斯当然是好事,我们总是闷头搞中国的西学,对西方汗牛充屯的研究材料不闻不问,美其名曰为“中体西用”,总也不是办法;然而国人读书却有一个嗜好,喜欢“群起而读之”。80年代流行尼采、萨特,宣扬个性解放,大家都讲尼采萨特,90年代哈贝马斯、德里达走红中国,不管读不读他们书的,还是只草草翻了几页的,都言必称此二位。

    有鉴于此,我不禁担忧施特劳斯会不会也面临这个问题。对施特劳斯的作品读没读几页的人,都俨然把施特劳斯奉为权威,容不得他人对其有任何微议。就比如有人说,施特劳斯带着一批弟子成天埋首于犹太经学的故纸堆中讲隐秘写作,怎么会讲政治?他是有几个做官的弟子,我们又为什么要讲出来呢?这不是违背了他老人家殚精竭虑所教导的“哲人的审慎”吗?对于这位老兄作为哲人立场的良苦用心,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有什么必要为施特劳斯避讳呢?好像弟子从政于为师有辱?施特劳斯不是我们的祖宗,根本不涉及“祖宗之法不可变”,也没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问题,我不明白讲施特劳斯与新保守主义有关,在哪方面冒犯了他老人家,即使真的冒犯了,又有何不可?

     基于学术研究的立场,有必要说明,施特劳斯被奉为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宗师,这是美国人自己封的。可以参阅美国人写的有关施特劳斯与美国政治的几本书,里面详尽地解释了施特劳斯学派所奉行的共和主义追根溯源到古希腊,捍卫一种普世主义的观念。布罗姆(施特劳斯的著名弟子,柏拉图和卢梭思想研究专家)有一句名言:“美国的共和是柏拉图理想国的精神在今天的集中体现”。刘小枫说“施特劳斯的魔眼”,颇有见地。此公不研究西方哲学的永恒问题,从没有写过一部纯粹的哲学著作,显然不是像海德格尔、伽达墨尔这一类寻求哲学本源问题的哲学家。施特劳斯年轻时研究犹太经学,又辗转于英国、FaGuo诸地,最后执教于芝加哥大学,由于其出色的政治哲学研究而名声远扬。他的思想蕴含在对经典的评注中。 施特劳斯对现实政治的关怀也蕴含在其“隐匿的对话”中(惟一比较显白的要算那篇《德意志虚无主义》,显白的让人觉得这怎么会是施特劳斯写的呢)。如果我们读施特劳斯,不理解这一点,以为他是纯粹的解经家,那就大错特错了。读施特劳斯,就是要做主人而不是做奴才,哪怕是施特劳斯的奴才。如果体会不到这一 点的话,读施特劳斯又有什么意义呢?由此回想起迈尔教授所言极是,读施特劳斯最大的启示在于解读我们自己的经典,找到我们自己的根子(nomos)。

    就施特劳斯“微言大义”的解经学方法来看,切不可言过。随便拿来一篇东西,都讲什么微言大义,恐怕并不合适。本来中国人非常讲究说话的场合,也就是听者的不同。孟武伯、孟懿子、子夏、子游问孝,孔子均有不同的回答。所以讲话针对受众,是儒家的传统,这倒不一定是跟施特劳斯学的。如果不问场合,就拿来找作者对证,显然有些非难作者。比如写给一份内部刊物的豆腐块文章,原不是用来大家报道的。而针对受众也不能完全等同于微言大义。此间的道理,我也讲不清楚,待诸位与我一起慢慢思量。

    施特劳斯对美国政治的影响是个大问题,对此学界仍需深入研究,争论难免,美国人自己也有不同看法。无论如何,近百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思想决非船坚炮利,可以无条件地拿来,可以一
相情愿地移植。一位赴美研读西方思想的朋友讲得好,他说:“我学施特劳斯,不是要做施特劳斯的弟子,更不是做施特劳斯的奴才。真正学他,就是学他的眼光,以施特劳斯式的眼光看施特劳斯,看中西世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5 03:1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